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长江流域的文庙书院/长江文明之旅
分类
作者 邓爱民,桂橙林编
出版社 长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纵观文庙书院发展史,文庙由最初只是单纯用以祭祀孔子的纪念性建筑,开始向“庙学合一”的制度转变,学校教育的功能开始占据着重要地位。书院在诞生之初与修书、藏书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步发展而形成讲学、藏书、祭祀、学田四大基本规制,并扩展为六大事业。

邓爱民、桂橙林主编的《长江流域的文庙书院》通过走访相关部门和实地考察了武汉市周边的文庙书院,对湖北的文庙书院的历史沿革和遗存现状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论述。

内容推荐

《长江文明之旅》丛书分为《长江流域的名山奇峡》《长江流域的楼台亭榭》《长江流域的岁时节庆》《长江流域的饮食生活》《长江流域的名城古镇》等32册,着力把握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特征,深入挖掘长江文化底蕴和特质,以求全面、系统地展示长江文明。全套书包括500多万字和上千幅图片,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可读性于一炉,雅俗共赏,适合全民阅读。走进长江文明馆,阅读“长江文明之旅丛书”,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慢慢打开,一条浩浩大江的光阴故事鲜活呈现!

邓爱民、桂橙林主编的《长江流域的文庙书院》为其中一册,介绍了长江流域的文庙书院的有关知识。

目录

圣泽流长

 历史沿革

 文庙祀典

 建筑形制

 现存撷英

 湖北文庙

存续千年

 别具一格说特色

 璀璨夺目添异彩

 长江流域出才俊

开创新篇

 官方书院的开端

 民间书院的出现

 江南最初的书院

 五代十国的书院

初具规模

 四大书院说

 三次兴学

 范仲淹与“宋初三先生”

 濂溪先生周敦颐

 二程理学

空前辉煌

 理学与南宋书院

 书院制度的确立

 南宋著名书院

 东南三贤与书院

 陆九渊与心学

顺势而为

 遗民书院讲学

 元代书院政策

 书院推广与官学化

 元代书院的拓展

 南吴北许

一波三折

 沉寂与辉煌

 书院新动向

 心学王阳明

 书院四次禁毁

 天下东林书院

日渐黄昏

 官办书院,辉煌鼎盛

 人累科举,另类书院

 西学东渐,教会书院

 书院改制,千年终结

文明传承

 同根同源

 文庙书院合一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建筑形制

建筑,作为重要的社会物质生产及精神文明领域的综合载体,其形成、发展以及技术和艺术上的特色,必受社会思想形态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之所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保持并发展其独特风格,与作为正统思想的儒学有密切关联,文庙作为在儒学思想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建筑类型更是如此。

地方文庙中庙的部分一般包括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名宦祠、先贤祠等建筑,学的部分包括明伦堂、讲堂、学斋、尊经阁、文昌阁等建筑,同时还附属有学舍、仓库、教官宿舍等。

以大成殿院落的祭祀空间为核心和以明伦堂院落的内庭空间为次中心所产生的位置关系,组成了内庙外学、前庙后学、左学右庙、左庙右学等文庙建筑的基本形制,创造了不同的院落空间模式。

各地文庙建筑一般可分为前导、主体、后继三部分。前导部分包括照壁、泮池、棂星门等;主体部分包括大成门、大成殿、两庑以及乡贤、名宦祠等;后继部分主要有崇圣祠及其他附属性建筑。一般前导空间较空旷建筑物疏松,主体部分建筑物雄伟高大,后继部分离主体部分较近。

地方文庙大多位于闹市之中,设计人口大门时做到藏而不露、闹中取静,采用照壁手法用高大的宫墙将庙掩于其后。棂星门为。文庙的正门,意指孔子施行教化、广育英才。棂星门前设一照壁——万仞宫墙,以此比喻孔子的道德学问高深莫测。在棂星门与照壁。之间的东、西两旁各立一座牌坊或门楼,棂星门内或外设一半圆形水池,称为“泮池”。泮池与状元桥的设置是文庙祭祀仪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周礼诸侯官学制度的附会,以及明代以后科举制度影响的产物,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在客观上使比较刻板的建筑,空间略显生气。明清时,以泮宫为学宫,考生进文庙拜孔子,新生入学故称人泮,后来这个词语成为明清时入学求功名的代称。人泮即跨上状元桥,穿过泮池就。成为通向功名的必经之路。泮池的对称轴一般与文庙纵轴重合,但也有特例。各地的文庙之中都有泮池,因而泮池就成了文庙建筑的主要特征。这就是文庙的前导空问,这部分空间中建筑物高度相对较低,感觉相对空旷,是进人主体部分的准备性空间。

