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英雄杜立特轰炸日本后带领飞行员飞临中国上空,找不到机场,收不到信号,风雨交加,漆黑一片,在汽油燃尽后,他们不得不跳入茫茫夜空……
郑伟勇著作的《降落中国(杜立特突袭东京)》根据第一手的史料,详尽叙述了中国军民为救助美国飞行员所作出了无私的、大无畏的牺牲,特别是因此承受了日本人的疯狂报复,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本书也是国内第一本从中国的角度讲述杜立特突袭日本及之后发生的事情的著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降落中国(杜立特突袭东京)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郑伟勇 |
出版社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传奇英雄杜立特轰炸日本后带领飞行员飞临中国上空,找不到机场,收不到信号,风雨交加,漆黑一片,在汽油燃尽后,他们不得不跳入茫茫夜空…… 郑伟勇著作的《降落中国(杜立特突袭东京)》根据第一手的史料,详尽叙述了中国军民为救助美国飞行员所作出了无私的、大无畏的牺牲,特别是因此承受了日本人的疯狂报复,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本书也是国内第一本从中国的角度讲述杜立特突袭日本及之后发生的事情的著作。 内容推荐 珍珠港被偷袭后美国参战。1942年4月18 F:1,美军杜立特中校率领16架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超低空进入日本本土,分别在东京、横滨、神户等地投下大量炸弹。之后,轰炸机直飞中国的浙江衢州机场。由于飞机航程、联系、导航、天气等原因,除一架飞机飞到苏联外,15架飞机在浙江、江西、福建、安徽交界地迫降、跳伞。在中国降落的75名美军飞行员中,3人牺牲。8人被日本俘虏,64人在中国军民的帮助下,后撤到安全的大后方。这就是著名的“杜立特突袭东京”行动,是中美第一次联合作战。 郑伟勇历时10余年,遍访每架飞机降落地点,赴美采访当事飞行员,收集中、美、日、苏各方原始档案、电报和当事人的日记、回忆录。《降落中国(杜立特突袭东京)》首次全面展示了这次行动的策划、准备、协同、实施、营救、后撤及日军报复等全过程。内容详实,资料权威。 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章 准备 第二章 机场 第三章 协同 第四章 轰炸 第五章 返航 第六章 降落 第七章 集中 第八章 后撤 第九章 包袱 第十章 归家 尾声 原始材料 尾注 致谢 试读章节 偷袭珍珠港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英、美等列强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行径一直采取绥靖政策。直到德、意、日组成了轴心国集团.日本的疯狂扩张触及了美、英等西方国家在亚洲及太平洋上殖民地的利益。虽然此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想盛行,但富有远见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却开始支持中国抗日,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支持组织美国志愿航空队。日本从1941年年中开始向东南亚的扩张引起了美、英、荷等国的不安。1941年7月26日美国冻结了日本在美资产,8月1日美国停止向日本出口石油,日本却没有停下侵略扩张的铁蹄,它要南下夺取战略资源,继续加强对外侵略。南洋有美国、英国、荷兰的殖民地,进军南洋就等于向美、英两国宣战。 太平洋上的夏威夷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太平洋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都在2000海里(1海里≈1.8千米)到3000海里之间,跨越太平洋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座落于夏威夷的珍珠港也是美国太平洋舰队最重要的基地。日本要向东南亚扩张,就必须夺取太平洋的制海权。而夺取制海权,就必须摧毁珍珠港。日本的如意算盘是,突袭珍珠港,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赢得一年左右的战略优势,为日本进军南太平洋,夺取那里的战略资源打下基础,然后继续对美国进行一系列打击,阻止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力量的恢复与积蓄,最终迫使美国乞和,承认日本独占太平洋和亚洲。 