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九八四(企业家归来)(精)/亚布力企业思想家系列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陈海//金凌云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3.兄弟过大关

从养鸡转向养鹌鹑,从鹌鹑蛋转向鹌鹑饲料,再从鹌鹑饲料转向猪饲料……以变应万变。一变再变中,良种场变成了饲料厂,饲料厂又变成饲料有限公司,再变成希望集团——“希望”终于成就了刘氏兄弟的事业。看似顺风顺水,实则险象环生。市场风云、政治气候……甚至兄弟亲情,都是一种考验。任何一个不小心,都可能扼杀“希望”。

第一道难关是1984年的“尹志国事件”,以当时的承受能力,那几乎是一场“灭顶之灾”。当时为了完成这份两万只鸡雏的订单,由村干部做担保,兄弟四人向银行贷了一笔钱;此外,他们还向附近农民赊欠了许多种蛋。涉险过关之后,兄弟四人定下营商规则:不赊销,不欠债。

事后看来,“空头支票”其实算不上什么,不过是上当受骗,损失一点钱。吃一堑长一智,就当是初入“商海”交的学费。最难过的日子,刘永行后来回忆说,是1990年。

1990年,与正大集团正面交锋以后,希望饲料厂的销量激增到了6万吨,产值6000万元,兄弟四人资产超过2000万元。然而,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们感觉到,气候不同了。兄弟四人最开始察觉到的变化是,此前还络绎不绝的领导考察和媒体采访,忽然间变少了。然后,他们看到媒体开始讨伐“资产阶级自由化”。报纸上说,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经济根源。再然后,他们听到传言,雇工7人以上的私营企业将成为整顿的重点对象。

风声鹤唳,兄弟四人紧张起来。此时,希望饲料厂已经雇用100多个职工,自然是重点中的重点。一旦有风吹草动,刘氏兄弟注定是那只出头鸟。有员工告诉刘永行,离新津古家村不远的一个国营饲料厂,已经挂出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大红横幅,传言说苗头是对准这家已经在四川抢了他们生意的私营企业。年迈的母亲也听到了很多不好的消息,劝他们赶快收手,设法脱身。最可怕的后果,当时也有人替他们想好了——坐牢是小事,搞不好会被枪毙!

惶惶不可终日。兄弟四人想不通,创业七八年了,其中的艰苦不足为外人道,怎么一夜之间,突然就不是社会主义了呢?

终于,上级领导找上门来,不是来视察,而是来查看缴税情况。查看完了,领导很不高兴:“交税这么少,明摆着逃税嘛!”税金一直都是按要求缴的,怎么说逃税就逃税了呢?兄弟四人当时就吓坏了,立即拿起支票跑到新津县税务局,找到了局长。“我们把支票放在你们税务局,你们认为要缴多少,直接填支票好了。”税务局长当然不敢收支票,宽慰几句把他们打发走了。兄弟四人还不放心,担忧到了极点,“真的干不下去了吗”?

事实上,刘家兄弟的担忧带有普遍性,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使得当时的很多私营企业主产生了极大的恐慌。“文革”殷鉴不远,“极左”年代的记忆在这一代人身上烙印深重。为了避免遭到更大的冲击,一些私营企业主如王廷江、蒋锡培等主动将工厂交给了“集体”。

从税务局出来,四兄弟连夜开了个会,然后做出了一个决定:把企业无偿捐赠给政府。2000万资产全部捐出——多么艰难的决定,可见当时气候多么恶劣。破财免灾,明哲保身,兄弟四人已经顾不了那么多。捐赠书上,兄弟四人都已经签好了字,第二天便送到县委书记钟光林面前,只等领导批示。他们斗胆提出了唯一的条件:企业归了政府,希望还能交给他们经营。

如果领导批了,兄弟四人的命运就可能改写。结果却是,钟光林没批。县委书记说:“国家不缺这点钱,你们创下的企业还是归你们所有,由你们经营,县里从来没想过要没收你们的财产。”县委书记提醒,做事姿态低一些总没错。有惊无险,兄弟四人总算是舒了口气。

1993年3月15日,希望集团有限公司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为无地名私营企业集团公司,在四川省注册成立。这也是全国首家企业集团公司,且是民营性质。四兄弟谁来代表希望集团呢?三个哥哥一致推举刘永好做法定代表人,不能再叫“场长”了,还以良种场场长身份出去,人家理都不理。一个总裁,三个副总经理,希望集团开始走出四川。

