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远主编的《长江流域的商帮会馆》以简洁的机构、通俗的文字,为读者讲述明清以来,主要以长江流域为籍地和活动范围的商帮(也包括那些未列入著名商帮的商人)、会馆的兴衰历程,介绍它们在社会变迁、发展中的作用,以期让商界内外的读者对中国历史、文化及商业进程之深沉、厚重有进一步的认识,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力开拓、创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长江流域的商帮会馆/长江文明之旅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作者 | 王志远编 |
出版社 | 长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志远主编的《长江流域的商帮会馆》以简洁的机构、通俗的文字,为读者讲述明清以来,主要以长江流域为籍地和活动范围的商帮(也包括那些未列入著名商帮的商人)、会馆的兴衰历程,介绍它们在社会变迁、发展中的作用,以期让商界内外的读者对中国历史、文化及商业进程之深沉、厚重有进一步的认识,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力开拓、创造。 内容推荐 《长江文明之旅》丛书分为《长江流域的名山奇峡》《长江流域的楼台亭榭》《长江流域的岁时节庆》《长江流域的饮食生活》《长江流域的名城古镇》等32册,着力把握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特征,深入挖掘长江文化底蕴和特质,以求全面、系统地展示长江文明。全套书包括500多万字和上千幅图片,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可读性于一炉,雅俗共赏,适合全民阅读。走进长江文明馆,阅读“长江文明之旅丛书”,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慢慢打开,一条浩浩大江的光阴故事鲜活呈现! 王志远主编的《长江流域的商帮会馆》为其中一册,介绍了长江流域的商帮会馆的有关知识。 目录 爽气西来 传奇藏商邦达昌 长袖善舞云之南 巴山蜀水记忆长 中流竞渡 九省通衢看身手 三湘涌动富国梦 大江东去 世人瞩目江右商 徽州商风五百年 苏商从容出太湖 因商而兴大上海 遍地商旅 河洮商人天路行 刚风厚土说陕商 豫商襟带怀药香 桂商今日刮目看 亦官亦商十三行 遥看闽商在海中 龙游商帮遍地走 宁波后浪连天来 应运而生 士绅会馆源京师 移民会馆似原乡 商人会馆翩翩来 无处不在 有江河处有会馆 有需要事有会馆 有责任时有会馆 会馆品读 香烟缭绕看神灵 绳墨却在变迁中 淡淡墨痕深深意 冠盖往来留轶事 风云激荡写春秋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不忘一人 如果说,历史上的川商不能与著名商帮分庭抗礼,让川商多少有些抱憾,那么,有一位川商领袖,大可让川商乃至整个中国商人引为自豪。 他是卢作孚,毛泽东曾经赞其为发展中国民族工业不能忘记的四位实业界人士之一。 卢作孚自幼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即辍学,15岁前往成都,在刻苦自学的同时寻求救国途径。17岁时他加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先是致力于开展民众教育,后来转向实业和地方建设。他曾开展以北碚为中心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让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发生很大变化,成为民国时期众多乡村建设实验中持续时间最长、成效特别突出的一个,卢作孚也与晏阳初、梁漱溟一起被称为“民国乡建三杰”。 1925年,卢作孚邀约友人集资创办民生公司,在整个家当只有一艘载重吨位为70吨的小轮船时,卢作孚为公司定下的宗旨是“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宣示了一个中国实业家的强国宏愿。当时,长江上游航运被外国轮船公司控制,为数不多的几家中国轮船公司濒临破产。卢作孚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方针,在从未行驶过轮船的嘉陵江开辟新航线,在管理上大胆改革,使公司站稳了脚跟,从嘉陵江发展到了长江。 从1930年开始,民生公司发起了“化零为整”运动,先后合并和收购了大批中外轮船。到1935年,民生公司统一了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逐出长江上游。 卢作孚以航运为主,综合经营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他创建了西南最大的民生机器厂、宜昌船厂,并投资与发展航运业有关的企事业共90多个。到1949年,民生公司已拥有员工9000余人,江海船舶148艘,在长江沿线和沿海各港口包括中国台湾、香港,还有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都设有分支机构。民生公司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 抗战爆发后,卢作孚立即向全公司发出号召:“民生公司应当首先动员起来参加战争!”在他的指挥下,公司全体员工英勇投入到紧张、艰险的抗战运输中。卢作孚一生不愿做官,但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却毅然站出来勇挑重担,出任交通部常务次长和全国粮食管理局局长,负责战时最艰难的水陆交通运输和粮食供应。 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确定四川为战时大后方。当时入川少有公路,更无铁路,只能走长江;而湖北宜昌以上的三峡航道十分艰险,从上海、南京、武汉来的大船都必须在宜昌停泊,乘客与货物必须换乘能走峡江的大马力小船方能抵达重庆,长江航运特别是上游航运形势顿显紧张。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大批难民和从沦陷区运来的几乎包括全中国航空、兵器及轻重工业的机器设备,都积压在宜昌,急待撤往大后方。此时可供运输之用的仅民生公司20余艘轮船和其他公司的几艘轮船,按运力计算,运走这些人员与物资,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更为严峻的是,自10月中旬起,长江上游仅有40天左右的中水位,较大轮船尚能航行,再过后便是漫长的枯水期。这也就是说,所有的人和货都必须在40天内运走。 