早在1941年1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就写信给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提出了偷袭珍珠港的设想。数月后,在做了一些预先考察后.山本五十六被批准开始准备这个行动。6月,正式方案提出后,曾在日本上层引起争论,一些人不相信庞大的舰队能横渡3500海里而不被发现,对这一计划的可行性表示怀疑,但山本五十六固执己见,甚至以辞职相要挟。1941年夏,在一次由日本天皇亲自出席的御前会议上,这个行动正式被批准。11月,在另一次天皇亲自出席的御前会议上,出兵太平洋的决定被批准,此次会议还决定,只有在美国完全同意日本获得所要求利益的情况下才放弃这次行动。于是,山本五十六指挥联合舰队选择了与珍珠港相似的鹿儿岛湾,开始了充分的准备和严格的模拟训练。 与此同时,罗斯福总统也在计划军事打击日本。1941年7月23日,罗斯福批准组织美国第二志愿航空队,计划由美国陆军和海军秘密派遣突袭队员到中国,任务是在1941年以前轰炸东京和日本的其他城市,以有效地牵制日本的力量。这项计划将由陈纳德主持,此时他正在缅甸训练一支由250人组成的美国第一志愿航空队,也就是后来名噪一时的“飞虎队”。他们装备有P—40战斗机,负责保卫通往中国的“缅甸公路”。罗斯福同时批准把66架双引擎轰炸机运往中国用来装备美国第二志愿航空队。这些飞机都印有中国徽标,是洛克希德公司制造的“哈得逊”型和道格拉斯公司制造的DB—7型轰炸机(A—20的出口型)。由于生产和运输问题延误了这批飞机运抵中国,而且招募突袭队员也比原计划用的时间要长,49名首批地勤人员直到1941年11月12日才离开美国,甚至当日本偷袭珍珠港时,这批人还在前往中国的途中,而在战争开始时只装配好了18架轰炸机准备运往中国,当时这批轰炸机还停在洛克希德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班克空军基地的机库里。 日本人快了一步。 1941年11月26日,日本海军一支由6艘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舰队保持彻底的无线电静默。日本参加这次袭击的6艘航空母舰是“赤城”号(旗舰)、“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共搭载舰载机414架,其中包括战斗机、鱼雷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水平轰炸机。除这6艘航空母舰外,舰队还包括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和3艘潜艇、5艘微型潜艇,此外还有8艘油轮和2艘驱逐舰开到北太平洋等候。 12月7日凌晨,从6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第一攻击波183架日军飞机,穿云破雾,扑向珍珠港。空中袭击从7点49分开始。此后,第二攻击波168架飞机再次发动攻击。该舰队的飞机轰炸了瓦胡岛上所有的美军机场和许多在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地面上几乎所有美军飞机被摧毁,只有极少数飞机得以起飞和还击。仓促应战的美军损失惨重,8艘战列舰中弹,4艘被击沉,1艘搁浅,其余都受重创;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击伤,188架飞机被击毁,155架飞机被破坏,2403名美国人伤亡,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日本只损失了29架飞机、55名突袭队员和5艘微型潜艇。可是当天袭击的主要目标,美国太平洋舰队的3艘航空母舰及22艘其他军舰不在珍珠港,这使得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核心力量得以保存。 珍珠港事件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期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也使一个本来想法不很一致的美国团结起来。(P2-P3) 序言 写在前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许多突袭行动中,杜立特突袭东京是较为独特的一次,虽然其战果微不足道,而带来的影响却非常巨大。特别是直接导致了中途岛海战的爆发,而此战又让日军失去了太平洋战场上的主动权,直至最后覆灭。