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研究一直是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来自最高层领导的关注使京津冀地区一体化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学者们从产业合作、基础设施、制度、文化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也提出了许多关于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建议。但是,很少有从区域产业链视角进行研究。实际上,一个区域内部各城市产业联系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区域一体化程度和竞争力。由全诗凡所著的《基于区域产业链视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京津冀地区为例/云南财经大学前沿研究丛书》一书以区域产业链为视角对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进行研究,不仅从理论上丰富和完善区域产业链的内涵和理论,而且对京津冀地区自身经济、社会、环境等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全诗凡所著的《基于区域产业链视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京津冀地区为例/云南财经大学前沿研究丛书》一书的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首先从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提出选题的依据;其次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综述提出研究意义;最后介绍本书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等。第二章是相关文献综述。第三章是理论分析章节,首先阐述区域产业链的形成机理;其次对区域产业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关系做了说明;最后对影响区域产业链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
第四章至第十章是实证分析章节。其中第四章运用产业链测度的平均波及步数法和产业链联系度方法,用6部门和21部门的省区间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京津冀地区的产业链发展程度、产业链关系图和产业链各环节在产业链上所处的位置等进行测度来分析京津冀地区产业链存在的特点和问题。第五章运用主导产业选择方法对京津冀地区主导产业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主导产业链选择方法分析京津冀地区主导产业链特点。第六章运用对比研究方法,以长三角为参照物,首先研究长三角地区产业链发展程度、主导产业和主导产业链的现状和特点;其次将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进行比较。第七章在分析京津冀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及其与长三角地区比较的基础上,结合京津冀地区现有主导产业,提出培育京津冀地区未来主导产业的思路。第八章分析京津冀地区各省市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现状。第九章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因素。第十章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对影响区域产业链发展的市场化、资本、技术、区位因素、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对影响产业链发展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十一章是全书的总结、政策建议、研究不足和展望。首先对本书研究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其次提出关于如何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链发展,如何引导京津冀地区进行产业链分工和培育未来主导产业的政策建议;最后指出尚且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二节 区域产业链
第三节 区域主导产业
第三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区域产业链形成机理
第二节 区域产业链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三节 区域主导产业链的重要性
第四节 区域产业链影响因素
第四章 京津冀地区产业链测度与典型事实
第一节 京津冀地区产业链现状
第二节 区域产业链度量方法
第三节 京津冀地区产业链
第五章 京津冀地区主导产业链发展
第一节 主导产业链选择方法
第二节 京津冀地区主导产业
第三节 京津冀地区主导产业链
第六章 京津冀地区产业链与长三角比较
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产业链
第二节 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产业链比较
第三节 长三角地区主导产业链
第四节 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主导产业链比较
第七章 京津冀地区未来主导产业发展
第一节 京津冀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及其与长三角地区比较
第二节 京津冀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京津冀地区未来主导产业发展
第八章 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实证研究
第一节 地区间专业化指数公式
第二节 各地区间专业化指数
第三节 京津冀各地区工业产值份额演变情况
第九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第一节 理论、计量模型与指标说明
第二节 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现状
第三节 经济非均衡发展和市场一体化的实证检验
第十章 区域产业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第一节 实证模型与数据说明
第二节 区域产业链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和讨论
第三节 京津冀地区产业链影响因素分析
第十一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