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泛娱乐战略(精)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韩布伟
出版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2015年“泛娱乐”被业界公认为“互联网发展八大趋势之一”。

同时,国内小米、华谊、阿里数娱、百度文学、艺动、通耀、360等企业纷纷将“泛娱乐”作为公司战略大力推进。

“泛娱乐”一词被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中央部委的行业报告收录并重点提及。

2015年12月16日,浙江乌镇举行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泛娱乐战略也再次受到众人的关注。

韩布伟著的《泛娱乐战略(精)》分享了打造明星IP,和基于明星IP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思路、经验;案例详实,集合了腾讯、通耀、阿里、百度、华谊等多家企业的泛娱乐战略方案。

内容推荐

“泛娱乐战略”是指打造“围绕明星IP、开发多种文化创意产品体验”的创新业态。

“泛娱乐战略”较早被腾讯公司确定为公司级战略。腾讯在腾讯游戏的基础上,相继推出腾讯动漫、腾讯文学、“腾讯电影+”共四大实体业务平台,目前已基本构建了一个打通游戏、文学、动漫、影视、戏剧等多个业务领域的互动娱乐新生态。

2015年,国内小米、华谊、阿里数娱、百度文学、艺动、通耀、360等企业纷纷将“泛娱乐”作为公司战略大力推进。

韩布伟著的《泛娱乐战略(精)》分享了打造明星IP,和基于明星IP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思路、经验;案例详实,集合了腾讯、通耀、阿里、百度、华谊等多家企业的泛娱乐战略方案。

目录

前言

上篇 泛娱乐核心:“互联网+”与纵深跨界颠覆

 第1章 移动互联网下的大数据

1.泛娱乐数据化变革

2.大数据的摩尔定律

3.Facebook平台为泛娱乐带来元数据

4.可预测票房成败的谷歌

5.利用大数据推出的《纸牌屋》

 第2章 跨界模式搅动行业格局

1.跨界的原始动因

2.跨界的“最前提”

3.苹果的三级跨界布局

4.日本动漫产业联合跨界

5.影视界与游戏界的窗户纸是什么

 第3章 大创意时代

1.大创意改变原始资本模式

2.内容为王PK中心化

3.媒介互通,万物互联

4.人人都是创意达人

5.大创意退潮之后,谁在裸泳

 第4章 粉丝经济

1.粉丝的情绪资本

2.共振化的粉丝社区

3.为IP衍生品埋单

4.果粉:市值4.4万亿苹果

5.拥趸者到底需要怎样的归属感

中篇 泛娱乐蜂巢:分布式IP多媒介形态

 第5章 网络文学:IP生态发展的核心

1.网络文学留存率之争

2.文学无界的想象力

3.游戏开发者对网络小说的“哄抢”

