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编
明清扬州盐官
一、明代扬州盐官
二、清代扬州盐官
明清扬州盐商
一、扬州盐商发轫于西汉,而不是唐朝
二、唐朝扬州盐商已成为取得盐籍的专业商人
三、北宋扬州盐商为手持盐钞的引商
四、元代实行商运商销,两淮盐的产销量最大,运销两淮盐的
扬州盐商盐务异常繁忙
五、明代扬州盐商
六、清代扬州盐商
第二编
扬州盐商与清代皇权
一、封建专制社会官官相护,扬州盐商面对盐官及势要的盘
剥,唯一之途是寻求权力更高的政治势力,借助皇权之
力,披着“恩赏”的外衣,才能在封建官僚势力压榨下的
夹缝中生存
二、在皇帝的关照下,即使平日里百般挤压扬州盐商的盐官
们面对那些受过皇权眷顾的扬州盐商,也须行让三分之礼
三、扬州盐商深信拿出自己利益的一部分给皇帝,能换取更
多的好处
四、扬州盐商捐输的主要对象是军需、河工、赈灾三类,此为
中国古代社会的“大政”。从这一意义上讲,扬州盐商巨
资捐输也是为朝廷、天下百姓分忧的回报社会之举
五、皇室年节、寿日、庆典、巡幸等方面所需资金,常以“备
公”的名义向扬州盐商们索取
六、扬州盐商捐输之外的行为主要包括建义仓、建粥铺、赈济
贫民等,时人称之为“善举”
七、在封建帝制社会背景下,扬州盐商常以捐输报效的方式
向专制皇权主动靠拢献媚,这表明了盐商既是盐业经济
上的特权者,同时也是封建政权的依附者,这是封建专制
制度下官商群体的典型特征
八、乾隆皇帝对两淮盐务“三案”中的扬州盐商从轻发落,很
明显的反映出皇权与盐商的微妙关系
九、对扬州盐商的报效行为予以“恩赏”,以赏赐官衔为主。
因此,有清一代各类“红项商人”层出不穷
十、皇帝常常通过盐课的缓、免、带措施,来表现对扬州盐商
的“优恤”
十一、清代皇帝针对盐商实行“加斤增息加耗等措施
来增加盐商的利润,以换取自己的更大利润
十二、“帑币”——“万岁爷的本钱”,实为“高利贷资本”,
是皇权对盐商的一种剥削,也是造成扬州盐商由盛转衰
的主要原因
十三、清代扬州盐商与皇权之间的非正常“互利勾结”关
系,既助长了社会买官鬻爵的风气,又助长了皇帝骄奢淫
逸的风气
第三编
扬州盐商与扬州盐官
一、“视淮扬为利薮,是以借名求索”。扬州盐官以强制性勒
索摊派的盐务浮费压榨扬州盐商
二、“官以商之富也,而腹之;商以官之可以护己也,而豢
之”。扬州盐商挟资结交盐官,以求在封建官府的庇护
下从事压低进价、短斤掺假、哄抬卖价的非法经营行为,
谋取暴利
三、对于盐官的浮费勒索,两淮总商为了从中谋取私利,极力
迎合、“假公济私”、“巧混侵吞”
四、扬州盐商与盐官换帖联姻,结成儿女亲家或姻亲关系
五、扬州盐商与盐官合伙办盐,形成利益共同体
六、扬州盐官成为扬州盐商非法经营的庇护者
七、扬州盐商与盐官以利益为纽带的相互勾结,严重败坏了
清代官场风气
八、厘清官商关系,是走向法治中国的重要一步
附录一 汉代扬州职官表
西汉职官
国王
才日
太守
东汉职官
国王
太守
附录二 专商引岸
一、引岸制的沿革
二、引票引岸制度的形成
盐引票制概述
第一项 盐引之定义
第二项 引票之分类
第三项 引厅之紊杂
第四项 引商与票商之区别
第五项 票本之渊源
清末民初盐务积弊概况
附录三
附录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