泮池和棂星门之后是文庙的第二道大门——大成门。大成门内就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庭院空间由大成门、东西两庑、大成殿构成一闭合长向廊庑院,称殿庭,是举行祭祀仪礼的重要场所。大成殿用高高的台基托起,凌驾于周围的建筑物之上,表现了孔子的崇高地位。大成殿内正中供孔子坐像,孔子像两旁是颜回、曾参等“四配”和“十二哲”的。立像。大成殿是文庙中最主要的建筑,为官式的殿堂建筑,屋面严格按皇室建筑规制黄色琉璃瓦覆盖。因为唐代时孔子被封为文宣王,于是祭祀孔子的建筑也就享受帝王的规格,享受着最高的礼仪待遇。

大成殿之间的东西两侧有长长的厢房——东庑、西庑,庑中供奉着历代先贤、先儒的图像或木主。长长的东西两庑,意味着孔门弟子众多和儒家传统源远流长,建筑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庭院中多植松柏等借助花木烘托气氛,以树木为仪仗,衬托主殿的尊贵,象征孔子思想永存。一条贯穿始终与建筑群纵轴重合的御路是各地文庙通用的制度。大成门与文庙的大成殿一般位于整个文庙布局的后半部分,它突出、显著,形成统领其他建筑的威势。

大成殿后建有崇圣祠,用于祭祀孔子的父亲及孔氏五世先祖。这是文庙的后部空间,它一般离大成殿较近,空间相对狭小,在参拜者达到大成殿惊喜之后,这里便是一个短促的结尾。

所以说文庙的空间犹如一首乐曲,有序曲、高潮、尾声三个部分组成。处于中轴线上棂星门、状元桥、大成门犹如剧中的开端、发展、连续而紧凑地把剧情推向高潮,也把观赏者的欣赏情绪推向高峰,接着高潮—-大成殿迅速到来,使人惊喜若狂,最后是短促的结局——崇圣祠(启圣殿),令人感慨和思索。

文庙中前导空间、主体空间、后继空间通过对比协调的手法来衬托主体空间的最高地位。前导空间是文庙空间层次最丰富的部分,在大型文庙中尤其如此,这部分空间相对开敞,与城市环境有一定视觉上的交流,以通透的棂星门为主体,其间的建筑元素体量普遍较小,形式相对活泼多样,泮池、状元桥等元素的运用进一步丰富空间景观与层次。尤其是自然元素的引入,如水体、林木等占据主要地位,创造了相对轻松的氛围。主体空间主要通过围合、对比的手法从各个方面突出主殿的地位。无论在规模、体量、等级乃至细部装饰的精细程度都是文庙之最。后继空间强调空间序列收束有力,尤其清代用楼阁作为后殿,在建筑群的处理上,则有重要的陪衬作用,正是由于这些建筑物的陪衬,以精巧挺拔的姿态与大成殿的端庄平稳形成对比,使大成殿处于众星拱北的地位,外观更加深远崇高,庄严巍峨,整个文庙层次也更为丰富,轮廓起伏。

P13-15

序言

一馆览长江 水利写文明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一首《长江之歌》响彻华夏,唱出中华儿女赞美长江、依恋长江的深厚情感。

深厚的情感根植于对长江的热爱。翻阅长江,她横贯神州6300千米,蕴藏了全国1/3的水资源、3/5的水能资源,流域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她冬寒夏热,四季分明,独有的北纬30°神奇,形成了巨大的动植物基因库,蕴育了发达的农业,鱼儿欢腾粮满仓的盛景处处可现;她有上海、武汉、重庆、成都等国之重镇,现代人类文明聚集地如颗颗明珠撒于长江之滨;她有神奇九寨、长江三峡、神农架等旅游胜地,多少享誉世界的瑰丽美景如数家珍;她令李白、范仲淹、苏轼等无数文人墨客浮想联翩,写下无数赞美的词赋,留下千古情。