突袭行动还使日本不得不调回西征印度洋的舰队,军事力量受到了牵制,与德意法西斯印度会师的狂想再也无法实现了,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其实单就突袭本身的英雄色彩以及或传奇或荒诞或悲伤的后续故事来看,就足以让这个事件永恒的,这也是虽历70余年,却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原因。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无时不担心美国人的报复。为此,日本把警戒线推向离本土700海里的遥远距离,这是当时所有舰载机都无法逾越的距离。美国船舰必须开进日本人的防卫圈,才能进行攻击,这无异于自投罗网,因为强盛一时的日本海军正在整个太平洋上寻找美国舰队,予以歼灭。 但美国对日本的偷袭报复行动还是实施了。一位海军参谋人员认为。如果训练续航能力更强的陆军飞机从航母上起飞,而把航母尽可能地开到日本近海。偷袭就能成功。这个建议引起重视,美军找来传奇飞行员杜立特负责实施,于是一段传奇故事上演了。 陆军飞机虽然比海军飞机飞得远,但因为又重又大,起飞距离也长得多,从仅有300米左右长的航母甲板上起飞,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可是,仅仅经过15天的训练,B一25型轰炸机就做到了。但是,起飞容易降落难。即使巨大的B一25能安全降落到颠簸的航母上,美军航母也不可能冒险在日本近海等待返航。 如何返航呢?当然,我们知道,B一25型轰炸机直接飞向了中国。实际上,杜立特突袭行动的任务由两部分组成:轰炸日本和降落中国。第一部分,完成得很好,飞机执行完轰炸任务后,都安全地从密集的防空炮火中撤离,一架未损。可任务的第二部分却完全失败了,16架飞机,除了1架因故障飞向更近的苏联海参崴外,飞向中国的其余15架全部损失。作为指挥官,杜立特跳伞落后的第一反应是可能上军事法庭,任务失败了,他们连中国的机场都没找到,飞机全部坠毁,飞行员生死不明。 实际上,不仅美军高层,甚至连参加行动的每一位飞行员都没打算活着回去。即使侥幸没被日本人打下来,飞机也无法跨越从日本到中国大陆的海上距离。幸运的是,一股强劲的顺风大大增加了飞机的续航能力,否则,飞机会全部掉进海里。 轰炸日本的行动振奋了美国人节节败退的低落士气,也让饱受日军蹂躏的中国人兴奋不已。可是,躲避了日军炮火的飞机为什么却在非战斗状态下全部坠毁?这有点不可思议。 不论是美国还是国民党政府,公开的解释都是天气原因,飞行员无法找到机场,不得不弃机跳伞。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因为是突袭,美国策划伊始就严格保密,一开始,美国只告诉国民政府有参加军事行动的飞机要降落在中国,但不透露行动计划。受到侮辱的蒋委员长非常生气,不想答应。但是,考虑到跟美国是盟友,又不得不答应。直到杜立特突袭队坐着航母驶向日本时,美国才告诉蒋介石行动细节。蒋委员长兴奋得把国内最好的航空汽油运到指定机场,甚至连翻译人员都找好了,为了给美机提供导航服务,地勤人员更是反复演练。 可是美国飞机并没有按预定时间来,而是在前一天的夜晚全部坠毁。所有人都搞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首先,美国对国民党政府不信任,不愿意透露行动计划,由于没有紧密的配合,像这种不可预测的突袭任务,任何一个细小的变故都会出现意外,即使中国方面的准备工作做得再充分,也有可能毫无用处。美军连飞机提前数小时起飞的临时变化都没通知中国,而国民党政府为了避免日军循着导航信号进行夜间轰炸,只能按约定的时间提供导航支持,其他时间电台都是封闭的。直到美军飞机坠落的第二天晚上,中国地勤人员还按约定的时间傻等。其次,美军内部的协调混乱和相互拆台早就为坠机埋下了伏笔。在美国郁郁不得志的陈纳德跑到中国组建飞虎队,虽然成绩斐然,但仍不受美军方高层待见。一些将领认为陈纳德是个好色的老混混,带的也只是一帮雇佣兵。特别是美国驻中国战区司令官史迪威视陈纳德为死对头,其助手毕塞尔,虽然跟陈纳德有同窗之谊,但谁也看不起谁,而中美之间的情报联系,正是毕塞尔一手主导。关于杜立特的突袭行动,直到飞机全部掉下来,美国军方都没向陈纳德透露半个字,甚至连蒋介石都没告诉陈纳德。实际上,美军并不清楚,陈纳德已经帮助中国建立起完备的电子导航系统。陈纳德认为,如果让他参与这一计划,不会有那么多飞机损失。 坠机的男一个原因来自美军的低级失误,杜立特突袭队从美国西海岸出发,必须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但这一问题被忽略了,因此,中国方面根本不可能在约定的时间等到美军飞机。非但如此,运送杜立特突袭队的混合舰队指挥官哈尔西上将,甚至连飞机提前起飞都没有及时通报美海军总部,即使中美之I司配合密切,中国人还是等不到飞机。