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金色传奇(中世纪圣徒文学精选)/中世纪经典文学译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金色传奇(中世纪圣徒文学精选)》节译了中世纪圣徒传奇作品的代表作《金色传奇》和多篇圣徒传记,旨在使中国读者更多地了解西方中世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圣徒崇拜这一传统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及其在不同文学类型中的独特呈现方式。其中,《金色传奇》部分由褚潇白翻译,圣徒传记由成功翻译。

内容推荐

褚潇白编著的《金色传奇》是除《圣经》之外在中世纪欧洲流传最广的作品。这是一部讲述“何为‘神圣’”、“何至‘神圣’”,以及“‘神圣者’何为”的传奇故事集。它最初由拉丁文写成,很快就被翻译为欧洲各种方言。此著不仅流传广泛,而且影响甚巨。欧洲中世纪后期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绘画和雕塑,一旦涉及圣徒形象,其象征符号肯定取自《金色传奇》。它当之无愧地是欧洲圣徒文化的经典之作,甚至成为欧洲中世纪晚期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本书选择的作品都是在西方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作品,对于西方文化与文学史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国内也未曾系统地引进,此为弥补空白之举。

目录

金色传奇

 圣依拉利( St. Hilary)

 圣塞巴斯蒂安(St. Sebastian )

 圣阿涅塞(St.Agnes)

 圣味增爵 (St. Vincent)

 施舍者圣约翰(St. John the Almsgiver)

 圣阿加塔(St. Agatha)

 圣朱利娅娜 (St. Juliana)

 使徒圣马提亚 (St. Mattias, Apostle)

 圣朗吉努斯(St. Longinus)

 圣本笃 (St. Benedict)

 埃及的圣马利亚(St. Mary of Egypt)

 圣乔治 (St. George)

 教宗圣玛策林(St.Marcellinus,Pope)

 圣帕特涅拉(St. Petronilla)

 圣使徒巴拿巴(St. Barnabas)

 圣基里科斯(St. Quiricus)和他的母亲尤利塔(Julitta)

 圣亚历克西斯(St.Alexis)

 圣玛格丽特(St. Margaret)

 圣抹大拉的马利亚(St.Mary Magdalene)

 圣克里斯托福(St. Christopher)

 以弗所(Ephesus)的七个沉睡者

 圣多明我(St. Dominic)

 圣西奥多拉(St. Theodora)

 圣尤斯塔斯 ( St. Eustace)

 圣哲罗姆( St. Jerome)

 圣雷米(St. Remy)

 圣方济各(St. Francis)

 一万一千位童贞女

 圣伊丽莎白(St. Elizabeth)

 圣切奇利亚(St. Cecilia)

 圣克雷孟(St. Clement)

 圣凯瑟琳(St. Catherine)

 圣尼古拉(St. Nicholas)

 圣女露西亚(St. Lucy)

圣徒传记选译

 韦穆修道院与贾罗修道院的院长生平

 查理大帝行传

 殉道者国王圣埃德蒙受难记

 凯德蒙的生平

中外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圣依拉利(St. Hilary)

1月13日

普瓦捷(Poitiers)主教依拉利出生于阿基塔尼亚(Aquitania),阿基塔尼亚是高卢西南的罗马分界线,从比利牛斯山延伸到加隆河,并大致与阿基坦的历史地域范围同等。其地之伊比利亚人于公元前 56年被尤里乌斯?恺撒征服。该地区于507年划归法国。他的一生如晨星般熠熠生辉,光照普世。早年他只是个平信徒,也曾结亲育女,但他每天却过着如同修士般洁身自好的生活。后来,圣洁的生活和渊博的学识使他终于荣登普瓦捷主教之座。居于主教之位后,他不仅为本城基督教信仰辩护,也是整个法国基督教信仰的护教士。可是,有两个持异端见解的主教,唆使皇帝,将依拉利和另一位正直的主教,也就是韦尔切利(Vercelli)主教优西比乌(Eusebius)一起流放了。当阿里乌派异端(Arian heresy)阿里乌教派(Arianism,或称“亚流主义”),是由曾任亚历山大主教的阿里乌(或译“亚流”)所领导的基督教异端派别。他主张圣子是被上帝所造,从而有别于三位一体的教义,其教导在历次的大公会议中都被斥为异端。到处流传时,皇帝召集所有主教,让大家共同商议,确定何为基督宗教真理。依拉利也是与会者之一,但上述那两个持异端见解的主教发现,自己完全不是雄辩的依拉利的对手,便说服皇帝命依拉利返回普瓦捷。回程途中,圣人依拉利经过加里纳利亚岛(Gallinaria),岛上蛇群遍地。那些蛇一见到他就四窜逃开。依拉利就在岛中央立了柱子,禁止蛇类爬越。这一举动当即奏效——这个小岛的一半似乎变成了海洋,蛇类都不敢越雷池半步。