长江两岸中华儿女,繁衍生息几千年,勤劳、勇敢、智慧,用双手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巴蜀文明、楚文明及吴越文明。这些文明,如浩浩荡荡的长江之水生生不息,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认识和开发利用长江的历史,就是一部兴利除弊的发展史,也是长江文明得以丰富与传承的重要基石。据史料记载,自汉代到清代的2100年间,长江平均不到十年就有一次洪水大泛滥,历代的兴衰同水的涨落息息相关。治国先必治水,成为先祖留给我们的古训。

为抵御岷江洪患泛滥,李冰父子筑都江堰,工程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成就了千年不朽,成都平原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天府之国人人神往。

一条京杭大运河,让两岸世世代代的子孙受惠千年。今天,部分河段化身变为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的主要通道,再添新活力,大运河成为连接古今的南北大命脉。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党和政府把治水作为治国之大计,长江的治理开发迎来崭新的时代。万里长江,险在荆江。1953年完建的荆江分洪工程,三次开闸分洪抗击1954年大洪水,确保了荆江大堤及两岸人民安全。面对,54洪魔带来的巨大创伤,长江水利人开启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与时俱进,历经3轮大编绘,成为指导长江治理开发的纲领性文件。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毛泽东半个多世纪前的伟大构想,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期盼与等待呀。南水北调的蓝图,在几代长江水利人无悔选择、默默坚守、创新创造中终于梦想成真,清澈甘甜的长江水在“人造天河”里欢悦北去,源源不断地流向广袤、干渴的华北平原,流向首都北京,流向无数北方人的灵魂里。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长江水利人手中,长江流域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工程,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与此同时,沉睡万年的大小江河也被一条条唤醒,以清江水布垭、隔河岩等为代表的水利工程星罗棋布,嵌珠镶玉。这是多么艰巨而充满挑战、闪烁智慧的治水历程!也只有在这条巨川之上,才能演绎出如此壮阔的治水奇观,孕育出如此辉煌的水利文明,为古老的长江文明注入新的动力!

当前,长江经济带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一带一路战略正加推提速,长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优质的资源禀赋与三大战略息息相关,长江流域的健康发展关系着三大战略的成败。因此,长江承载的不仅是流域内的百姓富强梦,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长江无愧于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的未来,价值无限,魅力永恒。

武汉,把长江文明馆落户于第十届园博会园区的核心,塑造成为园博会的文化制高点和园博园的精神内核,这寄托着武汉对长江的无比敬重与无限珍爱。可以想象,长江文明馆开放之时,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定将发出无比的惊叹:一座长江文明馆,半部中国文明史。

(作者系长江文明馆名誉馆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后记

文庙书院作为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曾广泛分布于祖国的大江南北,从修建开始就经历着天灾或人祸,时至今日依然生生不息,它们之所以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是因为其自身具有强大的精神内核,一直作为尊孔崇儒的载体而出现。

纵观文庙书院发展史,文庙由最初只是单纯用以祭祀孔子的纪念性建筑,开始向“庙学合一”的制度转变,学校教育的功能开始占据着重要地位。书院在诞生之初与修书、藏书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步发展而形成讲学、藏书、祭祀、学田四大基本规制,并扩展为六大事业。

文庙书院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不断有许多鸿儒名贤加入其建设,并在此讲学研讨,由此,使得文庙书院所包含的内涵也不断扩大,凝聚着历朝历代统治者以及文人墨客对于孔子思想及儒家学说的认同、推崇和褒扬,同时又物化地体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因而成为一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复合载体,体现了一种源远流长的人文传统。

长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体文化之一。长江流域以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优势,哺育着中华儿女,创造了灿烂文明。本书以长江流域为载体,按朝代顺序撰写文庙书院发展历程,在此期间,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去查阅和熟悉相关文献资料,与此同时,还通过走访相关部门和实地考察了武汉市周边的文庙书院,对湖北的文庙书院的历史沿革和遗存现状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收集大量的一手资料,终于完成此书。

当然,长江流域的文庙书院文化源远流长,并非一本书所能涵盖,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诚挚欢迎专家和广大读者们批评指正。

本书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邓爱民教授及青年学者桂橙林同志合作编著,其中邓爱民和桂橙林编著文字,图片由桂橙林提供。此外,本书也参阅了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也得到很多老师和朋友们的帮助,还要感谢一直致力于文庙书院研究和保护工作的专家学者们,是你们让世人看到这一文化遗产的留存,并为彰显其价值而默默奉献。

邓爱民

2015年8月于南湖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4: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