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多数同时代的女性一样,我高中毕业不久便结了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很早就开始了自己的成人之旅。但与别的女性不同的是,我花在阅读上的时间比花在参加“妈妈早餐会”上的时间更多。在陪伴孩子们去上音乐课、参加棒球训练或看牙医的时候,我总是会带上一本书来打发时间。对我而言,每周去一次图书馆和去食品店一样重要。当我最小的孩子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在一所大学注册成为了一年级的学生——当时我29岁,当然比绝大多数的同学要年长许多。之后的7年里,我和孩子们一起在早餐桌上做作业、一起倒计时,期盼着下一个假期一起把成绩单粘在冰箱上。直至今天,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们告诉我,在他们对童年的回忆里,妈妈每天都会去学校上学。然而就在即将取得发展心理学的硕士学位时,我离婚了,变成了一名单身母亲。于是我不得不放弃了继续念博士的计划,转而选择了在一所大学里教授心理学,同时做着关于儿童记忆力发展方面的研究。在孩子们长大,并纷纷“离巢”开始自己生活的时候,我再次结了婚,嫁给了一个很晚才有孩子的男人。这段婚姻使我成为了一个5岁孩子的继母,那个孩子很快成为了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久之后,孙辈成员陆续降生,我也因此有了一个不错的生活节奏。到目前为止,似乎我已经完成了所有的人生大事——结婚、做父母、工作、做单亲妈妈、做继母,以及做祖母。毫无疑问,我的人生是丰富的。
旋即,我的50岁生曰渐渐逼近。迈人50岁,于我并不仅仅意味着“又年长了一岁”,它标志着我走过了半个世纪。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震惊,并以此为契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我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开始逐渐迈人老年生活,我需要回到之前的生活轨道,我需要继续之前中断的学业。于是,在第二年的秋天,我开始在佐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毕生发展心理学。那是一段很振奋人心同时也很谦逊的时光——我不再是老师,而是学生;不再是研究项目的领导者,而是初学者;不再向别人给出自己的建议,而是四处询问别人书店在哪儿,停车场在哪儿,如何使用复印机。但是3年之后,当我戴着那顶红黑相间的博士帽,在毕业典礼上被授予博士学位时,我的孩子们、孙子孙女们、父母,以及兄弟姐妹可以在观众席里为我欢呼。
现在,我的主要丁作是编写大学教材,同时在附近的一所大学里兼任教职。12年前,我与我的丈夫一起从城市搬到了佛罗里达东南部的一个乡村,住在一个前院里有一棵桦树、后院还有一小片矮松林的屋子里。在这里,邻居们养着马,我们每天早上还可以伴着公鸡的呜叫声起床。加之恰好有两个小孙子住在附近,于是我的日常安排就是早上去大学上课,然后去接我正在念高中的15岁孙子放学,之后他开着车带我去城里任何我想去的地方。他才拿到他的驾照,我也很珍视这段他愿意陪我去任何地方的时光。就在上周,我还协助了另外一个10岁的孙子做了小学五年级的科学作业,我们分别在含硫酸镁和不含硫酸镁的土壤里种花,然后观察哪一组的花开得最好。这个过程非常有趣,但是我还是有一点点不开心,因为“我们”只得了一个B+。
3年前,在有了三个成年的孩子以及八个从7岁到25岁,年龄各不相同的孙子孙女后、我和丈夫终于觉得我们的生活逐渐走向了安稳。但就在这个时候,我那个离婚多年的(并且在大学时代就有了四个孩子的)长子又结了婚,并带来了第九个孙辈成员——亲爱的莉莉.波尔!尽管她上周才过了1岁的生日,但却已经成为了这个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我希望这本书可以告诉你:发展是不会停止的,不论你是21岁、40岁,甚至是65岁。在溘然长逝,与世告别之前,人生都将会让你感到不可思议,我衷心地希望,这些不可思议都能够是幸福又美好的。成人发展的基本理念
这是一本关于成人发展的著作,它遵循着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的基本原理,发展心理学是一门以个体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行为、思想、情绪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包括了儿童发展、青少年发展,以及成人发展(adultdevelopment),最后一种成人发展正是本书关注的重点。我们感兴趣的是个体在成年期各个阶段的变化,从成年早期(青春期结束时)开始,一直到生命的终结。尽管许多自传也会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来描述主人公的生活,描述许多发生在成年后的逸事,但本书的基础是实证性研究(empil.ical research)——一种对可观察的事件进行客观评估和测定的研究方法。本书将使用真人真事(包括我生活中一些适宜公开的事),向读者展示那些已经过研究验证的概念。
也许正在阅读本书的你才刚刚开始自己的成年之旅,或者已是人在旅途,走过了20岁、30岁,或者40岁、50岁,甚至更大。但是不管你年龄多大,你仍然在旅行的路上穿过时光,见证着一路上自己不断的蜕变。
P2-3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
不准情绪化
不准偷偷想念
不准回头看
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了
你要听话
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村上春树《舞舞舞》
和一个朋友聊天时,他说,难以想象而立之年以后的生活,始终感受不到又很迷惑于所谓的“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对许多人来说,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这些情况似乎不在于少数。那么,有没有所谓的“成年人的生活方式”,“成年人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成年”这个概念最核心的内容又是什么呢?
