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这些老师都是备受法大学子爱戴的老师,是他们一票一票评选出来的自己最喜欢的老师,14年过去,法大学子遍天下,但是看到此书,他们会想起曾经教过自己的那位老师,想念法大。因此,此书既能凝聚人心,同时还能塑造良好的法大形象,推出一批形象鲜活、有血有肉的法大教师形象。
米莉著的《吾爱吾师(中国政法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老师采访集)》是这34位老师的人物采访的合集,希望通过他们为人为学为师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感悟,通过这些教师教书育人的生动形象,展现法大良好的师德师风,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法大教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吾爱吾师(中国政法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老师采访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书中这些老师都是备受法大学子爱戴的老师,是他们一票一票评选出来的自己最喜欢的老师,14年过去,法大学子遍天下,但是看到此书,他们会想起曾经教过自己的那位老师,想念法大。因此,此书既能凝聚人心,同时还能塑造良好的法大形象,推出一批形象鲜活、有血有肉的法大教师形象。 米莉著的《吾爱吾师(中国政法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老师采访集)》是这34位老师的人物采访的合集,希望通过他们为人为学为师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感悟,通过这些教师教书育人的生动形象,展现法大良好的师德师风,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法大教师。 内容推荐 2002年,中国政法大学第一届“最受本科生欢迎十位老师”的评选活动举行,到2016年一共走过了14年的历程,共有34位老师被评法大的同学们评选为最受欢迎的老师。米莉著的《吾爱吾师(中国政法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老师采访集)》是这34位老师的人物采访的合集,希望通过他们为人为学为师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感悟,通过这些教师教书育人的生动形象,展现法大良好的师德师风,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法大教师。 目录 序言 方尔加:哲学,一路走来,一生感受 方鹏:秉持一颗赤子之心,亦I币亦友 郭世佑:相期千里至 宏结:生命流淌着隽永的歌 洪道德:润物细无声 黄东:黄冠野服史家晦朔,东风化雨法大春秋 姜振宇:行走,在如风的岁月 焦洪昌:廿载杏坛苦耕耘,一片桃李笑春风 李建伟:平和的智者 李永军:平凡的艺术大师 刘家安:静水至深,流水至坚 刘心稳:努力做一个爱岗敬业的老师 刘艳敏:丹心热血沃新花 刘玉学:让知识润物细无声 刘震:幽默演绎哲学人生 刘智慧:“智慧姐姐”在爱中传承理想 龙卫球:理想照进现实 罗翔:沉吟明媚问,踏影思且行 马皑:马不停蹄访社会焦点,皑皑白雪润法大青苗 曲新久:生命如歌,曲风悠扬 商磊:尽一个老师的本分 时建中:智者,仁者,勇者 舒国滢:诗意的行走 田宏杰:润物无声三春雨 王人博:人生,自然而然 王涌:平淡,亦是人生 邬名扬:名利本是身外物一心只教圣贤书 杨帆:直到汪洋大海 于冲:离学生最近的老师 于飞:谦和无华魅力飞扬 张守东:淡泊书生浪漫夫子 赵卯生:百态奇趣起课中,欢笑星火自燎原 赵鹏:读书、写字、讲好课 做一个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人 朱庆育:一位特立独行的“法学爱好者” 后记 试读章节 我非学问中人,而是问题中人。”方尔加很推崇梁漱溟的这句话,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在而非在“做学问”,也就是讲求实践。方老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写论文时只选择对读者有启发意义的问题,他认为做学问就是要追求这种东西,“理论不能老在书斋里面,科学理念也不能总是待在实验室里”,要改变现今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状况,应该把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对于儒家如何进入实际生活,为社会广泛接受,方尔加就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理论的体系很严密,儒道法三家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儒家产生以后,普遍的问题就是实用性差,在这一方面没有法家的实用性强,所谓“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因此,儒家一直有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其实儒家学人也想解决这个问题,虽然孔子、孟子决不放弃原则,决不妥协,但是他们内心也知道,能不能结合到实际,能不能在实际中实实在在解决问题,这是今后儒家能不能被别人接受,能不能在社会上立得住脚的关键。 而儒家理论要想走出书斋,进入到操作层面,为社会服务,被社会接受,起码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必须让统治者接受,统治者感觉到能解决点问题,帮助统治者树立权威,让他们感觉到能使自己实实在在感到满足。否则自身的理想也难以推广,所以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统治者的需求。第二,必须做到具有可行性,确实能够操作,能打通从理论进入实践的各个环节,做到这一点,儒家的理论就能被接受,让基层可以操作,让老百姓接受。 让传统文化进入每个人的生活,是方尔加一直努力的方向。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使儒家走出书斋,近年来,方尔加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长江商学院、中山大学等许多地方讲演,同时在各大企业举办讲座,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激发每个人头脑中的智慧。