4.高延展空间的《花千骨》

5.《冰与火之歌》系列破收视纪录

 第6章 影视:“互联网+”的IP影视剧

1.热门IP:最具人气的网络小说

2.粉丝电影:人气偶像担纲男女主角

3.名人导演:直击主流的后台

4.媒体和社交平台制造的现象级话题

5.疯迷全球的《美国队长》

 第7章 音乐:强势突围的IP蓝海

1.最经典:流传度广《一生有你》

2.最情结:票房黑马《同桌的你》

3.最有料:《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4.音乐剧掀起的全球Disco热潮

5.如何整合植入音乐元素

 第8章 动漫:改编狂潮新生代

1.动漫承载的虚拟幻想

2.动漫的成长和伴随特征

3.2015年最火的Chi

4.日本票房第一的Ro

5.成长下的《蜡笔小新》

 第9章 游戏:坐拥亿万用户的

1.动画+游戏新的IP生产线

2.美国游戏IP改编撬动高回报

3.跨界改编延长IP生命周期

4.“萌贱”路线的《我叫MT外传》

5.《异形:殖民军》游戏改编大败局

下篇 二向箔时代:如何将你的泛娱乐IP推向风口

 第10章 如何进行IP底层设计

1.故事情节驱动的情感

2.启发性与趣味性的拼结

3.《黏土世界》的3D元素

4.Marvel Comics的团队设计定位

5.《战地风暴》的角色布局

 第11章 如何收购优质

1.优质IP全民参与属性

2.优质IP共鸣式爆发属性

3.拥有全球高黏性用户

4.如何平衡原作与创新元素植入

5.高格调英美剧烧起IP改编热

 第12章 IP的多元化推广

1.互联网思维与地推的较真

2.发行商与渠道商的平衡策略

3.《盗墓笔记》从文学到影视

4.创意视频IP的病毒式传播

5.美国老牌游戏厂商Atari为何破产

 第13章 IP授权开放策略

1.品牌管理思维导入

2.玩家不同维度细分

3.IP多元化造就的影响力

4.票房数十亿的开放性西游

5.Square Enix公司的开放与封闭

 第14章 IP闭环生态系统

1.IP一站式多线、轻重同步开发新模式

2.从起点介入产业链,反过来让IP价值增加

3.Fat Pebble的娱乐工业模式

4.阿里巴巴IP全产业链布局生态

5.音乐之下的垂直生态

 第15章 IP生命周期管理

1.泛娱乐生命周期管理理论

2.迪士尼模式

3.断迭代的漫威模式

4.跨领域升级的光线传媒泛娱乐模式

5.大潮退去前的慢动作

试读章节

内容为王PK中心化

在传统媒体人心中,“内容为王”无异于金科玉律,包括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纽约时报》、新浪网、YAHOO等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中心”,无不以优质的内容争取受众,而在新媒体时代,又出现了以平台和渠道为主导的“中心化”趋势。到底这两种信息传播模式孰优孰劣,或者谁将笑到最后,先让我们来作初步探讨。

“内容为王”是由全球著名的传媒集团美国Viacom公司CEO萨姆纳?雷石东提出的。雷石东的逻辑是只有以更优质的内容获得更多的受众接受,才能增加媒体发行量,从而扩大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这样才能卖出更多、更高价的广告。因此,“内容为王”这种传统媒体商业模式的核心是用内容吸引用户,再以用户量来卖广告,而广告价值的标尺就是发行量或收视率。

因此,“内容为王”的实质,主要是进行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抓住了最上游的起点和最关键的卖点,在传统媒体环境下,这种模式无疑是正确而成功的。不过,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包括媒体的生态环境、受众的阅读习惯,以及内容的生产机制和信息的流通渠道等,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泛娱乐产业,在新媒体时代,到底“中心化”的玩法有效,还是应该继续沿用“内容为王”的模式,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第一个角度,内容优质是否就意味着能被更多受众接受?在传统媒体时代,优质内容具有稀缺性,而且读者获取内容的渠道有限,获取优质内容更要付出高成本。因此,受众对优质内容的接受度更高,受众也愿意为优质内容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也许这个逻辑存在的基础已经被彻底颠覆了。因为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不可避免出现信息过载,而优质内容的价值也随之急剧降低。与此同时,大量同质化内容的出现,之前的优质内容很容易被替代。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能让自己的内容做到绝对的独家和不可替代,那么“内容为王”是否具有价值则值得商榷。

第二个角度,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的出现,人们获取内容的渠道大大增加,付出的成本也随之降低,不用再去订报纸,也不用去报亭,而只需打开新闻网站,登录微博微信,或者下载一个App,就可以满足获取资讯的需求。

由于用户阅读习惯和传播渠道的改变,渠道与终端的价值因此不断提升,而内容的价值却在下降。如果没有渠道与终端优势,即使再优质的内容,可能也不能为读者所看到,而占据渠道和终端优势的内容,即使本身并不具有高质量,也受众广大,传播更广。

也许这已经是一个渠道与终端等中心化的时代,例如,创新工厂曾经投资了一个App分发平台和分发渠道豌豆荚,同时,豌豆荚也是一个App搜索引擎,希望凭借搜索引擎的模式在市场上分一杯羹。在豌豆荚总游戏中,有80%~90%的收入都归豌豆荚所有,可见产品的利润已经为渠道商占据多半。现在的许多行业,尤其是游戏业,似乎都在为渠道打工。类似的例子还有360手机助手和QQ应用宝等。

还有一个例子是小米模式,之前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一直说:“我们的小米不是一个硬件厂商,我们是一个互联网公司”。的确如此,小米不仅仅是一个硬件厂商,更是一个强大的渠道,而小米手机等硬件只不过是提供一个平台。

从2013年的1870万部,到2014年的4000万部,再到2015年预计的7000万部手机,可以估计,到了2015年底,小米的终端用户会超过1亿。此外还有庞大的非终端用户群,保守估计这个数字也会超过2亿。也就是说,通过小米这个渠道出来的任何应用,至少会有1个亿的用户。而这是绝大多数创业公司想都不敢想的事,有太多的公司还没发展到100万的用户量就被市场淘汰了。

设想一下,如果某一天小米突然宣布,我们要进军电子商务了,要做一个类似淘宝或者天猫、京东那样的C2C、B2C电子商务平台,同时进行内部推送,那么只需一个晚上,小米就将拥有超过1亿的用户量,而其中的每个App又可以为小米带来巨额利润,即使小米手机不能赚大头,小米推出的十几、几十个一亿以上用户的App也会让小米公司市值翻倍,这就是渠道这个“中心化”的威力。P46-48

序言

自从“泛娱乐”一词于2014年初被收录进文化部的产业报告之中,便迅速成为席卷互联网发展的一大浪潮,其中尤以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井喷现象表现得最为突出。无论是电影IP、游戏IP,还是歌曲、自制剧、工具书等IP,都实现了鲤鱼跃龙门,锦上添花让目前整个内容产业都显得异常发达。

