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物故事全书》是一套专为少年儿童编写的大型人物故事丛书,讲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各时期各方面的数百位杰出人物的故事。他们当中既有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也有妇女、儿童的杰出代表。陶书出版以后。不但受到小读者的喜爱,也受到许多成人读者的热烈欢迎。
为了使这套优秀的人物传记故事丛书能够让更多的小读者看到,流传下去,也为了适应现在读者的阅读习惯,2009年。我们精选出了古代100多位历史人物,按照不同类型,编成了《中华人物故事全书(美绘版)》第一辑共10册。2014年,我们又推出了《中华人物故事全书(美绘版)》第二辑共4册。
《中华人物故事全书(美绘版)》第三辑共9册,选取了从1840年直到当代,中国各行各业的100多位知名人物。小读者通过这套书,可以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本书通过口语讲故事的形式,用几个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小故事把人物的主要生平事迹讲述出来,故事既真实可信,又有声有色,同时本书还配有精美插图,图文并茂,方便读者阅读。霁色编著的《学界泰斗(美绘版)》是该套书之一。
坚定教育救国的信念
蔡元培虽然是新式教育的倡导者,却是正经的“进士出身”,年轻的时候还在朝廷的翰林院里做过翰林呢!翰林院是什么地方呢?那可是清朝文人最向往的地方,每一位堪比宰相的大官,年轻的时候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前途远大的地方,蔡元培却没有待多长时间就主动辞职,回家乡做了一个普通的教书先生。
原来,蔡元培和很多年轻的官员一样,在当时都是维新变法的支持者。他希望祖国能够像西方一样强大起来,所以对变法抱有很大的希望。可是,清朝政府已经腐朽衰败了,能够改变国家命运的变法还没实行几天,就被权贵们制止了。希望的小火苗被扑灭,蔡元培觉得官场一片黑暗,只好另寻出路。
他的好友、同僚们也常常谈起变法。有的人说:“既然变法救不了中国,那我就去办工厂、做实业!实业也能救国,还能让人们都富起来。”
有的人却说:“想要改变中国的现状,还是要搞政治。我要在官场上继续奋斗,做一方父母官也可以保护自己的百姓。”
还有的人说:“我看,提高军事实力才是最重要的,这样别人才不敢欺负我们。”
对此蔡元培也有着自己的想法。他常常一个人站在窗前思考:“过去的六十年,我们不断地向西方学习。先是学习西方的军事,又搞起练兵,最后实施变法,然而,这些最终都有什么成果呢?要我看,改变中国的力量不在皇帝身上、不在官员大臣身上,而在每一位新的、有思想的国民身上。要培养这样的国民,还是要搞教育啊!”于是,蔡元培在迷茫之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那就是教育救国。
蔡元培是个想到就会去做的“行动派”,在翰林院的职位是他多年苦读才得来的,但是他却毫不犹豫地辞职了。在周围人不解的目光中,他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做起了教书先生。当时,蔡元培的家乡绍兴只有一个新式学堂,他于是就去那里当了学堂总理,也就是校长。
新上任的蔡校长行动迅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给孩子们增加了日语、法语这样的外文课,还带着他们学起了化学、生物和物理。
在蔡元培的学堂里,孩子们听着老师讲着新鲜的知识,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个世界。
“老师,您所说的‘地圆说’,意思就是大地是一个球吗?可是书上说,应该是‘天圆地方’啊!”
“对啊老师,闪电不是雷公电母创造的吗?为什么是阴电和阳电撞击得到的?”
“老师,您说天上没有龙王,下雨是自然形成的是吗?”
孩子们充满好奇地围绕着老师,不断地汲取着闻所未闻的知识,让看到这一幕的蔡元培欣慰极了。他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对的,这样的改革必将培养出更好的下一代。后来担任北大校长的蒋梦麟,便是在这里接受了人生最早的新式教育。
由此可见,蔡元培的教育方式的确是有成效的,如果任他施展抱负,说不定这所学堂还会培养出更多的“北大校长”。可惜,新派的想法总会受到守旧派的阻碍,蔡元培很快就遇到了麻烦。
有一天,学校的董事徐树兰把蔡元培叫到了办公室,说:“元培啊,你知道你最近的行为有些欠妥吗?”
蔡元培感到很疑惑,学堂在自己的改革下眼见着越来越好,怎么会有欠妥的行为呢?P2-4
《中华人物故事全书》是说我国几千年来我国人物的事迹,文字浅显,故事突出,是老少咸宜的读物。
——冰心
我读到了《中华人物故事全书》,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是一部好书啊!这么完整系统的一套书,确实有流传和保存的价值。
——孙敬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