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一跃
故事从下一页开始。一开场,一个黑色身影跃过夜空。他那强有力的姿势正是跨栏运动员运动到最高点时的姿势:头部伸在前面,身体弯得与腰平齐,像一把弹簧刀一样折叠起来。他的躯干前倾的角度非常大,都碰到了与地面平行的左腿上。而为他的腾空提供了推动力的右腿则在身后伸展开来,就像飞机的尾部一样。
在这个人物下方非常远的地方,有一片乡村隐藏在黑暗之中。画面的前景是一条孤零零的公路,它在月光下的树影间忽隐忽现、蜿蜒向前。在这一格的最下面,坐落着一幢宏伟的白房子。我们的视角够高,能看到它的红屋顶,也能看到它占了很大一块地方。房子的后面是一大片灌木林,远处还耸立着另一幢房子。
这里住着有钱人。这种事情你很难不去注意。你还太小,不知道1929年华尔街股灾之前的世界,那时候钱来得很容易。你很难想象那个世界,不过它大概跟眼前这个绿意盎然、一看就是被人悉心照料的地方很相像。它远离尘嚣,既避开了城市里拥挤的廉租公寓,也躲开了依然肆虐美国北部平原的沙尘暴。
你的注意力回到这个腾空的人物身上。他面无表情,让人揣摩不透他的心思。水平的两笔快速勾勒出他的眼睛和鼻子。稍重的一笔扫过,描绘出因为发力而微微张开的嘴。他穿着紧身衣,双腿有力地叉开,这让他有种非凡的、芭蕾舞演员一般的优雅。你没法看清衣服的细节,但它让你联想到那些大力士和杂技演员们所穿的彩色紧身衣。不光紧身衣,这个奇怪人物身上还有一件抓人眼球的东西会让你想起马戏团的“大帐篷”。他披着一件披风,一件很亮眼的大红色披风。毫无疑问,看起来非常可笑。确实,空中飞人表演者在爬上表演台的过程中喜欢穿着这种花哨的东西,但他们会在飞向空中之前用一个夸张的动作把它脱掉,这才是明智之举。
但正是这个披风——更确切来说是披风被风吹起,在他身后飘扬的那种感觉——告诉我们这个人必有不凡之处。旁边所配的文字里也蕴含一种令人屏息的迫切感:“一个不知疲倦的身影在夜色中匆匆而行。他分秒必争,因为哪怕片刻耽搁,便会有无辜的人丧命。”
速度。披风展现的就是速度。这个男人的姿态显示了他的力量与决心。而最能表现出“他在跟时间赛跑”的却是这块又蠢又浮夸的破布。当他在风中穿行时,你几乎可以听到那披风猎猎作响。这个画面还有一点不寻常,让人既好奇、又兴奋,甚至还有点害怕。因为这个腾空而起的人正拦腰抱着一位女士。她被绑着,嘴也被堵上了。他不顾绅士礼节,紧紧抓住她的腰,就好像她是攻城锤,或是迎战看不见的强敌时的长矛。乍看之下有些残忍的是,他们飞速向下,眼见就要撞上地面了,他抬起了她的头,让她面向地面。她穿着的那条薄薄的裙子被风吹了起来,我们看到她裸露的胳膊被绑在身后。在后面几页里,我们对这位金发女士有了更多的一些了解。原来她不仅杀了人,还将罪名嫁祸给了一名无辜的女士。那名女士将会在午夜被送上电椅,因此,我们的英雄有了一项紧急任务:把真正的杀手送到总督的豪宅,并说服他及时赦免清白之人。
这项任务涉及一系列的动作——这个穿着紧身衣的家伙闯入了总督的豪宅,制服了带着枪的管家,撞坏了总督卧室的铁门,而这一切仅仅用了三页就表现完成了。在后面的九页里,他阻止了一个打老婆的家暴男,和一个美丽的记者出去约了个会,看着那个记者被一帮暴徒绑架,将暴徒的车砸向一座山,然后救了那个女孩,接到任务要去报道一场发生在南美洲的战争,去华盛顿特区揭发一个满嘴谎言的参议员,最后还用非常规手段威胁了一位狡猾的武器大亨。
但这都是后话了。在最开头的那一格漫画里,你看到的是一个肌肉发达且着装艳丽的身影,在地面上占地不小的庄园,和那个无助的女士。力量,金钱,性。
