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雅琴,这样一位自强不息的盲女,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标兵,一位退职不退岗的劳模,值得在全国进行推广和宣传。
马春玉、林楠编著的《好人籍雅琴(大字版)》这本书倾注了太多人的心血,承载了太多人的故事,这是一部好人的成长史,也是多名残疾人生活的记录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好人籍雅琴(大字版)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盲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籍雅琴,这样一位自强不息的盲女,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标兵,一位退职不退岗的劳模,值得在全国进行推广和宣传。 马春玉、林楠编著的《好人籍雅琴(大字版)》这本书倾注了太多人的心血,承载了太多人的故事,这是一部好人的成长史,也是多名残疾人生活的记录册。 内容推荐 马春玉、林楠编著的《好人籍雅琴(大字版)》讲述了:籍雅琴是吉林省盲协主席,她热心助人,无私奉献,做了无数好事,帮了无数人,被誉为“英雄城的太阳女”。她的好人好事被四平市人民群众编成歌谣,热情传颂。这部书的出版,是四平盲人的梦想,渴望社会上出现更多像籍雅琴一样的人。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第1篇 “我要做雷锋那样的人”——从小立志的好少年 未扔掉的孩子 “我要上学” 走过人生低谷 远近闻名的模范生 学盲文立下生死状 自办校外小课堂 第2篇 “青春献给党,永远向前进” ——爱岗敬业的好党员 不坐科室下车间 口碑如金行如箭 小螺丝里的大责任 救火救人冲在前 四平盲人按摩第一人 特殊的考验 勤俭节约的清欠小组 第3篇 “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人”——好人自有好家庭 不幸的第一次婚姻 有情人终成眷属 安得广厦千万间 内外有别 家里成了“留守办” 亲生儿子的困惑 第4篇 “我要照顾你一辈子”——盲残人的好姐妹 你我就是亲姐妹 盲人心中的太阳 万明心中一盏灯 播撒光明的籍大姐 两名老盲人的悲与喜 残疾人的110 穿透黑暗的金色阳光 可不能让他家再出事了 残疾人的难事就是咱们的难事 浓于血的姐妹情 赵发的心愿 不是只有好心就能做的好事 临终关怀 第5篇 “要给大家找光明之路”——正能量的好榜样 在传染病肆虐的日子里 一波三折光明巷 编辑部的特殊来客 心与心在一起 做籍雅琴那样的好人 为了盲人的眼睛 “得寸进尺”的盲协主席 国旗在我心中 盲女与盲童学校 读书梦与“光明书屋” 光明巷内的集体生日 第6篇 “尽我所能多为人民做一点”——坚做社会好公民 出差途中抓盗贼 勇破杀人焚尸案 生命的触动 穿越高墙的关爱 狗市搬家 为了解决群众的用水难 一封担保书 你就是我的女儿 落难的外乡人 十八大精神宣讲员 一场车祸之后 第7篇 “要做到上分忧下解愁”——清廉务实好干部 举牌等公交 上分忧下解愁的人 15万元购房款 从紧急通知到紧急承诺 爱心捐助 载誉归来 提前离职 40个春节的陪伴与放弃 盲女的眼睛 后记 试读章节 未扔掉的孩子 说到英雄城四平,人们就会想到“四战四平”、“喋血四平”,总有些对四平战争年代炮火纷飞的记忆挥之不去,总有些英雄的形象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英雄的城市因英雄的历史而有了厚重的底蕴。四平也是自那之后才有了“英雄城”的美誉。 1952年8月的一天,太阳火辣辣的,一个不起眼的女婴出生在四平的一个铁路官房里。不幸的是,小女孩还没来到这个世界之前,病魔就在她弱小的生命中安营扎寨了。刚落地的孩子紧闭着眼睛。父亲籍海楼和母亲李淑英期待着孩子睁开的是一双又大又亮的眼睛。可是,一天,两天……一周,两周……足足过去了21天,孩子始终没有睁开过眼睛。 李淑英求一位邻居老大妈小心翼翼地扒开了孩子的眼皮。这一扒,让父母的心凉了半截:孩子左眼球比右眼球小,两眼浑浊不清。