集结这些年的讲座精华,方尔加准备将它们编辑成书——《儒家思想讲演录》。而后还将陆续将《道家思想讲演录》、《法家思想讲演录》编辑出版。 “一个人只要可能就应该像伟大的天才那样思考,而像普通人那样说话。”叔本华认为凡能用通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方为大家,方能证明自己已经将所说之事尽数理解。“最难的是写通俗的普及著作,对于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同行来说,普通人更要求著书之人能将晦涩与难懂的专业知识转化成通俗的语言和文字。”方尔加说。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儒学的普及,用最通俗的语言、最生动的例子让普通大众了解与喜欢儒家学说。 2003年,方尔加来到中国政法大学。来到法大之后,方尔加一直致力于改变法大在社会中只是法律强势的固有观念,积极推动人文学科的发展。 除了在中国政法大学执教,方尔加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都是客座教授,但在外讲演,他始终坚持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的头衔。在一次到香港的演讲中,《文汇报》用大半版介绍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方尔加讲演,还有在深圳的演讲,方老师始终要求举办方申明自己首先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P13-15 序言 闻《吾爱吾师——中国政法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老师”采访集》一书即将付之梨枣,无论是作为中国政法大学校长,还是作为一名普通高校教师,我对此都感到由衷的高兴。经过六十四年的建设发展,今天的中国政法大学,不仅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首批进入“2011计划”的文科高校,而且已经从最初的单科性大学发展为以法科为特色和优势,兼具文、史、哲、经、管、教、理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从早期的教学型大学转型为今天的创新型大学;从过去行业办学汇入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主流;从一所普通大学成长为如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一流大学。在法学领域,法大已经成为我国公认的法学教育中心和政法干部培训中心、法学研究中心、国家立法和法治决策咨询服务中心、法学图书资料信息中心、法学学术和法律文化交流中心,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作为法大人,我们理当对法大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我们切不可忘记在法大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传道授业、立德树人,为法大做出巨大贡献的广大教师们。我想,法大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必有这样三个要素:其一,必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高尚的大学精神;其二,必有众望所归的一批名师;其三,必曾培养出大批人才,于社会、于人类有杰出贡献。三者之中,名师最为关键。法大之大,在大师之大。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师乃立校之本,正是有了教师们无怨无悔地躬耕于三尺讲台,把对法大、对事业、对学生的无限热爱化作忘我的工作热情、精湛的教学水平和优良的师德师风,才奠定了法大今日之基业。也正是一代又一代法大教师坚持信念、坚持追求、坚持操守、坚持责任,用自己优良的师德师风很好地诠释和弘扬了“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法大精神。高峰耸于山体,大厦奠于基石。师资队伍在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大历来坚持“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重镇,法大已集合了一大批学术名师,可谓是群星璀璨,英才辈出。他们汇聚于斯,耕耘于斯,以其高尚的人格操守春风化雨,泽及后生。也正是有了这样一批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教师,法大才能不断保持她那独特的精神特质,养成一代又一代法大学子满怀豪情、勇担重任的品质,使其在走向社会后迅速成长为国家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这本《吾爱吾师——中国政法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老师”采访集》记载了法大“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评选活动中获此殊荣的三十四位老师的主要事迹。据我所知,法大这项评选活动始于2002年,是由学校党委宣传部精心策划并领导开展起来的,到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这项评选活动的具体开展完全由同学们自己组织实施,获奖教师从提名到终选,都是由同学们通过一个个名字写出来的,通过一张张选票选出来的。学校每位同学都能够无门槛地参加,都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就是在最后的颁奖仪式上,也是由同学们为获奖教师颁奖、宣读颁奖词。本书记载的获奖老师事迹的采访自然也是由同学们完成的。同学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他们对老师最真诚的肯定,都是他们对老师最真挚的回馈,也是他们对老师最真情的爱戴。同学们的真诚、真挚和真情,最值得为师者珍惜和珍重。孟子尝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君子之乐也。而得所教英才好评之、欢迎之,乃师者之大乐,为师至此何其幸也!