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某种愿望达成了,那种感觉直戳要害。在那一瞬间,小孩子懵懵懂懂的白日梦变成了青春期少年才有的渴望,你心里既迷惑,又满足。你想要更多。
P3-5
2008年,华纳兄弟公司决定从零开始重启超人电影系列,于是再次向一群漫画作者和电影编剧征集意见。格兰特·莫里森提出的点子跟他的《全明星超人》类似。马克·维德则建议拍一部灵感源自《天赋使命》的电影。导演马修·沃恩与马克·米勒一起策划了史诗般的三部曲。杰夫·琼斯提出了一个跟《秘密起源》毫不相干的点子。布莱德·迈尔泽也提交了他的想法。
最终获得华纳兄弟公司同意的大纲来自电影《黑暗骑士》的编剧大卫.S.高耶,监制将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担任。至于谁来掌舵这部名为《超人:钢铁之躯》(Superman:Man of Steel)的电影,包括罗伯特·泽米吉斯、吉尔莫·德尔·托罗、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和托尼·斯科特在内的好几个导演都跟官方有过接触。2010年10月,电影公司宣布拍摄过《斯巴达300勇士》(300)、《守望者》(Watchmen)和《美少女特攻队》(Sucker Punch)的扎克·施奈德将执导这部预算为1.75亿的电影。
这个决定向这个角色的普通粉丝和铁杆粉丝传达了一个信号:《钢铁之躯》对超人故事的诠释不会像辛格版那样郁郁寡欢、节奏缓慢。施奈德是一个动作场面高度风格化的导演,他倾向于歌剧风格且精心安排的战斗场景,辅之以慢镜头和加速镜头的摄制方式。
尽管很多《守望者》图画小说的粉丝认为施奈德2009年的电影改编版忠实地演出了目光锐利的阿兰·摩尔和戴夫·吉本斯对超级英雄意象的解构,但这部电影还是遭到不少批评,因为它太受制于原著,所以显得沉闷而多余。2011年,评价不佳的《美少女特攻队》在剧院上映,此时的施奈德已经被认定只会拍摄视觉效果炫目但内在情感空洞的电影,评论家将其称为大银幕上的电子游戏。
不过随着选角新闻和拍摄细节的泄露,粉丝心中喜忧参半。亨利·卡维尔,一个(倒吸一口气)英国人,击败马特·波莫,赢得超人角色。艾米·亚当斯,一个(震惊!)红头发,来演露易丝·莱恩。迈克尔·珊农饰演佐德将军。拉塞尔·克劳饰演乔-艾尔。凯文·科斯特纳和戴安-琳恩饰演克拉克的养父母。劳伦斯·菲什拜恩饰演佩里·怀特。
2011年8月4日,网上放出第一张卡维尔身着超人制服的图片,立刻引发了一轮网络骚动,这一点我们现在可以预料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必然。带有无数小颗粒的橡胶连身衣——没有腰带,没有短裤——被直言不讳地批评了。但几乎所有人都同意,肌肉极其发达的卡维尔出色地撑起了这件制服。
影片的主要拍摄工作开始(2011年8月1日)前一个星期,华纳兄弟公司宣布,这部电影的档期由原本私下计划的2012年12月推迟到2013年。有传言说延期是因为剧本编写上出现了常见的“人多反而坏事”的问题,但发言人表示,此举是为了让影片的上映正好赶上在该角色的75周年庆典。
在本文撰写之时,影片的上映时间定为2013年6月14日。
75岁的超人
施奈德的电影或许会成功,或许会失败,又或许一大概会像之前辛格的《超人归来》一样一它会两点兼而有之。这不重要,超人会继续存在。
在漫画里,编剧和画师会继续让超人展现他的能力,会不断重述同样的故事,不断重绘同样的角色,粉丝人数会日益减少,DC宇宙的永恒轮回周期会越来越短。他会死,会重新归来。毕竟,是他开启了这项风尚。这不重要,超人会继续存在。
