文学艺术批评视野的呈现方式为文学艺术批评理论专业书籍,建构文学艺术批评理论思想体系。采用文化学、外国理论本土视野创建,是国内首次以批评视野为主旨的书籍。朱国昌编著的《文学艺术批评视野的呈现方式》是以文学艺术批评视野的呈现方式为文学艺术批评理论专业书籍,建构文学艺术批评理论思想体系。采用文化学、外国理论本土视野创建,是国内首次以批评视野为主旨的书籍。
第一章 在文学艺术史中寻求发现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世界性关照
1 中国的空间:全球化与国家成长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 近代文学研究的文化学方法以及文化学自身的价值衡量
4 中国近代文学的现代性特点质疑与中国现代文学史分期问题
第二节 文学艺术史上的重新发现
1 发现作品中的发现
2 用青春和生命拥抱“民间”
3 风景的发现
4 作别组织批准你们结婚了
第二章 表现形式的突破,
第一节 语言形式的变写
1 马原的叙述圈套
2 “身体写作”——狭邪小说的周期
3 避开了抄袭的大型现代舞剧《闪闪的红星》
4 从身体叙事到身体抒情
第二节 思维的宽领域跳跃
1 转变美的时尚
2 美在背景中的张力
3 改编与抄袭
4 影人身份与形象重心
第三章 历史进程中的观念变迁
第一节 后时代的传统变形书写
1 宋美龄的婚姻是个情感标价
2 阿Q提供的人性标本
3 狭邪小说的改装与变迁
4 《抗日战争》:民族魂的不屈抗争
第二节 人性的历史时期变形
1 打不过一个女人的战争
2 可贵的冲动
3 人性的变异与哀痛
4人性的丑恶展览
第四章 新材料的发掘
第一节 猎取文学艺术涉及的对象指向
1 被文学遮蔽的文化现象
2 为何《橘子红了》与《激情燃烧的岁月》都红了半边天
3 文学的误读
第二节 对历史存疑的推断
1 在新的学理高度重新确认狭邪小说的价值
2 “性”资本
3 思想在世俗里的眼泪
4 生命的叹息——文学艺术家自杀研究
第五章 社会空间的文学艺术精神描摹及透视
第一节 精英意志的创造类型
1 宋庆龄的爱情与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同频率共振
2 宋耀如女子教育理念对中国传统观的逆反驱动
3 在虚幻界度里供奉真实高贵的灵魂
4 塑造时代与叙事时代的错位
第二节 人性的标本遴选眼光
1 “性”言说
2 寻找生命的慰籍
3 驻守快乐的家园
4 “骂人”和“会骂”才不愧鲁迅其人
第六章 文艺理论的异质嫁接与思想流失
第一节 对理论以及文化现象传播的观测能力
1 把女权主义推到极端
2 现代家庭伦理中的男权话语
3 观测文学艺术面对的世界性问题
4 掏空精神的当代文化工业
第二节 文化批判的品质
1 大众文化分析——商业符码
2 对中国电视剧的批评
3 当下艺术形象的低俗与观念局限
4 鲁迅杂文与鲁迅精神
第七章 批评家理论构建体系对文学艺术作品批评的决定性意义
第一节 文学艺术高度的理解因人而异
1 个人性写作是真正的灵魂写作
2“启蒙”给文学送上了歧途
3 平民电影观念
4 朦胧诗的朦胧与清晰
第二节 允许文学艺术作品的超时代性与人的智慧理解力置后同时存在
1 激情退去以后
2 退回到宗教
3 在理论上建构新理论
4 寻找诗歌灵感的栖居之地
尾声:对看不懂的观念阐释方式与阐释能力
第一节 作品连续阅读
第二节 以批评的方式面对电影《画皮》皮相与内心的矛盾自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