因此,坠机成了必然中的必然。 美国从1942年起的整个参战期间,每天损失飞行员220人,损失飞机170架。在这次空袭行动中,16架B一25全部损失(飞到苏联那架虽然安全降落,但被苏联扣留),令人不能接受的是,不是损失在战斗中,而是损失在返航后。返航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中国军民对日本法西斯恨之入骨,因此,杜立特突袭队员降落到中国,个个都成了英雄。需要说明的是,连国民党军方都不知道美军的这次行动,由于信息闭塞,农村地区的老百姓就更不知道了。因此,虽然飞机摔了下来,但对中国人的影响并不大,而天上掉下来数十号美国人却着实中国老百姓吃了一凉。由于日军的暴行和国民党军队的横征暴敛,老百姓对军事人员有天然的恐惧心理,何况是黄毛高鼻从没见过的西方人。因此,每一名美国飞行员都经历了与中国老百姓从相互不信任、甚至恐惧到相互理解和接受的过程。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劫难中透着幸运,悲惨中带着戏剧效果。 中国东南地区的老百姓,出于天然的同情心,给予了美国飞行员以极大的帮助,可一旦他们知道这些美国人是在帮中国人打日本鬼子时,就又纷纷舍财舍命地帮助和护送他们。老百姓爆发出了巨大的力量,杜立特的15架飞机落在中国东南地区四五个省份,方圆上万平方公里,政府一声令下,短短几天,村民们就把所有飞行员都找到了。不幸的是,有3名飞行员因降落时牺牲,还有5名飞行员降落到日战区被俘,另有3人被伪军出卖给日本人,而得到中国军民救助的其他64名飞行员全部安全撤离。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也第一次举行了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国的抗战是艰苦的,付出的牺牲是巨大的。很多人在争论国共力量谁对抗战的贡献大,如果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看,正是中国人祸起萧墙,四分五裂,日本法西斯才乘虚而入。 虽然对功劳争论不休,但是对抗曰大业的损害这个问题却没有争论,因为国民党贡献了超过日本侵略者人数两倍以上的伪军。没错,为日本人卖命的绝大多数是国民党军政人员,而老百姓,即使国统区的老百姓都是坚决抗日的。仅仅是为了保护在日本丢了几颗炸弹的几十个美国人,中国老百姓就愿意付出任何代价。美军飞行员们躲在地洞里,听到中国老百姓被日军毒打而发出的一声声惨叫而不忍、焦急和担心,但他们最终还是没被出卖。所有第一时间被中国老百姓救助的飞行员,无一被出卖。截至2015年,当年参加突袭行动的美飞行员虽然只有两人健在,但是他们、他们的后代仍然感激中国人的救命之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们成立的杜立特突袭者组织,每年都举行聚会,纪念他们当年的壮举和牺牲,也感念中国人的恩情,甚至把当事的中国人和他们的后代请去当座上宾。 杜立特突袭行动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带来了巨大的牺牲,日本人知道轰炸东京的美军飞机降落到中国,飞行员被中国军民救助后,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其后发动的浙赣战役,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四个月,但至少屠杀了25万中国军民。特别是帮助过美军飞行员的地区,很多村庄的村民被全部杀害,村子被焚烧。 在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日本法西斯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太平洋战场,在中国,他们主要是以战养战,掠夺战争资源,而不是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国民政府组织的数次大会战中,也大多集中在抗战初期,在1942年,唯一一次会战就是针对日军报复的浙赣会战。 中国在战略相持阶段付出的这次重大牺牲非常惨烈。日军发动这次战役的目的就是报复,抢掠,而不是军事占领。因为他们采用了丧尽天良的细菌战术,组织了上千人的生化部队投放各种细菌,造成中国东南地区恶疫流行,由此而造成的死亡人数更是无法统计,直到1948年,当地的各种瘟疫才得到控制。 蒋介石原本调集了数十万大军围歼进犯的日军,可在做好战前部署后却又撤离,理由是保存力量,实际上是不愿意为美国人的行动买单,把老百姓和少数来不及撤走的军队丢在了日军的炮火和屠刀下。 