通过本书翔实、动人和细腻的笔触,我们看到了三十四位老师矢志不渝的精神历程,于平凡之中见伟大,简朴之中见激情,细微之中见境界,体现了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承载着具有法大特质的校园文化和理想信念;他们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诠释了法大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榜样的力量。阅读书中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故事,优秀教师们的师魂跃然纸上,感人肺腑,发人深省。在三尺讲坛之上,在著书立说之中,在为人处世之间,他们在传授着有形的知识,更是在传递着无形的价值,在每一天的平凡生活中孕育出了非凡的意义。法大孕育和造就了他们特有的人文气质、治学态度和学术品格,研究学问、传授知识对他们来说,是一项值得用一辈子去投入的事业,是神圣的天职。他们身上集中体现的精神和品格,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张扬,具有强大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感召力。我相信,《吾爱吾师——中国政法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老师”采访集》的编辑出版,对加强法大师德师风建设,引导优良学风校风有着重要意义。如今,正是学校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时,也是学校推进综合改革、瞄准“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时,新的发展机遇,需要真抓实干去把握;新的建设任务,需要满腔热情去完成。在这种形势下,更加迫切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大力弘扬书中优秀教师的宝贵精神,用好书中老师们这样的鲜活教材。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尊师重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所有默默付出、辛勤奉献的法大教师致敬!希望能与老师们共同领悟厚德博学、爱岗敬业的内涵,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努力成为学生喜爱和满意的教师,在新的征途上奋勇前进! 黄进 2016年8月6日 后记 2002年,由校报记者团组织的“我最喜欢的老师”评选活动在当时的法大校园里引起了普遍关注,因为那是第一次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投票评选老师的活动,而评选的原则就是,我喜欢这位老师,我就要投他一票。 而这项活动也正是因为这份喜欢、这份敬爱而一年年延续了下来,活动名称由“我最喜欢的老师”变成了今天的“吾爱吾师——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评选活动,主办方的名字也已由校报记者团发展为了中国政法大学新闻通讯社。如今,十四年过去了,周围的很多事情都在改变,却丝毫未曾影响这其中蕴含的内容和意义,无论从举办初衷、评选方式、影响力等等,从开始到现在,始终如一。 评价一位老师是否优秀有着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标准,然而,~~-?--g教师来说,能够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和拥戴,是最为欣慰和愉悦的。此项评选活动多年来之所以能始终保持活力,获得师生们的认可和广泛参与,其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评选活动完全由同学们自己组织,自己投票参加。这些老师从提名到终选,都是由同学们一个个名字写出来、一张张选票投出来的。每位同学都能无门槛地自愿参加,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最后由同学们为获奖教师颁发奖牌、撰写颁奖词、进行事迹采访,都是同学们对老师最真挚的回馈,也是对老师们最珍贵的爱。 十四年间,先后涌现了三十四名最受本科生欢迎的老师,每届评选之后,都会进行人物事迹报道,通过学生之笔来展现老师们的风采,讲述他们的教书育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将大部分出自当年学生之手的采访稿件结集成书,正是希望能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潜移默化的渗透,用身边教师的典型事例和鲜活榜样激励师生,立体真实地展现出每位楷模的教育理念、先进事迹及崇高师德,打造了一份真实亲切却有力量的师德建设读本,从而见贤思齐,营造出良好的育人氛围,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法大文化不断绽放出炫目的光彩。 书中的文笔虽显稚嫩,但在整理过程中却让人受到了极大震撼。那些用文字记录的令人动容、振奋、欢笑、感怀的人和事,细数敬业的无私、关爱的温暖、执着的坚守,展示平凡中蕴含的崇高、奉献中收获的快乐,这些无数真实的故事呈现出法大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卓越风采。 三十四位可敬的学者,三十四段动人的故事。他们时刻以“做一个老师的本分”来严格要求自己,以春风化雨的温暖和细腻感染着学生,这些可爱的老师们正用执着于师道传承,坚守着教育理想,散发着他们身上具有的独特魅力,而这些不正是对法大精神最好的践行和诠释吗? 让我们共同礼赞属于法大的精神特质,共同致敬全体无私奉献的法大教师,共同传递这份让人感动的法大力量,构筑我们美好的精神家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指导,经过全体编审人员的共同努力,得以较圆满地完成。本书共收录了由学校记者团(现新闻通讯社)各届同学采访的三十四位教师的简介事迹等内容,这些同学有些已经毕业,有些留在学校从事其他工作,有些还在学校的新闻宣传战线上努力奋进,在此向他们一并表示感谢和敬意。采访和成书期间都得到了各位老师们的积极配合和通力协作,在此深表敬佩和谢意! 由于我们的文字功底和知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遗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