他们赶紧把孩子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营养不良引起的先天性小眼球、小角膜。 李淑英看着满面愁容的丈夫,心酸地说:“都是因为家里穷,肚子都填不饱,哪还有啥营养啊?让我可怜的孩子落下了这样的残疾……” 籍海楼深深地叹了口气,他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家里一直过得很拮据,整天靠吃葱蒜下饭度日,如今他正参加抗美援朝,很难得回家一趟。对体弱的妻子、年幼的儿女,他感到愧疚无奈。 “老籍,我们把孩子送人吧!” 听妻子这么一说,籍海楼当时就愣住了。李淑英含泪说道:“对一个女孩子来说,眼睛看不见将来她得多遭罪啊,咱们家这么困难,不如趁早送走,兴许她能遇上个好人家,有钱治好她的眼睛呢!” 话是这么说,理是这个理,可真要把亲生骨肉送走,两个人还是纠结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万般无奈的籍海楼夫妇将熟睡的孩子轻轻放在路边,两个人躲在一个僻静的角落远远地看着。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不知有多少人从孩子身边走过,可是,一直没有人抱走孩子。夫妻俩再也忍不住了,李淑英心疼地跑上前将幼小的孩子揽人怀中。 第三天,李淑英给孩子穿上新衣裹上新被,想把她送到人来人往的车站。她含泪最后亲了亲孩子,可她刚出家门,孩子便大声地哭起来。李淑英的心软了,这个乖巧的孩子自降生起就没有大声哭闹过,如今她似乎在用无助的哭声诉说着对母亲的不舍。李淑英将迈出门的脚收了回来。她紧紧抱住孩子说:“孩子,咱家再穷再苦,妈都不会把你扔了。” 就这样,孩子被留了下来。她,就是籍雅琴。 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个苦命的孩子会以助人为一生的大任。 “我要上学”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在籍雅琴刚会爬时,父母给她买了个五颜六色的皮球。当看到孩子顺着皮球滚动的方向奋力爬去时,母亲欣慰地意识到,虽然孩子的眼睛有毛病,但还是有光感的。 近距离可以看清物体轮廓的籍雅琴,一直像男孩子一样爬大树、上围墙,胆大淘气,还没有真正体会到眼睛残疾带来的痛苦。8岁那年,她也和同龄的孩子一起背着书包,欢天喜地走进了四平铁路电务段小学的课堂。直到今天,她还记得第一堂语文课的课文: 开学了,开学了, 花儿开,鸟儿叫; 妈妈送我上学校, 打开书本细细瞧, 共产主义春光好。 渴望学习的籍雅琴是班里背书最快的学生。然而好景不长,受视力影响,她看不清字的笔画,只能根据同学和老师念的课文去背,时间久了,许多字都念错,甚至张冠李戴。班主任老师找到籍雅琴的父母,讲明了情况。就这样,籍雅琴被劝退学了,她这才知道眼睛看东西应该更清晰才正常。 一年过去了,家附近的仁兴小学开始招生,籍雅琴又出现在报名的学生中。但仍旧是因为眼睛问题,录取办的老师说什么也不让她填表。又一年过去了,籍雅琴还是没报上名,同样也是因为眼睛问题。这一次,比她小两岁的四妹籍雅双被仁兴小学录取了。 开学这天,籍雅琴把妹妹送到了校门口。她理了理妹妹的衣领,恋恋不舍地摸了摸妹妹的新书包,再三叮嘱道:“小双,你一定要好好听课,把老师讲的内容都记下来,回来好讲给姐姐听。”看到妹妹蹦蹦跳跳欢快地进了校门,籍雅琴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苦涩和失落。从此,籍雅双就成了姐姐的“小先生”,每天放学回家后,就把当天老师讲的内容复述给姐姐听。籍雅琴认真听用心记,没有练习本就以地当纸,以棍当笔,反复练习。P4-8 序言 人生无悔光明行 吉林省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 盛大成 情感的力量有多大?可以融化冰雪,引领心旌。 忠诚的跨度有多大?能够历久弥坚,超越时空。 炮火硝烟中共产党员身先士卒,用生命书写忠诚;和平建设中共产党人建功立业,用爱心播撒阳光。在松辽大地素有“关东粮仓”美誉的吉林省四平市,有一位被称为“太阳女”的盲人,她就是籍雅琴。