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炬星主编的这本《婺源史话》是《中国史话》系列丛书之一,主要以讲述历史故事的手法,将上溯100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及至中华文明开始,下至风云变幻的20世纪上半叶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婺源的发展历程一一呈现。
通过本书,可以引领你走进婺源的历史,触摸婺源的灵魂;跟随婺源的山水,感受婺源的多姿;跟随婺源的步伐,解读今日婺源所怀揣的梦想和迈向未来的激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婺源史话/中国史话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汪炬星主编的这本《婺源史话》是《中国史话》系列丛书之一,主要以讲述历史故事的手法,将上溯100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及至中华文明开始,下至风云变幻的20世纪上半叶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婺源的发展历程一一呈现。 通过本书,可以引领你走进婺源的历史,触摸婺源的灵魂;跟随婺源的山水,感受婺源的多姿;跟随婺源的步伐,解读今日婺源所怀揣的梦想和迈向未来的激情。 内容推荐 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不仅自然环境优美怡人,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婺源的自然之美,游人可尽收眼底,令人叹为观止。婺源的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则须要您去品读、去探寻。汪炬星主编的这本《婺源史话》旨在向世人展现婺源历史的厚度、文化的高度、人文的热度等“内在美”。该书以简洁、优美的语言,将一颗颗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珠宝串联起来,系统地介绍了婺源历代涌现的杰出人物、保存完好的古代村落、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走南闯北的商帮传奇,以及值得探寻的氏族播迁、名胜古迹和耐人寻味的“非遗”珍藏,彰显了婺源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目录 序 前言 一 历史述要 1.吴、楚划疆之地 2.山越先民的变迁 3.洪真起事与婺源立县 4.宋诏赐“文公阙里” 5.由县升格婺源州 6.“南畿名邑数婺源” 7.“回皖”之后仍归赣 二 史海钩沉 1.唐末皇子流亡考川 2.朱熹两次回婺源 3.从三先生祠到紫阳书院 4.杭州沙地案与婺源木商 5.明清时期的“乡约”制度 6.历经300年的生态保护禁令 7.蚺城历代建城墙 8.左宗棠与太平军激战婺源 9.方志敏转战婺源 10.丛林中的三年游击战 11.胡适与回皖运动 12.皖浙赣工委在婺源 三 乡贤风采 1.血性持节的朱弁 2.理学宗师朱文公 3.明经传人胡炳文 4.汪铉师夷制夷 5.“皖派”创始人何震 6.“皖派经学”奠基人江永 7.“齐青天”精于发明 8.詹天佑扬眉京张 9.新剧健将汪优游 10.现代医家程门雪 四 地方文化 1.卜居的村庄 2.盛大的典仪 3.真味的饮食 4.无粽的端午 5.礼从茶中来 6.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 风景名胜 1.文公遗迹 2.典雅古建 3.山水情韵 4.人文胜地 六 现代风貌 1.茶业的发展与振兴 2.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3.旅游的兴起与转型 4.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后记 试读章节 1934年9月,蒋介石为了方便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决定把当时隶属安徽省的婺源县划归江西,隶属江西省第五行政区,并且要求“无条件执行”。 但蒋介石没有料到,更改一个县的管辖竟然会遭到那么多人的强烈反对。徽州人尤其是婺源人似乎很难接受这种文化传统上的分割,婺源民众与乡绅、民间社团、在外的婺源籍人士纷纷上书、游行、抗议,以各种形式表达不满。 回皖运动延续了10多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民众以大局为重,回皖运动势头稍弱。抗战胜利后,“婺人回皖”的呼声再度高涨。1946年6月,婺源县参议会召开回皖事宜座谈会,做出派代表上京请愿、联系安徽籍国会代表、组织“回皖运动委员会”等4项决议。10月下旬,婺源推选县教育界老前辈江植棠到南京拜访胡适。胡适对婺源划归安徽一事甚为关注,他看了婺源回皖的宣言书后,对江植棠说:“你们的宣言写得很全面,从行政、经济、文化、历史等关系上做回皖文章,想得很妙。我没有什么意见。”江植棠请胡适在国民大会上对“回皖”一事予以呈诉,胡适说:“我一人料有天大本事,也难成大局,我看你还是将安徽在南京的同乡都去拜访一下,到时候,我们一起见机行事。”他拿出笔墨,写出在京的徽籍名流,对于江植棠不认识的还分别写了便函,帮助引荐。 在江植棠京城游说之时,婺源县举行了各种抗议活动,并致电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国民大会等。之后,又由县参议会和旅外同乡会推选的请愿团代表程霄羽等赴京,向国民政府呈文请愿。当时的《中国日报》《大公报》《首都晚报》均以“婺源回皖运动,推选代表晋京请愿”为题做了报道。 国民大会召开的前夕,胡适便召集国民大会安徽籍代表在寓所聚会,商讨回皖事宜。大家对婺源回皖一事均表示支持,并请胡适修改“请愿书”。胡适也不推辞,当即挥毫修改,最后由胡适带头署名,其他61位代表签名。 国民大会召开期间,婺源县内及旅外同乡组织又掀起新一波回皖请愿的高潮。婺源全县开展罢市、罢工、罢课,组织游行示威,召开民众讲演会;各旅外同乡会等组织推波助澜,纷纷致函国民大会、参政会、行政院、内政部,要求尽快划婺回皖。这时,相关部门也给蒋介石送来了胡适等国大代表上呈的“婺源回皖之请愿书”。