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孩子爱顶嘴妈妈怎么办(55个亲子互动的经验分享)
分类
作者 徐权鼎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父母教养儿女的过程中,最难面对的不是孩子犯错,而是孩子的顶嘴。《孩子爱顶嘴妈妈怎么办(55个亲子互动的经验分享)》分为六个单元,透过生动风趣的文笔,提供读者对应孩子在以下六种情景下的顶嘴:一、孩子喜欢说无厘头的话时;二、孩子绝地不公平时;三、孩子沉迷电动时,四、孩子不在意成绩时;五、孩子觉得读书没有用时;六、孩子不愿主动自我学习时。太多太多的实例说明了教育不是偶然,没有奇迹;只有方法,只是感动。请看徐权鼎怎样用智慧与耐心、让孩子的顶嘴转为亲子关系的润滑剂。

内容推荐

在父母教养儿女的过程中,很难面对的不是孩子犯错,而是孩子的顶嘴。

徐权鼎著的《孩子爱顶嘴妈妈怎么办(55个亲子互动的经验分享)》通过55个案例,以生动风趣的文笔,帮助读者应对孩子在以下六种情形下的顶嘴:一、孩子喜欢说无厘头的话时;二、孩子觉得不公平时;三、孩子沉迷电子游戏时,四、孩子不在意成绩时;五、孩子觉得读书没有用时;六、孩子不愿主动学习时。

太多太多的实例印证了教育不是偶然,没有奇迹;只有方法,只是感动。请看徐权鼎怎样用智慧与耐心让孩子的顶嘴转为亲子关系的润滑剂。

目录

第一章 怎样回应孩子的无厘头的问题

 妈,魔鬼毡是魔鬼做的吗

 你怎么可以利用我玩的时间

 背这个有什么用

 单词背了还是会忘啊

 我就是记不住啊

 也是对六题啊

 又没关系

 长大了为什么还要报平安

 一定要打电话?不打不行吗

第二章 怎样摆平孩子心中的不平

 不公平!就是不公平

 你们重女轻男,对女生比较好

 为什么我只能当个“小莒光号”

 为什么都要以姐姐为主

 你们大人都偏心

 老大都是试验品,真倒霉

 我宁愿当那只猪

 弟弟都那么调皮,很讨厌

 你比较爱弟弟

 你们标准不一啦

第三章 怎样解决孩子沉迷于电脑游戏的问题

 小时候可以,现在为什么不行

 为什么我不能打游戏

 打游戏会近视,读书也会啊

 你不让我打,功课也没进步啊

 我都考九十八分了,你还要怎样

 我稍微放松一下,你就在念叨

 网内互打,讲再久都不用钱

 同学都是这样过的啊

 别人都在玩,为什么我要超前

第四章 怎样回应孩子“分数重不重要”的发问

 如果你是奥巴马

 输就是不爽啦

 你们不是说分数不重要吗

 大人怎么都是说一套做一套

 如果考一百分,你还会打我吗

 老师说不必写习题

 可是专家说、老师说

 高中都免试了,干吗那么认真

 反正一定有学上

第五章 怎样回应孩子“学习有什么用”的发问

 读书有什么用

 朋友怎么都是戴安全帽的

 读书就能赚钱吗

 怎么可能

 自己都不读书,叫我读书

 同学爸妈都有接送

 这又不考,我读它做什么

 人家牛顿也这样马虎啊

 孩子马虎,我要帮他吗

第六章 怎样让孩子主动学习

 好难啊!我不会

 这么多、这么难,我做不到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老师借课,从来都不做实验

 为何要做这么无聊、重复的练习

 吃饭配电视,胃会坏掉

 老师没教,我怎么会写

 看这个有效吗

 徐老师,读书计划表如何规划

后记 家庭教育金三角:响应、身教、感动

试读章节

读书有什么用

读书很辛苦?那要看你和什么比。若与吃喝玩乐、无所事事相比,孩子当然不想读书。

有一晚,我问已上高三的儿子:

“读书有什么用?”

“没有用啊!”他冷笑着回答。

“喔!谢谢,这句话将会出现在我下一篇文章的开头。”

“我随便说的,你还真要这样写啊?”

“没有用?那你现在还坐在书桌前干什么?”

