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海燕、谢建良、龚四海、陈立超合著的《地契366年(清代以来中国房地产登记制度变迁研究)》一书对这段历史进行了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的梳理:纵向主要是厘清从清代到新中国房地制度演变的历史,记述的时间上起1644年,下讫2009年,按时间顺序分为清朝时期、中华民国时期、新中国时期三个阶段,其中清朝时期还包括太平天国和西方租界,民国时期还包括苏维埃政府时期。横向主要是从房地登记制度、房地交易制度、房地管理机构、房地立法制度和房地管理效应五个方面进行梳理。
从纵向而言,本书是按照时间序列来分章节的。总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从清代的房地产登记制度着手,详细介绍了清代房地产登记制度的建立和演变,其中包括对清代白契问题的探讨,以及太平天国时期实行的房地产登记制度。本章通过前后对比,对清代房地产登记制度从建立到成熟再到改革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介绍,并初步探讨了清代房地产登记制度发展中涉及的一些具体问题。比如鱼鳞图与黄册的关系、地契的类型及其管理、旗房制度、道契制度、契尾制度、契税制度、契约中人制度、房地交易制度、永租制、八旗都统衙门、上海工部局和土地估价委员会等机构、租界的房地产立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