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他们都有病(中国历史大人物的身体隐情)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谭健锹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精明政客的如意算盘

此时,老王家已牢牢掌控朝政,大司马王莽就是王家的杰出代理人。汉朝的命运该何去何从?太皇太后和侄子王莽可谓绞尽脑汁。

按照常理,皇帝去世,继任者应该是直系子孙,不过可怜的汉哀帝也没留下一男半女,那么拥立他的晚辈皇族成员总可以吧?不!老谋深算的王莽直摇头,这位王朝的实权操盘手和一千八百多年后的大清慈禧太后不谋而合:辈分太低的新皇帝与老太后的关系会太疏远,又容易引入其母系家族的外戚新势力,还不如找个同辈的,比较容易操控。于是,慈禧找来自家侄子兼外甥载活(光绪帝)继承堂兄同治帝的事业;而王莽呢,则找了汉哀帝的堂弟来当傀儡,这样,王老太后依旧是新皇帝的祖母辈,他王莽呢,正好是皇帝的父辈。

如果是普通的权臣政客,智力大致与慈禧太后不相上下,立个小王子称帝,将其玩弄于股掌之间也就够了。可王莽毕竟是王莽,他的狡诈和野心可谓“彪炳史册”。小皇帝如果健康活泼,到了十五六岁懂事的年龄,肯定讨厌权力被王家把持,慢慢羽翼丰满,必然会纠集新势力,甚至勾结宦官,把当权派杀得片甲不留!前朝如霍光家族的悲惨命运即是明证。看来,身体健康的小朋友不见得就是最佳人选。

如同一匹目标明确、目光阴险的大野狼,政治家王莽同样具备难得的耐心。终于,他的眼光锁定在一名小孩儿身上,他就是刘衍,当时只有八岁,父亲中山孝王是汉成帝的弟弟。

幼童登基,人生的轨迹立刻就出现重大改变,要想有所建树,哪怕是想安全地活下去都需要具备优异天赋(才智加体质),再配上天时地利人和,除了像康熙帝等少数人之外,大多数小皇帝都没有上述条件,也就注定了悲剧的一生。

令人惊惧的怪病

当时刘衍的父亲已经去世,刘衍承嗣了中山王的爵位。他的情况很特殊,这正是王莽看中的地方!

原来,据《汉书·外戚传》记载,小刘衍“时未满岁,有眚病”,“太后自养视,数祷祠解”。这“眚”字大有来头,现代的解释有“眼睛生翳、眼花、犯过错、灾难、疾苦”等义,可按照古代学者对《汉书》的批注,则为“身尽青也”、“名为肝厥,发时唇口手足十指甲皆青”。古人对这种怪病又惊又怕,但百思不得其解,只得笼统地归于“灾眚之眚,谓妖病也”。

刘衍未满周岁就出现严重的病征,常常浑身青紫,煞是恐怖,周边人都以为他是妖魔鬼怪附体。王莽虽然也迷信,但经验告诉他,这个孩童不健康,大概得了什么疑难杂症或不治之症。数年后,王莽安置在宫内的线人告知,刘衍的身子的确很弱,发育明显比普通儿童迟缓,没说几句话就气喘吁吁、脸色发青。听罢,王莽一拍大腿,大喜过望,“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正是我要找的人啊!不久,由王莽拍板的皇位继承人就这样定了下来,刘衍登基,是为汉平帝。

P(17-18)

后记

书写完了,犹如一个婴儿的降生,该是起名字的时候了。我苦思冥想,还是想不出什么震古烁今、提纲挈领的好书名,我只想到了和文雅的阅读毫不相干的牛杂!

很多广东人、港澳人都喜欢在路边吃牛杂。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常见的街头小吃,由多种牛的内脏混搭煮成,常以浓郁的柱侯酱汁调味。即使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之辈,往往也抵抗不住牛杂的香气诱惑,遂纷纷扯掉斯文的面纱,购来一碗,大快朵颐,直吃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

牛杂为什么吸引人?首先一点,就是它的随意性。吃,本是人类的自然本能,为了果腹也好,为了品味也罢,以最自然的状态进入食客的角色,或许才是藏于灵魂深处的奢望。遗憾的是,人的社会功能愈是彰显,人的自由度就愈是受限。想想餐桌上的礼仪,想想和陌生人聚餐的拘束,不禁一声叹息,菜是好菜,却不一定有好胃口。回想起自己写的第一本书,那是框架式的读物,二十五个故事被划分成天衣无缝的五大部分,太像二十五份住院病历了。