也许,在《人生旅程》这本书中,你能够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这是一本描述成年期动态过程的著作,它把整个成年时期比喻成了一场旅程,并记录了成年人一路走来的、从成年早期到生命终结的历程。 《人生旅程》是一本严肃的著作,它的严肃体现在作者严谨的学术背景与态度、体现在文中观点的科研数据与证据的支撑;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一本轻松易读的著作,作者芭芭拉.R.比约克伦(Bar.baraR.Bjorklund)教授用亲切的语言娓娓道来,润物细无声地把一幅“成年”的画卷缓缓展开。
正因为这本书独特的魅力,在收到电子工业出版社美迪分社的编辑邀请后,我在欣然应允的同时又心怀一丝惴惴,担心自己无法以信、达、雅的方式向读者展现这本书的魅力。所幸在翻译的过程中,我得到了本书翻译团队的全力支持与付出。各章译者能力出众,在自己的领域内各有所长,同时又以认真的态度推进着翻译工作。本书的译者团队包括毛明子(前言)、李佳妮(第1章)、潘亚丽(第2章)、王思睿(第3章)、吴慧中(第4章)、付晶晶(第5章)、许应花(第6章)、李靖(第7章)、吴晶(第8章)、王琪琪(第9章)、李英健(第10章)、杨志波(第11章),以及荣珂、黎舒慧(第12章)。除了对翻译团队真挚的感谢之外,我还有着深深的感动。与此同时,对《人生旅程》翻译的过程也是学习与感悟的过程,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够通过翻译接触到不同的思想文化,并在前辈的帮助下尽
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优秀作品,让我感到无比开心和幸福!
——毛明子(伦敦国王学院硕士在读)
作者对我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小疑惑悉心指点,哪怕是图表说明的语言表达也会认真的探讨,也使得正在科研道路上迷茫的我认识到,科研大家不光要有严谨的学术,更要有温暖的人性。 ——潘亚丽(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在读)
翻译过程又何尝不是我个人的成长之旅,恰如德国翻译理论家考厄(P.Caucr)所言,好的译者应饱有“尽可能的忠实”与“必不可少的自由”。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我走得亦步亦趋、诚惶诚恐,在这稀有的自由气息里,我是不敢肆意妄为的。
——吴慧中(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在读)
作为非心理学专业,且多年工作都与心理学间接相关的一位顾问,这次成年之旅的译程让我更加确定,心理学与人们一生中各个阶段方方面面的联系都非常紧密,它并不是一门虚幻的学科。
——付晶晶(毕业于北京大学,资深顾问,先后就职于DDI和凯洛格)
第一次翻译心理学书籍诚惶诚恐,恐贻笑大方,唯有认真努力全力以赴。希望未来可以用亲身经历坦然告诉自己的孩子,梦想不可辜负,认真的姿态最荚。
——许应花(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先后就职于。nracle和IBM)
译者不仅要有坚实的语言功底,更要在其翻译的领域术业有专攻。 《人生旅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心理学之窗。翻译、学习与成长,我会一直在路上。
——李靖(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在读)
参与本书的翻译工作本身就是一次启迪心灵的旅程,从中让我感受颇深的是对人生意义多角度的探索与诠释。希望阅读本书的你也能感受到这次成年之旅所带来的精彩。
——王琪琪(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压力的话题与生活息息相关,这一工作的完成也要得益于从书中学到的应对方式(笑)。
——李英倢
在本书翻译的译程中,也是等待第二个孩子降临的时候,而我翻译的是关于死亡的章节,深刻地感受和思考到生命的旅程之美,这让我以更加从容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
——杨志波(毕业于加拿大皇后大学,硕士,先后就职于Aonhewitt和Towel.Waterson)
翻译是一扇窗,能够让我站在窗前,仔细看看这大千世界。这一次,我看到不寻常的成年之旅,它不再是大家眼中再普通不过的人生阶段,而是一段值得细细研究、久久琢磨的心理学旅程
——荣珂(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每一种经历都有其独特的意义。感谢人生的每一篇章,希望我们不会辜负时光。