回到普瓦捷后,依拉利借着祷告的力量,复活了一个没有领洗就死去的孩子。洗礼,或称圣洗圣事,是基督教信仰仪式之一,表明正式皈依基督。据《圣经》记载,施洗约翰曾为耶稣施洗,后来耶稣也吩咐他的门徒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给人施洗。洗礼一词“Βα′πτισμα”(Baptisma),其希腊原文意思是进入水中或沉入水中。天主教认为,圣洗是加入教会、获得重生的保证,故此没有领洗就过世的人无法得到永生。他和那死去的孩子一起久久地躺在尘土中。祷告结束后,孩子复活,他和孩子同时站了起来。

依拉利的女儿阿皮亚(Apia)想要结婚,依拉利告诉她守贞的价值,劝她将自己献给上帝。阿皮亚同意之后,依拉利依然担心女儿会因为信心软弱而再度萌生出嫁的念头。于是,他恳切祷告,请求上帝允纳阿皮亚的奉献并让她早日回到天国。这事果真成了,没过几天,阿皮亚就与世长辞。依拉利亲手将女儿埋葬。阿皮亚的母亲见到自己的主教丈夫对女儿所行的一切,就央求丈夫帮助自己也追随女儿而去。依拉利照办不误,在自己离世前将妻子送归天堂。

被阿里乌派异端引入歧途的教宗利奥(Leo)召集全体主教开会,依拉利并未受邀,但他还是如期到会。听闻依拉利将到场,教宗命令众位在座主教都不得起立,更不准给依拉利赐座。依拉利准时入场,教宗对他说:“你就是那个依拉利,那只蒜头公鸡?”此处根据意思直译,“gallic cock”译为蒜头公鸡,实则在拉丁文中,“gallus”是公鸡或高卢人的意思。依拉利是法国普瓦捷主教,所以教宗以辱骂法国高卢人的方式来贬低和挑衅他。“我不是高卢人,”依拉利回答说,“虽然我来自高卢,但我并非生于那里,我只是在那里做主教而已。”教宗说:“好吧,那就是高卢的依拉利,而我是利奥,是罗马的大主教,也是众使徒之首彼得的正宗嫡传。”彼得(希腊语:ΠετροV),天主教译为“伯多禄”,亦称作“伯铎”,是耶稣十二使徒之一,他是耶稣的首徒。由于“彼得”在希腊文的意思又可解作“磐石”,所以耶稣有时会叫他“矶法”(希腊语ΚεφαV;天主教译为“刻法”),即亚兰文“磐石”的意思。罗马教廷认为彼得是由耶稣基督所拣选的第一位教宗,并担任罗马的首任主教。在此,教宗利奥宣称自己是彼得的后继者,以强调自己的正统地位。“很好,”依拉利道,“如此说来,你是利奥,但你不是犹大的狮子利奥为英语音译,“Leo”在拉丁文中是狮子的意思。,若你端坐在审判座上,那也一定不会是上帝的审判席。”听到这话,教宗愤然离座,怒气冲天地对依拉利嚷道:“你等着瞧,我马上回来,定要严惩你的侮慢!”依拉利回答说:“如果你不回来,请问谁又将在此圣座上回答我的问题?”教宗回答:“我很快就会回来,到时准让你的傲慢无地自容!”