1992年到1995年,是刘永行和刘永好极速扩张的几年,希望集团由此获得了饲料大王的地位,形成“哪里有正大,哪里就有希望”的战略布局,也奠定了现在的东方希望集团和新希望集团的产业体系。到1995年初,希望集团饲料版块在全国已经拥有26家工厂。兄弟四人越来越有钱,这时起,对他们而言,赚钱这一关早就跨越过去,接下来,就是享受商业操作本身带来的快乐。日后提起自己的行商原则,刘永行归纳为“顺势而为”,即大到国运,小到客户和业务模块,都必须作选择。选择高概率事件,那就是选对了势,在选对了势的情况下,创业就变得容易一些。观察本书重点讲述的几位成功企业家的成长路径,确实印证了这一判断。

P53-55

后记

感谢1984。在这个被媒体称作“企业家元年”的神奇年份里,消失多年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重新被唤回中国,从而开启了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即使时隔三十多年,当我们在写作中穿越到了1984,仍然能够感受到那个大时代里的壮阔波澜,因而内心激荡。

感谢褚时健、鲁冠球、柳传志、张瑞敏、王石、刘永好兄弟、南存辉、潘宁、李经纬、马胜利,等等。他们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群像。作为“探路者”,他们在创业历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凝聚起当代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正如张维迎教授所言,他们不仅是企业的灵魂,也是经济增长的国王,更是时代的英雄。《一九八四:企业家归来》因为汇聚了他们的辛劳和智慧,从而更加充实。

感谢张维迎教授和周其仁教授。早在《一九八四:企业家归来》这个选题确立之初,张维迎教授便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无论是从价值观还是从方法论上,张教授都给予了我们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周其仁教授的研究成果也给予了我们莫大的启发,并且支撑起了本书的核心章节《产权与控制权》。

感谢马立诚、凌志军、吴晓波、马国川、张小平、周德文、周桦、郑作时、袁丽丽,等等优秀的财经作家。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们认真阅读了他们的作品,汲取到许多营养。在参考文献中,我们逐一列出了书目和作者,一并致谢。

最后,感谢湖南中烟(集团)。作为亚布力论坛多年的合作和支持单位,湖南中烟始终保持着对思想产品足够的兴趣和充分的尊重,并且在本书的写作和出版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传递价值,成就你我”——这不仅是其核心品牌“芙蓉王”所传达的理念,也是当下企业界和企业家们所提倡和弘扬的精神。

在本书的前言部分,我们曾经提出过三个问题:一是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家在中国是如何孕育和成长的?二是既然市场是企业家出现的必要条件,而产权又是企业家成长的关键,那么产权与“企业家才能”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它们携手回到当下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三是企业和企业家的价值观为什么重要?为什么要实践企业公民?

我们希望能找到答案。如果因为我们学识浅薄而未能完成任务,我们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条寻求答案的路径。

目录

序言 我的人生是饱满的

序起 1984年的制度基因

第一章 边缘的力量

 中国式“阿甘”

 “温州模式”:蚂蚁雄兵

 希望是个好东西

第二章 企业家回来

 灰色地带与体制资源

 为什么要去香港

 穿起珍珠的那根线

 不在改革中犯错误

 一场寻找路标的行动

 “请给我们松绑”与企业家回来

 城市边缘的野蛮生长

 从“什么赚钱做什么”到彻底专业化

 超过25%的利润不做

 “造就真正的企业家”

第三章 产权与控制权(上):转制

 从“放权让利”到触及产权

 海尔改制:一场失败的博弈

 从四通到联想:艰难的长跑

第四章 产权与控制权(下):摘帽

 职业经理人是我的理想

 摘下“红帽子”

 艰难的产权战争

第五章 远去的黄金时代

 “改革典型”浮与沉

 “功成身退”愤与悲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第六章 价值观

 争议“原罪”

 政商关系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气质:共性与个性

尾章 企业公民

 “光彩事业”与企业社会行动

 从“捐款门”到“壹基金”

 企业家的“阿拉善”

 “在商言商”与公民责任

后记

参考文献

序言

我的人生是饱满的

万科、深圳和我的“转型”

