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头颅中国(另一个角度看先秦最新修订本)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黄摩崖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黄摩崖编著的《头颅中国(另一个角度看先秦最新修订本)》是一本视角新颖、观点独特的先秦文明史。作者在书中试验了全新的话语模式,所谓“话”体,即是将读者视同“看官”,申论重大命题,这既是一场情感充沛、气势宏大的平民演说,又是一段逻辑缜密、环环相扣的学术探索。“话”语深沉,却不失随笔的情趣机锋,更有小说的谋篇布局。每一“话”都是在跨文化、跨学科、跨古今,且各有主题统摄小节,而标题规整,大“话”题为七言,小章节为三四言,古韵里透着先锋性。全书的文字庄重典雅,疾徐相宜,史料编排详略得当,新意辈出,全方位地展现了动人的先秦画卷。

内容推荐

读史从“头”开始,几千年中华文明即肇始于先秦。“头颅”可以象征天生之性命、奉献之勇气、生活之智慧、人格之尊严、社会之理想与历史之信仰,甚至是对英雄的隐喻,但它更是对优质之古典与高贵之传统的一个总喻。

《头颅中国(另一个角度看先秦最新修订本)》是一部文学性与学术性并重、理论观点与思想方法自成体系的先秦文明史。作者黄摩崖以“头颅”为寓,重返先秦去寻找中国文明的核心价值。本书打破了以往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分而论之的著史格局,全方位地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先秦画卷。

目录

第一话 青铜不等于青史

 1.1 禹域神迹

 1.2 文明底稿

 1.3 文明档案

 1.4 汉字圈

 1.5 在天之灵

第二话 上帝之死与革命

 2.1 堕落与酒

 2.2 上帝倒戈

 2.3 生死存亡

 2.4 审判纣王

 2.5 白旗之悬

第三话 奠基时代的英雄

 3.1 西伯养老

 3.2 箕子启蒙

 3.3 姜尚东进

 3.4 二次革命

 3.5 性革命

 3.6 召公路线

第四话 文化转向与祛魅

 4.1 信仰温情

 4.2 巫术迟暮

 4.3 奴隶为人

 4.4 人兽鬼

 4.5 鼎革之义

 4.6 天上天下

第五话 古典礼乐联邦制

 5.1 血脉铺张

 5.2 国野二元

 5.3 礼乐黏合

 5.4 礼教识人

 5.5 封建赠礼

第六话 专权以蛮族之名

 6.1 战时体制

 6.2 双重威胁

 6.3 专权效应

 6.4 傲慢偏见

 6.5 猎人笔记

第七话 贵族精神的正午

 7.1 高贵姿态

 7.2 诗人前世

 7.3 理性早启

 7.4 行为艺术

 7.5 史教风骨

第八话 华夏世界的裂变

 8.1 畏乱源头

 8.2 国际笑话

 8.3 特殊之邦

 8.4 好战穷兵

 8.5 名利之场

第九话 都会的白天黑夜

 9.1 神圣土地

 9.2 工商城市

 9.3 两种时间

 9.4 国富论

 9.5 顺逆鸿沟

第十话 乌托邦与集中营

 10.1 天地道教(上)

 10.2 天地道教(下)

 10.3 人间世

 10.4 近墨者赤(上)

 10.5 近墨者赤(下)

 10.6 仁贩子(上)

 10.7 人贩子(下)

