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唐诗三百首全解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株瑰丽的奇葩,是人类文化史上最珍贵的文学遗产之一。蘅塘退士著的《唐诗三百首全解》精选唐诗三百首,首首脍炙人口、妇孺能详。注释体例包括正文、注释、语译、赏析几个部分。本书综合前人与今人注本的各种长处,为读者提供了一部比较切合时用的,知识性、资料性、鉴赏性相结合的读本。

内容推荐

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唐诗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蘅塘退士著的《唐诗三百首全解》精选唐诗三百首,注释体例包括正文、注释、语译、赏析几个部分。读者对于本书正文外的三部分:注释、语译、赏析,也可以先跳过注释读语译;语译有不明处,再看相应的注释;最后再进入我“以心印心”的赏析的阅读。这样读法,也许能更好地达到三方面预期的效果:注释以实其基,广其识;语译以通其脉,顺其气;赏析以博其趣,撷其神。

目录

大陆版序

海外版原序

卷一 五言古诗

张九龄

感遇二首

李 白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独酌

春思

杜 甫

望岳

赠卫八处士

佳人

梦李白 二首

王 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送别

青溪

渭川田家

西施咏

孟浩然

秋登万山寄张五

夏日南亭怀辛大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王昌龄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丘 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

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

常 建

宿王昌龄隐居

岑 参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元 结

贼退示官吏

有序

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寄全椒山中道士

长安遇冯著

夕次盱眙县

东郊

送杨氏女

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溪居

五古·乐府

王昌龄

塞下曲二首

李 白

关山月

子夜吴歌

长干行

孟 郊

列女操

游子吟

卷二 七言古诗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李 颀

古意

送陈章甫

琴歌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

听安万善吹 篥歌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李 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梦游天姥吟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岑 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杜 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寄韩谏议注

古柏行

卷三 七言古诗

杜 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并序

元 结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韩 愈

山石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石鼓歌

柳宗元

渔翁

白居易

长恨歌

琵琶行并序

李商隐

韩碑

卷四 七古·乐府

高 适

燕歌行有序

李 颀

古从军行

王 维

洛阳女儿行

老将行

桃源行

李 白

蜀道难

长相思二首

行路难

将进酒

杜 甫

兵车行

丽人行

哀江头

哀王孙

卷五 五言律诗

李隆基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张九龄

望月怀远

王 勃

杜少府之任蜀川

骆宾王

在狱咏蝉并序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沈 期

杂诗

宋之问

题大庾岭北驿

王 湾

次北固山下

常 建

破山寺后禅院

岑 参

寄左省杜拾遗

李 白

赠孟浩然

渡荆门送别

送友人

听蜀僧弹琴

夜泊牛渚怀古

杜 甫

春望

月夜

春宿左省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

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月夜忆舍弟

天末怀李白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别房太尉墓

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

王 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山居秋暝

归嵩山作

终南山

酬张少府

过香积寺

送梓州李使君

汉江临眺

终南别业

孟浩然

临洞庭上张丞相

与诸子登岘山

宴梅道士山房

岁暮归南山

过故人庄

秦中寄远上人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留别王维

早寒有怀

刘长卿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饯别王十一南游

寻南溪常道人

新年作

钱 起

送僧归日本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赋得暮雨送李胄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刘 虚

阙题

戴叔伦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卢 纶

送李端

李 益

喜见外弟又言别

司空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喜外弟卢纶见宿

贼平后送人北归

刘禹锡

蜀先主庙

张 籍

没蕃故人

白居易

杜 牧

旅宿

许 浑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早秋

李商隐

风雨

落花

凉思

北青萝

温庭筠

送人东游

马 戴

灞上秋居

楚江怀古

张 乔

书边事

崔 涂

除夜有怀

孤雁

杜荀鹤

春宫怨

韦 庄

章台夜思

僧皎然

寻陆鸿渐不遇

卷六 七言律诗

崔 颢

黄鹤楼

行经华阴

祖 咏

望蓟门

崔 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李 颀

送魏万之京

李 白

登金陵凤凰台

高 适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岑 参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 维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积雨辋川庄作

