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货币大师(精)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美)埃里克·罗威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埃里克·罗威所著的《货币大师》是了解美国大萧条、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革命的最佳读本。一位是四次连任,任期13年的美国总统,在美国大萧条期间寻找危机解决之道;一位是开辟了一个时代的伟大思想家和导师,在经济理论的研究中,探索出危机的根源和对策。在美国大萧条期间,二人却可称得上拯救经济于水火,不折不扣的货币大师!

《货币大师》是罗斯福新政经济学的入门读物,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宏大的历史叙事能力,全景展现细节还原美国大萧条期间的风波诡谲,细节描摹罗斯福新政,深入刻画罗斯福及其幕僚如何借助凯恩斯理论带领美国走向繁荣。

《货币大师》理解货币经济史的出色读物,直指激动人心又令人窒息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剖析经济大萧条发生的原因,直斥固守金本位制导致美国陷入大萧条的政治家与经济制定者,力排众议,以经济繁荣为第yi要务,终结大萧条,开启美元时代的历史新篇章。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等全球各大媒体推荐,著名经济学家巴里·埃森格林隆重推荐。

内容推荐

1933年3月,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甫一就任,美国的货币制度就脱离了传统的金本位制。对于新总统的这个举动,反对者们口诛笔伐。他们声称,在最好的情况下,罗斯福的货币政策改革也是“不明智”的;而最可怕的是,它也许会给美国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然而,事实却证明,他们大错特错。

在《货币大师》一书中,作者埃里克·罗威以其流畅的文笔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为了拯救持续衰退的国内经济,罗斯福总统与他的经济政策顾问们充分运用货币政策杠杆;通过一系列的货币政策改革举措,美国经济不仅走出了大萧条,还开启了一段史无前例的长久的经济繁荣时期。也正是在此期间,美国一跃成为统领世界的超级强国。

在20世纪30年代里,罗斯福总统以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主张为指引,合理调动手中的政策工具,成功战胜了美国经济当时面临的最大威胁:通货紧缩。与此同时,虽然国内的诸多事宜令他分身乏术,但是罗斯福始终关注着欧洲政治经济局势的风云变幻。为了能够击败希特勒,罗斯福再次动用了手中的货币政策武器。通过租借法案,美元走出了国门,步履蹒跚的英国得到来自美国的物资与武器援助。不仅如此,到了1941年初,美国还向苏联伸出了慷慨的援助之手。

事实上,罗斯福的两项丰功伟绩--带领美国经济摆脱大萧条与击败法西斯--是无法拆分来看的。正如罗威在本书中所言,“普遍繁荣绝非只关乎经济效率或者商业成就,它还是一个道德命题……而守卫文明社会的重任还将有赖于美国经济的重振”。罗威认为,罗斯福总统留给世人最伟大的遗产就是他的货币政策。时至今日,“罗斯福美元”仍是体量庞大的美国经济的象征与催化剂。

在《货币大师》中,埃里克·罗威将罗斯福政府的货币政策摆在了罗斯福新政的核心位置,而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国际金融合作也由此展开。如果我们遗忘了这段历史,那么这将不单是一份遗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当我们在罗威的讲述中了解到了战后繁荣的渊源之时,也许,我们还可以从中汲取更多养分,对当前的货币政策作出校正。

目录

引言 奉行凯恩斯主义的总统与民众

第1章 拯救世界的巴黎和会(1918~1919年)

第2章 金本位的荣光(1932~1933年)

第3章 美元开启新篇章(1933年3月6~10日)

第4章 经济繁荣是第1要务(1933年3月11日~7月4日)

第5章 平息革命浪潮的美元(1933~1934年)

第6章 为经济复苏开道的政治博弈(1934~1935年)

第7章 肩负反法西斯重任的美元(1934~1939年)

第8章 迫在眉睫的战争威胁与欧洲财富转移(1939~1941年)

第9章 酝酿中的国际金融合作方案(1942~1943年)

第10章 费边站的集会——走向布雷顿森林(1943~1944年)

第11章 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的各国角力(1944年)

第12章 关乎布雷顿森林体系存亡的攻坚战(1945年)

主要注释的缩写

注释

致谢

试读章节

工人们集结在一起对广场的守卫者发起猛冲,他们中的一些人将铃兰别在外套的翻领上,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已做好进攻的准备。

工人们与守卫者进行了激烈的对峙,守卫者开始打压示威的民众。警察伙同骑兵将他们向广场外的街道上轰赶,企图将广场上的示威者强行驱散。

但是人群又一次聚集,并再一次发起冲锋。此时,骑兵们已拔出军刀。看到此举,民众们虽难掩惧色,但很快就重整旗鼓。一些人挥舞着红旗,继续反抗守卫者的暴行。他们发起了又一轮进攻。而这一次,消防队员开始用水枪向民众喷射,驱赶示威的人群。

虽然巴黎人民是举着社会主义的旗帜走上了城市的街头,但他们的示威活动还意图寻求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与一个公平、持久的和平,而这也正是他们此前奔赴反侵略战场的目的。他们在广场上大声呼喊,追忆着那些为了守卫法国而牺牲在战壕里的士兵。