教宗本是出去解手,却没想到突发痢疾,后来连肠子都拉了出来,死得很惨。依拉利见没人起身招呼他,就安静地坐到地上,援引《圣经》里的话说:“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诗篇》(24:1)。言毕,上帝立即使他所坐的那块地方慢慢升高,直到圣人依拉利最终得以与其他各位主教平起平坐。很快,教宗惨死的消息传入会场。依拉利闻讯起身,坚定宣告基督教信仰的内涵,并差遣众主教重返各自教区。不过,此传奇中教宗利奥如此神奇的死亡事件还有待确证,因为,第一,《教会史》(Ecclesiastical History)和《三一史》(Tripartite History)都无此记载《教会史》和《三一史》都是在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教会历史手册。;第二,没有一本编年史书记载有关教宗利奥在那段时期的事迹;第三,正如哲罗姆(Jerome)所言:“神圣罗马教会毫无瑕疵,且将永世不受异端污染。”圣哲罗姆与安布罗斯、奥古斯丁和大格列高利并称四大拉丁教父。本译本也收录了他的传奇。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当时有个叫利奥的教宗,但他不是大公教会选举的,而是用武力篡权,夺取了教宗席位。或许尚有另一种可能,因为和异端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为伍的教宗利拜耳(Liberius)还有一个名字叫利奥。

蒙福者依拉利在施行了诸多神迹后,年老体衰,自知大限将近。他召唤自己十分喜爱的一位神父李安迪(Leontius),请他在夜幕降临后外出,然后将他在外面打听到的消息回来禀报给圣人。李安迪依言而行,回来后禀告圣人说,听到了城里众人的喧哗之声。之后,这位神父继续守在主教床边,等待他的弥留时刻。午夜时分,依拉利再次让神父外出探听发生了什么。这次,李安迪回复说,一无所闻。刹那间,一道明亮的闪光席卷了依拉利,金光万丈间,神父犹如目盲。光芒渐逝后,这位圣人已归息主怀。依拉利在君士坦丁执政时期归天……P1-4

序言

关于“神圣”的变形记

——解读中世纪流行故事集《金色传奇》

(代译者序)

《金色传奇》是除《圣经》之外在中世纪欧洲流传最广的作品。从手稿数量来看,这本圣徒传奇作品至今还留存有几千种手稿,数量之巨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大学教科书。①它最初由拉丁文写成,很快就被翻译为欧洲各种方言,其中包括法语、英语、荷兰语、低地德语、高地德语、阿尔萨斯语、普罗旺斯语,加泰罗尼亚语、意大利语、捷克语和波兰语,等等。

此著不仅流传广泛,而且影响甚巨。欧洲中世纪后期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绘画和雕塑,一旦涉及圣徒形象,其象征符号肯定取自《金色传奇》。它当之无愧地是欧洲圣徒文化的经典之作,甚至成为欧洲中世纪晚期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翻开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你会发现其中“第二位女尼的故事”几乎就直接取自《金色传奇》里圣切奇利亚的故事,威廉·朗格兰(William Langland)的《农夫皮尔斯》里也提到过这些传奇。

《金色传奇》在1259—1266年之间以拉丁文写就,总共一百八十二章,②是按照天主教一年的节期来写的,其中一百四十九章写的是圣徒传奇,而其余三十三章讲耶稣、马利亚、教会节日和礼仪周期等内容。这些传奇中有大约一百二十个故事是写早期基督教会的圣徒,也就是在公元一世纪到四世纪左右生活的圣徒,还有四十个故事是写公元五世纪到七世纪的圣徒。另外尚有六位“新”圣徒也荣列其中,他们是:伯尔纳德(Bernard of Clairvaus)、托马斯·贝克特(Thomas Becket)、方济各(Francis of Assisi)、多明我(Dominic)、殉道者彼得(Peter Martyr)和图林根的伊丽莎白(ElilZabeth of Thuring—ia)。由于《金色传奇》所记载最晚近的一个神迹发生于1259年,所以这本书不可能早于这个年代完成。现存最早的手抄本(慕尼黑clml6109)显示的抄写日期是1265年,其次便是1273年的梅斯MSll47手抄本。①