酬郭给事

杜 甫

蜀相

客至

野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高

登楼

宿府

阁夜

咏怀古迹 五首

刘长卿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长沙过贾谊宅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源中丞

钱 起

赠阙下裴舍人

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

同题仙游观

皇甫冉

春思

卢 纶

晚次鄂州

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

元 稹

遣悲怀 三首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

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弟妹

李商隐

锦瑟

无题

隋宫

无题二首

筹笔驿

无题

春雨

无题二首

温庭筠

利州南渡

苏武庙

薛 逢

宫词

秦韬玉

贫女

七律·乐府

沈 期

独不见

卷七 五言绝句

王 维

鹿柴

竹里馆

送别

相思

杂诗

裴 迪

送崔九

祖 咏

终南望余雪

孟浩然

宿建德江

春晓

李 白

夜思

怨情

杜 甫

八阵图

王之涣

登鹳雀楼

刘长卿

送灵澈

弹琴

送上人

韦应物

秋夜寄丘员外

李 端

听筝

王 建

新嫁娘

权德舆

玉台体

柳宗元

江雪

元 稹

行宫

白居易

问刘十九

张 祜

何满子

李商隐

登乐游原

贾 岛

寻隐者不遇

李 频

渡汉江

金昌绪

春怨

西鄙人

哥舒歌

五绝·乐府

崔 颢

长干行二首

李 白

玉阶怨

卢 纶

塞下曲四首

李 益

江南曲

卷八 七言绝句

贺知章

回乡偶书

张 旭

桃花溪

王 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闺怨

春宫怨

王 翰

凉州曲

李 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下江陵

岑 参

逢入京使

杜 甫

江南逢李龟年

韦应物

滁州西涧

张 继

枫桥夜泊

寒食

刘方平

月夜

春怨

柳中庸

征人怨

顾 况

宫词

李 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刘禹锡

乌衣巷

春词

白居易

宫词

张 祜

赠内人

集灵台二首

题金陵渡

朱庆馀

宫中词

近试上张水部

杜 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赤壁

泊秦淮

寄扬州韩绰判官

遣怀

秋夕

赠别二首

金谷园

李商隐

夜雨寄北

寄令狐郎中

为有

隋宫

瑶池

嫦娥

贾生

温庭筠

瑶瑟怨

郑 畋

马嵬坡

已凉

韦 庄

台城

陈 陶

陇西行

张 泌

寄人

无名氏

杂诗

七绝·乐府

王 维

渭城曲

秋夜曲

王昌龄

长信怨

出塞

李 白

清平调三首

王之涣

出塞

杜秋娘

金缕衣

作者小传

试读章节

蜀相①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②。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⑧。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④。出师未捷身先死⑤,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①蜀相:蜀汉丞相诸葛亮。这诗是上元元年(七六0)春,杜甫初至蜀中游诸葛武侯庙作。祝穆《方舆胜览》:“成都府,武侯庙在府城西北二里。武侯初亡,百姓遇节朔,各私祭于道中。李雄称王,始为庙于少城内。”②锦官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二:“锦城在(成都)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柏森森:武侯祠前有老柏一株,相传为诸葛亮所手植。森森,长密貌。参前杜甫《古柏行》。③黄鹂:即黄莺。④“三顾”二句:诸葛亮隐居南阳,刘备曾三顾茅庐。他替刘备筹划二分大计,创立了蜀汉的基业。刘备死后,诸葛亮当国,撑持危局,前后二十多年。频烦,一再烦劳。两朝,指蜀汉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创基业,匡济艰危。⑤“出师”句: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伐魏,据五丈原(在今陕西郿县西南),与魏军隔渭水相持,胜负未决。这年八月,病死军中。