多年来,太多太多的读者一直问我“读书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其实是孩子问家长的,但他们自己只会讲一点皮毛,无法说服孩子,最后双方都不满意,现代父母真的很难当。

二十多年了,我第二次回台南岳父家过中秋。丈母娘私底下告诉我,岳父每次取钱都叫她去,自己说什么也不想去。我问:“为什么?”

“因为柜台小姐都会叫他自己写提款金额啊!”

“提款金额?阿拉伯数字他会写啊!”

“会,可是他不喜欢写啊!”

岳父不识字,常以“瞎眼牛”自嘲,一生务农,了解不读书的痛,连数字都写得又丑又吃力,所以对于自己的三个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视。就算卖田卖牛也要让孩子个个读到大专毕业,就算自费读私立的,眉头也不皱一下,从小便告诫他们一定要努力读书,千万不要像他这样,长大后只能种田。

四十多年前的执着,如今早已开花结果,太太他们兄妹几个都很努力,也很争气,如今个个成就不凡,有车有房又孝顺听话。太太永远记得并感谢岳父小时候对她说的那句话:

“你能读多高就读多高,我不会因为是女生就不让你读;我没办法准备多少嫁妆给你,毕业证书就是你的嫁妆。”

在当时农村普遍都是重男轻女的观念下,太太听到这句话,感动自不在话下。呵呵!但读书有什么用?

两三个孩子,三天两头打电话回台南,嘘寒问暖报平安,岳父现在生活富裕而安逸,您说读书有没有用?

去年,儿子科学班的一位要好同学,有天突然告诉他:

“我不知道为何要这么认真读书,读书是为了什么?”

儿子笑一笑,不可思议地反问:“什么?你不知道?”

我和太太从小就不停地对两个孩子“洗脑”、讲道理。读书的理由简单而明确,你们现在读书是因兴趣、为自己而不是为父母,学到的都是别人挖不走的宝藏,有能力才可以帮助更多人。除了谋生,儿子居然能对我说出很有哲理的两个字——“传承”。  我听到后非常震撼、感动,利用此机会对其进行教育,说:

“台湾的专业书籍很少,大部分依赖原文书,你的感受很对,我们最缺的就是这一块,你可以写下来。”

“我文笔不好!”

“文笔是小事,没听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吗?只要自己有想法,其他自然水到渠成。”儿子听了点头微笑。

儿子现在的想法已比我跟他同年纪时想得更成熟,他想的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兼济天下,而非将来能赚多少钱的独善其身。

有人问他:“你真的对读书这么有兴趣?”

儿子老实说道:“我本来不喜欢读书!”这是小时候的回答,孩子喜欢玩,哪里肯乖乖学习?但太太从小就告诉两个孩子:“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这是你们的责任。哪天你们不读书了,第二天起就得去工作,不管送报也好,卖小零食也罢,就是要工作。”

当儿子知道送一份报纸,必须在寒冷的天气里,凌晨两三点钟就要从热乎乎的被窝里爬起来,而卖一个小零食只能赚三元钱时,他想了想居然告诉我说:

“爸!我还是觉得读书比较轻松。”

读书很辛苦?那要看你和什么比。若与吃喝玩乐、无所事事相比,孩子当然不想读书。那和赚钱比呢?又变成读书较容易了。但很多父母给孩子的选项,却是遥控器和读书,再笨的也会选看电视,当然娱乐更舒服。

对孩子的提问,不必急着给答案,要用比较的方法,让孩子了解事实背后的真相。

P126-128

序言

懂得回应,才是真正的陪伴

三十多年前,如果有人愿意花时间听我讲,并对我好好分析解释,讲得过我,能让我服气,我想我的学历绝不可能只是高中。

母亲在我未满四岁时因过度劳累身体垮了,一次感冒、发烧引发脑膜炎,不到一个月去世,使我成了单亲及接受隔代教养的一员。六岁前在彰化田尾乡下由奶奶带大,上小学后才由台北的外婆接手。父亲一直在外地打拼,从小到现在我们住在一起,零零碎碎加起来的年数,五根手指头伸出来数不到一半。

当时唯父命是从,在绝对的父权下,只有单向的命令,哪来双向的沟通?挪点时间听听我的想法,这比登天还难。谁能和我聊聊心里的话,回应我?没有半个。我只好每天矛盾、痛苦地和自己心里对谈、挣扎。

从小习惯孤独的我,自己想的就以为是对的;自己闯的、撞的结果,当然就是跌倒了自己承受。三年的高中生活,成天都是没目标的忧郁,以及胡乱思考人生的生与死——到底我该升学,还是赶紧去赚钱?