他会被嘲笑、被戏仿,会被说成是虚情假意、老旧过时,会被认定是青春期的胡说、是法西斯主义梦境。这不重要,超人会继续存在。
超人会继续存在,因为他就是这样的,这就是他的意义。在这虚构的75年生命里,他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电影、漫画、电视节目、广播剧、小说、电子游戏、玩偶、歌词、氪星射线枪、内衣、万圣节服装、色情版戏仿和学术论文。
他之所以会继续存在,跟他的超能力没有半点关系。这些能力会改变,会因故事的需要而增强或减弱。对他来说制服也不是最关键的,它会一变再变。红色短裤?会回来的。披风和头上的卷毛也一样。胸前的标志会继续演变,忠实地反映不同时代的设计美学。
超人的性格大概是他身上最不稳定的方面:在不同的编剧笔下,他有时是家长式的,有时是兄弟般的,有时爱讲俏皮话,有时严肃稳重,有时会设身处地,有时冷漠淡然,一切遵从故事的安排。
他会继续存在,是因为他所做的事情:他帮助别人,他绝不放弃。
他是第一个,他是最棒的一个。尽管他的两个创作者中有一个出生于多伦多,但他的能量源自独一无二的美式混合燃料:愿望的满足,加上崇高的理想,加上炫目的“嘿,看着我!”式的壮举。
跟我们一样,他也有着无边的力量和出乎意料的弱点。他已经不是最开始时的他了,但我们当中又有谁能说自己还跟最初一样呢?他已经存在了四分之三个世纪,他还会以某种形式一直存在下去,因为不管他的外在如何变化,超人永远能勾起我们心中最根本、最满怀希望、最坚不可摧的部分。
1.“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2.真相,正义……(1938—1941)
3.……和美国之道(1942—1945)
4.“奇怪,我感到我的力量在消失……”(1946—1949)
5.力量和能力远超凡人(1950—1959)
6.不是梦!不是恶作剧!不是虚幻故事!(1960—1969)
7.氪石不再!短暂地!(1960—1969)
8.超人年(1978)
9.挣扎中的超人(1979—1986)
10.永不停歇的战斗……暂时停歇了(1986—1993)
11.比急速胭脂鱼还快(1994—2001)
12.秘密起源,再次回家(2001—2005)
13.全明星(2006—2012)
尾声 明日之人(2013年及以后)
感谢
参考文献
仔细想来,莱克斯·卢瑟的话其实有点道理:对超人来讲,一切都很容易。实际上,他的特点总结起来就是:自带优越性。
我们在地上艰难行走,他在天空白由翱翔。为了抵抗无情的岁月,我们喘着粗气练习举重,在跑步机上汗流浃背,而他呢,他能轻松地把运动型轿车扔来扔去,好像那不过是块硬纸板,而且他的八块腹肌永远都是那么完美。我们平凡、柔弱、邋遏,他却不一样,那坚实的下巴和额前垂下来的一撮形似狐猴尾巴和字母S的小卷,都让他显得英俊非凡。(超人的第一次冒险发生在百利发蜡的全盛期,对于那时的读者来说,没有老老实实贴在额头上的那撮头发象征着他的英勇: “这是一个有行动力的男人!看!地球的发蜡根本控制不住他的头发!”)
而且,他不像蝙蝠侠那样靠装备,也不像蜘蛛侠那样靠一场奇怪事故之后的变异。都不是。那些超赞的能力都来得很简单一他一出生就有了,和他那古怪的黑蓝色头发一样,都是写在他基因里的。
超人,就像是那种长得又帅,身材又棒,依靠信托基金收益就能过得很好的小孩。他们在引擎的轰鸣声中把敞篷车停在高中停车场里,系在脖子上的毛衣随风飘荡。所以,这种蠢货为什么能存在75年?