——黎舒慧(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在读)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要感谢翻开《人生旅程》的所有读者。倘若翻阅本书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哪怕仅仅是心理上的一丝小小的愉悦,我和本书所有译者也会深感荣幸与欣慰。在此,我要再次提及我们的翻译团队,你们让我感谢又感动,没有你们的辛勤耕耘与细心工作,就没有本书中文版的出版。还要感谢本书的编辑,全程给予我与翻译团队的支持与鼓励,您的不厌其烦、您的执着认真,让我们感谢又感恩!感谢北京民康医院的丁琳医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原北京军区总医院)的申州医生对本书部分内容的建议与审校,感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郑伦老师不可或缺的协助,以及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的孙梦老师为本书提供的极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王思睿博士
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016年4月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原打算只是浮光掠影似的浏览一下,但是我发现我被这本书的文字深深吸引了。这本书文笔极为优美,同时又紧扣时代的脉搏。如果让我列出关于成年期我希望了解的所有议题,我觉得我都能在这本书里面找到。
如果说这本书只是介绍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发展历程,这是不恰当的。它的内容以主题为序,而不是以成年发展的时间为序,这是我非常赞赏的一点。如果读者希望了解关于人类成年期发展的更多内容,这是一本我强烈推荐的读物。
——宝拉.施万(Paula Sconwan)
芭芭拉.R.比约克伦对这本书的写作可谓由心而发;既有严肃的学术内容,又结合了她个人的生活经历。我曾经认为这会让本书重点不明,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每一章的结尾,比约克伦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延伸读物……毫无疑问,每一条延伸阅读都包含着她的个人评论。
——苏珊.D(Susan D.)
评价一本书并非易事。……而本书的作者能够承认自己存在偏颇之处,这本身就证明了这本书的客观性。而且,这本书简单明了,好读易懂。
我理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你需要买这本《人生旅程》,我想说的是,这是一本好书。
——索菲娅.迪伦(Sophia Dyoan)
译者评论
在本书翻译的过程中,也是等待第二个孩子降临的时候,而我翻译的是关于死亡的章节,深刻地感受和思考到生命的旅程之美,这让我以更加从容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
——杨志波(毕业子加拿大皇后大学,硕士)
这是一本描述成年期动态过程的著作,它把整个成年时期比喻成了一场旅程,并记录了成年人一路走来的、从成年早期到生命终结的历程。……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一本轻松易读的著作,作者芭芭拉·R·比约克伦教授用亲切的语言娓娓道来,润物细无声地把一幅“成年”的画卷缓缓展开。
——王思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副教授)
《人生旅程》如今是第8版了,它一直记录着成年人从刚刚成年到生命终结的动态过程。大体上讲,本书的核心内容是成年人的发展及其相关主要理论与研究成果,与此同时,本书也反映了来自不同团体的较小范围内的学术成果,体现了性别、文化、民族、种族和社会经济状况对人生旅程的影响。我平衡了成年发展领域中学术先驱做的经典研究和现当代的新发现。我在这如药一般苦涩的研究中加了一勺蜂蜜,加了一点温情,加了一点幽默,使之甜美。毕竟,我已经是一个老人,和我的丈夫一路走来,借鉴了我们的父母在他们的人生旅程中所给予我们的经历,也向正在人生之路上探寻着的孩子们提供一些可供借鉴之处。在这次本书第8 版问世之时,我们已经拥有了九个外孙——其中六个正走在他们的人生旅程之上,有的走进了大学,有的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本版新内容
● 一些关于电子产品使用的新发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使用互联网、手机、电子阅读器和玩电子游戏的比例;在睡前或者夜间使用电子“蓝屏”装置引发的一些睡眠问题;网上约会服务的普及性和一些相关的警示言论;早期听觉损耗与戴耳机听MP3 之间的关系。
● 动物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用狗和猴子辅助残障人士生活;让动物助手来辅助缓解高压人群的精神状态,或对精神病患者提供帮助;所有拥有宠物的主人从宠物中收获的社会支持。
● 关于老兵的心理研究。脑部损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的关系;头部损伤与痴呆症之间的关系;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者与美国军队的合作,增强作战部队军人快速恢复的能力。
● 更多的研究集中在探讨由歧视和不平等所带来的影响。如果老年人受到别人对他们“记忆力差”的刻板印象的影响,那么他们在记忆力测试上的得分会更低;如果母亲认为“女孩子数学差”,那么年轻女孩在数学考试中成绩会更不理想;如果了解到自己受到了歧视,那么少数族裔群体的健康状况会相对较差,如非洲裔美国人比其他人度过中年期更困难;同性伴侣遭遇暴力和攻击的概率更大,他们/ 她们能够得到的家庭支持和社会认可也较少;由于缺少菜市场和杂货店,同时快餐店又在快速扩张,在美国很多地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 “食品沙漠”。