【语译】

何处去寻找啊,诸葛丞相的祠堂?原来就在那,成都城外茂密柏树林。祠院中的碧草,草色映阶砌;叶底下的黄鹂,婉转鸣不停:难道它们啊,竟不知人间沧桑和悲辛。想当时,三顾茅庐,先主将天下大计,向您频请教;您开辟基业,匡济艰危,辅助刘氏父子,老臣见忠心。您出师未捷,奈何身先死;长使那代代英雄,泪下满衣襟。

【赏析】

起以“何处寻”反问,远远引来,导入二句武侯祠所在地,疏疏洒洒间,“柏森森”三字使人顿起庄严崇伟之感。颔联写到祠所见景色:草色自碧,黄鹂自啭,映阶隔叶,虚虚茫茫,便于庄严崇伟中透出无限悲凉惋伤之感。三联于惋伤中振起,由景生论,为孔明一生论断。“三顾频烦”就明君一方言,“两朝开济”则由老臣一方言。“老臣心”系“天下计”,有以报答先主“三顾频烦”之恩,这便是杜甫心向往之的圣君贤臣政治,以致入蜀期间,他于孔明再三歌咏致意。然而先主去后,后主懦庸,孔明明君贤相政治成为泡影,这不与老杜一生“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结果却险遭杀身,流落西蜀的憾恨古今相通吗?尾联即承“老臣心”咏叹孔明“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结局,引出古今英雄洒泪凭吊的深重感叹。自然,老杜自身也在这“英雄”,失败的英雄之列了。

本词于谒祠诗为正体,前半谒祠,后半议论抒情。但开合驰骋,断制超群,不唯不觉板滞,反而“豪迈哀顿,具有无数层折”(《唐宋诗醇》)。

客至①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②。花径不曾缘客扫③,蓬门今始为君开④。盘飧市远无兼味⑤,樽酒家贫只旧醅⑥。肯与邻翁相对饮⑦?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

①肃宗上元年间,杜甫在成都草堂时作。本集题下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即县令。②但:只。③缘:因。④蓬门:犹言柴门,贫者屋门。君:指崔明府。⑤盘飧(sun):飧,熟菜。此泛指菜肴。兼昧:数种菜肴。⑥旧醅(pei):陈酒。按唐时以新酒为贵。如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⑦肯:商请之辞,意同可否。

【语译】

屋前屋后,一曲春水环绕;只见那一群群白鸥,天天自由飞来。花间的小径,从不曾为来客清扫;今日里,蓬编的门户,才为您大开。盘中的村肴滋味单调,是因为市集离太远;杯中的村酒也换不了新酿,请原谅我家境贫寒。如果你肯赏脸,与邻家的村老相对;我就隔着篱笆呼喊,请他一起来把余酒一杯杯地干。

【赏析】

宋刘克庄《后村诗语》说本诗“若戏效元白体者”,杜甫卒时,元白尚未出生,本诗自然不可能效元白体,但反过来看,则可悟本诗实开元白浅切通悦法门,后人所谓宋调诗,亦于杜甫此种诗体滥觞。《唐诗归折衷》又说:“临文命意,如匠石呈材,《早朝》必取高华,《客至》不妨朴野。昔人评杜诗,谓如周公制作,巨细咸备,以此也。”则又可知杜诗赅备众体,与题材有关。《客至》写村野日常生活细事,故用村朴语,见真率趣,风韵天然,不烦涂抹。其实从杜甫至元白至宋诗,诗材不断扩大,特别是中唐后与南宗禅饮食住行謦咳之间无非佛性的观念相应,一些过去以为朴陋而不以入诗的题材也纷纷入诗,这就产生了从杜甫到元白以下用浅切语写寻常事的风格。

