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吴文庆所著的《被雨淋湿的城》潜在读者群不亚于《杜拉拉》。《杜拉拉》是讲成人职场生活的,而《被雨淋湿的城》更多的是讲述求职心态,讲毕业生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求职,该用什么心态向社会迈出第一步。
三四月份和八九月份是求职高峰期,也是本书的最佳宣传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被雨淋湿的城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吴文庆 |
出版社 | 中国言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吴文庆所著的《被雨淋湿的城》潜在读者群不亚于《杜拉拉》。《杜拉拉》是讲成人职场生活的,而《被雨淋湿的城》更多的是讲述求职心态,讲毕业生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求职,该用什么心态向社会迈出第一步。 三四月份和八九月份是求职高峰期,也是本书的最佳宣传期。 内容推荐 由吴文庆所著的《被雨淋湿的城》主要描写了刚刚毕业的法律系大专毕业生吴小阳及其同学进入社会后找工作的种种遭遇,其中出生贫穷的吴小阳常常为了吃饭而四处借债。但无论处于何种状况,吴小阳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奔波的脚步…… 小说成功塑造了吴小阳、马朝、王秋、谈燕、许大个、柳月、郑林等一批80后人物。在这些人物身上,你能够看到当代应试教育的不足、恋爱婚姻的问题以及当下毕业生以及80后吉年的所思所想。 目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后记:一个人的城市 试读章节 若干年后,吴小阳躺在新州家里的大阳台上,当他悠闲的记忆触及这个下午时感慨,那段日子,到底还是过去了!每当他看到大街上那些为工作奔波的年轻人,这个本来很模糊的下午又开始清晰起来了。这个时候,记忆如同一端触水的海绵,不大一会,整块海绵都会被往事之水浸透。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毕业吧! 这就是所谓的80后的毕业吧! 这就是所谓的80后专科生的毕业吧! 这就是所谓的80后专科法律专业的毕业吧! 若干年后的吴小阳,对于他的毕业,有些怀恋。这怀恋中有些沉重,这沉重里有些感触。 他忍不住拿起了笔。——每当感触要涨破脑袋的时候,他都要通过写文字来平衡自己的身体。 从那栋红色的大楼里出来,吴小阳的脚步有些飘。如果这个时候来一阵风,他会觉得自己比操场上空的那些风筝飞得还要高。 毕业了!自由了!自己能挣钱了! 当把目光移到手中时,吴小阳的脚步突然沉重起来。原以为,这就是风筝的线,有了它,风筝可以自由自在的在天空上游荡。但现在他觉得,这根线太细了,承载不了他这只大风筝。 在学校混了三年,唯一的收获就是这张毕业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 字不小,还是烫金的,但没什么光泽。 原来是个阴天!——无论你的反光能力有多强,没有光源也是白搭,就像这几个烫金的大字,在阴天里照样不会太耀眼。 太阳虽没有露头,但它的影响力还在。所以,天依旧热。这就像吴小阳等已经毕业的学生听到“高考”两个字一样,虽然高考不会再来了,但对他们的影响还在。 该走了,就再看几眼吧!好歹在这儿也混了三年。吴小阳这才开始认真地欣赏起自己的校园来。——一旦走出了这个门,以后只能叫她母校!所谓母校,就是你自己经常骂,但听见别人骂时候你还会有几分不高兴的地方。 面积很大。楼很漂亮。树很高。人很多…… 走一步,看两眼。看两眼,走一步。 不知不觉,宿舍就到了。在这里,吴小阳也睡了三年。三年过去了,他的床板书桌等还都是崭新的,翻翻自己的脑袋,依旧也没有多少变化。可他另外一位同学简清就不一样了。他在这儿睡了几天便退学回家娶媳妇睡去了,现在已经由以前的光棍睡成了三口之家。 宿舍里,一片叽叽喳喳声。都在议论毕业证。 上了三年就为了这个? 这玩意不知能值几个钱? 三年来,每年带几千块交给学校,现在才拿到这个证。不容易啊! 啪!很响的一声。吴小阳把毕业证摔到了地上。 宿舍里静得可怕。