艺术史学者埃米尔·马勒在其著作《哥特式图像》中特别分析了《金色传奇》在整个基督教世界迅速闻名的原因,认为是其“收录了一些在当时的礼拜仪式书中没有的珍贵故事,使城堡中的男爵、商店中的商人都能随意欣赏那些美丽的故事”②。然而,这些让中世纪普通读者能够随意欣赏的美丽故事,对当代读者而言却未必会产生美感。不仅如此,《金色传奇》里那种将内心战斗物质化、肉身化的呈现方式,那种近乎疯狂的殉道情结,那种义人终将获得神奇力量的叙述程式都显得幼稚而愚蠢,对多数现代读者而言,它们至少是稀奇古怪而不可理喻的。如何理解这些曾经风靡了上百年的流行故事?与所有来自民间并流传于民间的作品一样,《金色传奇》是一个特殊时代的产物。唯有在通往那个时代的精神之旅中,方能感受到这部作品的历史氛围、情感模式和话语指向。而在此精神路途中,“神圣”一词乃是开启此理解和感受之门的钥匙,因为,《金色传奇》这部圣徒传奇本身就是讲述“何为‘神圣’”、“何至‘神圣’”,以及“‘神圣者’何为”的传奇故事集。

一 何为“神圣”

圣徒传奇是关于“神圣者”的传奇故事。何为“神圣”?“神圣”,意味着分离和划界。在拉丁文中,sacer和sanctus就是指将某物从日常领域中挪移出来,使之变得不可触碰。一旦一样东西被神圣化,它就从自己原先的种类中被划分了出来。“神圣”内蕴着“不同寻常”的含义,意味着与世俗世界的不同,而且,对日常生活的惯常性而言,这种“不同寻常”有着不稳定的特点。

在《金色传奇》里,圣徒们的神圣性体现在各种“不同寻常”中,也即与日常生活之惯常性的距离感中。其中,圣徒们对财富、童贞和殉道的态度及相应采取的行动是他们形成并保持这种距离感的三个重要主题。

首先是财富。在《金色传奇》中,圣徒们无一例外地追求“神圣的贫穷”。施舍者约翰秉持着“施舍起自怜悯”的信念,不仅把所有东西给了穷人,还称穷人为“我的主人”;原本富庶的圣亚历克西斯散尽所携家财,穿上破衣烂衫,形同乞丐,连乞讨得来的施舍都仅取绝对必要的部分留给自己,剩下的全部送给其他穷人;身为公主后来又成为王后的伊丽莎白虽享有最高贵的血统和难以计数的财富,但她一心冀求的却莫过于贫穷之德,并一生克己奉行,以至百姓都尊称她为“穷人之母”。在《金色传奇》里,矢志追求“贫德”这方面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阿西西的圣方济各:他非常热爱自己和别人的贫穷,称此为“贫穷女士”。当见到有人比他更贫穷时,他竟心生嫉妒,担心自己被……传说的信徒”①。也就是说,作为“圣徒偶像化传记”(Hagiography)的代表,十三世纪时,《金色传奇》已经和圣徒圣地崇拜一起,获得教会认可的绝对正统性。它在整个中世纪晚期的基督教世界里变得家喻户晓,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在此之前,那些教会礼拜仪式书里并没有如此系统地讲到这些故事。