没有人能开导我、说服我,我当然是按照自己想法走,时常孤注一掷地作决定,根本不知后果的严重性。为了省150元的报名费,我连五专也不去报名,当时一位大我三岁的姐姐,知道我要辍学的消息后,还特地跑来劝我:

“你怎么不读了?不念书太可惜啦!大学毕业可以当老师喔!”

“老师?就算我当了老师,也很难养整个家庭。”那时我的心还很大。

那位当时读商专的姐姐无法回答或反驳我的话,只好任由我决定。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较为景气,“台湾钱淹脚目”,生意人一天的收入,可能比老师一个月赚得还多。

在小小年纪时,家里的状况很不好,时常在窘困、拆借中度日。我感觉很自卑,连走路头都只能一路低低的,因此,那时我的脑海里,误以为“有钱真好”,谁掌家中经济大权,谁说了就算。若是我自己去赚钱,就不必再看人脸色,每学期也就不必痛苦地低头伸手跟人要学费、生活费。

十五六岁的我,满脑子想赚大钱,唯有提早就业才可能实现自己的想法。一个观念偏差的年少,莽撞轻率的决定,让我后悔至今。现在回想究竟差在哪里?就差在家人的回应。除了是否回应,还有:如何响应?响应在孩子听来是不是敷衍?以及孩子听了后服不服气?

面对孩子心中的矛盾与挣扎,大人的回答将决定他们目前的走向及未来的成就,可以让他们少走许多冤枉路。我以前没这么幸运,但你的孩子现在可以这么幸运,因为你愿意学习。

我很对不起我的忠实读者,因忙碌没能写得很快,这两年好多读者等不到新书,还以为我封笔不写了。

怎么可能?我还有好多话想完整地告诉你们,单单在我脑袋中的雏形腹案及资料就有四五本了。但还是要看时间允不允许,以及读者群们支不支持了。去年太太才接到一位读者的电话:

“请问‘徐老师’下一本写的是什么主题?怎么这两年在书局里一直找不到他的新书呢?”

“因为这次的主题比较另类,大概就是妈妈不会回答的话。”太太回答。

“嗯!这是我最需要的,我女儿超会顶嘴的。”

她的孩子都读雄中、雄女,外人眼中她是优秀妈妈,也已看完了我之前的五本书,算得上是忠实粉丝,但她还是忍不住特地打电话来我家询问。当然,之前也有人纳闷地问:“奇怪!你怎么好像都是写你女儿,儿子的教育提得很少?”但也有人认为我儿子有什么好写的?优等生本来就很会读书,但她却不知优等生的态度及情绪时常会令父母更为头疼。

上一本《不补习也能教出金牌儿》,讲的就是情绪的包容,而这本讲的则是顶嘴的响应,这都是聪明孩子的特质。

几乎每位妈妈打电话来都有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无法回答聪明孩子的顶嘴,被他们气得半死却莫可奈何。有时孩子顶的话,乍听之下似乎有理,但又好像不大对,因此回答不出所以然,不知如何是好。

一位老师就有类似这方面的困扰,因为她先生很会讲话,她明知对方是错,自己是对,只因口才不好,常被伶牙俐齿、把黑的说成白的、死的说成活的、指鹿可以为马的先生气到牙痒痒,气势永远屈居下风。

这种内伤很无奈,虽然火冒三丈,也只能自己额头冒烟,无语问苍天。或许我太太心有戚戚焉,也有此感觉,于是,两人越聊越投机。但事实也是如此,我从高中开始就很会顶嘴,太太说我名字有个鼎,所以才会从小一言九“顶”。

三年多前有一位妈妈打电话来,因儿子太鬼灵精怪,她脑筋一时转不过来,反应不够快,根本难以招架孩子五花八门的问题。聪明的大班儿子不喜欢上课、写作业,有天突然很不爽地质问妈妈:

“妈,你为什么要交钱?你不要交钱,我就不用在那里受苦!”

妈妈觉得好气又好笑、却也不知如何回答儿子犀利的问题,长期以来非常苦恼。当我预告要写一本关于“妈妈不会回答的话”时,想不到许多妈妈们反应热烈,一直催我:

“什么时候?年底可以出版吗?那快、快,我很期待!”

“赶快写、赶快写,我一定要去买!”