浅切真率,并非一味粗率,浅切中要有风致情趣,要流走而不一泻无余,因此匠心的经营仍是不可缺少的。本诗的结构便很有特色。前半写客至,却以前三句作铺垫,极写村居之僻,至第四句“蓬门今始为君开”,反跌入题,喜客之情便溢于言外,且因喜客而顺势转入后半待客。五、六句正写设酒菜真诚相待,七、八句又出奇笔,“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由来客荡开一笔阑入邻翁,不唯见意兴之豪,情性之真,同时又暗暗关合首联之“群鸥”,颇有王维“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积雨辋川庄作》)之意趣。

本诗语言安排也相当出色,“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是倒装句,正说应是“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倒装后突出一“盘飧”、一“樽酒”,更见朴实情真。同时也使诗势有顿挫,按前四句一气赶下,不仅语法正规,且因叠词与流水对的作用,有行云流水之感,三联用特殊的倒装句,在节奏上使诗势稍有阻遏,又为四联蓄势,使之有远扬开去的韵味。

蘅塘退士力排宋调而录入本诗,正由于以上各方面使本诗虽开宋调之渐,而犹存唐音浑成温厚体段。存此标格,以区别于宋调多一味粗头乱服者。

野望①

杜 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③。海内风尘诸弟隔④,天涯涕泪一身遥⑤。惟将迟暮供多病⑥,未有涓埃答圣朝⑦。跨马出郊时极目⑧,不堪人事日萧条⑨。

【注释】

①肃宗上元二年(七六一)杜甫寓居成都时作。②西山:即成都西之雪岭。三城戍:松(今四川松潘)、维(今四川理县西)、保(今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城,时为吐蕃所扰,因置戍所于州界。③“南浦”句:杜甫《狂夫》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知草堂在万里桥西。万里桥在成都县南北里,蜀汉费神访吴,于此桥别诸葛亮云:“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因得名。可知清江指锦江,南浦指城南水边地。④“海内”句:时杜甫幼弟杜占随之入蜀,其他三弟颖、观、丰均天各一方,并因战乱消息阻隔。风尘,此指战乱。《汉书·终军传》“边境时有风尘之警”。⑤一身:杜甫自指。⑥迟暮:晚年,时杜甫五十岁。《离骚》“恐岁月之迟暮”。多病:时杜甫已患肺疾。⑦涓埃:犹言点滴。细流称涓,微尘叫埃。③极目:极尽目力远望。⑨人事:兼国难家难而言。

【语译】

远望西山的白雪,将边防三城拥簇;城南清清的锦江上,可见东行启始的万里桥。战争的风尘遍海内,骨肉兄弟天各一方;我流落川中,独自洒泪遥望。唯能让迟暮的年岁,任多种病魔消耗;却没有些微的功勋,能够报效圣朝。我骑马出郊,时时极目远望;不忍见啊,世间的百事,一天天更加萧条。

【赏析】

首联以对句忧国思家双起:三城暗示着西山汉蕃的千年征战,如同山顶的积雪般亘古寒冽,万里桥引动着万里归思,如清江般萦曲带绕。这是一种深刻的矛盾:归思虽切,但战乱却隔断、破灭了重逢的希望。颔联即由此抒情,是名句,“诸弟”、“一身”之前,以“天涯涕泪”对“海内风尘”,形成苍茫复远的悲壮境界,复以二字点睛:“隔”字似有钻心之痛,“遥”字则将深哀极痛化作了无望的深长悲凉。由一身而不由得追想自己的一生,形成了第二层痛苦的矛盾:在时序上是一生“致君尧舜上”的素志未遂,如今流落西川,年迈多病,恐来日无多;而杜甫却倒过来写,由即时回溯一生。这虽是当时思绪的逻辑发展,但他却更以提炼组织之功使一身只以“供多病”,而未有丝毫“答圣朝”的矛盾强烈地凸现出来,形成又一个上句怵目惊心,下旬无尽枨触的感情波澜。“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尾联总收上三联,上句结出“野望”,下旬绾结前文之感情曲折,“不堪人事日萧条”,“日”字最堪玩味,今日已如此不堪,日复一日而一日不如一日,这迟暮多病的身,饱经沧桑的心,又将会如何不堪,更不堪呢!

