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好房子胜过好老师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日)八纳启造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

如何让孩子在家里学会自立,学会专注,学会沟通?

《好房子胜过好老师》作者八纳启造从日本社会的现状出发,论述了家庭生活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从实际事例中总结出培养孩子才能和创造力的家庭装修、家居摆设应注意的事项,告诉家长如何令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社会中更有竞争力。

内容推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如何让孩子在家里学会自立、专注和沟通能力,是每个家长都要面对的问题。除了言传身教外,家居环境、家庭氛围也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八纳启造所著的《好房子胜过好老师》旨在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到家居“硬性”环境对孩子起到的作用,让家长能够通过“房子”理解孩子,影响孩子。作者八纳启造是从业经历超过20年的专业建筑师,并兼任日本“儿童居住环境研究会”负责人,从其工作实例中总结出注意事项及合理建议,简单易懂,实用性强,是每个家长都应该重视的居家要素。

目录

序 家居环境能够激发孩子的才能

 能够让孩子充满活力的家居环境,也可以令亲子关系更加美满

前言 “不要学习室”的真正原因

 学习室真的对孩子有必要吗?

 孩子步入社会时,最需要的才能和资质是什么?

 当今的家居环境已经开始对人产生不良影响

 什么才是能让成绩不断提高的学习场所?

第1章 儿童房对孩子的影响

 适合我家孩子的儿童房是怎样的呢?

 原本是没有“儿童房”这个概念的

 在美国找不到“儿童房” 美国的儿童房是怎样的?

 在欧洲,比起房间,“儿童空间”才是主流观念

 效仿美国或者欧洲的做法,来改变儿童房的风格吧

 孩子希望拥有自己房间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处理不当的话,儿童房可能会变成孩子自闭的温床!

 容易导致孩子自闭的另一个原因

 多居室户型会阻碍家人的沟通

 单间学习室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

 家里真的不需要设置儿童房了吗?

 不盲从外界信息,尝试从不同观点来思考

 从理解孩子的辛苦开始做起

 当下的房间布局让家庭成员难以达成默契

 建立家人之间亲密联系的两个要点

 美国儿童房=壁橱!?

 让房间温暖洋溢的秘诀

第2章 为了培养孩子的才能,家长需要了解的13个要点

 要点① 思考购置房屋的意义

 要点② 和孩子一起讨论心目中的幸福生活

 要点③ 在纸上写下理想的家居环境

 要点④ 了解设计房屋布局时需要考虑的优先事项,控制所需花销

 要点⑤ 应该意识到:这到底是谁的家?

 要点⑥ 了解孩子所需要的家居功能并有效利用

 要点⑦ 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儿童房应该具备的功能

 要点⑧ 逐条整理出自己对儿童房的看法

 要点⑨ 明确孩子独立的时期以及房间布局的规划方法

 要点⑩ 提前计划好让孩子拥有自己房间的的时期

 要点11 以住宅的规模为基础来决定儿童房的面积和功能

 要点12 制定使用房间时需要遵守的事项

 要点13 和孩子一起研究怎样布置房间让人感到轻松

第3章 让家庭生活幸福,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孩子——家长需要知道的【Q&A】

 想在家里布置一个儿童房,该不该设计成独立单间?

 孩子现在长大了,什么时候开始让他自己一个人睡比较好?

 现在儿子和女儿共同使用一个房间,应该在哪个时期让他们分别拥有各自的房间比较好呢?

 家居环境中潜在着很多可能会威胁孩子安全的隐患,怎样设计房间布局才能让孩子安心居住?

 电视是我们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客厅安放电视会带来什么坏影响吗?

 为了能让孩子回家进门后第一时间看到家人,我想把楼梯设置在起居室内。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家里是划出多个独立房间比较好,还是把小房间合并成宽敞的大房间比较好?应该选择两居室户型还是四居室户型?

 家里二层有独立的居室、厨房和餐厅,这样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吗?家长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因为客厅设置在了二层,为了增加和孩子的互动,我想在孩子的房间里设置一个能够直通二层的爬梯,这个想法可行吗?

 “天花板位置高对培养孩子的才赋更有帮助”,这种说法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其中有什么道理?

