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女皇武则天传/中国历代帝王传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武则天天性聪慧,精通文史,刚强机智,善用谋略。在治国方面,善于纳谏,赏罚分明,大力选拔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为“大周”效力;在经济方面,鼓励农业生产,主张“劝农桑、薄赋徭”;在军事方面,采取积极防御的措施,抵制外族骚扰,保卫边防。在武则天统治的半个世纪里,大唐王朝进一步走向繁荣和富强,国家富庶,社会稳定。“贞观之治”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切实的巩固,并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武则天死后与唐高宗合葬于乾陵,留下一块“无字碑”,意在功过让后人来评说。李玉红编著的《女皇武则天传》全面叙述了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丰功伟绩。

内容推荐

李玉红编著的《女皇武则天传》讲述了,她聪慧敏俐,相面先生就惊叹于她的龙睛凤颈、方额广颐。初长成人之后,透出一种娇媚典雅、沉稳机智的魅力。

她胆识超人,在她眼里权利就是制服所有烈马最好的武器。

她心如铁石。残忍与聪明、疯狂与冷静,在她身上得到了惊人的统一。

她就是中华帝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武则天。

目录

天朝史鉴

前言

第一章 皇后之路

 第一节 才女人宫

 第二节 如意娘

 第三节 妩媚惑主

 第四节 血腥宫廷

 第五节 废王立武

第二章 走向天后

 第一节 整肃外朝

 第二节 母仪天下

 第三节 姓氏录

 第四节 迁都

 第五节 息兵富民

 第六节 二圣临朝

 第七节 天后专权

第三章 变局

 第一节 天皇之死

 第二节 临朝称制

 第三节 废帝杀子

第四章 斗争

 第一节 徐敬业反

 第二节 裴炎之狱

 第三节 打击宗室

 第四节 武氏家族

第五章 则天皇帝

 第一节 女皇

 第二节 神道设教

 第三节 用人有术

 第四节 控权

 第五节 酷吏

第六章 还李归唐

 第一节 谁是天子儿

 第二节 李武并贵

 第三节 面首惹祸

 第四节 女皇末路

试读章节

武则天雄心万丈,却大才难展,百事拂意,但她是不会认命的。她头脑非常冷静,抑郁不达之情,决不形诸声色。她把满腹的情欲深藏起来,但平时还是一如既往地尽她的职责,小心侍奉皇上,干练尽责,一丝不苟。她对宴请朝廷命妇的各种礼节已是相当熟练,决不会出错。宴乐的组织也天衣无缝,她撰写的歌词古朴典雅,仿效《诗经》,配合宫廷乐曲,演唱起来酣畅淋漓。宫里的各种祭祀活动,她也了如指掌。而她的兴趣还是“听政”,这种对处理朝政的关注,已经成为她的一种癖好。在“听政”当中,武则天虽不能身体力行,但同样得到了磨炼。渐渐地,朝廷上例行的公事,她似乎很懂,对周围的情形,也很了解。

令武则天在政治上加速成熟的是唐太宗晚年几次立废太子的事件。在这些复杂险恶的宫廷政治斗争中,武则天更明确了要为自己谋划未来。

长孙皇后给太宗生了三个儿子,即李承乾、李泰、李治。长孙皇后死后,太宗对三个儿子都很疼爱。但储君只有一个,而且按封建礼法,立嫡立长,这是避免宫廷之争、国家得以稳定安宁的皇位继承法。太宗自己虽以次子而有天下,但对这种礼法还是遵守的,何况太子承乾起初还令他满意,李泰已封魏王,李治已封晋王,职分已明。但随着时间的变化,一场夺嗣之争终还是没能避免。

晋王李治与太宗的性格相去甚远,他生性仁慈懦弱。因此三子中太宗还是对太子和魏王李泰较为偏爱。争夺储位就是发生在这两个儿子之间。

太子承乾少时聪慧敏捷,受到太宗的喜爱,因此被着力培养。在为高祖守孝的日子里,他让太子处理一些一般性的政务,自己在后掌舵,以锻炼太子处理朝政的能力。此后太宗每有外出,就令太子监国。但承乾年龄大了,却越来越堕落,喜好声色游猎。在太宗面前一套,背着太宗又是一套。每在朝堂之上,说的都是忠孝仁义,言之谆谆,退到东宫就狎昵放荡,不务正业。教导和辅佐太子的大臣孑L颖达、于志宁、张玄素都是一代硕儒,他们对太子屡有劝谏。太子当面恭敬悔过,以博贤名,背后却暗中派人暗算他们。太子的这些行径传到了太宗耳朵里,太宗对他大失所望。

魏王李泰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又很有文采。他想通过立贤德之名来博父皇之宠,以离间的手段谋太子之位。因此他礼尊下士,对太宗也恭敬孝顺。太宗对李泰的言行有好感,特地在魏王府设置文学馆,让他与有才学的人交往。每月给他的花销比给太子的还多。还让他居住武德殿,以示恩宠。

