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坚、马原、欧阳江河著的《慢》兼具思想性和可读性,是日益兴盛的中国文学不可多得的佳作集结。
《慢》的基本理念是倡导作品真正的文学性回归,同时兼具深刻、坚定的探索性,肯定作家和艺术家先锋趣味与纯粹本质,在全力打造经典文本的同时,汇聚了当下国内、国际一大批实力作家,帮助中国文学获得更好发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慢 |
分类 | |
作者 | 陈鹏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于坚、马原、欧阳江河著的《慢》兼具思想性和可读性,是日益兴盛的中国文学不可多得的佳作集结。 《慢》的基本理念是倡导作品真正的文学性回归,同时兼具深刻、坚定的探索性,肯定作家和艺术家先锋趣味与纯粹本质,在全力打造经典文本的同时,汇聚了当下国内、国际一大批实力作家,帮助中国文学获得更好发展。 内容推荐 于坚、马原、欧阳江河著的《慢》是由大益文学院与漓江出版社联合出品的“大益文学”丛书的第一本作品集,内容涵盖小说、散文、随笔、访谈、文学批评、诗歌、翻译作品、文学资讯以及其他艺术门类欣赏。 目录 卷首语 Preface 以慢的名义 陈鹏 虚构 Fiction 砖红色屋顶 马原 新的写作和生活方式——马原访谈 河工 刘庆邦 厨子木头棍 王祥夫 坏牛仔 学群 对垒 Confrontation 编者按 窥视秀 内森·英格兰德 1/5040 曹寇 我们对真实测量的结果 刘恪 手记 Notes 心灯录 丹增 朝苏记 于坚 诗歌 Poetry 吉狄马加的诗 吉狄马加 吉狄马加与叶夫图申科访谈录 欧阳江河的诗 欧阳江河 洛尔迦诗选:死于黎明 王家新/ 译 批评 Criticism 失落的天堂——陈鹏小说的人类学视野 耿占春 为赋“历史”强说愁:《茧》与被构造的历史焦虑症 马兵 另类 Alternative 精神异度和电影那了不起的均衡感 严前海 直播 Broadcast 试读章节 砖红色屋顶 1.造给自己的房子 从山上的森林空地朝下看,那片独一无二的砖红色屋顶就像是一首诗。 他叫湾格花原,上山的那一年他三岁。时间这东西很怪,它不肯停下来,一直在走。上山四年了,湾格花原便也七岁了。 这四年里爸爸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造房子。用爸爸自己的话说,男人一辈子总会为自己造一次房子。而且爸爸专为造房子写过一首歌,是一首儿歌。 我用泥巴捏房子/我用沙子盖房子/大人的房子像房子/我的房子不像房子/哦,房子/孩子沙子黄泥巴/绿墙红顶太阳花/我的太阳花 那首歌也是爸爸的骄傲,是爸爸最钦佩的雷蕾阿姨谱的曲。让湾格花原奇怪的是,它明明是一首儿歌。那时候他还没出生,爸爸还不认识妈妈,他为什么要写一首儿歌呢?而且那时候爸爸没盖房子,爸爸说过这一次是他今生今世头一回盖房子。 爸爸的回答很简单,写儿歌的时候爸爸有另外一个小宝宝,就是哥哥。那时哥哥也是三岁。 至于盖房子嘛,那是一个人一辈子只有一次的很大的梦想,许多人一辈子也没机会盖自己的房子。爸爸写这首歌的时候只有梦想而没有机会。当爸爸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说他的心里很满足。 湾格花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爸爸为什么把房子用他的名字来命名,房子为什么也叫湾格花原?难道在爸爸心里,房子也是儿子吗?他想问爸爸,又怕爸爸会嘲笑他。也许这个问题很简单,像1+1=2那么简单。如果是那么简单的问题他还要问,他岂不是很糗?七岁的男子汉不允许自己说如此丢面子的话。 跟在这个问题后面还有一长串问题。 爸爸还写了一本童话,也叫《湾格花原》。爸爸说得很清楚,那就是送给他的礼物。故事里的主人公还是叫湾格花原,湾格花原和小风叔叔的故事。他有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秘地,小风叔叔是他唯一领进去的外人。小风叔叔把那个地方也命名为湾格花原。 最初的湾格花原只是他自己,他是爸爸妈妈的小宝宝,湾格花原是他的专有称呼。可是后来乱套啦,一下子出来那么多湾格花原。 还有呢。爸爸在推房基的时候,推出了一块大石头,爸爸把大石头推到台地的边缘,把它横向立起来。它有三米那么长,有一米七那么高(跟妈妈差不多高)。房子盖好以后,大门正对着那块大石头。爸爸很开心,说那是老天的安排。 爸爸自己在石头上写了四个大字。来小住的外公把四个字用钢钎镌刻出来,又用绿颜色的油漆涂出,四个大字很醒目。家里来的每一拨客人都会在刻了字的大石头旁留影。那四个字我不说你也猜得到:湾格花原。 大人们总说一个人有各种各样的权利,他们说过有一种权利叫姓名权。这个糊涂爸爸,怎么可以把我的姓名权,随随便便就给了一块石头、一本书、一个园子和一个地方呢?不行,这件事我早晚要找爸爸讨个说法,现在不讨,以后总会讨。 爸爸妈妈总会惊讶,小小的儿子,嘴里经常会蹦出一些让大人啼笑皆非的词。他最近的常用语是不公平和无聊。 “爸爸,你一天看三次电视,我只看两次,这不公平!” “妈妈,我作业写完了,你不让我看电脑,这不公平!” “爸爸,又让我背诗,无聊死了!” “妈妈,我好无聊啊!