 10.8 动物庄园

第十一话 儒法间的罪与罚

 11.1 精英主义

 11.2 法的精神

 11.3 罪与罚

 11.4 保守主义

 11.5 平庸主义

第十二话 最早博物馆之殇

 12.1 文庙之殇

 12.2 盛名之下

 12.3 欲加之罪

 12.4 寻其头颅

 12.5 大道之行

第十三话 士人堆里觅真儒

 13.1 自强不息

 13.2 沧海之士

 13.3 道统所系

 13.4 愚忠愚孝

 13.5 圣教真传

第十四话 秦楚与南土经略

 14.1 天王之憾

 14.2 南土称雄

 14.3 西方虎狼

 14.4 要害之郡

 14.5 面朝南海

第十五话 鱼肉相忘于江湖

 15.1 疲民之恶

 15.2 法的陷阱

 15.3 胜者为王

 15.4 贪天之功

 15.5 南辕北辙

第十六话 历史选择与进退

 16.1 走出必然

 16.2 历史大势

 16.3 历史选择

 16.4 进退之辩

 16.5 历史遗憾

第十七话 道路的东西之争

 17.1 东方没落

 17.2 屈打成招

 17.3 如此东西

 17.4 贵远贱近

 17.5 厚今薄古

 17.6 他山之石

第十八话 中华与历史信仰

 18.1 独夫尸臭

 18.2 历史眼界

 18.3 历史信仰

 18.4 宅兹中国

 18.5 淮橘为枳

 18.6 其命维新

试读章节

欧洲的裸女画家对耻毛有格外的关注。他们认为,除乳房与臀部外,耻毛也应是女性第二性征之美。耻毛拱卫之处有何种意蕴呢?

老子的宇宙生成论从雌性生殖器开始。先看一句“道可道,非恒道”。道是什么?一人说不透,它需要一整个学派为之诠释。赫拉克利特有言:“自然喜欢隐藏自己。”人类早期思想家试图找到隐于表相之下的永恒本原、存在与规律,箕子触摸到了“五行”之间隐秘联系,《周易》与阿纳克西曼德倾向“变动”即宇宙的本质,郭店楚简里写着“太一生水”,泰利斯认为水是本原,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是本原,赫拉克利特则认为火是本原……直到爱因斯坦恢弘的弦理论。

《老子》:“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虚无之境称作“谷”,所谓“上德若谷”,“谷”之幽深奥妙,隐隐如神。而“谷神不死”,永恒地化生万物。说这“化生”,往细处看,所谓“生我之门死我户,看得破时忍不过(《金瓶梅》)”,“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苏醒几个悟(《红楼梦》)”。这就像生命的繁衍,万世不竭;往大处看,自然是“天长地久”,宇宙被认定为源起于百亿年前的大爆炸(Big Bang),但大爆炸源头的“奇点”是怎样的光景,或者说容纳这次“爆炸”的时空何在?这就是人类的大困惑与大迷惘。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无论胎生还是卵生,生命总有一道出口,“玄牝”便是高深莫测、不可言状的天地生殖器,“道”即“天下母”。老子的理论虽是假说,但其知识背景却是真的,“明道若昧”一语简直就是女性阴道之写照,而颇为明显的母性崇拜是老子思想早出的一大证据。

老子的身份决定了他能认识到“大器晚成”这一青铜器的铸造规律,也必使他接触过《易》。《周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又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是区分抽象规律与具体事物。先秦思想家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归纳经历了漫天鬼神、五行、阴阳,乃至道的历程,可谓愈发简约清晰。五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自然物质,阴阳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可以借助日月乃至男女两性等具象把握,而道根本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是最高抽象,所谓“道隐无名”。《吕氏春秋·大乐篇》:“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谓之太一。”可见“道”至高至大。东郭子问庄子道在何处,庄子说道“无所不在”,道甚至可以在屎尿中,又可见“道”至深至广。既然如此,“道”可以表现为“术”,道家自然可以收纳房中术、炼丹术之小技。也正因为道的理念保持了开放性,故唯有道家可与儒家长生不灭,代代常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帛书《老子》)。此话固然玄奥,但它诞生之契机可能是寻常的。如前所述,老子有观星的条件,有接触秘藏的渠道,或许老子还在琢磨易卦,眼前符号横七竖八,而外面时局动荡。这世界散乱无常,究竟有无恒理?无论是龟甲上的裂痕,还是蓍草的摆置,都与“一”“二”“三”的简单笔画形似,此有助于老子顿悟。一切从何而来,老子不知其名,“字之日道”。道是一条贯通的笔画,从一到三,实无须继续下去,因“道”已实现了无中生有。每个人都是星象,都有自己的轨道,不能各行其是,因为诸位终会聚在一条道上,如组建家庭,成立国家。周王朝的道实际上就是不同氏族、不同部族联合立国的诸线交集。当然,即便有交点,仍还有“启以商政”之需要。