10月23日,卢作孚到达宜昌,连夜做出一份紧急运输方案。10月24日清晨,他向各机构代表作出部署。 客运舱实行“座票制”,二等舱铺位一律改为座票,这就可以增加一倍以上的客运量。降低收费,公教人员半费,战区难童免费,货物运费只收平时的1/10。 货运采用“三段航行法”:最重要和最难装卸的笨重设备,由宜昌直接运到重庆;次要的、较轻的设备,只运到万县即卸下,再安排其他轮船转运;更轻、更次要的器材,只运到奉节、巫山或巴东,留待以后再转运;有的甚至运进三峡即卸下,轮船当天返回宜昌。 三峡航段不能夜航,各船尽量夜晚装卸,抢用白天航行。在三峡航线增设码头和转运站,临时增加雇工3000多人以提高搬卸速度,同时征用民间木船850余只,运载轻型物资。 卢作孚就这样以精细的计划和严密有力的措施争分夺秒,充分利用难得的40天中水位,最大可能地提高运输能力,争取时间,完成了被称为中国抗战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壮举保存了中国工业命脉,为抗战胜利和大后方建设奠定了基础。民生公司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16艘轮船被炸毁,117名员工英勇牺牲,61人受伤致残。 卢作孚身为当时中国首屈一指的航运公司总经理,还身兼几十家企事业的董事长,但他坚持只拿一份薪俸,其他收入都捐给了科学教育事业。他不吸烟,不喝酒,与员工一起在食堂吃青菜萝卜大锅饭。他甚至没有自己的房子,家里也只有借来的破旧桌椅、木床,家人有事要乘民生公司的船,都得照章排队购票。 P15-18 序言 一条大河,九派云烟,长江与她的数千条各级支流勾画出长江流域的轮廓。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支流如繁茂的枝蔓延伸到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等8个省(自治区)。约为中国陆地面积五分之一的长江流域,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商业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有了社会分工和剩余产品之后才逐渐产生、发展的。长江流域密集的水网、充沛的水量、适宜的气候、丰富的物产资源、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便捷的交通运输、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商业兴盛、城镇形成及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长江流域的商业文化源远流长正是理所当然。 《易·系辞》说:“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可见定时定点的交换其时已成常事。湖北随州正是神农故里,诸多地方留下神农氏的足迹。 舜的继任者大禹出生于西川石纽,在四川茂县、汶川、北川等地有众多的传说和遗迹,与禹相关的其他遗迹更遍及岷江、涪江上游地区。禹在辅佐舜治理洪水时,就精于物资调剂。《尚书·皋陶谟》记载,禹“懋迁有无,化居,蒸民乃粒……”“懋”即贸易,“迁”即转输,“化居”意为“交易其所居积”,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众多百姓即可获得粮食。后世在说到商业活动时常常引用的“懋迁有无”,便是来自于此。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许多商遗民被整族迁居到洛阳等地。本来就“殷(商)人重贾”,商朝亡后,一些商族人就更以做买卖为生路,于是在周人心目中,善贾者就是商(族)人。今日“商业”、“商人”、“商帮”之商,都是从昔日“商(族)人”而来。 春秋时期,齐相管仲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士农工商”的“四民分业”理论,商业与农业并列而居末位,四民各定其居,不得杂处,不得改业,不得迁移。 战国时期,秦相商鞅变法,明确提出“务本抑末”,开封建王朝重农抑商政策先声,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在此后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虽然也有“恤商”、“惠商”声音,但商为“末业”、商人特别是中小商人为“末民”的“基调”一直被延续着。 明、清时期,商业有了极大发展,商人队伍空前扩大,逐渐形成“十大商帮”(晋商、陕商、徽商、闽商、粤商、江右商帮、鲁商、龙游商帮、洞庭商帮、宁波商帮)和其他众多商帮(商人群体),与商帮平行发展的是涌现出大量商人(工商)会馆。商帮与会馆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并推动社会发展,由此形成内容厚重、色彩丰富的商帮文化、会馆文化。 这本小书就是介绍活跃在长江流域的商人群体和他们的会馆。 本书中的商帮,主要是以长江流域为共同地籍的商帮,其行止也以流域范围为主。 参与创造长江流域商帮文化、会馆文化的,除了那些名闻遐迩的大商帮,还有其他商帮和商人群体,有些商人群体并未被视为一“帮”,同样在长江流域留下自己的故事。 流域内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实际上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对与流域邻近或联系较多地区的商帮、会馆,本书也有适当反映。限于体例与篇幅,对长江干流地区叙述较多,对其他地区则相对简略。 会馆部分以商人(工商)会馆为主。明朝永乐年间出现的士绅会馆为中国会馆之滥觞,其他类型会馆皆是以其为蓝本,均作适当交代。 一弹指间,明清以来的商帮、会馆已历经数百年风雨。这数百年尤其是近一百多年,正是中国历史上风云变幻,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时期。风风雨雨不掩来路,旧迹宛然,犹有端倪寻觅;静心磨洗,愿能有所闻见。 书中不妥之处,还请各界读者指教。 后记 本书力求以简洁的结构、通俗的文字,为读者讲述明清以来,主要以长江流域为籍地和活动范围的商帮(也包括那些未列人著名商帮的商人)、会馆的兴衰历程,介绍它们在社会变迁、发展中的作用。限于学识、能力与时间,这个要求未必达到,但是对给予支持和帮助的朋友,十分感谢。 本书参考、采用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但因为行文的原因,有些未能具体标识,在此谨作说明并致深深感谢。书中图片一部分是周家华先生拍摄的,有少量图片是我拍摄的。还有一些资料、图片,一时无法查找准确出处,未能一一标注,在此谨致歉意并敬请谅解。 王志远 2015年7月16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