所谓泛娱乐,是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背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多领域的跨界连接。而IP则是实现这一过程的核心元素,一本书、一部电影、一首歌、一段视频都可以成为一个IP,而通过这个IP,打通众多领域之间的壁垒,实现连接一切则是泛娱乐的终极目标。

为什么要实现跨界联合呢?其原始动因是大数据这种隐性资产通过各领域之间的跨界,实现数字价值的变现。而BAT(指的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互联网巨头)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当我们还在谈论IP商业模式高度发达的美国,还在艳羡核心IP已经被好莱坞和漫画巨头把控的时候,BAT已经将触角伸进了“生态”领域。

不管影视、游戏行业争抢各种020、大数据、大IP、产品经理等大战打得多么火热,BAI、却开始大谈“生态”圈建设。腾讯正着力打造“泛娱乐”生态圈,阿里巴巴也将娱乐宝和淘宝电影票引入到阿里影业,打造电影生态。

毫无疑问,对于影视和游戏等娱乐行业来说,关注BAT的动向犹如企业家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家政策动向一样重要,因为似乎“影视公司最后都会为BAT打工”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在互联网行业有一个说法,“产品型公司值十亿美金,平台型公司值百亿美金,生态型公司值千亿美金”。BAT正是处于金字塔顶尖的生态型公司,市值7000亿美元的苹果也是。

而小米、360、京东等则属于平台型公司,都采取拼命并购投资和布局上下游周边业务的策略,主要是为了建立自己的生态链,最终实现千亿美金市值的升级。而其他大部分都是产品型公司,包括游戏公司、行业垂直网站等,基本上维持在10亿美金级别。

而生态型公司与平台型公司、产品型公司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用户、资金和其他一切资源上面,形成的是一个生态圈,而不是形成一个平台,更不是满足于生产产品,这才是生态型公司。

生态型公司以一切创意为资源,因为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而创意的时代已经大踏步来临。因此,创意既是资源,又是资本,改变了原始的资本积累模式,真正实现媒介互通,万物互联。而每一个普通人都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创意源泉的角色,因此人人都是创意达人,也是一切资源和资本的原动力。

而生态型公司依托的则是粉丝经济,因为IP造就一大批粉丝,粉丝的情绪资本形成共振化的粉丝社区,最终为IP衍生品埋单。将粉丝经济用得炉火纯青的代表是苹果公司,这个被上帝咬掉一口的苹果,以无招胜有招,通过硬件产品、在线服务和消费软件的三级跨界布局,在全球积累了市值超过4.4万亿的苹果粉丝,真正将粉丝营销做到极致。

其实,生态型公司的核心点仍然是IP,阿里巴巴宣布投资《小时代》,将流量经济变为粉丝经济,还将周星驰、王家卫、陈可辛等高IP指数的港台知名导演纳入麾下,拉拢演员赵薇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以畅销书《从你的世界路过》为强大IP,创作《摆渡人》作为电影首秀,都显示了阿里巴巴围绕强IP进行资源配置,布局泛娱乐生态圈的决心和策略。

百度在IP争夺战中也不甘落后,导演王晶加盟百度旗下的爱奇艺影业,总裁李彦宏更亲自给韩国男子团体Ex0一M颁发“百度音乐推广先锋”奖。在游戏领域,其独家发行的2015动漫IP手游大作《蜡笔小新大冒险》安卓版正式首发上线。

腾讯则着手建立自己的导演工作室,公司影视业务经理说:“腾讯未来不仅会签约一批青年导演,也会签演员。我们要为我们的90后、00后量身打造产品。”在腾讯“电影+未来”的合作名单中,既有可能出现韩寒这样的新锐导演,也有可能出现陆川这样的著名导演。腾讯主要从文学、动漫、游戏三大板块打造出“同一明星IP、多种文化创意产品体验”的创新业态。

其实,无论是网络文学、影视作品、音乐、游戏还是动漫IP,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跨界,最终形成生态产业链,美国、日本等成熟娱乐市场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成功的范例。例如,以IP授权为连接点,开拓泛娱乐疆土的迪士尼模式,还有由IP“价值运作”替代IP“挖掘变现”的漫威模式,以及以漫画为起点,发散到影视、游戏、玩具等领域的日漫产业模式,都是可供参考的模型。

对于泛娱乐公司而言,与收购优质IP、多元化推广IP和IP的授权开放策略同样重要的是进行IP的底层设计,顺应泛娱乐的生命周期,从起点接入产业链,布局整个IP闭环生态系统,以价值观和哲学观塑造IP,以慢动作培育IP,而不是采用完全的“拿来主义”,才能在泛娱乐退潮后依然屹立不倒。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