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联合国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界定和解读,对国际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由来和发展的全面介绍。二是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大项目进行的呼吁,或提出的重要建议案。三是对重要的典型个案保护项目进行分析认定、价值评估和文化内涵解析。四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施保护的操作规程、作业方法等做出的解说和辅导,包括保护工作的原则与做法、普查工作方法、项目申报和管理、传承人和传承机制的保护办法、申报文本各栏目填写要领等。五是结合我的民俗学专业,论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民俗学专业研究的关系。所有这些内容,几乎涵盖了作者乌丙安从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直到现在,对这项工作的主要认知、体验和实践。
今年春来早——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叫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由来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管理及操作规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与分类认定
遵循文化多样性法则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遗产
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做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珍贵遗产:民间传统木版年画
《孟姜女传说》口头传统及其文化空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姜女传说》评述
佛教造像艺术遗产的民俗美学价值——以灵岩寺千佛殿造像为例
民俗日历:唤醒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
中国春节传统行事:祭典与庆典的严密组合
唤醒记忆:重新装点年节文化空间
烟花爆竹的文化震撼
文化记忆与文化反思——抢救端午节原文化形态
唤醒记忆:中秋节民俗文化遗产的原形态
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节日项目实施保护的论证建议案
国宝“妈祖祭典”:重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价值评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皇会实施保护的关键
现代化经济热潮中的天津妈祖祭典遗产保护
保护民间艺术遗产的关键——带徒传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的突破性进展
关于文化空间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与评审的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保护中文化圈理论与方法的应用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实用文化圈理论与方法的说明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初步考察认定的几点意见
中国山岳文化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解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规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界定与生产性方式保护的管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作业的指导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
俗信一支配中国民俗生活的基本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文化细节”的重要性
撰写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文本的要领
思路与出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中的中国民俗学
21世纪的民俗学开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缘
中国民俗文化的根基及其深刻影响
中国民俗文物学的创新与开拓——评《中国民俗文物概论》
附录: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总普查大纲(草案)
农耕村落民俗普查提纲(草案)
中国民俗普查分类大纲(要目草案)
后沟村民俗普查提纲细目(普查采样预案)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