所以,这次我干脆打破所有约束,天马行空,没有固定的思路,摒弃既定的格式,扔掉规整的组合,一切医事、趣事、史事均信手拈来,随意发挥而又有机整合,呈现于读者眼前。毕竟,读者不应该是来听课的、来接受医学教育的,他们应该从宝贵的闲暇时光里舒舒坦坦地获得有益、有启发的惬意和乐趣,这才是作者的终极目标。

牛杂的第二个诱人之处:多样性!众所周知,一锅上好的牛杂,几乎囊括了牛一身的所有内脏,包括牛胃、牛肠、牛心、牛肝、牛肾、牛肺以及不可或缺的萝卜等,煮得烂熟,配料还有八角、陈皮、桂皮、甘草、草果、丁香,焯水后又得旺火烧热炒锅,下油,放豆豉酱、蒜蓉、碎老姜,再用葱白爆香,烹以白酒。其滋味可谓包罗万象,百味齐全。对照过去自己的书,总是谈论枯燥乏味的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再加上匪夷所思的传染病、胃肠病,好像把写书当成日常职业的延续……

这次我冲破樊篱,把视角和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历史、社会空间,聊了心智,写了戒烟,品了荔枝,介绍护齿,分析脱发,调侃白发,间谈中国解剖学的坎坷,回顾中、西医的碰撞,还推测关公刮骨疗伤的止痛秘籍。总之,糅合更多、更杂的“营养”,至于医学知识这一味,或统领全局,或画龙点睛,或承上启下,或只是作为脚注穿插其间,若隐若现。希望广大读者喜欢这种叙事方式。

牛杂之所以好吃,还在于搭配它的柱侯酱,香滑绵软,味浓汁厚。当你手捧小碗,一边观赏街景一边咀嚼入味的牛杂时,可别忘了这美味小吃的幕后功臣。棕褐色的柱侯酱味道鲜美,香气四溢,浓而不咸,人口醇厚甘滑。如果一部作品,仅仅为了介绍某种知识,就很容易走进冷冰冰的死胡同,烹成味同嚼蜡的开水白菜汤。我相信,当作者在作品中融合更多真情实感,汇入更多自身对社会的理解认识、对读者的深情厚谊时,更容易被读者们认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出版社的热情邀请也是作者笔耕不辍的不竭动力。一言以蔽之,但愿我和出版社一同珍藏的情感,就如同这醇厚的酱料,能够让读者朋友在细细品味、回味之余,有一丝丝的感动。

无论如何,希望各位还喜欢我这锅刚调制好,糅合医学、历史和文学的“杏林牛杂”吧!

2015年8月16日

目录

壹 形貌背后有真相

 秦始皇焚书坑儒皆因佝偻症?

 王莽与汉元帝的三千烦恼丝

 浑身青紫的傀儡汉平帝衙

 枭雄曹孟德的DNA

 克服兔唇的魏咏之

 画眸高手顾恺之

 隋炀帝的一口好牙

 多“愁”应笑我,早生华发

 大脖子宰相王钦若

 岳飞的将军肚

贰 医食向来是同源

 细数天下名“羊”

 华清池畔的温泉史话

 荔枝迷的大唐盛宴

 夜不成眠的诗圣杜甫

 令柳宗元一蹶不振的脚气病

 宋高宗长寿之谜

 肉食者康熙难逃中风

 末代孤臣李鸿章的吐血真相

叁 心病还须心药医

 见画自惭而亡的于禁

 期期艾艾的名将邓艾

 饱暖求刺激的古代飙车族

 偏执的独眼暴君梁元帝

 性情文豪的生与死

 怪才倪瓒的洁癖

 双面狂人徐渭

 范进中举的实与虚

 悲极夺命的明清帝王

肆 药毒总在一线问

 死于毒酒的词中帝王李后主

 再毒也要吃的老饕苏东坡

 李时珍和屈原的两只鸭

 紫禁城内的雾霾杀手

 清代君臣的戒烟三重境界

 巫医同源的虎骨迷思

 吞鸦片殉国的北洋舰队

 险遭“毒”手的末代皇帝

伍 憾恨绵绵无绝期

 久病厌世的初唐才子卢照邻

 大诗人元稹瘴地遇险

 爱与悲交错一生的女词人李清照

 亦文亦医苏东坡?