大家都看着吴小阳,仿佛考试时间快到了等待抄袭的学生盯着监考老师一般。 显然,大家误解了吴小阳。——他很好,思想上也没出什么问题。 没有。确实没有。但不知为什么,吴小阳就是想摔一摔这东西, 这一摔,他心里顿时舒服了不少,感觉就像醉酒后吐过一般。 要说真没什么情绪,那也是骗人的。在这或学或玩或混的待了三年,到头来只拿到了一纸毕业证。 认识了那么多的人,经历了那么多的事,受到那么多的考验,这个红色的本本能概括得了吗? 不能!当然不能! 既然不能体现,那还要它干吗?但是,找工作时人家却很在乎这个。没有了这个,去面试时如同进宾馆住宿没有带身份证,人家压根就不给你登记。 什么学校?什么学历?什么专业?英语几级……据说有个学长找工作就因为学校不好被刷了,而最让吴小阳不平衡的是那位学长的能力相当强。还有一点,那位学长为了那份工作,等了几个月,放弃了好几个机会。 真冤! P1-2 序言 我一直认为,序言的位置不仅要靠前,写作的时间也要靠前。所以,在这本小说还没有动笔之前,我先简单说几句。 这本小说并不是最近想写的东西。之所以动笔,是因为有股忧虑或者说忧愁在里面。 这种味道,现在还存在脑海里。 我并不喜欢它们。——我不害怕它们跑掉,但我害怕这本小说跑掉。 最近构思了很多小说,都是很阳光的那种,却没有机会把它们写出来。因为,工作还没找到呢。但我决定先把这个写出来,我害怕一旦心情阳光起来了,就找不到这种感觉了。 昨天下午,心里突然沉重起来,比平时更重的那种。书不想看,话不想说,饭也不想吃。想到两个月来找工作的种种情形,一个个画面涌进脑海,最后定格在一个画面上。 一座被雨淋湿的城。 这是某次应聘后的真实经历。当时就有写篇文章的冲动。——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不见一字。当昨天这个画面再次出现时,我有些沸腾了,决定弄个中篇! 今天早上吃完饭,在出租小屋前后转了一圈,然后买了份报纸。工作岗位依然很多,但求职的人更多。 想起昨天要写的小说,发现它可能表达不了大家找工作的状态。 于是,我决定弄个长一点的,写写社会上某一个群体找工作的状态。 有一点需要说明,小说里将出现的很多情节都是真实的,但经历的人不全是我。 另外,主人公吴小阳不是我。但在吴小阳身上,有我的影子。同样,在吴小阳身上,有我需要学习的品质。 再补充一点,某些情节是真的,但地名和公司名全为虚构。在这样一个找工作难的城市里,如有雷同,纯属正常。 是为序。 后记 01 这本书,本来上个月底就可以结稿的,但现在,仅剩的一个尾巴没法完成了。 最初动笔是去年的8月底。第二天,就是我22周岁的生目。——想起这个年龄,难免有些恐慌,都快老了,还一事无成!我原本是想用手中的笔来描绘一群毕业生特别是一个叫做吴小阳的家伙找工作的心态和状态。在自序中我说,当时脑子里有种忧虑或说是忧愁。现在,这种感觉依旧存在,只不过,比以前更为隐陛。 究其原因,一是没钱,需要寻找出路;二是时间长了,心平了,被磨平了。 当时认为,2007年年底,书可以结稿,但没几天后,为了生活,不得不把所有精力花在一个新的行业上。从零开始,点点滴滴,学习。 后来,失败。 这本书,早已忘于脑后。吃饭远远比写小说重要! 回首这一年多的经历,越来越感觉到,这只是我一个人的城市!——想要的生活没实现,所过的生活一直在将就。 去年8月份之前的生活,我在BLOG里说过,很惨。 我是个不安分的人,尽管看起来很乖。没毕业就溜出学校,找工作,换工作,再找工作…… 种种感受,让人忘不了,也没法忘记。并且,没有几个人能够了解和理解。 所以,就有了这本书。 02 今年3月底,一份工作干了没多长时间,被人小小地算计了一把,又成了无业游民。那点可冷的工资,花了几个月时间才讨回来。 4月底,翻开去年写的几页文字,心里竞陌生起来。 这就是我曾经要写的小说吗? 这大半年都过去了,我都在干什么啊? 我太浪费时间了! i塞样一说,发现对自己很不公平。这其间的几个月,我哪一天都没轻松过!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工作! 所以,在写这个小说时,它的续集也在构思中。暂定为两部。加上这部,可以称为“工作三部曲”。但吴小阳这个人一直在城市里讨生活,所以我又称之为“城系列三部曲”。只是这后面的两部什么时候能写出来,我也不知道。因为,工作是第一位的。——我要吃饭。 6月份,为了个工作,我天天奔波在外。有时晚上人家刚躺下,我却要出门。有时人家还在做梦,我就起了床。每当筋疲力尽地回到小屋,书里写了什么,我全忘了。