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审美风尚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节 价值转换与审美意识裂变
第二章 名理学与六朝审美精神
第一节 才性之辨与人物鉴识
第二节 天道自然观念与性命原则
第三节 人格范式与主体价值
第三章 重“气”时尚引发的审美新风气
第一节 从人的自觉到文的自觉
第二节 建安文人重“气”的审美精神
第三节 “气”与建安文学的审美特征
第四章 玄学清谈与审美风尚之新变
第一节 玄学流变对美学思潮的影响
第二节 玄学清谈与名士“玄思”之美
第三节 玄言诗与晋人的“体玄”趣味
第四节 “清”“远”的美学品格
第五节 言意之辨的美学新义
第五章 竹林名士的存在体验与审美精神式样
第一节 关于“竹林七贤”
第二节 嵇康、阮籍生命意识的二重性
第三节 作为人格和审美姿态的放任狂诞
第六章 山水审美文化的人文意蕴和美学特点
第一节 山水审美与“寄畅”情调
第二节 “嘉会欣时游”
第三节 作为山水审美经验结晶的山水诗
第七章 隐逸情怀的美学特质
第一节 作为价值符号的隐逸文化
第二节 “得意在丘中”
第三节 陶渊明田园生活的美学“真意”
第八章 逸兴与逍遥
第一节 逸兴与士风
第二节 人生意义的漫游
第九章 忧生与挽歌
第一节 忧生之嗟的审美转化
第二节 挽歌中的生命忧思
第十章 人间情爱的吟咏
第一节 思心徘徊
第二节 伤逝之歌
第十一章 翰飞韵逸的书法风采
第一节 书法风韵的出新
第二节 书法美学的营造
第十二章 传神写照的丹青天地
第一节 绘画艺术乌瞰
第二节 顾恺之的丹青神韵
第三节 南朝诸人的绘画美学
第十三章 演绎心灵的音乐至境
第一节 从“乐以致教”到心灵抒发
第二节 从“声无哀乐”到至和之境
第十四章 错彩镂金的丽辞苑囿
第一节 丽辞艺术的形成
第二节 丽辞之赋的演变过程
第三节 丽辞之赋的分类与审美特征
第十五章 文学批评与审美自觉
第一节 批评意识的自觉
第二节 艰难中的崛起
第十六章 佛陀幻影与审美折射
第一节 佛教艺术巡礼
第二节 “见佛神悟,即得道矣”
第三节 “神也者,圆应无生”
第四节 “神道无方,触象而寄”
第十七章 人文走向与审美流变
第一节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第二节 文学之美与世俗情结
第三节 庸音中的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