 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家长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房间的“风水”很重要吗?应该怎样看待风水?

 对孩子来说,白炽灯和荧光灯,哪种照明更好?

 在规划房间布局的时候,应该怎样听取孩子的意见?

 和式榻榻米的房间适合孩子居住吗?

 孩子多大的时候适合搬家呢?

 什么样的环境能够让孩子安稳入睡?

 想让孩子的朋友多来家里做客玩耍,规划布局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注意:有些房间布局容易让孩子产生自闭倾向

 夫妻分房睡对孩子的成长有没有影响?

 如果摒弃学习室,孩子的学习桌应该放在哪里?

 在什么地方学习可以对孩子将来的工作起到帮助?

 为了加深亲子感情,在家居摆设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哪种房间布局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有好处?

后记

试读章节

在欧洲,比起房间,“儿童空间”才是主流观念

比起美国,欧洲的儿童房也有着令人十分感兴趣的特点。

在欧洲,人们认为“刚出生的孩子是没有知性的动物”。如何教给孩子正确的观念,抚养他们长大成人,是儿童教育的基础思想。

由于欧洲人并没有“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来看待”的概念,因此在20世纪后半期,欧洲的公营住房(类似于中国的保障性住房)中,没有儿童房的住宅比比皆是。而且,欧洲也并没有让家庭成员平等地聚在一起的“起居室”的概念。比起家庭成员,欧洲建筑中更重视成年人的社交场所,例如沙龙等空间。如果用我们的房间作比,类似的应该是客厅。在欧洲的大家族里,除了沙龙以外,有的住宅也会专门设置家族聚会用的房间。但假如是普通家庭的话,家族聚会通常都在餐厅里进行。

在欧洲,人们的生活方式趋于多样化,因此属于儿童的单人房间也在逐渐增多。但是在没有儿童房的家庭,到孩子成年离开家庭独立生活之前,基本上只是在餐厅等房间的某个角落里摆一张床,然后用落地式布帘隔开,构成一个简易的独立空间。白天帘子是拉开的,只有在孩子晚上睡觉时才会拉上布帘。

关于学习方面就更加有趣了。对于欧洲人来说,学习是在学校做的事情,而家是和家人享受团圆之乐的场所。人们的普遍观念是一“想要学习的话就使用图书馆等公共设施”“一定要在家里学习的话,在餐厅就行了”,因此家里没有专门为孩子而设置的学习室。

虽然美国和欧洲的儿童教育理念不同。但无论是儿童房还是儿童空间都有一个共同的功能,那就是促进孩子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

美国的“儿童房”也好,欧洲的“儿童空间”也好,都有几样固定的摆设:让孩子一个人睡觉的床铺、培养孩子把自己的衣服叠起来收好的衣橱、写信时使用的小桌子,以及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品位来布置的展示架等。如非必要,孩子的房间不会放置书桌——和日本不同,欧美国家的家庭空间里基本上没有专门用于孩子学习的书桌。

看了美国人和欧洲人对于儿童房的认知,现在各位读者能够体会到日本的儿童房是一个多么特殊的空间了吧。

效仿美国或者欧洲的做法,来改变儿童房的风格吧

笔者在进行房屋设计时,经常有客户会问:“我听说孩子的房间布置成开敞型的更好,实际上是这样的吗?”顺带一提,会这么问的家长,通常是受欧洲文化中“刚出生的孩子是没有知性的生物,需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和“不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考虑,所以不需要给他们单人房间”,以及传统文化中“家庭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不需要给每个人安排单人房间”这两方面想法的影响。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适合孩子居住的住宅环境”内容的书籍,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以作者的个人经验为基础来进行撰写的,因此关于以前日本人的生活习惯、美国人对儿童房的看法及欧洲人对儿童房的看法等概念混淆在了一起,很容易给读者造成混乱。

P16-19

序言

「不要学习室」的真正原因

学习室真的对孩子有必要吗?