● 更多地且更广泛地研究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相关情况。在美国和欧洲,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仍然在工作;从婴儿期到18 岁成年的纵向研究;调查结果发现,在经历了漫长的婚姻后许多夫妻仍然“爱得热烈”;从个体成年初始期到90 岁,社会所提供的保障;年轻人之间有性而无责任的关系,或者说是他们之间的“勾搭”现象;对70 岁到94 岁人性生活的调查结果。
● 与年龄最密切相关的疾病的研究进展,包括心脏病、癌症、糖尿病及老年痴呆症;对于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包括如白内障、青光眼、黄斑退化、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等。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总结的表格中同时包含了给年轻人的建议,即如何预防这些疾病;老年病遗传因素的研究进展。
第一章节包含了本书涉及的基本信息——定义、方法及对研究成年人发展的指导性观点。接下来的七个章节涵盖了传统发展心理学的主题,以及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经典理论、当前的主流学说、新的研究方向和实际应用;之后的三章内容在传统的成年期发展心理学中并不会涉及,但我认为它们对于让本书的读者全面地接触这门学科十分重要——这三个章节分别是对意义的探索;成年期生活中的不可避免的压力、应对措施及心理弹性;对于我们自己的死亡和我们所爱之人死亡的态度。最后一章节从时间角度看待成年期发展,与之前几个章节的主题导引形成对比,同时也表明了成年期发展的一种模式,它把原本松散的主题串联了起来。
成年期发展学领域的革新
成年期发展是个比较新的领域,该领域每年的研究成果都成倍数增长着。它最开始属于心理学研究领域,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科对于发生在成年期的变化都有所关注。这本书囊括了来自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神经学家、流行病学家、行为遗传学家、细胞生物学家、生理老年医学家和其他很多不同学科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领域中所使用的术语和研究方法越来越接近,很多研究者将调查和研究结果发表在不同领域的学术期刊上。这一版《人生旅程》展示了跨众多学科项目的完美合作。这对于成年期发展领域的研究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而这本书正好展示了这种活力。
本书中所借鉴的学术成果有美国国家中年生活研究(The Midlife in the United States Study)、柏林老化研究(Berlin Study of Aging)、哈佛医学院的格兰特研究(Grant Study of Harvard Men)、全国共病调查(National Comorbidity Study)、巴黎圣母院修女研究学院研究( Nun Study of the School Sisters of Notre Dame)、维多利亚寿命研究项目(Victoria Longitudinal Study)、瑞典双胞胎研究(Swedish Twin Study)、美国国家性行为与性健康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Sexual and Health Behavior)、女性健康研究(The Women's Health Study)及(美国)国家死亡率纵向研究(National Longitudinal Mortality Study)。
为了强调这些研究对本书的贡献,我已将每个主要研究者和理论者的名字及其研究领域都做了说明。之前的两版我无法很好地展现对成年期发展领域做出贡献的众多文献及其多样性,在这一版,我想好好地对文献的多样性进行展示。在本书中,当我详细地介绍或探讨某些研究时,我会明确列出研究者的全名及他们的研究领域。我希望对成年期发展感兴趣的读者,能在他们规划自己的学业或人生的时候,认真考虑这些内容并给予重视。
另一个在成年期发展领域的改变是,越来越多在主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课题是由国际机构的研究者完成的,而且这些课题的研究背景覆盖了全球范围内的大多数发达国家。我们不再将成年人信息的采集局限在美国,我们也有瑞士、日本、埃及的研究者组织当地人参与调查,完成整个研究。如果发现他们与我们在美国做的调查结果相近,我们便能更自信地得到结论:发展现象是整个人类社会有机的一部分,并不是只存在于美国社会。而当那些发现并不同于在美国的研究结果时,我们也能深入思考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根源。
我已经确认了这些国际研究团队的名称及参与研究的学者们的国籍。我希望这样做能强调我们学术团队的全球化背景。