作为一名双目失明的残疾人工作者,她坚持数十年如一日,为各类残疾人,特别是为盲人殚精竭虑,奔走呼号,无怨无悔。在残疾人的心中她是光明的化身,是当之无愧的好人。 我本没有资格为籍雅琴作序,但同样作为残疾人工作者,我为籍大姐感到自豪。她用恒心和毅力做出了令诸多常人都自愧弗如的业绩。日理百家暖,夜问千家寒。她因公忘私、两袖清风。无论风卷狂沙的初春,还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无论寒霜满地的深秋,还是白雪皑皑的严冬,一年四季,风风雨雨,她从没有停止过服务残疾人、奉献大社会的脚步。 籍雅琴与残疾朋友结下了剪不断的深情。除夕之夜她放弃和家人团聚,自备年货和盲人朋友一起欢笑;她将亲生儿子送往外地亲属家寄养,却长期抚养着与自己毫无血缘的“儿女”,给五十多个孤儿、弃婴、贫困孩子当代理妈妈,救助欲寻短见者的生命;她多次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群众利益…… 无论是在福利企业工作,还是在残联机关的领导岗位,籍雅琴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关爱弱势群体,无私慷慨付出。上为政府分忧,下为残疾人解难。在当地人心中,她是有口皆碑的好人,货真价实的雷锋,失明人心中的太阳;在当地残疾人的心中,她就是110。 籍雅琴不是神,她在某些方面要比常人付出更多难以想象的艰辛。身为盲人,她却在逆境之中不甘平庸,通过不懈的拼搏使自己成为强者,精神难能可贵。籍雅琴数十年拼搏的历程,尽管脚步深深浅浅,步履曲曲弯弯,然而,她始终踏踏实实,一以贯之。每一次都是备尝艰辛的跋涉,每一次都是超越自我的实践。很多时候,她不属于自己,而属于和她不离不弃的那群人,她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生老病死息息相关,她的兴衰荣辱和他们的寒热冷暖同生同在。在那些受过她帮助的人心中,籍雅琴就是他们的救世主和保护神,有的甚至觉得她无所不能。这份信任让籍雅琴的付出更大,艰难程度更高。无数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无数个访贫问苦的黎明,她在黑暗中蹒跚而行,给每户盲残人家带去光明和温暖。 读着她的感人事迹,敬意油然而生。当下社会中,确有一种人在对自己的信念、精神乃至灵魂做不弃不离的坚守。用行动来兑现承诺,点燃一盏心灯,让自己乃至身边的人们永远拥有光明,用自己的真爱给予弱势群体丝丝暖意。心血涓滴,浇灌干涸土地;雪中送炭,融化块垒坚冰。籍雅琴一路走来,播撒回肠荡气的人间大爱,留下响遏行云的人生壮歌。她先后30多次被授予全国自强模范、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省和国家级荣誉称号,荣获“四平好人”等百余次市级表彰。籍雅琴当之无愧地成为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和志愿服务的一张靓丽名片。 这是一份见证忠诚的珍贵档案。“位卑未敢忘忧国”,籍雅琴并不官居高位,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凡的位置上,她把自己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她让自己的身份得到最恰如其分的证明。“共产党员”的称号在她的身上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身份,更是一种政治责任。和她相比,许多人应该感到汗颜。人们在籍雅琴的身上看到共产党的可亲,看到社会的温暖,感到生活的温馨。籍雅琴以行动证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总是把自己的一切和人民群众的冷暖联系在一起,以实实在在的付出来阐释自己的使命。 曾经的步履坚实清晰,未来的使命更加神圣。籍雅琴的事迹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不啻为一部活教材,成为党员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榜样。