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全面觉醒带来的精神蜕变,迎接自我解剖后的新生活。
一本教你如何觉醒的灵性手册
一份唤醒内在自身的实用指南
一幅神秘复杂生动的人性密码
觉醒的过程很简单,你要做的,只是睁开你的双眼。觉醒就像意识的地震,会移动你的心灵板块,把震波传送到生命的每一个角落,在你的存有核心启动深刻的转化。但是,要怎么做才能唤醒这个真实的灵性本质?
史蒂芬·鲍地安所著的《当下觉醒》就是这样一份唤醒你的实用指南。在书中,你将能从受苦和分裂的梦中醒来,进入真实本性的光辉与喜悦。你将发现——长久以来你所倾心寻找的,其实一直在寻找你。
史蒂芬·鲍地安所著的《当下觉醒》是一份教读者如何开悟并唤醒灵性本质的实用指南。它像一张循序渐进的地图,通过它可以找出藏在口袋里的钻石。阅读此书,能指导人们从受苦和分裂的梦中醒来,进入真实本性的光辉与喜悦。
一个特别温暖的夏日黄昏,禅堂充满日本薰香的剌鼻气味,一位禅师的资深弟子,大约是我母亲年纪的妇女,对我说了一句话,点燃了深藏在我内在的热火,使我启程走上无路之路。她轻柔地说:“坐禅是带你回家的路,回到你失去已久的家。”我是无家可归的大学生,内心也没有稳定的核心感,我被这些话深深打动,渴望找到真正的家,我知道那是永远也不会失去的家。
三十多年前的那一刻,我首度面对灵性旅程中的主要矛盾。根据我阅读的书籍和接受的教导所言,我如此热烈寻找的家就存在于此时此地,在我里面。毕竟,家并不是什么奇特陌生的伊甸园,而是我生来归属的地方,是与生俱来的权利,是我的自然状态,也是早巳从我的内在照耀出来的觉醒本质。如今却有人告诉我,坐禅是到那里的路,即使显然没有任何地方要去。我的脑袋就是无法接受这个矛盾,于是采取最单纯的方法,把注意力从寻找家转移到数呼吸。
许多年后,当我终于回到家,再也不离开时,我才了解到自己不曾离开家,连一秒也没有离开过。就如我有一位老师喜欢这么说:它是最接近你的地方,你的家园;它是从双眼向外凝视、产生各种思绪、摆动双手双脚的静默当下。不是你认为自己所是的“我”,而是你真正是的那一位——所有对象的主体,充满奥秘、无法理解的主体,先于所有特征的“我是”。我真正的家显然像呼吸本身一样近,即使我的老师一直指着它(就如我现在所做的),但不知怎么,我却完全看不到它。结果,我寻找了二十几年,长时间打坐,听了无数教导,阅读数不尽的书籍,却没有发现自己一直在那里。
在我们内心最深处,岂不都渴望回家?不是儿时的家,而是我们觉得可以完全自由成为自己的地方,一个全然满足、放松、自在的地方。你也许不曾在世俗层面体验过这种家,但可能偶尔瞥见其可能性。当你在海滩漫步、聆听音乐,或紧紧靠在情人的臂弯时,也许曾有过这种感受:闪过片刻难以描述的平静与爱,时间好像停止下来,空间完全敞开,而你遇见某种难以描述的神圣与深邃。可是,这类经验必然时有时无,而你也可能不得不相信自己无法常常体验到这种平静感,或者你因此被偶然的经验吸引,耗费数年,想通过灵性教导和修行重新体验它。
我们从未离开家,却又必须重新找到家,世界各地的灵性传承都以浪子的寓言表达这个关于家的矛盾。浪子离开父亲的家,流浪寻找远方的财宝,忘记自己是谁,多年后偶然经过家门,被父亲发现,欢迎他回来,给他原本就属于他的继承权和与生俱来的权利。有一个版本说他找到藏宝图,引领他回家,找到埋在壁炉下的珠宝。另一个版本则是浪子成为穷人,找到一直藏在口袋里的珍贵钻石。
P22-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