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玉明著的《人人都是影像生活家》提倡在当代学摄影,不仅需要不断探索“大美术”的视角,领会其内涵,还需在此基础上不断使用相机这种“途径”去实践和验证,最终使每个人成为自己的影像生活家,也是社会的、世界的、独一无二的影像生活家,从而盖起一座座与众不同的影像“城堡”。其实,我们眼中的摄影名家就是这样的一座座城堡:亚当斯、布列松、舍曼、洪磊……还会有更多、更不同的。摄影的学习虽然不用像钢琴、绘画、雕塑一样日日练功,但是真正的摄影学习却是繁杂的,若要成为一名真正具有独立思想的摄影艺术家,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学习。本书正是借助影像世界的探索,解读作为一名真正的影像艺术家、影像生活家的“大美术”基础。
米玉明著的《人人都是影像生活家》是一本观念新颖的摄影学习读物,旨在以绘摄影课堂“三感”(影像感、陌生感、画面感)入手,学会把万事万物、情感、复杂的光线转化为和谐的韵律和丰富的影调,提高处理画面的能力。书中贴心准备了鲁美、中央美院的精品课学习案例、工作坊学习案例,给大家提供个性化的摄影学习方案,给平淡的摄影生活来一场“洗脑”式的改变。
摄影4.0时代开启,艺术和生活发生前所未有的密切交流与对话,摄影日益贴近每一个人。从今天、从这里开始,让我们跟着小米老师,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成为自己的影像生活家。
名家观点和小米老师的说说
Ⅰ秘籍解析——绘摄影课堂“三感”
第一问:当代如何学摄影,是否有一套秘籍?
第一答:“影像感”的理解和掌握,是进入摄影画面探索的重要途径
“影像感”的经典之一:再读韦斯顿及其家族后代们的影像启示
“影像感”的经典之二:回味亚当斯留给摄影界的遗产与启示
“影像感”的经典之三:从经典肖像中品味“影像感”
“绘摄影”时代的“影像感”探索
第二答:“陌生感”是思考摄影、进入创作的重要手段
“陌生感”的经典之一:杉本博司:“摄影在我之后终结”
“陌生感”的经典之二:辛迪—舍曼:“世界出自我的扮演!”
当代“陌生感”探索:大美术时代,玩摄影、绘摄影
第三答:“画面感”的理解和掌握,是读懂“大美术时代”的重要前提
“画面感”的理解之一:把世界看作形态、线条、质地、明暗、颜色、用光和立体空间的结合体
“画面感”的理解之二:用平面构成与形式之美驾驭画面
“画面感”的理解之三:用色彩构筑熟悉而陌生的影像世界
第四答:摄影自诞生起,与绘画和世界发生的关系
摄影的1.0时代——模仿与延续
摄影的2.0时代——摄影的本体探索
摄影的3.0时代——在近现代艺术之间的突破与融合
摄影4.0开启的时代——当下、未来,人人都是影像生活家?!
Ⅱ超越摄影——小米老师和同学们的“绘摄影,绘生活”
第二问:“摄影”都要终结了,小米老师和她的学生们怎么玩?
第一答:分享给进阶的影友们——小米老师的采访摘录
第二答:学生们给予我的“绘摄影”思考——幸好没有“摄影基础”
案例一:中央美术学院大一课程——“城市亲历”与“创想城市”
案例二:鲁迅美术学院大三课程——一场解构、破坏的嬉戏
Ⅲ摄影4.0时代开启,人人如何成为影像生活家?
第三问:人人如何成为影像生活家?
第一答:看看名家们怎么聊摄影
第二答:当下、未来,人人都是影像生活家
第三答:“绘摄影”,可以轻松、任性地入门
“绘摄影”入门第一课:感知影像中的世界
“绘摄影”入门第二课:忘掉构图法则,才能“绘摄影”
“绘摄影”入门第三课:爱,比技巧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