就像今天上午一样,开始动笔的时候,我不知道吴小阳站在哪,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只好翻开以前写的,再读一遍。 这段时间,又有同学过来找工作,要暂住我这;也有同学邀一块出去玩;还有同学向我借钱…… 大部分都被我否定了。他们很可能对我有怨言。但这其中的难处,我却无法向他们解释。 我只能沉默。 我只能在书中,让吴小阳他们说话。 不管别人怎么看,反正我认为吴小阳是可爱的。所以,我让他和我一样,姓吴。 03 前两天和一同来这个城市的老同学战锋聊天,满是感叹。大意是当初我们刚来这个城市时帮了多少人受了多少气,可到头来,在同学眼里,我们还落了个不是。 我深有感受。这本书里有一些。后两部里肯定也有。 不是我们小气,而是我们也有无奈。——我只能说这么一句话。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写小说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管是生是死是生活还是生死,都很容易。——尽管,这背后的故事,不容易。 所以,在这属于我一个人的城市里,我要完成这个小说。 在这个城市的夜晚,我喜欢看天,每每仰望那浩瀚的天空,我便想起了康德的话: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脑中的地位越明显,那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信仰。 没有头顶的星空,没有心中的信仰,在这一个人的城市里,我早死了。有时候,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伞,我宁愿被雨淋死,但更多时候,我都在改变。 好多个晚上,我都在想,是做吴小阳好呢,还是做冯洋王秋好。想来想去,还是感觉做吴小阳好,无论过得怎样,至少落个心安理得。 这也注定了我还要奔波很久。同时也注定了,这后面还将有两部书。因为,生活还在继续,故事也将继续。 04 我之所以还能坐在这里写字,要感谢几个八。 比如梅毅。前天我给他打个电话,说,兄弟你的婚礼我去不了了。这边实在太忙了!平时,我很少给他打电话。一打电话,就是借钱。而这个电话,让我无奈。——他的婚礼,我去不了,确实去不了。我应该去的!因为,在我最穷的时候,总是他在帮我。而他,从不问为什么。顶多说,咱俩还用客气? 在此给兄弟道一句祝福,希望你二人幸福! 比如姜新才。初中同学。我说没钱了,他也从来不多问,自己没时间,让朋友把钱打过来。 比如杨平。前天在外地办事,身上没钱了。只给他打了个电话。他来条短信:别急,等半个小时去取钱。还记得去年一边为工作奔波一边考虑该不该写点东西时,他说,做吧,文字可以滋长在尘世的罅隙里。 比如老虎。在新乡时认识的老乡。昨天中午,他打电话说,有时间过来玩,吃吃饭。之前和他一块租房时,占其不少便宜,后来也去他那蹭过饭。 比如化德。这也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此时可能正骑着自行车飞奔在武汉至信阳的路上。——今年寒假,他骑车从深圳跑到海南。这个暑假,他又从长沙骑到信阳。前两天发短信,已到娄底了。在思想上,他永远是我的朋友。——在我最烦的时候,总能收到他的短信。小说里,月下清风发给吴小阳的很多短信,都是他发给我的。——有时我一边和他们发短信一边写字,见他们短信里有好的东西,我就直接“偷”过来。 比如老鹰。现在受困于南方一家小工厂,整天累死累活的。所以和他联系不多,但每每上网,他的BLOG我是一定会去看看的。因为,他让我看到我们内心最真实的状态。 比如战锋。这是我一个宿舍的兄弟,和我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现在越想越觉得这是一种缘分。来郑州求职,其实是奔着他来的。——来时我身上只有50块钱,但有战锋打前站,我不怕。有了住的地方,我相信自己饿不死。住了两个月,我们各自分开,随后又搬家,但始终离得不是很远。 梅毅在苏州。姜新才在上海。杨平虽在郑州,但只见过一面,距现在,已一年有余。老虎在这,但工作总是很忙。化德基本上都在路上。老鹰在南方,毕业去了之后还没飞回来过。唯有战锋,一个月还能见上一二面。 所以说,在这座城市里基本上还是我一个人。——他们当中,也基本上不知道我在倒腾这本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