当我在详细探讨某些重要的研究报告时,我会提及其主要研究者或者理论家的全名。比起惯用的名称格式“姓,逗号,日期”,让读者看到研究者的全名会让他们感到更加真实。本书的读者来自不同的种族和民族,而时代已经改变了,科学已经不再为精英阶层所专属,它已经能被大众所认知。
在成年期发展研究领域最令人振奋的改变之一就是,有更多的学说强调并扩大了成年人年龄分组的标准。当我刚开始写这方面的文章时,该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是老年人。而到了本书最新的两版,成年期发展领域的研究对象则包含了年轻人、中年人和刚刚进入成年期的成年人。这一版则增加了处于年龄“光谱”末端的老年人,他们大多是75 岁、80 岁和90 岁甚至是年纪更大的人。虽然把这些年龄段的人群作为成年期发展的研究对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老龄化现象使得这类研究更加重要(也相对更容易)。可以明确地说,成年期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些特定年龄段的人群了,它现在已经真正成为对成年人各方面加以关注的学术领域了。为了体现这一包容性,我选择了能够体现整个成年生命历程的主题、案例、开放性的故事、照片、有启示意义的文章,以及能引起批判性思考的问题。
我们世界的变化
从上一版书面世至今,我们的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就在我写作这篇前言之时,我们好像正在从2008 年的经济危机中逐渐恢复过来。对于很多或者说绝大多数曾遭受各种各样的经济挫折的家庭来说,失业和不充分就业依然是个问题。从伊拉克撤回的美国军人很多都患有战争引起的疾病,其中包括了创伤性应激障碍和外伤性脑损伤。在美国(和其他很多发达国家)的单亲家庭或者双薪家庭也经历过一段很困难的时期;他们很少从政府、工作单位或者社区那里得到工作和家庭照顾上的帮助。很多老年女性,尤其是独自生活的老年女性,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以下。在若干发达国家中,美国的精神病患病率为世界之最,并且大多数有精神病症状的患者得不到充分的治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成年人健康问题不断增加,而受到这些问题困扰的人群不但包括了老年人,同时还包括了年轻人。虽然我尝试着让此书的基调积极乐观,但以上我所提及的消极层面问题的确是事实,我也把它们都写进了这本书中。
我们世界的另一些变化则更积极。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越发认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在疾病防治、监测及治疗等多个方面诞生了很多先进技术;在发达国家,有相当一部分人实现了长寿;随着对癌症的早期监测和治疗,癌症致死率也在不断下降;尽管目前依然没有能够延缓衰老的药方,也没有出现延长已有最长寿命的方法,但是人们一直在改善着自身生活的质量,延长着一生中自己保持健康状态的时间;像“临终关怀”这样的项目让更多的人在离开之日选择“体面的死亡”成为可能;女性不仅在事业上大步前进,在孩子们离开家后或不幸成为寡妇之时,也能够做出相当积极的调整与调适。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家人之间保持联系变得更加容易,也让老人可以更独立地生活;使用电子邮箱、手机和玩电子游戏的人群的平均年龄在不断增加。这些都是此书所要涉及的话题。
由芭芭拉·R.比约克伦著的《人生旅程(关于健康快乐成功与爱的启示录第8版)(精)》是一本心理学经典书,主要论述了"健康老龄化”的问题,即如何从成年早期(18岁开始),走过青年、中年、老年、晚年等成年的各个阶段,在诸如心理的、生理的、行为的、认知的、社会角色、社会关系、家庭关系、健康的、老龄化的、工作、退休、性格、压力、死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从内容来看,相比那些探讨职业生涯规划的书籍,本书实际上讲的是成年人的人生规划和发展,更多地是从生活、人生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安排好成年期各个阶段的人生旅程,从而实现成功的成年时期的人生之旅。
由芭芭拉·R.比约克伦著的《人生旅程(关于健康快乐成功与爱的启示录第8版)(精)》是一部记录人生从成年早期到生命终结的动态过程的著作。它把成年后所经历的人生种种问题,无论从健康、婚姻、家庭,还是成功发展、人格魅力、应对压力等方面,都做了最为详细的剖析和深刻讲解。
本书在描述社会对成年期发展的广泛认知时,也反映了来自不同团体较小范围内的最新研究成果,体现了性別、文化、种族、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对人生旅程的影响。这些影响逐渐在成年期发展研究中受到重视和认可。
一些值得注意的研究成果:
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相关情况
与年龄最密切相关的疾病研究进展
动物在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歧视和不平等所带来的影响
电子产品运用的新发现
老兵的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