到2014年,万科正好是成立30年,我们也正在规划第四个十年。规划第三个十年的时候,大概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规划第四个十年花的时间长一些,从2013年8月一直到2014年12月28日,几乎难产,为什么呢?显然和现在面对的局面有关系,国家的转型、企业的转型——如何转型?第三个十年规划的时候,我们目标是1000亿元,结果到2014年,万科现金回款达到2000亿元,远远超过规划。未来十年,总得有一个数字性的描述,我们的描述是1万亿元。这不是一个指标,这是最后分析出来的结果。万科很重要的“转型”就是:如何从过去“盖了就卖”的快速周转,逐步变成物业持有。预计未来十年之后,万科一半的经营规模是持有的物业,而不是销售。

万科在“转型”,万科所在的深圳这个城市也在“转型”。我认为,深圳的转型会对中国其他城市有示范意义,就像当年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借鉴意义。第一,深圳是移民城市,比较年轻,平均年龄比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和其他二线城市都年轻,年轻就有活力;第二,移民城市不安分,要往前走;第三,深圳相对而言是“小政府大社会”,千人的公务员比例在中国这么多城市里是最低的,更不用说其他条件了,比如说民营企业的著名品牌有40%在深圳。当然,深圳也发生过危机,但深圳人没有真正抛弃深圳。

如果深圳需要王石扮演一个角色,原来承担的各种社会职责我将继续承担下去,将来深圳让我当“垃圾分类形象大使”“厕所清洁形象大使”等等,我都乐意干,没有问题。

这几年我们会把万科大学办出来,当然不会是通俗意义上的“万科大学”,而是陆续从几个方面开始建设。比如,建立研究中心,工程结构、环保生态会成立一个学院;又如,面对未来的互联网和机器人,也成立一个学院,我们研究的这代机器人将来一定包含清洁、老年人的照顾;再如,21世纪的生物工程,中国的土地27%是沙漠和戈壁,地并不大物也不博,将来我们希望通过科技转化,到戈壁和沙漠上从事对人类有贡献的现代农业。

把“匮乏”当成优点

对于中国持续的高增长,我们突然发现按西方的那套逻辑解释不通,是不是西方文化精神之外真的有一个东亚文明?具体到东方的工商管理,如果有好的经验的话,应该非常值得去总结。西方也在困惑,我们也在困惑,当然西方已经开始到东方寻找源泉和资源,我们现在不能把自身的优势切割、断掉。

实际上在中国大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吸收和有效利用是当务之急。具体到我,因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不多,所以我把“匮乏”当成优点——现代企业制度是西方的,我就采取“拿来主义”。最近我先是到了哈佛,在哈佛听中国传统文化课,在这里我再怎么学习别人,也不可能成为西方人。当然,我更多的是比较,比较优点,比较缺点,后来发现,即使你不喜欢自己的文化,你也得了解它,对自己的文化都不了解,你怎么进行比较和汲取?

离开哈佛,我去了剑桥,将来还要去以色列留学。也许到2018年为止。这一圈走下来,也许越往下走越不确定,但总是不甘心,总是在探索。至少西方的方法论给了我很好的训练,让我有了更好的思维方式,至少会更清晰一些,能不能最后有一个答案,已经不重要了。

我会参加更多的公益活动,以促进深圳的转型,筹备万科大学,一步一步往前推进,到70岁之前应该是很饱满的。谁知道70岁时还在不在呢?如果在的话,我此前在一些公开场合也表示过,会去做农业。离开剑桥去以色列学习,实际上有一个预期,我不仅仅要学习研究犹太宗教和希伯来文化,还有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是:看看他们是怎么在戈壁滩和沙漠上搞高科技农业的?比如现在我们在阿拉善搞的滴灌技术,虽然不是在种庄稼,但已经给下一步的农业埋下了伏笔。

参与公共事务是一种能力表示

一谈到公共事务,就很容易去讲企业家的责任、态度,太容易唱高调。从社会心理学这个层面来讲,人是利己的。利他,或者对自己有好处,或者对自己的家庭有好处,或者对自己的集团有好处,甚至可能对自己的种群有好处,这是前提。企业家天经地义就要盈利,利他是一种能力表示,参与公共事务也是一种能力表示。打个比方,首富是比尔·盖茨,他捐款了,“二富”一看,我也捐,这就是能力的表示。