如果我们依然记得,古希腊罗马人是如何将他们日常生活的欲望转化为正义神、纺织神、幸运神、刚直神、命运神、生长神、丰收神等名字,而这些神祗又是如何充满了内心之恶,并任由这种“恶”发展成为城邦之间的争斗,我们就不难意识到,中世纪晚期被作为偶像进行崇拜的圣徒们只是这些古代神祗改头换面后的基督教新版本;如果我们依然记得,古罗马的各种神祗崇拜是如何与社会政治紧密结合,并成为其控告、压制和残害社会弱势群体(比如新兴的基督教)的武器,也就是让“恶”在公共之“善”的伪装下实施其手段的过程,我们就不难看到,中世纪后期的圣徒崇拜狂潮、剿灭异端运动和十字军东征等,仍然只是千年前那些欲望的嫡传子嗣。罪得以成为公共性·在于其他的罪的不断到来遮盖了每一种罪的不连续性。这样,罪的间断性就被罪的不断到来所遮盖,而以善的形式出现,使得追求欲望的共同体得以伪装在公共的善之下。当偶像的崇拜者们不断地制造出偶像为其生活的祷祝对象时,当诸民不断创造新的“神圣者”作为其生活方式的守护者时,他们已经把罪的以善为其连续性的表象确定成了生活的基础。本来有权柄使得世界变形的“神圣者”却以一种隐蔽于罪之公共性中的方式遭到来自这个世界的荒诞变形。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基督教改革崭露头角的时代。无论是茨温利、马丁·路德还是加尔文,这些基督教改革派的领袖们个个反对圣徒崇拜。他们认为追捧神迹、崇拜偶像和过分强调仪式性都是对《圣经》原初真理的反动,“改革者开始抱怨教会放任甚至鼓励‘善功’和‘赚取升天之路’。它们与对圣徒的过度崇拜等问题一起,成为‘分裂教会’的因素,最终导致了中世纪的完结”①。

中世纪完结了,但谁又能说公元前的多神崇拜已经完结,公元六世纪的“湿地崇拜”已经完结,公元十三世纪狂热的圣徒崇拜已经完结了,但谁又能说,那离我们千年万里之遥的《金色传奇》,那稀奇古怪的关于“神圣”的变形记,真的早已远离我们?毕竟,在神圣者让世界变形和世界令神圣者变形之间,常常仅存一步之遥,因为欲望纵横肆虐,欲望匿藏于“善”。一个又一个疯狂制造“神圣”和“神圣者”的时代如野火般蔓延于世,遮蔽着上帝之城的圣辉。无法看清的不仅仅是真假“神圣者”之间的一步之遥,更有我们无法抵达的家园,那个安栖之所。

后记

本书节译了中世纪圣徒传奇作品的代表作《金色传奇》和多篇圣徒传记,旨在使中国读者更多地了解西方中世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圣徒崇拜这一传统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及其在不同文学类型中的独特呈现方式。其中,《金色传奇》部分由褚潇白翻译,圣徒传记由成功翻译。感谢华东政法学院丁宁老师审读全稿,也感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徐思远同学统一全书译名,并做了译名对照表。

本书的译者序有点长,不看也罢。这个译后记,其实也可有可无。独独正文,译者认为那饱满的信仰激情与朴实却不乏热忱的叙事风格对于日渐干瘪的当代人是一味猛药。在强调客观与价值中立的时代,这些叙事无疑显得格格不入。但是,对于人类灵魂与永恒的关注,难道不应该持有这种勇气和激情吗?需要反思的是,当信仰丧失了真诚,那么,剩下的还有什么值得持守?

两位译者都从事人类学研究,故此希望读者和我们一样,对于这些异质性的故事,不仅有他者的眼光,还能持内部的视角。我们邀约读者进行换位思考。通俗一点讲,就是穿越到当时讲述者和聆听者的世界中,感其所感,动其所动。要知道,当这些故事在撰写和讲述的时候,是作为某种超越性的真,感动着“在场的”人,让他们以此校对自己的价值判断,从而共同弥合在一个神圣共同体之内。如果读者偏执于自身的现代性经验和知识,就必然无法进入那个神圣叙事的语境。如果读者能够借着阅读这些文字,感受到那个信仰时代的某种“金色”,进而对当下的“灰色”心灵状态有所警醒,那么,也许会思考更多关乎生命和永恒的问题。

译者

2012年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