李承乾虽知李泰心怀叵测,却仍不争气,做出种种无赖行径。他让家奴近百人学突厥语,穿突厥人服装,跳突厥舞,学突厥人的样子分设帐篷,盗取民间马牛羊,烹煮大吃一顿。一次,他假装突厥可汗死去,让部下围着死人跳舞,然后又突然一跃而起,吓唬他们,连左右的人都说他是个疯子。又有一次他对周围的人说:“我当天子后要随心所欲地行事,谁敢劝谏,我就杀死他,杀他个五百人,谁还敢劝谏呢?”他的种种表现显示他根本没有能力做太宗的后继者。魏王李泰进一步将驸马都尉柴令武、房遗爱等收至门下,让他们网罗心腹,结交朝中大臣,加快了逼储的步伐。李承乾得知更害怕了,派人暗杀魏王不成,就派人假称魏王门客到玄武门上书,假造魏王种种罪行。太宗派人追查,结果却是子虚乌有。

数计不成,太子的一腔怒火竟撒向父皇,网罗一帮对太宗有怨言的人,如太宗庶弟汉王李元昌、大将侯君集等,喝血酒盟誓,谋夺兵权。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宗的第五个儿子齐王祐谋反。太子听说,开玩笑地说:“齐王祐也想反吗?怎么不和我连谋呢?我宫西墙到大内不过20步远,随时就可至,比齐王近便多了。”谁知他的部下有人参与了齐王造反,被捕后就把太子谋反的事抖了出来。太宗派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几位大臣会同刑部核查,查出太子确有谋反言行。太宗大怒,把太子李承乾贬为庶人,杀汉王李元昌、侯君集等同党。

太子倒了,该立谁呢?在太宗心中,李泰个性和才干都与自己接近,按长幼次序,也应该是立李泰。但是,朝中就太子人选的意见却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宰相刘洎、岑文本为代表的山东和南方的庶族地主,他们主张立李泰;另一派是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集团,他们支持立李治。李泰处事很有魄力,但注重手段,当权后有可能打击关陇集团。李治处事却又太过仁弱,可能导致大权旁落。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太宗最终决定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他携李治至两仪殿,派人召来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勋、褚遂良四位心腹大臣,说起立嗣事。长孙无忌劝太宗道:“立储事大,陛下想立谁,不妨早做定夺,免得拖下去坏事。”太宗说:“我已想立晋王李治,恐众臣不拥戴。”无忌忙说:“臣奉诏,谁若不同意,请杀掉他。”太宗乃对李治说:“你舅父拥护你当太子,你应当拜谢他。”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没有可能做皇帝的李治,当上了太子。P8-10

序言

一个女流之辈,却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荣登九五,享受全天下男人的顶礼膜拜。武则天,这位震烁古今的唯一女性皇帝在中华帝国的历史上,创造了真正的奇迹。

她,空前绝后,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端坐统治集团的最高位置,雄视八方,号令天下,无论是战功赫赫的武将,还是满腹经纶的文臣,都俯首于她的皇冠之下;她,政治生涯历时半个世纪,发展了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局面,奠定了唐玄宗开元盛世的基础。大唐帝国因为有了她才更加繁荣昌盛,大唐臣民因为有了她而更加自豪,国家富强统一,社会繁荣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生产持续发展。

武则天自幼聪慧敏俐,胆识超人。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她还是个美人,孩提时代,相面先生就惊叹于她的龙睛凤颈、方额广颐,初长成人之后,透出一种娇媚典雅、沉稳机智的魅力。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14岁的武则天被唐太宗召入宫中,受封“才人”。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太宗死去,武则天被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因早与武则天暗通款曲,重召其入宫,晋封为“昭仪”,进号宸妃。武则天与王皇后、萧淑妃争宠,互相谗毁。为了专宠,她先在后宫施尽了手腕,不惜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扼杀,又在外朝拉拢羽翼,最终挤垮王皇后和萧淑妃。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武则天的皇后加冕典礼隆重举行,场面赛过皇帝的登基仪式。

武则天登上皇后宝座后,利用皇后的身份、皇上的宠爱,积极参与朝政,“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由于皇后处理政务果断而有章法,甚为群

臣敬服。高宗虽厌其独行独断,许多国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这样,就使武后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竟与高宗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公元674年),高宗号天皇,皇后号天后,天下人谓之“二圣”。

从上元元年,武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至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正式称帝的十六年中,她废立傀儡皇帝,镇压徐敬业叛乱,处死宰相裴炎,鼓励天下官民上京告密,重用酷吏,铲除李氏宗室,为自己改朝换代做好了准备。

到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一道圣旨颁下,自即日起唐室废却,新朝名曰周,武后改称圣神皇帝。改朝换代的大业终于完成。

她心如铁石,启用酷吏,发明了不少刑具与逼供手段,残杀功臣、对手与政敌。到武周政权正式建立以后,斗争趋向缓和,此风才有所收敛。她临大事而不慌,计算精确可靠,稳扎稳打,方寸不乱。残忍与聪明、疯狂与冷静,在她身上得到了惊人的统一。

她深谙用人之道,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和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晚年的武则天,在帝国继承人问题上费尽心思。最终她认清大势,还是选择了向李唐回归的政策,把太子的位置给了李显。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十一月,武则天死于富贵豪华的寝宫,享年82岁。

据说,武则天死前遗命:在陵前只立碑,不刻字。女皇叱咤风云50年,却在身后留下一块无字碑。有人分析其本意是功德无量,书不胜书。其实,那是武则天认识到,一个人的功过是非,不应自己吹嘘,还是由后人去评论。

李玉红

2015年8月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