孩子开始在家里学习,大致是从幼儿园到刚上小学这一段,这个时期,家长往往会通过观察孩子学习时的状态来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学习。

“不错,这孩子挺爱学习的。”

“我家的孩子不爱学习,将来可怎么办啊。”

这两种想法,在家长中很常见。

但实际上,在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当中,在那些看上去不喜欢学习的孩子里,发自内心、彻彻底底讨厌学习的人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听我这么一说,很多读者可能都会吃惊,但事实如此。

比方说,孩子打算在客厅的茶几上学习,这个时候不少家长往往会说:“你的房间里不是有书桌吗?要学习的话回房间去!”孩子被父母一说,就会很不情愿地回到房间里,一点儿学习的劲头都提不起来了。这是因为,这个年纪的儿童无时无刻都想待在母亲的身边。

从父母的角度看,孩子回到房间后完全没有学习,甚至没有表现出一点学习的意愿,这种情况很容易让家长产生“这孩子不爱学习”的想法。而与此同时,在孩子的意识里也会形成这么一条公式:

“学习”=“回到房间一个人独处”=“不能待在妈妈身边”=“学习是敌人”

这个年纪的孩子还没有办法把上述情况清楚地用语言传达给家长,多数情况下,他们只会选择向父母撒娇,大声哭闹着“我不想学习”等等。这样的孩子讨厌的并不是学习,真正令他们反感的,其实是家人聚在一起有说有笑,而自己却必须跟大家分开。

这样一来,父母明明希望能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孩子们感受到的却是“学习=无法愉快地跟家人在一起”的负面情绪,进而对学习感到厌烦。

这种本末倒置的情况会伤害到亲子之间的感情,更甚者,会破坏家庭和睦。

这么一想的话,人们必然会对学习室的存在产生疑问。本书将会针对学习室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以及真实情况进行讲述和分析,希望能够和各位读者一同探索“真正有益于孩子成长的居住环境”。

孩子步入社会时,最需要的才能和资质是什么?

受到近年经济状况持续低迷的影响,即便是给孩子创造了完善的学习环境,而孩子也顺利考入了不错的大学,但是毕业就职之后还是无法保证能够一直过着安稳的生活。

因此家长需要经常思考“在步入社会后,真正能给孩子帮助的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作为孩子的父亲,对此我也深有感触。

“不知道这孩子长大成人之后,能不能顺利找到工作,结婚建立家庭。一想到这些我就感到不安。”曾经有一个委托我改造房屋的客人这么说,他家的孩子才4岁。  在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从哪个角度出发来培养孩子的能力才会对他们的将来更有帮助”也是当代家长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

儿童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极为重要。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孩子将来走上社会后也能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呢?关于这一点,可以从现在的社会环境中找到一点提示。

一个参加过多个企业招聘考试的朋友告诉我,其实现在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完全不关注简历上写的学历,而是十分重视面试时的应答,通过面试者是否能够倾听面试官的话语、是否用心组织语言发自内心地进行交流等方面来进行判断。

我还听说,很多企业不要求面试者在简历上仔细填写毕业院校的名称,而是直接写出最终学历(如“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即可。当然有一些企业依然非常重视面试者的毕业院校,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在招聘时会跳过面试这一关。

决定聘用与否的人是面试官,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很看重面试者能否用自己的言语进行沟通交流。这一点令笔者非常感兴趣。面试官基本都通读过市面上的面试指导书籍,从面试者的回答方式就可以判断出该内容是否出自某篇面试范文。因此,那些能够用自己的言语来描述“通过某件事情自己获得的成长”“自己非常感兴趣的领域”“在周围人的支持下自己获得的成功”这些内容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面试官的青睐。

这样看来,父母能否给孩子提供一个让他们在幼年时期就发觉自身的才赋,并且在周围亲友的支持下建立自信、毫不畏惧地向他人推荐自己的居住环境,是左右孩子们未来发展的一大关键。

在之后的内容中,笔者将结合“适合孩子成长的居住环境”与“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为止的培养过程”这两个要点来进行讲述。

当今的家居环境已经开始对人产生不良影响

笔者在序言中也提到过,除人类之外,其他动物开始“筑巢”的时期,基本上都是在有了子嗣之后。

如果把人类也当做一种“动物”的话,家庭在“抚养子女”这个行为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养育孩子和居住环境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但是人类并不能像其他动物一样,离开现有居所迁移到下一个地点后,还能够很容易地构筑起新的窝巢。

