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明月青山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杜爱民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大地记忆

我最早看见的大地是在自己的内心里。童年时读小学语文课本,或立于故乡城墙上张望远处的田野,大地给予我身体一种察觉。那会儿还不知道大地的深层含义,只觉得面对它,心头就会掠过一阵急促的热流。

童年的我常在故乡的南城墙上戏玩。近旁的大地,是南城外的一片菜田,农民们将它收拾得简净整齐,成行竖立的豆角藤蔓架,用竹竿一排排编扎挺立,像是被精心梳理的头发。每到初夏时节,茄子泛紫,黄瓜的丝蔓上也会开出黄花,这时候,青菜长得最为茁壮,在阳光下泛出油油的绿色。

菜田的尽头,相接着一望无际的麦田。那麦田越过我眼睛无法看见的道路、溪流和沟壑,一直向南伸向秦岭北麓的脚下。

出于好奇,我喜欢坐在城墙上,从眼前的田地开始,向着我目力无法企及的远方张望。乐游原麦田间的小道上,农民赶着大车来了去了;眼前菜田旁边的农舍上空,炊烟聚了散了。

白昼在大地的腹地萌生,夜晚又止于它的尽头。

我眼睛无法看见的地方,听父亲讲,是少陵原。少陵原自古就是一块风水宝地,北接曲江,南望终南,塬下是樊川。西周时杜伯曾封疆于此,秦在此置县设杜城。杜氏的姓源大约起因于此。

姓源宗脉回溯的过程,是曲折甚至混沌的。但听到一个地方与自己的姓源有关,难免于不觉中有了触动。若干年后,我的母亲病逝,葬于樊川,究竟是不是冥冥前定的安排,依然无法确定,但我们一家人的心里至少有了安慰。

重要的是在童年的经历里,近旁的大地给予过我依靠,如亲人和朋友让我感觉到安全。我见到过大地在冬天里的安睡,也只有在最寒冷的日子里,雪覆盖于泥土之上,才会变成一种温润的东西。我最初体味到的温暖,大约也缘于此。到了盛夏,便没有这样的感受了。

大地像时间的灰烬,沉降在我的心里。随着惊蛰、春分、谷雨,这些农时的到来,农民们加快了劳作的速度,不断地更换手里的农具。

曾经一度觉得自己看见过终南山的樵夫在山坡上伐木、行走,后来我知道,这只是梦里情形的残存所致。我对大地和其上人群的了解,那时候也仅仅缘于自己简单的张望。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多么单纯,经由肢体的劳作,人拥有了基本需要的获得和大地持续永久的供养。大地不负人的心力。在土地上劳动是多么牢靠的事情。因为未知的收获,人们任劳任怨。

故乡的清晨是和缓的,像一层纱幔的雾气,在慢慢撩开的同时,腾升和展露。在这如梦一般逐渐显露的过程中,大地上时节的变化,显得从容淡定。不是没有苦难和灾祸,不是万事都顺人心意。在武斗、死亡、葬仪和没有尽头的苦作交替出现之后,大地仍然呈现出不可更改的沉静和安详。

我旱先对城河上空飞翔的鸥鸟不甚了解,这些洁白的红嘴客人,显然不属北方鸟类族群。它们在城河上更高阔的地方盘旋,有时贴着河面滑行,似乎不把自己当作客人。我在城河近旁的菜地,见到过几只在觅食的鸟,弯弯的红嘴,十分宜人。田里的农人,从不打扰这些远方的访客。它们来自何方,为谁而来,人们无暇问及,也不必知道。

人们基本的智慧大多与泥土的本质元素有关系。那些在大地上终日沉默不语、辛勤劳作的农人们,也是智者。他们伴随着劳动,追随着自己的幸福,在季节里守候,简单重复的方式和节律,服从于更为具体的规律。从个人角度看,社会等级的划分从来就是为了统治的需要。高贵者未必就高贵。离开了大地的依托,离开了人与泥土之间的直接依存,再高的楼阁,顷刻问都会轰然倒塌。农人们只相信劳动。真正能够催促他们心灵的东西,恐怕只有时节了吧。错过了时节,便错过了一切。一切貌似高深的规律服从于最简单的道理。

