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二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用晦”与“读者重建”:试论中国历史叙事的两项特质
第三节 “互见”书法与散文历史叙事
第二章 史学视野下的集部“私传”书写:试论欧阳修<桑悍传>的文史意义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以“捕盗”为叙事主轴的人物传记
第三节 不完整的当代人物“传”
第四节 史学意识与文史“互见”
第五节 结论
第三章 史家意识与碑志书写
——以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所书吕、范事及其相关问题为讨论中心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互见”:置於当代文献脉络中的书写意识
第三节 欧《碑》、富《志》有关吕、范争议记事之异同
第四节 “大节”:价值判定与叙事安排
第五节 结论
第四章 “互见”与“文约事丰”:以欧阳修碑志中“范仲淹贬饶州”及“庆历党议”之叙事为例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范仲淹贬饶州:事件之“主题(主词)化”
第三节 “重出”与“不书”:程琳《墓志铭》《神道碑》与蔡襄《墓志铭》阅於“范仲淹贬饶州”事的书写
第四节 “庆历党议”的多重叙事:历史复杂面貌以及个人立场的表述
第五节 结论
第五章 “互见”与宋人的文、史建构
——从苏轼么论商鞅》谈起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论商鞅》:同时批判“商鞅之学”与“桑弘羊之术”
第三节 《论商鞅》与《司马温公行状》之“互见”及其意义
第四节 “互见”与司马光的历史建构:以“常衮辞禄”为例
第五节 余论:“互见”思考下的宋代散文研究议题构想
第六章 传中变调:重读苏轼《方山子传》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方山子”不等於“陈糙”
第三节 亦侠亦隐的人物性格及其象徵意义
第四节 岐路徘徊:叙事结构下的抒情底蕴
第五节 中国叙事传统与《方山子传》
第六节 结论
第七章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