在美国,其文化是根据生活方式和家族成员的构成来改变居住环境,并且在该文化的影响下促成了非常完善的二手房交易市场。所以相较而言,美国人更容易解决房屋买卖和搬迁的问题。但是在日本,搬家换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若是租房,房屋的格局基本上是固定的,从现状来看,出租房屋的布置很难满足每个租户特有的生活方式。

人们在买房之前应该意识到,一旦拥有了自己的住宅,接下来的几十年都会在此生活。但是目前普遍的住房构造,在设计阶段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我们需要先考虑一下这个情况和本书想要讲述的内容之间的关联。

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在“一户一房”口号的驱使下,此后几十年内日本的住房数量呈大幅度增长趋势。20世纪80年代,住房总数趋于饱和,自此,“闭门不出的家里蹲”“不肯独立的啃老族”以及“抑郁症患者”大幅度增加。

从以上过程中我们可以推测出,“二战”后开始普及的住宅构造和抚养子女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近些年来,由于少年恶性犯罪案件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少年犯的居住环境,关于房屋布局对少年犯产生的心理影响的研究也开始受到广泛重视。随着调查研究的推进,一些连少年犯父母都不清楚的家庭内部发生的变化也浮出水面。

除了最基本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对少年犯产生的影响之外,不需要与家人进行任何沟通、可以一直独处的建筑格局,以及没有一个房间可以让家庭成员聚在一起的居住环境,都可能成为导致家人感情破裂的诱因。

在这类问题上,很多人对“居住环境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都有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但是具体涉及到什么样的环境会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带来哪些影响,能系统了解的人则少之又少。

从笔者收集到的实例来看,很多家长拼命想为孩子创造完善的学习环境,结果却把孩子轰进儿童房里强迫其独处,最终导致亲子之间无法沟通的情况并不少见。

这部分内容笔者会在本书第1章中具体讲述。在“二战”前还是农业国家的日本,战后却急速向工业国家转变,这个情况导致目前日本的房屋构造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相脱节,使得日本人的实际生活有很大一部分跟自己的本性背道而驰。

这样看来,到了21世纪初的今天,混乱的居住环境正迎来一个过渡期,这正是我们在这方面进行探讨和改进的绝好时期。

什么才是能让成绩不断提高的学习场所?

从“提高孩子能力”这一观点来看,很多人大概都会好奇:那些在校成绩稳步提升的孩子,平时是在家里的哪个地方学习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各位读者觉得会是在哪里呢?

之前在研讨会上我也提到过这个话题,当时在场的人纷纷回答“孩子自己的房间”“客厅”,甚至还有“补习班”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答案(补习班怎么能算是家里呢),但实际上的正确答案是“餐厅”。这些孩子通常都是在餐桌旁学习的。

最近这些讯息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考虑让孩子在餐厅学习的家长人数也有所增长。但是请各位家长先等一下,您真的了解让孩子在餐厅学习效果好的原因吗?

如果不能真正理解“在餐厅学习”和孩子的在校成绩之间的关联,即便是您的孩子改变了学习场所,很可能也看不到相应的效果。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的话,有一个要素是很明确的,那就是“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发现,有母亲陪在身边的孩子会时刻感到安心,从而更加容易挑战未知的新鲜事物。虽然有部分母亲是因为“很担心小孩会趁我不在的时候调皮捣蛋”才时时刻刻看着自己的孩子,但实际上,离开母亲身边后,大多数孩子的确会感到不安,基本上只会做一些自己认知范围内的活动。很多建筑师也对此抱有浓厚的兴趣。

既然我们知道了孩子在母亲陪伴在身边时会放心去挑战未知事物,那么具体到学习方面的话,就是要培养孩子勇于接触和学习新知识的上进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希望妈妈能够关注我”的需求。他们特别希望自己勇于挑战的姿态能够第一时间让母亲看到。

看到这里可能有很多人要问:“爸爸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其实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前面提到的“母亲”只是一种象征,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孩子会去特别关注“能陪伴在自己身边、让自己感到安心”的人物的反应。近年来,父母在家庭中承担的职责越发均衡,单身父母独自养育孩子的情况也有所增加,因此上文中提到的“母亲”在实际生活中指代的是那些可以时刻陪伴孩子的人。