太多妈妈的经验告诉我,众多孩子的教育流程卡住,无法按照既定规划完成,十之八九都出在妈妈口拙,无法实时回答孩子的话,于是我便兴起写一本破解孩子顶嘴的书。

一年前,一位中坜的妈妈在我演讲完但还没动笔时,就已经预购了;也有新竹的中学主任,预约这个讲题邀我去她学校再度演讲,就等我这第六本书的出版。

为什么是妈妈而不是爸爸呢?因为大部分都是妈妈在带孩子,较注重教育,所以心肠软的就被精灵、调皮的孩子打败、气炸。尤其是当聪明儿子又遇上一位“笨妈”时,当妈的铁定完了。当妈妈脑袋一片空白,僵在那里傻笑或装傻不答,孩子就看穿了你的“本领”;但也有一种是硬拗、恼羞成怒而臭骂一顿,甚至一巴掌过去——这样怎么带得好孩子?

当然,我所谓的“笨妈”不是真的笨,而是和孩子对比下的形容。妈妈难以理解儿子的思维模式,就像爸爸无法捉摸女儿的复杂心思一个道理。

妈妈不回答、无法回答,在孩子的想法里就是默认、默许。他会朝自己的认知走,自以为自己才是对的,进而我行我素。渐渐地,孩子不再问你,开始有点小看你了。以自己为例,你会去问一个比你笨的人吗?谁会去问道于盲?不可能嘛!

有次演讲结束后,两位妈妈很激动地冲上来对我说:

“对!对!讲中了我内心的七八成了。我孩子就是骂我笨:‘讲了你也不懂,那干吗讲?’”不会回答,如何引导?他们会听一个比他们笨的人的话吗?当你威信尽失,自然会让孩子牵着走。

我们家也有这么经典的一对宝:聪明儿子与笨妈。现在儿子晚上都会在跑步机上快走二三十分钟,然后仰卧起坐,再做几个俯卧撑,流个满身大汗再去洗澡。妈妈笑他:

“啊?做不到两下就起来了?”

“你自己连一下都做不了,还笑话我?”

妈妈被顶了回来,傻笑无言,气势马上又回到儿子身上,五十步笑百步是难以下指导棋的。不会回答的父母,只能吹胡子瞪眼,半句话也挤不出来,气势马上矮了一截。

有时你急如星火,他却秋风过耳,论事说理如孩子生气斗嘴,气胜于理。虽说沉默是金,也莫忘“雄辩是银”!

“一分的和一百分的在讲?”舌钝的妈只能吃闷亏、生闷气,如换成爸爸出马,儿子敢笑我是一分吗?不敢!整个说话气势马上翻转!

相对而言,爸爸说话较有权威、较会回答、较了解儿子,不像心软的妈妈常举白旗、束手无策、任子“宰割”。

可惜的是,多数爸爸每天早出晚归,只是标准的“提款机”,却甚少和孩子谈心,对教育漠不关心或者不够上心,孩子成绩不好,行为有了偏差或出了纰漏,还怪妈妈带得不好。

最好笑的是,根据调查显示,六成的孩子最常跟爸爸在一起做的事情,居然是“看电视”,有近三成孩子每天跟爸爸讲不到10分钟的话,就算爸爸口才再怎么好、再怎么会回答,也帮不上忙。

在我小的时候,凡事大人说了算,我要做到“有耳无嘴”;现代孩子却是一言九“顶”,反而是大人“无言以对”,所以才激发起我写这本书的想法,以破解、修理这些小大人,让他们的“奸计”不能得逞。

很多妈妈愿意陪孩子,也真的是在陪孩子;然而你在陪着的同时,懂得如何回应吗?这本书就是在与你分享——我是怎样回答孩子的话。

后记

家庭教育金三角:响应、身教、感动

“你们家的故事比连续剧还好看,什么时候再出下一本?”

好多读者告诉我,他们都是看完新书后再回头买前几本的。有位住桃园的忠诚粉丝,每每我新书还未上架就急忙预订,拿到书后便迫不及待阅读两遍,她看到我这么用心很感动,还没上小学的四岁女儿就问她:

“你看一本书怎么有时候笑、有时候哭?”