整个城市开始响起枪声与救护车的尖叫声。在战斗结束后,一些外交官冒险走上巴黎街头。横七竖八的尸体散落在街旁,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前行,以免碰触死者的遗体。

当巴黎警察与示威的工人们在协和广场展开激烈交战时,美国代表团的相关人员正在广场东南侧的克里雍大饭店内工作,他们正在此处协助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制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和平协定条款。这家平日里豪华的酒店,在巴黎和会期间成了美国代表们驻扎的办公总部。出于安保考虑,工作人员需要出示附有个人照片的通行证才可以进入戒备森严的克里雍大饭店。而在大多数时候,他们都不得不与一众说客共事。一位代表团成员在报告中提及,“这些游说政府的说客大多是享有名望的美国人……他们来到这里的目的其实是确保和平协定中的条款可以保障他们自身的特殊利益”。除了克里雍大饭店之外,还有一些美国外交官则被安排在优雅的马克西姆餐厅内工作。在工作时,他们不得不忍受餐厅的环境带给他们的干扰。银器间互相碰撞的叮当声响与雉鸡、松露和洋蓟酱慕斯等餐点芳香四溢的气味都不免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状态。

但在1919年劳动节的这一天里,克里雍大饭店内没有了在衣着考究的说客之间维持秩序的安保人员。取而代之的是在饭店外特别部署的守卫队,他们的任务是保卫克里雍大饭店免受广场上示威人群的侵犯。从半掩的窗子随风飘入的也不再是用餐时的饭香与轻手轻脚的声响,取而代之的是火药的刺鼻气味,激战的嗜杂声响与示威工人的阵阵呼喊。

没有了早餐、供电,就连出行都要受限的美国人点起了煤油灯和蜡烛,继续他们的工作。如果他们侧耳倾听窗外的声响,那么他们会知晓,街头示威的社会主义者们正安抚着他们的不安情绪。在《国际歌》的传唱与悼亡战壕牺牲的法国士兵的恸哭中,人群里还不时传来“威尔逊总统万岁”“美国万岁”的高呼。示威的民众知道美国总统已经来到巴黎,他们相信美国人会为饱受苦难的人民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P(28-29)

序言

引言 奉行凯恩斯主义的总统与民众

2008年初秋的一天,我正在加州大学历史系的办公室里,一位自称是华尔街某银行高管的人突然打来电话。在电话里,他向我咨询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在大萧条期间所采取的经济改革政策与成效。此外,他还想了解一下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经济学理论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听完他的述说后,我同意和他谈一谈。

华尔街银行家竟会给一位历史学教授打电话探讨罗斯福新政的问题。可想而知,当时的金融形势恐怕变得实在难以掌控了。

彼时,银行家们正处于极度的恐慌之中。雷曼破产、货币市场基金危机、商业票据市场流动性枯竭等消息已占据了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但在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份恐慌已加剧到了何种程度。直到后来我才听说,时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的蒂莫西·盖特纳(Timothy F.Geithner)在接到华尔街某投行高管的电话时,竟然命令他不许再给任何人打电话了,因为“无论是谁在此刻听到你的声音,都会吓得把心提到嗓子眼儿”。

此番情境下,就连自由市场的坚定拥护者——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George W.Bush)也向民众传达了这样一个信号——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不仅必要,而且政府相关部门已采取行动。回顾上述表态,恐怕令布什总统真正惧怕的是,如果政府再不及时出手干预,也许自此就没有“自由市场”的存在了。然而,本轮经济危机的破坏力,是我在当时未能预料到的。

接下来,我和致电的银行家就罗斯福新政展开了一番讨论。我在谈话中指出,罗斯福总统为提振经济所采取的积极货币与财政政策确是受到了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指引。比较而言,后者的理论学说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影响更为深远。另外,我还提到了自罗斯福新政实施以来所收获的丰硕成果。在新政期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升,失业率迅速下降。

虽然我已人到中年,记忆力有时难免“怠工”,可即便我没有用笔记下这通来电,却仍清楚地记得这位银行家打来电话的日期。而这其中的缘故,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这通电话打到了我在加州大学的办公室。好吧,这说明我在当时还有一台办公电话可用。此后,由于加州政府开始实行其2009财年的预算削减计划,为了节约开支,接受州政府资助的校方撤掉了我办公室内的电话。当然,这样的事可能也没什么值得说道的。不过从宏观经济的视角来看,该预算削减计划加快了市场需求下滑态势,拖累了经济复苏的步伐。此时回顾大萧条,可以发现,原来罗斯福和凯恩斯在当时就告诉了我们——紧缩政策将掣肘经济的复苏。

令我记住这通电话的另外一个原因,同时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即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仅在2008年秋天的一个很短暂的时间内选择了相信政府,认为政府有能力领导自由市场躲过一场经济危机。正如一位经济学家所写到的:“一时间,所有人都成了凯恩斯主义的虔诚信徒。”但是,人们很快就抛弃了这种信念。到2009年1月,为了进一步提振经济,时任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与他的顾问开始在国会推动一项有关经济刺激计划的法案。遗憾的是,该经济刺激计划注入市场的资金并不足以扭转经济颓势。事实上,能够令市场实现充分就业的经济刺激计划本身就很难在国会取得足够支持,而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的举动更是被众多议员排斥。当下信奉自由市场的人们,又一次占得了上风。

