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这么争其实没什么意思。晓亮,假如有人仅仅通过推测就这样来指责你,你也会不高兴的。”黄海又转过头看着罗瞻:“李晓亮就是说说而已,你应该能理解。现在大家情绪都有些不稳定,她岁数又小,还是个女孩,所以,你也别往心里去……不管怎么说,这都不重要。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找到那个东西,我们在这里都好几天了,谁也没找到任何线索对吧?要不,我们分享下?”说着黄海又挂出他那似是而非的假笑看着其他人。
每个人都是沉默的。
我觉得黄海刚刚那番话里似乎有什么不对劲儿,仿佛有一种让人不舒服的东西存在,但一时又想不起来到底有什么问题,只是朦胧的感觉而已。
自打见到这群人,我就觉得他们之间弥漫着一种古怪的气氛,那是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东西。我说不上来到底是什么感觉,但它的确存在,我能感觉到。我是说,我真的能感觉到!如果现在闭上眼睛,我不会认为自己身处亚热带的一座小岛,而是在一处充斥着毒蛇与猛兽的丛林。因为那种如影随形的危险感始终莫名其妙地笼罩着我。但是,我却搞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你带吃的来了吗?”站在我身边并一直保持着沉默的张岚捅了捅我,小声地问。
这时我才回过神来,急忙从身后的登山包中翻找出一袋切片面包递给她,她接过去后带着一种急不可待的表情匆匆撕开包装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我认识她快两年了,从未见过她这样吃东西——仿佛饿了好几天。
看着她狼吞虎咽的饕餮相我很心疼,于是赶紧继续从包里往外拿别的食物递给她,张岚默不作声地挑了几样接过去后,用手势制止我继续往外拿的举动。
“要给其他人吗?”我低声问了一句。
她摇了摇头并且指了指嘴,我看到她嘴里被面包填得满满的。
我抓着瓶矿泉水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开口问: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她没吭声,用眼神表明:会告诉你的,但不是现在。
这时身后有人开口说话了。
“我们这些天几乎把这座教堂翻遍了,我相信到昨天为止,大家都没有任何发现,否则找到的人肯定走了。但是,昨天有人被杀了,是不是意味着有什么线索?也许李晓亮的看法是对的,找到那个凶手就找到线索了。”
说话的是一个站在角落的年轻男人,看上去最多也就二十七八岁。瘦高。他那条蓝色的牛仔裤和格子衬衫不知道怎么搞的,似乎被什么东西弄得破破烂烂的,仿佛在灌木丛里爬行了很久似的。他身后地上放了一个同样破烂不堪的巨大背包。
“不见得。”罗瞻推了一下眼镜缓缓地说道,“如果有什么线索的话,那恐怕今天上午就已经见分晓了,到现在还没有人离开就证明昨晚有人被杀跟那个东西无关,也许是别的原因。”
“例如说,曾经的争吵?”李晓亮带着嘲讽口吻远远地抛出一句。
“晓亮!你……”黄海用夸张的长者语气制止了这种挑衅。
罗瞻冷冷地看了一眼李晓亮,并没和她针锋相对:“仔细想想看。假如有人找到了,他还会待在这里吗?如果是我,我肯定就走了。
P20-21
有那么一种观点——“我没有经历过的就不存在。”为什么会有这种观点呢?
我们都看书,看电影,议论一些时事,关注某种新闻。但是,我们当中大多数人并不把那当作“真正的真实”。我所说的真正的真实是指:因为自己没有经历过,所以并不会产生感触(不是惊讶等情绪)。所以,即便那再触目惊心,再令我们瞠目结舌,再让我们泪流满面,对我们来说。也仅仅就是个事件而已。因为:它不存在于关于“自我”的那部分记忆中,它没有直接影响到我们。所以我们置身事外。也所以,从我们的角度去看,它只存在于电视中,书本中,人们的口中。仅此而已。
似乎就是这样。
可是我认为,不完全是这样。
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整个经过,我们只看到了事件的一面——那是被凝固的一个“瞬间”。但在背后支撑那个“瞬间”的部分很复杂,复杂到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就像我们只看到了汽车光洁流畅的表面,而经常忘记在这表面下复杂的系统零件一样——那是十几万个零件所组成的。所以,那些“并未经历的事件”相对来说还是有某种价值的,因为它曾作用于别人身上。
但是。假如我们彻底地经历了某个事件呢?那么它在我们心中所存在的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不但事件本身变得真实感更强烈,而且细节也更加丰富。同时还有许许多多的个人角度得来的感受也被融合了进去。就这样,事件在我们的记忆中变得更为复杂。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原因就在于:我们会因此而有所改变。
可是那就是真实的吗?难道主观所带来的问题就能忽略掉吗?
很显然,无法忽略。所以我们依旧不能确定其真实性——即便成为某个事件的亲身经历者。
现在就出问题了:那什么才算是真实的?
我个人的看法是:无论是否经历过,足以造成某种改变的,才是真实的。不管那是多么微小的一个细节。
除此之外,都是虚幻的。
说起来,就如同一艘携带着外星生物的飞船掉落在无人沙漠中一样——假如那些生物死掉了,连同飞船一起被风沙埋没,那么就算那些外星来的家伙长相再奇特也无济于事。
因为,没有人知道这一切,这个事件本身也就没有对我们造成任何直接改变。
那么,这个事件即不存在。
也许你不同意我所说的,但是你无法推翻我所说的。
所以,请暂时接受我这个观点吧。就目前来说,这就是答案。
好了,圈子兜得够大了,现在来说核心问题。 既然真实的意义在于有所改变。那么,改变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因为毕竟这和真实与否有着直接关系了——改变越大的,也就越发真实。所以,从每个人的角度来看,改变自己的命运才是最最重要的——没有之一。
当然,我指的是按照个人意愿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换句话说就是:掌握自己的命运。
没有比这更真实的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
我相信有人一生都在做这件事。
我不相信有人一生从未做过这件事。
高铭著的《千魂》讲述了:我叫周启阳。
我只是,去接我的女朋友回家。
却几乎,死在一个地图都未必显示的弃岛上。
暴雨洗刷着我的脸,视线模糊。满月也没什么光亮,视距很短。
突然一记闪电撕裂了黑暗,我看见无数个行尸走肉游荡在我的身边!
我拼命地逃,没命地跑。
却因为一句“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决定铤而走险。
在这与世隔绝的孤林荒岛,
复杂的人性堆砌了命运碾过的白骨,
我、她和他们,躯干交织着腐烂其中……
究竟是我疯了,还是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正常?
高铭著的《千魂》为长篇推理小说。某天,周启阳接到未婚妻张岚的求救信,循着线索追踪到一座荒岛上,没想到岛上还有另外十个陌生人,他们都在寻找一个改变自身命运的“秘密”。小岛离奇事件一再发生,他们中间开始有人神秘地消失……《千魂》所暗示更多的,是立足于宿命的、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寄托在情节中的、对现在的笃定与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