中二联写内心痛苦的句法、字法,尤其是“惟将迟暮供多病”的“供”字,已下开中唐孟郊、贾岛等苦吟诗人意象刿胃铄肺的先河。但一则杜甫不似后者一味由语句峻刻作文章,二则杜甫写痛苦总是伴随着一种宽广苍茫的气势,故《瀛奎律髓》评云“格律高耸,意气悲壮,唐人无能及之”。

P217-220

序言

在文字从简的《唐诗三百首》图文本、画册本争奇斗妍的今天,我却仍以这一无图而又详解的本子献给读者,是否有些不合时宜呢?然而正如秦韬玉笔下那位“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的贫女一样,“不合”者也自有其可以不合,有以自矜的理由。这倒不仅因为本书海外版的反馈信息给了我信心,更重要的是,当前的阅读倾向,使我深感,一种认真而有新意的详解本,实属必须。

或许因为在唐诗学界小有创获,常有年轻人来问学。中学生向我谈起他们的困惑:虽然读了不少选本,但中考、高考时,面对一首陌生的诗,往往仍无所措手足。青年学人以他们的诗学论文寄我提意见,可惜其常见的通病是由于误读文本,而使立论变成空中楼阁。这种情况在我所经目的大量来稿与硕、博论文中也屡见不鲜。对于以上种种,我开出的药方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味:下工夫去读通,而读通的首务是要知道“诗是怎样写成的”。

这自然需要掌握一些诗学的基本知识,对此,我已在海外版原序中有所提挈,并在解诗时随机而发作了讲析。这里仅想就时下流行的说法:“读诗只须凭感觉印象,不必详究”,再絮叼几句。这说法也有些来头,即所谓“以禅喻诗”。南宗禅倡言以心印心,单刀直入,了然顿悟。这通于诗学,便是传统的点评。应当说精到的点评是读诗的高境界,然而略知禅理者又都明白,心印、顿悟,本须有历久的“积学”为前提。舍积学而论印心、顿悟,其不堕入“狂禅”恶道者几希。传统点评精到处不少,但狂禅般的痴人说梦更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评者读不懂某诗,便斥为伪作。我们那位谪仙人李白的不少名篇,比如入选本书的《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就曾遭此厄运。以作诗为日课的古人尚且如此,今天的读者,如一味谈感觉印象而无视“积学”,其效果当可想而知。这道理也简单,老杜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可见,企望以浮躁之心去印合精微的诗心,要不出错也难。也因此,这个详解本的目的就在于,希望为本是学诗初阶的《唐诗三百首》,加上一道比较牢靠的扶手,使之能更好地发挥入门阶梯的作用。

对于大陆版,我还是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作了修订,而其中最花工夫的,恰恰是我最不想做的“语译”。说不想做,是因为诗本不可译,一译便韵味顿失;又偏偏最花工夫,则是因为语译可起到帮助初学者贯通诗脉的作用,而贯通诗脉又是读懂的关键:所以也就“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并尽量“为”得好一些,“为”得有点儿韵味。由此建议读者对于本书正文外的三部分:注释、语译、赏析,也可以先跳过注释读语译;语译有不明处,再看相应的注释;最后再进入我“以心印心”的赏析的阅读。这样读法,也许能更好地达到三方面预期的效果:注释以实其基,广其识;语译以通其脉,顺其气;赏析以博其趣,撷其神。  最后要说明的是,我并无意反对文字从简的图文本。事实上,我也编过这类读本;今后也许还会在详解本的基础上再做一种约简本,也不排斥配图。但目前,我更愿意将有限的篇幅,留给对读者而言更为急需的讲析。希望它能帮助读者掌握一些“单刀直入”的刀法,并能举一反三,较从容地自己来鉴赏一首陌生的诗篇。明此,则读者当不致因我前面引了秦韬玉的两句诗,而责我自矜“风流高格调”了吧。

赵昌平

2006.3.3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5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