本书正是要着手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有可能答案不止一个。当然啦,某些答案自然比另一些更值得探索。比如说,这个形象能75年屹立不倒,最重要的原因大概是:他由企业拥有,是花了数百万推广费用和知识产权费用的一枚金矿。但这个原因实在很无趣。毕竟,经过了75年的风雨,超人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跨平台融合与优化收入来源。
他能存在这么久,是因为他早已跳出了那些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大众传媒,他已经进入了我们这个星球的集体意识当中。这就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超人。对他的描述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于很多人来说,他就是乔治·里弗斯,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他是克里斯托弗·里夫或者巴德·科耶尔或者老版《超级英雄战队》(Super Friends)里长篇大论地教育温迪和马文要珍惜自然资源的那个没什么幽默感的老古板。对于像我这种贪婪地阅读超人漫画、家里所有手办都要摆成超人经典飞行造型(甚至连不会飞的蝙蝠侠和蜘蛛侠也不放过,很异端吧)的人来说,超人就是柯特·斯旺(在二十世纪六十到七十年代间重新定义了超人形象)笔下的样子:和善、体贴,而且令人惊喜的是,他还非常公正。
超人常常被认为是流行文化中一成不变的形象,永远代表着穿紧身衣的英雄主义,其实并非如此,本书将会对此进行详细说明。分析一下钢铁之躯在75年间走过的历程就会发现,他的一切都处在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他的出身和能力设定就曾反复变化。不仅如此,他的个性也一直在改变。在最初的那几年里,他是我们脾气急躁又保护欲旺盛的大哥哥;到了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他扮演起了冷静疏离的父亲角色;而到了六七十年代,他又变成了跟不上时代的愣叔叔;在愚昧无知的九十年代,他甚至成了我们的乡巴佬表亲,还留着个前短后长的胭脂鱼发型。谢天谢地,这个形象的持续时间很短。
他身边的反派也在变。在最初的几年里,超人就像是出现在械斗里的弹道导弹。杰里·西格尔让他的钢铁之躯微笑着轻松碾压所有暴徒和恶棍。当人们逐渐看厌了这种戏码,超人也开始面对棘手的魔术师和装配了致命武器的疯子科学家。之后的电台节目里引进了一样神秘物质,它能够杀死超人。风险猛然增加了。自那以后,能威胁到他的存在(同时还威胁到世界甚至宇宙)的东西以指数方式不断增长和升级。
甚至他身上最有辨识度的东西——他的服装——也并非一成不变。见鬼,在2011年的时候他甚至连红内裤都丢了,你能想象吗?