我根本不管那些唯灵论者是怎么说的。我也不相信神的存在。大地上万物竞存,一切应有尽有,它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但人和大地之间有一条简净的路,平和的路,就像是放置在时间里的誓约和早已默契的应许。

晨星在某个时间悄然呈现,又无声地隐匿于白昼的日光里。人在其中有所改变,沉静于天边云朵的徜徉,和缓地靠近大地的门窗,直到抵达自己心灵的内里。

我一直以为,除去烦扰的最好方法,便是心系一处,保持住自己独属的心情。大地让与它最接近的人懂得了安乐。安乐不是那种消沉中的迷醉,而是土地直接授予人的厚道和本分,没有这两样硬实的东西,人就不可能自足地依托于大地生存。

我从前在书本上见过关于土地与劳动的种种大道理。那些脚掌扎根土地,顶梁架杠,真正承载社会重力的人,是不讲这类言语的。重力的支撑和沉压,让他们的沉默更加沉默。历史像走马灯似的不停变幻,朝代的更迭,人祸与天灾,没有改变那些像汪洋一样的底层人群对土地的遵从。他们被历史驱离,像散落在典册与生命的旷野之间的流星,倏地在大地的腹地显现,顷刻间就消散了自己的踪影。重复的日子,重复的劳动,在传递着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这道理无须著书立说,便能传遍四方,依靠经年的实践,逐渐深入人心。P1-3

目录

大地记忆

明月降临

母亲的病

南山树

50岁说

荠菜

忆嘉仪先生

年味

一个人的公园

女儿的婚礼祝词

平湖秋月

水声食味

图像、符号与记忆

在城市之间穿行

刀子

茶味

朗月

岭上秋色

苦夏

王朝视野中的都城西安

去往银川的道路

破碎的梦

宗奇先生

爱屋及乌

王石的例子

青龙寺的樱花

遗址公园

难忘的左手

《秋天里的秋天》自序

环城林

长安一片月

登小雁塔

青郊记

马语

花朵

缺口

疼痛

李玉和

卖花姑娘

小资生活

喝汤

信步行吟

在安康和汉水上游

赵振川画

他舅家

日月潭暮色

后海印象

瀛湖

炮里人家

小峪农家

林中居

此处出能人

紫阳山情

归来

探幽

雪后

赛里木湖之晨

祁连草原印象

苍山云水

关中小景

雨后

秋塬

白杨沟印象

秦岭小景

兰州郊区多有此景

巴山仙居图

西乡小景

鹤乡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罗镇茶场印象

天池饮马

岚皋一隅

江口人居

冬趣

洛南夏牧时

牧马河之夏

山中有人家

仓颉故里

西乡可爱

老羊倌

中台山中所写

延川写生

雨中三花石

走马乌鞘岭

门前有清江

巴山新路

祁连鹿苑

苍松凝翠

塬头

灞柳风雪

秋居图

门前有竹

黄龙山禹门

门前流水如日月

陇塬春雪

白杨沟之冬

湖心

汉江月夜

雨中汉水

雪达坂夏牧

高原冬韵

日月潭晨曦

水乡三月

我爱汉水

祁连秋牧

戈壁胡杨

秋山归牧

乾坤湾

流水店印象

江居

龙首人家

山丹马场忆写

天山写意

江畔

野山

洛河源

归牧

白鹿雪后

汉水之畔

高原秋居

柳湖怀古

江中行

序言

大约有两年多的时间,《美文》杂志在封三上开了一个专栏,由赵振川先生画画,我写文字,题材不限,让我们依照自己的想法来做。赵先生的主要是写意山水小品,我的则是一些随笔性质的短文。文章没有配合画的内容来写,编辑在这个栏目的开设上,给了我们充分的自由。