阿拉伯半岛上有一种鸟,叫阿拉伯眉。鸟也有社会阶层,第一把手命名为阿尔法,第二把手是贝塔。阿尔法找到一条幼虫,它可以自己吃,但是它没有这么做。它走到贝塔那儿,把虫子给了贝塔,贝塔已经是一鸟之下万鸟之上了,但是做出嗷嗷待哺、卑躬屈膝的样子,把虫子吃了。之后,阿尔法就趾高气扬地拍着翅膀飞走了,你可以看到什么行为表示,是不是利他?我有这种能力,我不但能养活自己,我还能照顾你。这和人类的行为是一样的,利他是表示自己的能力,没有那么高尚,这是一种能力的较量,在这个社会,怎么表示你的能力?你不但要让自己生活得很好,能养活自己,你还要有余力帮助社会上的其他人。

我没有隐忧,都是公开的,雾霾都成这个样子了,还用隐?食品安全、水污染、土壤污染,都是非常大的问题。我也没有什么觉得不满的地方,我若不满,人家怎么活?我现在感激还感激不过来呢。为什么我要做奉献呢?我不是被逼迫的,我可以不这样做,因为我选择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说了不吸烟就是不吸烟,说了不喝酒就是不喝酒,而且不但自己不喝酒,也希望万科的人少喝酒。所以万科提倡的长跑运动,一下子在全国蔚然成风,很多人把功劳归功于我,其实我不长跑,要归功应该归在郁亮身上。郁亮不但登上了珠峰,而且一个月之后就跑马拉松,这已经超过我了,青出于蓝胜于蓝。我还有什么不满的?我没有。

“原罪”与“匠人精神”

我不认同企业家原罪的问题。现在非常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工商界的社会地位。要说有原罪,按基督教文化,每个人都有原罪。为什么单说企业家有原罪?

“原罪”是什么?如果说企业家的野蛮生长就是原罪,我不认同。我不认为我有原罪,而且我认为自己不是孤案。我觉得我们赚钱,是天经地义的,我们赚钱就像军队保卫国家,就像农民让庄稼丰收,工人让产品质量合格,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我们赚钱就是不法的,就是唯利是图的,就是奸商?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问题。如果在这样的语境下谈原罪,中国企业家怎么健康成长?

士农工商这个“商”,它到底有没有原罪?它的原罪是什么?如果说官商勾结是原罪的话,至少我没有勾结。中国传统的官商勾结,最典型的如山东的袁紫兰,这个家族富裕了200多年,从明末到整个清朝年间,家里出了一百多个政府官员,20多人是考的,其余是捐官,这是官商勾结最典型的例子,也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局限性,商人向来要仰仗当官的。

中国商人有其局限性,但是,中国的商业一直是很发达的。中国商人的优点是什么?这两年我和褚时健接触比较多,他犯了错误,甚至触犯了刑法,被关进了监狱,出来后75岁再创业,创造了奇迹。他的作为、他的能力、他的表现,俨然国际级企业家,我看不出他有原罪,我觉得他身上显现的是中国优良文化传统的“匠人精神”。这就是中国儒家、佛家、道家综合的传统:对得起自己,对得住别人。

内容推荐

《一九八四:企业家归来》由陈海、金凌云编著。

乔治·奥威尔的《1984》描绘了极权主义的恐怖,而真实中国的1984,却呈现了商业力量的初兴,一切看上去生机勃勃。1984年被中国媒体称为“企业家元年”。这一年,柳传志在中关村的一间传达室里创办公司,张瑞敏改造青岛日用电器厂,李经纬推出“东方魔水”健力宝,王石在深圳成立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他们后来均成为中国企业家群体中的领军人物,而1984年,正是这一切的起点……

编辑推荐

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家在中国如何孕育和成长?产权与“企业家才能”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企业和企业家价值观为什么重要?为什么要实践企业公民?

1984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要求,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柳传志、鲁冠球、张瑞敏、王石、刘永好兄弟等一批企业家,纷纷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创办各自的企业,开启了中国的“企业家元年”,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群像。陈海、金凌云编著的《一九八四:企业家归来》通过对1984年这一企业家元年的还原,弘扬了党中央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创新精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1: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