国民党政府的消极抗战在美军飞行员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他们看到中国军队对出现在射程内的日军毫无反应,就夺过枪射击,但却被劝阻,理由是,不能开枪,否则会招来报复。他们看到日军飞机随心所欲地轰炸中国机场而中国军队也不反击而感到奇怪,而得到的解释却是日本人丢下的炸弹值几百元,而我们用民工修复弹坑只花几分钱,没必要还击。 杜立特突袭队员降落中国后成了一面镜子,得以让我们从盟国军事人员眼里看到中国到底是怎样进行抗战的。国民政府的昏聩无能甚至让斯大林拒绝单独与蒋介石会面,三巨头主导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体系的划分,无视中国的利益,甚至损害中国的利益,这并不是偶然的。美国飞行员降落到中国的山村,村民拿出的最好的食物是鸡蛋,而国民党政府却用连飞行员都数不清有多少道菜的宴席接待他们,甚至还能吃到鱼翅,这仅仅是区县一级的国民党政府。 最后,我们回到杜立特突袭行动本身。故事分两段,前半部分是美国人书写的。把炸弹扔到了日本的首都,给不可一世的日本人泼了盆凉水,振奋了美国和盟国的民心;后半部分是中国人书写的,用惨重的代价救护了美军飞行人员,而美国之前承诺的飞机却一架没得到,还付出了数十万军民牺牲的巨大代价,更让中国人遭受了细菌战的非人折磨。 国家之间的利益斗争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虽然中国人救了杜立特突袭人员的命,可是十几年后,有的飞行员仍然参加了朝鲜战争,甚至后来的越南战争。中美之间的争斗最终结束后,这些年迈的传奇飞行员们才开始坐下来修补与中国民间的友谊,但愿这个友谊是永恒的,因为人类对和平的追求是永恒的。 无论是中国政府开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进行阅兵,还是历史上的历次战争及军事行动被纪念,目的都是一样的。在战火仍然持续燃烧,无数老百姓仍然无处安身的当今世界,短暂的和平、局部的和平更显得弥足珍贵。 相信读者读完这本书,会有更多自己的思考。 书评(媒体评论) 我10岁那年,日本于4个月内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军事进展,先后占领了科雷吉多尔岛、威克岛、巴丹半岛和菲律宾群岛。1942年4月18日,美国终于开展反击行动轰炸了日本帝国。最初,轰炸行动是最高机密,并且美国民众也并不关心这些细节。自从珍珠港事件以来,这是第一场胜利的战役,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国家的道德与精神力量促使我们团结起来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当时我并不知道,44年后我会成为杜立特东京突袭者协会经理,可以接触到当年执行轰炸日本帝国的美国飞行员,并了解他们在那次执行任务时的故事以及轰炸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在深入了解他们的个人经历后,我因了解他们的人生而感到光荣。其中最为感人的故事是那些在突袭后降落到中国的幸存者所讲述的,故事中许多中国百姓因救助这些失去救援的飞行员避免成为俘虏而牺牲。执行突袭任务的飞行员和中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远比袭击行动本身更重要,并且这些真实的故事会在书中和公开演讲中一直流传下去。今天,我很荣幸能成为杜立特突袭者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也很荣幸这些年通过这个大家庭成员认识许多中国公民。现在我在美国和中国都拥有很多中国朋友。 ——托马斯·凯西(杜立特东京突袭者协会经理) 本书资料性很强,史实完整准确,作者对这部分历史做了抢救挖掘工作。 ——傅前哨(空军军事专家,全国优秀国防科普作家,长期担任中央电视台多个栏目特约评论专家) 穿越时空,追寻历史,续写中美两国在共同反法西斯斗争中的真实史料和珍贵友谊。还原历史,珍惜和平。 ——姜宁馨(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我最难忘的是:郑伟勇为了调查杜立特突袭的历史,我们有一回居然在江西的一座深山里度过中秋。当75名飞行员坠落中国大地时,老实厚道的中国百姓其实不知道他们是谁,也不知道他们是“第一批英雄”,他们只是本着朴素的人道主义营救了美国大兵。但如果没有营救,那历史上的轰炸东京能算成功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参与营救美军飞行员的中国民众同样是“二战”的英雄。他们在世界反法西斯的战斗中,共同抵抗了世界上最邪恶的黑暗势力。 ——巫少飞(衢州日报社记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