但对于非粉丝人群来说,超人的形象主要来自童年,而且我们总是认为我们小时候喜欢的东西会被凝结在琥珀里,一直保持着我们记忆中的模样。这也就是为什么1992年出版社一决定要杀掉超人——其实是个宣传噱头,他的死只是暂时的——就立马激起集体怀旧的热潮和条件反射式的愤怒之声。很多人都以为DC公司要让他就这么死了,对于这些人来说,感觉就像是看着一个善良清白、又留下过美好记忆(记忆也许有点模糊了)的人莫名其妙被攻击。超人随着我们的文化变化着。实际上,自1938年4月《动作漫画》第一期面世以来,超人身上唯一没有改变过的一点就是他的动机。他的动机看起来最简单,却也最难分析。
他是个英雄,更具体来说:
1、他总是先人后己。
2、他从不放弃。
以上是他最本质的两个属性,也是构成所有超人故事的基本元素。我们接下来会看到,如果缺少了这两个基本元素,即使具备其他所有更有辨识度的要素——超人、制服、能力、小卷毛等,我们也不会承认它是超人的故事。我们会从心里排斥,那根本就不是我们所认可的超人。
在所有的超级英雄中,钢铁之躯依然是最有辨识度的形象。而超级英雄们正逐渐控制漫画市场(最近也开始掌控电影市场),但现在却是一个不确定的时期,因为越来越多的写手和画手试图讲述更多样的故事,漫画也就跟着变得更加多元化。
随着数码的普及,漫画也穿过以太网来到大家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以上这些都意味着我们所熟悉的超级英雄漫画周刊已经命不久矣。同时,影评人和观众也开始出现紧身衣审美疲劳综合征。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想向你展示一点,虽然是漫画带给了他生命,是电影和电视将他注入我们的文化之中,但超人所蕴含的东西比它们都深远。他还会以其他的形式再存在很多个75年,因为他不是蜘蛛侠或者蝙蝠侠那样的英雄,我们在他身上找到的不是共鸣,而是信仰。他是第一个,是最纯粹的一个,是最理想化的一个。只要社会和文化还欣赏无私和坚毅这样的性格特质,我们就需要超人来向我们展现这些美好品质。
但在我们开始之前,请允许我先帮你理清一件事:要想说超人的故事,就不得不提杰里·西格尔与乔·舒斯特在法律、财务和情感上的纷争,也必须要说他们两人各自立了遗嘱,要求给予他们应得的认可和酬劳。不过这些并不会着墨太多,因为本书的重点是将超人当作文化现象来解析。如果你对他俩的故事感兴趣,我推荐你阅读杰拉德·琼斯的《明日之人》(基础读物出版社,2004年),写得很棒,也可以考虑一下给“英雄倡议”(www.heroinitiative.org)捐款。这是个非营利组织,专为那些年事已高且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或财务资助的漫画创作者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我还要感谢许多研究漫画和流行文化的历史学家们,他们在我之前就已经着手研究钢铁之躯的影响了。我查阅了赋予他生命的编剧、编辑和画师们的评论,只要能有理有据地阐述其影响的,我都包含在内了。
为了避免误解,请注意,漫画书封面上的出版日期一般比在报刊亭上架的日期要晚两个月。比如说《动作漫画》第一期封面上写的是1938年6月,但开始销售是在4月中旬。所以,除非是专门提到(有的时候既要讲一个现实事件,又要提到同时上架的一期漫画),我用到的都是封面上的日期。
DC漫画于1934年成立,当时叫国家联合出版公司,后来又称为国家漫画和国家期刊出版社。DC漫画这个名字1977年启用,沿用至今。为了方便起见,在整本书里这家出版社都被称为DC漫画。
关于超人,你脑海中大概刻着一个固定的印象。但自他1938年出生的那一刻起(两个青少年创作了他),钢铁之躯的多变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虽然他一点没有老去,但他的外表、能力、弱点和性格都以多种方式逐步演变。
如果一本超人传记没有详细论述克拉克·肯特,还有他的同事露易丝·莱恩和吉米·奥尔森,以及他们的老板佩里·怀特,那它就不算完整。格伦·韦尔登追踪到他们的一次出场,并且展示了他们的发展演变,同时还格外关注了超人的死敌莱克斯·卢瑟。
《超人外传》详细叙述了超人的电影和电视剧,还谈到了各个漫画、图画小说,以及一出百老汇音乐剧。无论男女老幼,只要你想了解大家喜爱的这位超级英雄,这本书就是你的参考资料。
超人这个经典形象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多年?他是怎样出现的?有经历过怎样的变迁和升级?他是一个现象级文化现象,作为一个广为人知的虚拟人物,他的英雄事迹无人不晓。一格形象、漫画连载、电视、电影,他走过的每一步都将会被记载。他就是那个孩子们永远都忘不了的那个心目中的超级英雄——超人。1938年至今,他78岁了。他会继续存在,是因为他所做的事情:他帮助别人,他绝不放弃。
由格伦·韦尔登著的这本《超人外传》讲述了一位超级英雄的生平事迹,从出生讲到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