请愿书从历史、文化、经济诸方面,说明返皖的必要,同时对“便利剿匪”的理由进行了辩驳,最后说道:“代表等以婺民思归皖省心切,凡属皖人靡不同情。虽地方配隶,中央自有权衡,而民意所趋,政府似应重视,除分电国民政府外,谨此陈请,伏祈俯顺舆情,准予仍将婺源县划回安徽,以慰民望,无任企幸。” 这封由胡适领衔的安徽籍国大代表的请愿书,言情恳恳,论理凿凿,对回皖运动起了很大作用。国民大会秘书处终于同意将“为请划婺回皖”的议案送内政部办理。内政部也回复胡适并转国民大会安徽代表,表示将“迅行派员前往实地查勘”。 婺源回皖运动委员会认为内政部这次派员查勘的效果如何,是婺源能否划回安徽的关键,于是决定在查勘期间掀起更大声势的请愿活动。内政部派出视察员杨秀岩会同江西地政局局长刘已达和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长官宋振榘共同查勘婺源回皖实情。此次查勘目的主要是,实地了解婺源民意,同时调查婺源的“混乱局面”是否受“异党利用”,以尽快恢复安定局面。宋振榘3月25日从屯溪出发,由于从屯溪至婺源尚未通公路,一路只能坐轿,沿途到处是强烈要求回皖的标语和炽热的气氛。当宋振榘途经江湾、汪口等村庄停歇时,当地男女老幼全部出动,召开欢迎大会,递上请愿书,汪口村还张贴了“事齐事楚,全凭人心所向;属赣属皖,应以民意为归”等许多回皖的楹联和标语,表达了民众急迫回皖的心情。宋振榘一行于3月29日晚到达县城时,3万多民众出城迎接,口号声、鞭炮声,震天动地。如此空前隆重的欢迎仪式,让宋振榘一行感慨不已。 4月1日,杨秀岩召集皖、赣两省代表座谈,交换意见。胡适等呈送的请愿书和婺源人声势浩大的请愿活动初见成效。次日,杨秀岩在婺城民众召开的欢迎大会上表示,一定会把大家的心情转达给上面。会后他对县里的乡绅学士们说,这次如若真能回皖,还是胡(适)博士的一大功啊!1947年8月,国民政府终于裁决将婺源县划回安徽,隶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至此,“回皖运动”落下帷幕。 1949年,婺源及赣东北等地区由解放军二野部队解放,以屯溪为中心的徽州地区由三野部队接管,在两支部队军管会分割的体制下,婺源县于同年5月再次脱离安徽,隶属华东区赣东北行政区浮梁专区。此后婺源隶属地区曾多次变化,但隶属江西省一直没有改变。 2008年1月,由国家文化部命名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授牌,婺源县被列入该实验区保护范围,并获得“婺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标牌。这是回皖运动之后婺源历史上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 P56-59 序言 盛世修史,自古皆然。 婺源古为“吴楚分源”之地,今是赣、皖、浙三省交界之处。婺源千崖献奇,万谷汇碧,田园如画;唐载《茶经》,宋称绝品,茗茶永芳;朱子故里,天佑桑梓,久负盛名;美丽乡村,梦里老家,誉满中华。 婺源之所以被外界美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不仅仅在于它有着星罗棋布的徽派风格的古村落,不仅仅在于它有着四季鲜明的田园风光,更在于它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婺源历史,穿越千年,灿烂、博大、精深;婺源文化,徽风赣韵,古朴、淳厚、迷人。整理并传承它,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为此,我们组织本土文化人士编写了《婺源史话》。《婺源史话》将一颗颗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珠宝串联起来,系统地介绍了婺源的历史沿革、历代涌现的人物英杰、重大历史事件、保存完好的古代村落、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走南闯北的商帮传奇,以及值得探寻的名胜古迹和日新月异的现代风貌,从而彰显出婺源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婺源史话》力求做到知识性和可读性的统一,力求内容丰富、资料准确、文风朴实、雅俗共赏。《婺源史话》的出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婺源的过去,把握婺源的今天,展望婺源美好的未来。我们希冀,通过《婺源史话》,引领你走进婺源的历史,触摸婺源的灵魂;跟随婺源的山水,感受婺源的多姿;跟随婺源的步伐,解读今日婺源所怀揣的梦想和迈向未来的激情。 知史明志。我们应当多一点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求无愧于灿烂的历史,无愧于美丽的时代。 谨献片言,聊书数语,权以为序。 后记 《婺源史话》是《中国史话》中的一册子书。能编撰这样一册篇幅不算大,但涵盖古今的读物,我们深感荣幸,也深感隍恐。 参与编撰的王涧石、胡兆保、陈爱中、洪忠佩、郑清源等,大多长期从事婺源地方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工作。编撰之前,根据《中国史话》的总体筹划,县委宣传部部长汪炬星多次组织讨论《婺源史话》一书的内容安排、篇章结构及行文风格,以期达到讲好婺源故事这一最基本的要求。出版前,汪炬星主持召开《婺源史话》审校座谈会,杨基正、何宇昭、傅容萍、吴精通、汪水发、洪玄发、程立和、朱德馨、詹瑞天等同志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婺源史话》根据所集资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编撰而成。虽历时9个月,数易其稿,但因水平所限,错讹或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所难免,恳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愿一册薄薄的《婺源史话》,能成为人们认识婺源、了解婺源的一扇窗、一扇门,并借此让大家更有兴趣地走进婺源,喜爱婺源。 《婺源史话》编委会 2016年7月20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