让我看会PAD吧。” 妈妈想出一个主意:“给你PAD可以,你要先把家里的房子画出来给爸爸看。爸爸满意了,你就可以看十五分钟。” 湾格花原知道自己拗不过妈妈,只有老老实实照做。他知道爸爸比较好对付,不管他画得是不是很用心,爸爸总会夸他画得好。有时候爸爸会拿过他的笔,在他的画上改几下,同时告诉他为什么要改,问题出在哪里。很奇怪,自己画出来的东西,他自己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可是爸爸改一下,或者自己按爸爸说的重新画过,湾格花原就忽然觉得像那么回事了。P3-4 序言 以慢的名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9月9日,时令白露。爽朗的秋气将苦夏的溽热赶走,天空高远深湛。我从12楼办公室向外眺望,昆明上空似有鹰的影子,先以极慢的速度悬浮,突然扶摇直上,破云穿空,瞬间消失了,仅在大地上投下迅疾移动的影子。我恍然发现此前的“慢”竞是为随后的飞速启动做准备。当大风呼来,便同风而去。疾徐之间,正是万类霜天的真正奥秘:耐心、等待甚至蛰伏,只为随后的更快、更高、更远。 慢,本是万物通识,在这个时代却基因突变,让一个向来深谙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慢之堂奥和秘密的优雅民族变得如此喧嚣;我们很难想象唐诗宋词在疾驰的舟车中写成,也很难想象书法的横平竖直能在破碎的手机时间里熟透,更难想见磅礴绵延的长城以及秀肌肉的故宫颐和园只用几日、几月便速成。我们历来是重视并信仰慢的民族,一个深知小火炖靓汤、慢工出细活、因慢而掌控时间和世界的民族,一个敢于向时间叫板、不惮苦吟推敲甚至懂得惜字如金和大道无言的民族,一个崔巍如高山,并呼唤青山待我应如是的将万物灌注无限诗意的民族,却在一场唯恐被拉下的全球化运动中突然恶魂附体。快,再快……从牛车到火箭,从秦砖汉瓦到垃圾烂尾楼,从鸿雁传情到微博微信,从悬梁刺股到一夜成名,其豕突狼奔之快速远超任何时代;李杜重生,恐怕无法接受更无法想象他们的后辈已经被风驰电掣的速度搞得面目全非乃至体无完肤。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快,当然也是历史和现实的——很多人肩负着莫名的压力遍地疾走,担心被抛离,被遗忘,被碾成齑粉。这或许不再是一个崇尚慢与美的时代,但在快的罅隙中还必须交出美,这种与上帝意志相悖的命题只能以自毁和自戕的方式完成,那我们必须追问,这种快而美对生命究竟有何意义?如果美不以善和真为前提,不以尊重生命、释放生命为准则,此类快关,是否与纳粹残酷的“暴力美学”相类而丧失了敬天畏神、天人合一之要务?人不是工具,但是人赋予工具以理性以诗意的源头,而非相反。 所以,我们呼唤慢。 比任何时候都呼唤它。 不是呼唤,是回到。回到常识,回到我们都知晓的重要与必要。 艺术、文学尤其需要慢。我很难想象几十天完成的小说如何与数百天数千天甚至一生完成的小说匹敌。我的意思是,比起快而好,慢而好及至慢而更好,岂不更佳? 在更加古老的生命哲学之中,在中国的老庄之“道”中,慢被赋予敬重万物、天人合一的要义。老子言“不敢为天下先”,庄子言“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都指向“慢”,指向知已矣而顺大道之大境界。如今大量小说打着各种大师手笔、准经典的旗号动辄大奖、研讨、热议,几不知“熙熙攘攘皆为利来”,遑论“慢”之后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一个常识遭到肢解与遮蔽的民族注定将在艺术和文学方面全线落败,以致烂尾。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是浮华表象下的文学之根本废驰日久,因此大师们也久不见矣,因为,谁都没有时间成为大师;那些头戴大师光环者,也因为缺乏慢的品咂、慢的沉淀而相当可疑,就像无数勾兑的“陈酿”,“好酒”。 “大益文学”书系以追求慢为第一要务。慢慢写,慢慢发,慢慢将小说的细节、句子、字落到实处,让文学之关由传统而当下,让慢渗透为坚实之质地而非华服,让慢成为一种脚踩大地的精神而非哗众取宠的口号,让慢成为我们驱策并抵达的疆域与远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唯有慢下来,我们才可见如此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哪怕,写作之“慢”终究是徒劳,也试着驻守这种捍卫尊严与大道之“徒劳”吧。上帝说过,人的命运,无非劳苦。 这是“大益文学”第一次与大家见面,其中美文,多是慢工熬出来的靓汤。非常巧合的是,本期一律男作家出场,与慢的拼音“MAN”英文所指的男人一致,岂非天意?马原熬出雄奇的童话,刘庆邦、王祥夫熬出精妙的短篇;吉狄马加、欧阳江河、王家新都是“大家”,向来要求自己的诗歌写作“慢而再慢”;更值一提的是于坚,《朝苏记》之反思,正暗合了我们对慢的款款深情。 不多说。请慢慢往下看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