自现代信用货币制度确立以来,通货膨胀成为各国人民都曾遭遇过的不幸,它给各国经济体带来的持久性打击令人胆战心惊。出于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与新一轮“新政”的“蜜月期”很快就走到了尽头。虽然通货膨胀在本轮经济危机之后并没有到来,但是过于保守的复苏方案令美国经济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经受了高失业率与低经济增长率的双重打击。另外,由于当局并没有做出足够的努力,帮助美国经济走出困境,美国政商两界的公信力也开始出现下滑。……

虽然罗斯福的身边有无数富有才智的学者,但是毫无疑问,凯恩斯占据了一个颇为特殊的位置。早在罗斯福总统上任之初,他的顾问们就看出了凯恩斯与罗斯福在经济主张方面的共性,并试图将这位英国经济学家引荐给他们的总统。一位罗斯福新政的支持者曾期冀有“一种神奇的魔法”能够促成凯恩斯与罗斯福的结盟。可原来,此事并不需要仰赖魔法来实现,时间与信件往来才是美梦成真的工具。在两人正式结识之后,双方又在多个场合有了正式会晤。此后,凯恩斯还以信件的方式向罗斯福传达了他的经济政策建议。在特格韦尔看来,二人的交往中还融合了一些非凡的特质:罗斯福在与凯恩斯交谈时,表现出了一种“不同寻常的直率”。“凯恩斯终究是个局外人,他既不会阻挠罗斯福的任何计划,也不会过于积极地推销他自己的方案,所以总统才会如此放松。”特格韦尔对此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但事实上,无论是在罗斯福总统重塑国内经济之时,还是在他考虑是否要给予英国经济援助之时,抑或是在他为战后和平拟订方案之时,凯恩斯都献出了自己极富远见的宝贵政策建议。如果说,我们的这位英国经济学家为没有实现他的全部目标引以为憾,那么,他该为有幸能够成为美国总统心目中的灯塔而感到些许欣慰。

可以说,罗斯福总统对经济学思想的熟稔与凯恩斯对权力运作中实际问题的通透都是超乎后世学者现有认知的。二人在思想上的交相辉映,使他们成功发起了一场货币本位制度的伟大改革。以此到来的经济复苏令商业活动重新焕发生机、重拾希望的民众举起手中的武器英勇地反抗法西斯的无耻侵略、文明社会的安全最终得以捍卫。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看到,罗斯福和凯恩斯都十分擅长从以往的过错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而当我们有幸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放眼整个世界时,我们需要铭记这二人曾经历过的伟大历史,并从他们的成功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在当时,凯恩斯之所以对罗斯福新政满怀信心的一部分原因在于,罗斯福并非他接触到的第一位美国总统,却是唯一一位有胆识、有担当做出变革的总统。早在多年以前,凯恩斯就致力于要让美国人明白,债务与货币工具将在缔造永久的和平中贡献卓越的力量。时间倒回1919年,为了帮助伍德罗·威尔逊(Wood row Wilson)拯救危机当口的西方文明社会,凯恩斯在当时就提出了一套战后重建方案。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你想了解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脉络,那么埃里克·罗威所著的《货币大师》不啻为一本理想读物。该书讲述了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与他领导的人们在经济政策实践中如何大胆探索货币制度改革、果断放弃失效的旧有机制、专注于眼前的关键工作。可以说,对于这段历史的回顾有力地驳斥了不论是左派人士还是右派人士针对罗斯福新政的批判。”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 布拉德福德·德隆(J.Bradford DeLong)

“在这本极具说服力的书中,埃里克·罗威以他流畅的叙事能力与犀利的评论风格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直以来,罗斯福政府的货币政策并没有获得世人足够的重视。通过这本书,读者将了解到,原来罗斯福政府的货币政策在美国走出大萧条与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年月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上帝庇佑的国度》作者 凯文·M.克鲁斯(Kevin M.Kruse)

“不当的货币政策令美国深陷大萧条的泥淖,而货币政策的革新又促使美国走出了经济衰退的阴霾。埃里克·罗威以他生动的笔触再现了两位货币政策领域的‘逃脱大师’——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精彩冒险。难以想见,如果没有他们二人的力挽狂澜,那么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又将是一番什么面貌。”

——著名经济学家、《金色的羁绊:黄金本位和大萧条》作者 巴里·埃森格林(Barry Eichengreen)

“如果说美联储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推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不同寻常且富有争议,那么请再看看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在20世纪30年代里又做了什么吧。在《货币大师》一书中,埃里克·罗威就罗斯福新政的货币政策进行了细致的回顾与深入的分析。应该说,正是罗斯福在货币政策方面的锐意改革帮助美国经济走出大萧条、实现了经济复苏。”

——达特茅斯大学经济系教授、《国富策:自由贸易还是保护主义?》作者 道格拉斯·欧文(Douglas Irwin)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