“孩子在餐厅学习更有效果”仅仅是一个表象,笔者认为,在研究居住环境相关的问题时,一定要重视对心理学要素的分析。综上所述,家长们需要发现“家里哪个地方最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能让他们安心挑战新鲜事物”。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够了解到学习室不但起不到作用,还会降低孩子积极性,甚至会影响亲子关系等现象的真正原因。

后记

非常感谢各位能读到这里。

笔者想借机感谢在居住环境领域多年从事研究的各位专家。本书之所以能够完成,都是建立在战后几十年中、这些专家通过反复摸索而获得的经验之上的。

作为建筑工程师,笔者在工作中实际见到过很多由居住环境促进家庭感情和睦,或者导致亲子关系冷淡的案例。笔者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发现“原来居住环境对家庭成员的人生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并以此为契机和家人增强沟通,全家人一起尝试改变居住环境。每当看到住宅竣工,客户一家人都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时,笔者都会感慨——选择这一行是正确的。

同时,我也非常感谢周围人的支持,能让我以书的形式把自己的实际体验和有关专家在这方面摸索获得的经验结合起来,综合地讲述“孩子的才赋”和“居住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书介绍了现代日本住宅的弊端、家长对儿童房的种种看法、如何建造适合孩子居住的房间、能够激发孩子才能的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各位家长在阅读完本书之后,能够回顾一下自己家孩子面对的居住环境。

笔者有一个梦想:通过改善居住环境来促进每一个家庭感情和睦,从而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因此,我也希望本书能成为一个良好的契机。

此外,笔者在决定写这本书的同时,以东京、大阪、广岛三个城市为中心,成立了“儿童居住环境研究会”。该研究会是以普及和儿童居住环境直接相关的知识信息、让大家一起思考符合自己孩子特点的居住环境为目的的团体。

研究会的会员包括孩子的家长,尚未生育的夫妇,膝下有孙辈的老人,对居住环境感兴趣的建筑业人士、整理人员、金融行业人士、儿童玩具研发专家,等等。除了研讨会等形式外,还会通过邮件定期发送名为《让家庭成员产生幸福感的住宅》的电子杂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览http://keizo-office。com这个网站。或者在检索网站上搜索“八纳”这个单词,马上就能找到。如果对本书有任何感想或疑问的话,欢迎大家随时给笔者发邮件。邮箱地址是info@keizo。office。com,笔者一定会认真阅读大家的来信。

笔者从事建筑设计工作近20年。在20岁出头的时候,我曾周游欧洲列国去参观各地的建筑,然后拜入建筑大师门下,学习房屋设计以及空间的理想形态。进入40岁之后,为了能让更多人了解到居住环境和房屋建造相关的信息,我开始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开办研讨会和杂志专栏写作方面。

最初在研讨会或者直接跟客户面谈的时候,每当被对方问起:“要是早点能认识八纳先生就好了,您为什么不把这些内容写成一本书呢?”笔者都会犹豫:“这些知识值得写成书吗?会不会太夸张了?”结果,在周围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笔者还是将本书写了出来。

说到写书的契机,还是笔者在一个好朋友的婚礼上结识了本书的主编。在这里要对这位“死党”——小林——及其太太,表示由衷的感谢。

笔者通过和主编佐藤先生的沟通,激发了很多灵感,视野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非常感谢佐藤先生能够同意让我以居住环境为主题写书。

感谢森岛先生、松川先生、金子先生、太田先生、尾田先生、福田先生!深川先生、平川先生、石桥先生、皆田先生,感谢你们同意我在本书中分享了各位家庭的实例。在此,也要向我所有的客户、来参加研讨会的会员、将自身经验慷慨分享的建筑行业专家、在工作中尽全力配合的建筑公司的各位员工、让我认识到育儿和家庭关系重要性的本田健先生、很爽快就答应给本书画插图的漫画家今谷铁柱先生、让我切身感受到家庭亲情的父母和兄弟致以深深的感谢。同时,感谢在我写作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编辑和出版社的各位员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