“因为感动就会哭,有的内容很好笑就笑了。”

她还告诉我太太,自己当天是穿着雨衣冒雨到书店,连店员都好奇地问:“有那么好看吗?”她说:

“只要是‘徐权鼎’的书,不用翻就知道好看。”

近几年来,我接到的感谢函不胜枚举,传统的挂号信件、电子邮件、Facebook留言、博客上的留言、演讲会后、电话的那一端……如果不是来自四面八方的读者为我加油打气、不断地给我鼓励与正面的响应,我早就封笔.不写了,因为出书所付出的时间、心力与收入,实在是不成比例;但忠诚粉丝的热情回应,却消解了我内心的矛盾,唤回了我的写作热忱,让我找到了继续走下去的理由。

还曾有读者担心我搬家或换电话,交代我如有异动,一定要昭告天下,不然找不到我们。

父母带孩子的道理也是一样,你肯响应、会回答,就能源源不绝地激发他们的热忱与潜能。从小我就有来回踱步思考的习惯,有次无意间闪过一个灵感,突然悟出了家庭教育的“金三角”——满分全方位的教育元素宝典:

第一角——回应:孩子有问题一定要马上响应他,要会回答他,不要敷衍,不能沉默,这就是陪伴与关心。做得到就能拿到六十分,这是最基本的起步要求。

第二角——身教:你回应了,也回答得很棒,但孩子不一定听得进去,也就是所谓的“不服”,被顶回来,你却怪他顶嘴没大没小。问题是出在:大人身教如果不好,再怎么会回答也只流于口头之争,唇枪舌剑的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所以父母的道德标准愈高,效果愈好,不能有模糊的灰色地带。做得好,合计前项就可到达九十分的水平。

第三角——感动:最关键的十分最难得。你会说话,对孩子有响应,自己身教也没问题,如能再多用心一些,说到、做到让孩子感动,这临门一脚绝对能让你的教育满分,把你的孩子推向顶尖。三管齐下,百发百中!

三角之中少了任何一角,都会不平衡、不完美,效果会打折,难以到达教育的最高境界。至于连一角都没有的父母,可想而知其孩子有多吃亏了。

我把“感动”归入最为关键的十分,其实可能还不止呢,说得好、做得好可扩大十倍。前几个月有一位妈妈在我演讲完,当场问我“何谓感动”“怎么感动”?我说她上课不专心、没慧根,其实“感动”都藏在演讲里。

真心无私、不求回报的爱与体谅,只有耐心、牺牲、付出、倾听、体谅、引导,没有预期、抱怨、计较、期限、底限,线够长鱼就够大。要孩子听你的话?请先认真听听孩子心里的话,把孩子的话当话,这就是感动!

一年前的某天,儿子一放学回家,就要我载他到重庆南路的书街买书,我二话不说马上走。纵然我忙,打乱了原本的计划,还是以孩子作息为主。

到了重庆南路,他一家一家逛,我就在一家一家骑楼下静静地等,不催不赶,没有怨言,没有唠叨。在这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买了五千多元(新台币)的书,结账时儿子觉得很过意不去,花那么多钱,直嚷:

“好贵喔!”

“不会啦!书的钱不能省,再贵也要花。你爸不抽烟、不喝酒,只要再少买两件衣服就补过来了,况且这钱也有你和姐姐的功劳,因为你们这么认真努力,没拆老爸的台,才让我的书~本又一本地连续畅销。现在不管花多少,以后我们一起把它赚回来就是了。”

儿子笑了,结完账我提着书,他很不好意思,马上把书接过去提。因为我说到他无话可说、做到他心服口服,这就是感动!

报载艺人小s(徐熙娣)顺利生下第三胎之前坦言,自己的确曾崩溃大哭过,因老公是独子,难免背负传宗接代的压力,只因公公一句“爸爸很感谢你为我们家生了三个孙女”,让她相当感动。

前几个月的大年初一晚上,我在台南岳父家观看特别节目,“长青树”歌王余天三个孩子过年的画面,让我的眼前为之一亮,甘愿锁定而不想换台。

节目中他的大女儿很贴心,特别准备了妈妈李亚萍最爱吃的玉米;二女儿哭着说自己把唱歌当职业后才体会出,原来父母是这么辛苦唱歌养他们三个长大,跪哭着奉上红包;而过去令人觉得头痛、伤脑筋的儿子,经过时间的历练也成熟长大了,很严肃、认真、诚恳地向妈妈保证,自己会更好、做得更出色。

他们不是我的孩子,但这就是我要的孩子,我听了感动得几乎落泪。不管别人如何看待、做何感想,至少我看到这个点,我是很认同的。如果不是他们伟大父母多年来的爱,无限期等待、包容、体谅,陪伴出感动,今天所有的一切都不会发生。