《读书》封二上一直有图文并茂的栏目,受到读者喜爱;《美文》稍晚一些有类似的做法,但侧重点已有了不同。中国早先的观念,文图是不分的,重视图文之间的互动性和相互补充的实际效果。现在,出版社想结集,我们便在原先《美文》专栏已发图文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增补。

赵振川先生的这批小品,画得有意思。笔墨来自生活和传统,又完全是自己的,鲜活有生机。他画得也很轻松,率性随意,看上去一点都不费力。这些画的构图、层次与结构,借助笔墨,实现了绘画过程本身的叙事。而且,他笔下的意味,是那么涩苦老辣,观赏起来让人觉得味道绵厚。赵先生画的大多是他眼中所见的日常景象。人在其中,可居可游。有人间的烟火气息,更有他个人的温度。

文字写作也罢,绘画也罢,如果能放弃原本不属于它们的种种想法和企图,作者在其间遇见的,更多可能还是他自己。在作品中,作者无法避开自己。写自己、画自己,是每个作者经常面对的工作。从劳动的角度看,和别的人,没有差别。这也是本书得以与更多陌生人相遇的理由。

我们和多数人一样,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经历着平凡的事情,遇见的也多是普通人。日常生活看似平淡,但它每一个细枝末节,都是具体地为生命存活而服务的。在单调重复的节律中,孕育的是新的生成与可能性。所有生存的美和价值,都必须通过日常生活的实践来得到贯彻。艺术创作在其中,也是通过表现可见物的不可见性,实现创造的。

作者或画者的创作,放在个人层面,也意味着自己对自己的修炼。通过写或者画,将自己置于目光的凝视之中,展现个人的所思所见。既向自己和别人敞开心扉,又以此形成个人的认同。把所听与所看,转换成身体拥有的一个部分,这本身就是追求个人生活之美最有力的实践。日常生活和其中平凡简单的事情,本身也是艺术,应当被艺术地加以看待。在诚实的作者眼中,所见的东西,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作者本人视野的局限。

在今天的中国,普通平凡人的日常生活,很少引起社会目光的注视。绝大多数沉默无言的人群,其实是社会话语系统中的少数。他们无名无姓,生活的形态也无法被分类。不依附类型,是新的生成得以出现的可能,也是艺术生命得以持存的理由。

我们的文字和绘画,便是从身边简单平凡的事物之中展开的,是基于对它们的平凡和单纯的响应;是微不足道,而不是不同凡响;是与日常重合,而非高高在上。

所谓的先锋和前卫,对于个人层面上的绘画者和写作者而言,永远都是伪命题。倘若有人为了成为先锋和前卫而做什么,他永远也无法达到他想要的目的。首先成为你自己,并且以你自己的名义,做你想做的事情。这是一切艺术得以进行的前提,也是每个从事这项工作的个人,必须执守的基本伦理。

我们是因为爱、孤独、期待和伤痛,才有了想写想画的念头。我们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我们所拥有的经历。现在,将这些文字和画呈现在读者面前,为的是更进一步追问,它们背后是否存在着仍然未知的成因。

杜爱民

2015年8月12日于西安中海

内容推荐

《明月青山》是国家一级美术师、长安画派代表画家赵振川与著名作家杜爱民联合出版的图文选集,选录了赵振川七十余幅精美画作、杜爱民四十多篇优美散文,图文并茂地展现了西安这座城市、生活在这座城市及周边人的生活、历史、心事,描绘日常生活画卷,追寻城市历史印记,出入世人文化心理,让人看到这里的普通、灿烂,简单、厚重。

编辑推荐

赵振川是长安画派代表画家,曾受教于石鲁、何海峡、方济众等。杜爱民深得陈忠实、贾平凹、熊召政、苏童等的喜爱与推荐。两人联袂绘画作文,《明月青山》展现西安古城的人文历史现实。画于厚重深沉中不失灵动,宏阔幽远中更饶意趣,看似随意而独具匠心;文基于历史、关照生活,平淡又深刻,敞亮而曲折。图文似毫无关联又融合得理所当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