老子对周史自有深刻反思,专权与蛮族这两大威胁的隐秘关联他必是知晓的,实际上整个周王朝的尴尬便在于——周王“无为”则周朝衰,周王“有为”周朝亦衰。正因为现实中的摇摆,思想家才会去把捉恒定的天或道。前已略说,中国的“上帝”没有愈加强大,反倒渐渐隐退,这并不是“神”被“遮蔽”的问题,而是中国文明早熟的问题。《老子》:“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此是何意?论道也!意为我未能得知“道”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P190-191

序言

2011年,幸逢一段机缘,摩崖在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待了近一年时间。此地出土了3.7万枚秦简,据这些秦简显示,里耶在秦代属洞庭郡迁陵县。那段岁月我几乎每日都会在长堤上行走,寂寞时便安慰自己,我与先人望着同样的山川与月亮,多么的幸福。

我也总想写出点什么,于是就动手写了这部小书,于2012年1月在网络连载,于同年6月获得网络赛事奖项,于同年10月定稿,次年7月出版。本次修订版的面世是我一年多来最为挂怀之事,因为作品须赶上作者的变化,还有太多地方需要补充和完善。

这部小书并没有着力探讨中国文明的原始形成,而是主要讲述了“先秦”与“秦”之间的“爱恨情仇”,待尘埃落定,早期中国文化的性质与中国文明的核心价值便莹澈可观。

我将本书所运用的历史观名之为“头颅史观”,看官们虽未必用,倒是可以观一观的。

“头颅史观”——

1、莫为砍头辩护,历史不只是胜利者的历史。

“一代有一代之中国。”中国文化是活态的,代有特色的,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是国史的基本原理。历史也不总是前进的,相反,历史是曲折的甚至是经常倒退的,读史者和治史者都应学会接受被砍脑袋的历史遗憾,从“文明折于野蛮”的教训中懂得大道,而非为一切斩首辩护。虎狼之秦是华夏文明轴心时代的终结者。

2、且问头痛与否,历史终归是人生的历史。

修正以往的文明标准,评价历史应以人的存续状态为标准,世界不完美,因从无彻底之文明性,古典未必不文明,现代未必文明。

3、从头开始,历史终归是千头万绪的历史。

如果历史有“韵律”,不妨从第一个音符听起。回到事物的本初状态,充分估计人事的复杂,相信历史本有多种可能,以灌输“必然论”为羞耻,且警惕那些坚持从历史中找出所谓“铁律”的努力。还原历史走向的不确定性,在信仰上为文明的参与者提供恒久的引导。

4、重视头脑(思想),历史终归是传统的延续与英雄(圣贤)的历史。

先秦是国史之主脑。先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先秦思想是中华文明高贵的头颅,重返先秦去寻找中国文明的核心价值是理所固然。“头颅”自然可以象征天生之性命、奉献之勇气、生活之智慧、人格之尊严、社会之理想与历史之信仰,甚至是对英雄的隐喻,但它更是对优质之古典与高贵之传统的一个总喻。攻击一个文明的源头以及传统,就是野蛮部落的“猎头”行为,是一种攻取敌方战利品的心态。

中西各有圣贤,各有传统,世界文明和而不同,标榜“普适”会带来侵害,我们要求索自己的“道”。文化界若只迷醉于西学范式,而不懂如何以中国之“精气”与“理路”去解释中国,则西方价值日趋神化,中国价值日趋遮蔽,长此以往,中国人将自绝于中国文明。“为故国招魂”的事业一刻都不能松懈。国人决不能丧失对国族文化的自信与尊崇,既应对中国文明史有同情之了解与温情之敬意,也应对中国人之未来充满期望。

顾颉刚先生曾言:“编著中国通史的人,最易犯的毛病,是罗列史实,缺乏见解。”我不认为自己能著中国通史,“分门纂类”之事也实在有太多人做过,我只是用“集”的方式谈一谈“经”“史”“子”,也许就叫作“史记文学”吧。虽说不上“发愤著书”,但自信能有一些经得起检验的见解。

2014年10月10日于湘西不隐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8: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