我相信,每一位残疾朋友,每一位残疾人工作者,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每一位有良知的人,阅读这本书都会对人生的真谛产生新的感悟! 她是一个陀螺,不知疲倦地旋转着对残疾人的款款深情。 她是一个坚定的跋涉者,为始终未敢忘却的责任永不止步。 后记 掩卷,感觉累。 自3月末承诺用3个月时间写完1O万字的书稿,每天生活除了简单吃饭、少量睡眠、抓紧工作,其余时间都用来写作,几近夜以继日。几乎睡梦里也全是关于籍雅琴的事或是遣词造句。 除了时间紧迫,还因为人物事迹太多太多,旧的还没整理完,新的又在不断发生。写书的时候,基础资料过于庞杂,每天就琢磨取舍哪些内容、填充哪些细节、斟酌语言文字、调整段落顺序。身心俱疲,但很充实。 除了信守承诺、不辞辛苦,要承接这部书还真得具备几个条件:如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志愿投入写作;又如和她生活在一个城市,可以随时了解故事中的细节。最重要的是认同她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有极大的热情愿意把她的精神在社会上弘扬光大。 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有几个疑问是要在此说明的。 一是籍雅琴所做好事的真实性。 书中大量的事迹,都源于受籍雅琴帮助过的人留下的文字、录音录像资料,这些都是真人真事。虽然籍雅琴做好事的年头多,其中一部分受助者已经去世,但其子女可以作证,还有些依然健在的,自然可以亲口道来。另外,我作为志愿者,在盲协工作中,接触熟悉了很多志愿者、受助者,亲耳听闻了这些事迹。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利用和籍雅琴同在一个城市的便利,时常到她家中,也无数次和她或受助者打电话,核对细节,力争写作的最大真实。 二是有人会有疑问,籍雅琴怎么会遇到那么多有困难的人、遇到那么多需要她施以援手的事?这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盲残人因自身残疾,组织家庭时多数也找残疾人,一个由残疾人组成的家庭其困难之多不难想见,籍雅琴就生活在这个弱势群体里,对其中的困难也算是‘‘近水楼台”了。第二,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和事,但有些人的选择是明哲保身或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籍雅琴遇到时总是挺身而出并施以援手. 三是籍雅琴对荣誉的想法。 我问她,籍姐你想出名吗?她毫不隐讳地说,想啊,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谁不想出名啊。但她又说,凭我一个人的力量帮助残疾人所能做到的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我有名誉有地位,可发动别人去帮忙,人家也能相信我,让更多的人献出爱心不是更好吗? 在此,要特别感谢积极参与本书的杨晓杰、王麒凯等数十名盲人朋友,以及为书稿先期做了大量铺垫的贾洪涛、兰元、刘瑰荣、殷静波等志愿者们。相信所有人的付出都是源于对籍雅琴的敬佩,为她出书、把她的精神推向全国更是所有受助者共同的心愿。 如果做一次志愿者,只是帮人润色稿件,能写本书也算修成正果。如果一本书,能把一个时代里最出色的好人的代表呈现给众人,也算没有辜负这个时代。 在此,让我们重温吉林省已故诗人孙俊对籍雅琴的精准描述和热情赞颂吧: 雅琴帮过的人, 不是一两个, 不是几十个, 而是一帮又一帮, 而是一群又一群。 她的事业如果比作葡萄, 可以串成串; 如果比作棉花, 可以絮成云; 人类在迈向辉煌, 社会在突飞猛进, 那些被人忽略的破绽, 那些隐在角落的补丁, 是她从容前往, 缝上不可缺少的一针。 把雅琴作一面镜子吧, 照一照我们脸上周身, 染了多少世俗的灰尘: 把雅琴作一名楷模吧, 愿人间博爱越来越多, 愿天地变得更加清纯! 马春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