一直以来,儿子排斥、不敢看我的书,没办法接受我在书上提及的关于他的各种糗事,破坏他形象。有一段时间他甚至不太讲话,怕在下一本书上“原形再现”。但我总不能对读者说谎掩饰,报喜不报忧,这样读者会紧张,误以为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比起来差好多,因此变得更没信心。  其实孩子某些阶段的某些不好的行为,是正常而无须在意的,我们要据实以告,这样才是一本真书、好书。妈妈也告诉他:

“很多妈妈因为你的分享而了解了自己的孩子,因你得福,你的功德福报很大。”

儿子渐渐听进去了,他自己也感受到一路走来,都有贵人及时相助。这次出书,他居然主动提出要帮我修补不足之处,不要我的书沦为大人的一言堂。他要写出自己当初的心态,以此解析当时孩子心里到底在盘算什么,让父母更清楚孩子的心态,以便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儿子五点多放学回来,每天固定看三节,此时他正忙着备战竞赛与升大学,但这却无损于他的热情。他一边看,一边念叨:

“怎么才看五行,五行就都是在骂我的话?是爸爸编的吧?我有说过这些话吗?”

连太太也曾质疑其中的内容是编出来的。不是我记性佳,而是我有随手记纸条的习惯,口袋里随时有两支笔、四张日历纸备着。我要这两个怀疑我的人马上去看看那回收纸箱内泛黄的日历纸与笔迹,这一下子便证明了我的清白。

如果你们还要说:“原来五六年前你就编好了。”那么你就更得佩服我的先见之明了——居然未卜先知六年后能派得上用场。

“怎么这一本书都是我的顶嘴、我的抱怨,怎么都是我?”

“你认为不聪明的人这么会顶吗?那你不承认自己聪明哕?”,太太调侃儿子道。

“一般妈妈第一次都不会回答啦!放我的话进去就没死角了。”

从排斥到接受,从默许到主动分享,这一切的转变都来自感动。谁感动了孩子?是父母!

儿子的自我要求甚高,不管在自我成长、道德标准还是在课业上。了解自己人生的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他也怕失败,自我压力不小,有时钻牛角尖、心结打不开,自我矛盾,怕过不去。但妈妈告诉他:

“如果人生一定会、一定要失败,那就赶快、趁早来个大一点儿的,趁爸妈还在,会一起陪你挺过去。”

假如你是这个孩子,你还会怕失败而压力大吗?不会!你只会不断努力、挑战;你只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平常心去迎接随时会来的大失败,而后你便不再害怕失败了。

儿子日前有感而发,亲口感谢我们做父母的给他的空间这么大,谈及他很幸运遇到我们这样的父母,听了都想掉泪。

我们夫妻俩和两个孩子之前的感情,比父子还父子,比母女还母女。现代忙碌的社会,好多是假父子、假母女,只是名义、法律上的假象,很多父母只生不养、只养不育或只育无情、欠缺感动,我前一本《不补习也能教出金牌儿》写的就是情绪,如何体谅正值青春期、功课压力大的孩子的过程,如何感动,如何双赢。

就在结稿前,令人兴奋莫名的好消息不断传来。两个月前,来我家上六小时课的桃园那对小学六年级的双胞胎,改变了读书方式后,有一次社会老师说全班考得太差要重考,但这对双胞胎却考一百,成就感直线上升。

二十多天前,台南一位初一的学生也是在上完我的课后改变了学习方式,这次阶段考试年级排名从第一百二十多名进步到第七十多名,自信心大增。

我的第三个孩子——“汐止来的小孩”,在警察大学表现极为优异,刚当选2014年优秀青年代表,我也感到很光荣。

“憨直”的女儿去年9月考上了她的第一志愿——药学系,刚开学教授一开口就说:“你们这班进来的分数超高。”女儿心想:“完了,我能第几名?自我安慰,能有个前十名也就不错了。”结果她领了七千元奖学金,是班上的第一名。儿子也刚申请保送上了台湾大学物理系。

太多太多的实例验证:教育不是偶然的,没有奇迹;只有方法,只是感动。至诚可以感天地、动鬼神。许多读者问我:“你的孩子是怎么教的?”真的没什么特别的——“响应、身教、感动”,六字而已。我证明了教育与读书是有诀窍的,也盼有为者亦若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9: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