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不顺的事情会时有发生。面对种种不顺心的事情时,总会有人没完没了地抱怨,一直耿耿于怀而不能释怀。但是抱怨也好,不能释怀也罢,最终对身体没有一点点的好处。因为,人一旦为这些事情恼羞成怒,就容易产生愤怒情绪,而把愤怒压在心头必然有损身体的健康。生气是百病之源,从中医角度来看,生气至少有以下10大害处:
1.伤脑
气愤之极,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往往做出鲁莽或过激举动,反常行为又形成对大脑中枢的恶劣刺激,气血上冲,还会导致脑出血。
2.伤神
生气时由于心情不能平静,难以入睡,致使神志恍惚,无精打采。
3.伤肤
经常生闷气会让你颜面憔悴、双眼浮肿、皱纹多生。
4.伤内分泌
生闷气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5.伤心
气愤时心跳加快,出现心慌、胸闷的异常表现,甚至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6.伤肺
肺是人体的呼吸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就是说通过肺的呼吸作用,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生命体的活动,而生气时,会加快吸气的频率,缩短呼气的时常,肺泡不停地扩张,根本无法收缩,使肺得不到休息,肺气失宣。生气时的人呼吸急促,可致气逆、肺胀、气喘咳嗽,危害肺的健康。
7.伤肝
人处于气愤愁闷状态时,可致肝气不畅、肝胆不和、肝部疼痛。
8.伤肾
经常生气的人,可使肾气不畅,易致闭尿或尿失禁。
9.伤胃
气懑之时,不思饮食,久之必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
10.伤乳房
也称之为乳癖,中医认为多因情志内伤,肝郁痰凝,痰瘀互结乳房所致,也因冲任失调,气滞痰凝所致。
爱生闷气,肝脏最容易受伤
常见这样一种人,性格内向,有事喜欢憋在心里,生气也是闷头不语。这种情况对身体尤其是对肝脏是有百害而无益的。
爱生闷气的人容易肝气不疏,还会连累脾胃,导致人们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和腹泻,在吃饭时与别人发生争吵也会出现这种症状。大怒伤肝,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出现面红目赤、头痛、头晕的症状,经常发火的人容易失眠、工作效率低、记忆力变差。
肝气郁结还可能导致抑郁情绪或内分泌紊乱,比如出现月经不调、皮肤长痘长斑等。从西医的角度来看,人生气时,体内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毒素相应增加,堆积于肝,从而损伤肝脏。
肝在志为怒
提起怒,人们都不会陌生。怒是人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变化,是人对外界刺激的情志反应之一。由肝之精气所化,故说肝在志为怒。
人在应当生气时而轻微发怒,属正常的情志活动,可发泄心中的郁闷,使肝气疏泄正常,气血调畅,不会致病。但是突然的大怒或经常发怒,过度愤怒,则易损伤肝脏。
怒志人人皆有,但大怒或郁怒不解,对于机体是一种不良的刺激。大怒暴怒,可导致肝气升发太过,表现为烦躁易怒,激动亢奋,称为大怒伤肝;郁怒不解,则易致肝气郁结,表现为心情抑郁,闷闷不乐,称为“郁怒伤肝”。怒由肝之精气所生,若肝之精血不足,不能涵养怒志,或肝阴不足,肝阳偏亢,则稍有刺激,就会发怒。《杂病源流犀烛》中也指出:“治怒为难,惟平肝可以治怒,此为医家治怒之法也。”临床辨证属郁怒者,当以疏肝解郁为治;属大怒者,当以平肝降逆为治。
所谓“怒则气上”,气上也称气逆,包括气机上逆和横逆两个方面。由于肝主疏泄,主阳气升发,调节人体的气机和血的运行。当人体受到不良刺激发怒时,过度愤怒,引起肝失疏泄,就可导致肝的气机逆乱,阳气升发太过,血随气逆,可见面红目赤、呼吸急促、或间而呕血,甚至昏倒。经常暴怒,则损伤人的阴血,出现头昏、目赤、舌红等症。反之,肝的阳气亢盛或阴血不足,阳气升发太过,则稍有刺激,即易发怒而使肝气横逆,影响脾胃,可见腹胀、泄泻、恶心或吞酸、呕吐等症。
愤怒会让人生“火气”
忧郁、愤怒、思虑过度都会使身体机能失去平衡状态而生“火气”,让人上火。临床常见的“上火”类型有:
1.心火
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2.肺火
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3.胃火
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舌苔黄腻。
4.肝火
常称一些情绪容易激动的人为“肝火大”。其实,一般俗称“肝火大”的体质还有下列症状: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
5.肾火
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上了火该怎么办?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烟喝酒。另外,上火和心理状态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其实是最好的“灭火剂”。
P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