 差点改写历史的小病菌

 清朝最不祥的一个冬天

陆 医疗古今事件簿

 刑场上的中国解剖学

 刮骨疗伤的一场关公战神秀

 葛洪以毒攻毒治狂犬病

 治不好,就问斩

 邵雍的安乐死抉择

 引发朝廷争论的医学著作

 从坏血病看中西医学精神

 药典珍本何以流落海外?

 医师素养攸关医德、医风

序言

在探索中求变,在当下持续笔耕

在过去的一年中,发生了很多不寻常的事情,有喜有忧。可以说,变化无处不在。也许,人生就该是这样。只是当人们在漫漫的路程中,无法停下匆忙的脚步,也无力回顾张望时,往往会无暇顾及其他,更遑论体会了。

我,继续着自己的生活,写作、行医,做一位不很合格的丈夫,当一位不很称职的爸爸。人,若按照原来的老路一直走下去,很容易觉得枯燥和劳累,会很想暂停一下,歇一歇……但是我停不下来。

去年年初,我获得第十届澳门文学奖散文组的季军,这实在是意外的收获。我只是把医师日常工作的小片段,诉诸平实、家常般的言语,想不到也能打动评委。也许,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医疗工作者这神秘而“刺激”的职业吧?其实我觉得好的作品有时不一定都需要华美的文采、曼妙的比喻、高雅的境界和深邃的思想,那些来自作者心灵深处最朴素、真挚的情感,那些看似稚嫩甚至笨拙的文字,只要提炼真实的生活,只要渗透着鲜活的气息,哪怕带着泥土的味道,都能够令人回味无穷。

由此,我的拙笔仍旧写写涂涂,改来改去,寄到报社,石沉大海也好,荣登传媒也罢,我并不介意,我寻找的是那种倾诉生活的感觉。不仅写疾病,不仅写历史,还写美食、写读书、谈军事,也聊时事,很多时候不免漫无边际,很多时候久盼之余并未见报,但过去那种极其容易出现的气馁和慨叹,慢慢消失,只有一份吐之畅快的心情。

去年年中的时候,分属两家出版公司的《历史课本没写出的隐情》《疫警时空:那些纠缠名人的传染病》几乎同时出版,我心如静水,全然没有前年第一次出版《病榻上的龙》时那种瞬间的兴奋感。因为,这毕竟代表我的过去,《历史课本没写出的隐情:那些帝王将相才子的苦痛》是探案、鉴证式的医学科普介绍,混搭了历史人物评说;《疫警时空:那些纠缠名人的传染病》则是平铺直叙的历史故事、生生硬硬的传染病说教,和突突兀兀的心灵鸡汤炒成一碟的怪味菜品。探寻如何挣脱它们的桎梏,也许才能更体现一个作者的价值,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九月中的一天,突然收到《澳门日报》汤梅笑主任的电邮,邀请我到报社一聚。那是一次难忘的见面。记得那天下午,雨下个不停。窗外飘飘洒洒的,如同自己的思绪一般。我等来了汤女士。虽既往见面次数不多,但有着太多的共同话题,从澳门的文学氛围到中国古典诗词,我们相谈甚欢。聊起我以往在书上介绍过的曹植、李贺患病之事,及其病源推测,她认为“很有启发”。末了,她建议我在日报上开辟专栏,写写“历史与医学”相互“纠缠”的小文章。

“知道你们医师很忙,如果你有兴趣,每两周写一篇,字数八百左右,如何?”汤女士笑道。我沉思了一阵子,抬起头,轻轻地说:“我尽量每周一篇。”其实,我心里最想说的是:再忙也值得!

如果说书籍是我和读者交流的小平台,那么,报刊就是我们的大平台。从此,我的生活似乎更加忙碌,但也更加充实、更有分量。

这次没有重蹈过去的模式,因为我无意成为医学史上的福尔摩斯或名侦探柯南,至少风格和写法不想固执一味。成功的演员不能老是扮演同一种类型的角色,同理,作者也应如此。唯有不断拓宽自己的“戏路”,创作灵感才会源源不绝,写作技能才可目臻成熟,生活的光泽才得以活灵活现。

因此,我的笔下不再是西医眼里对名人疾病的追根溯源,干脆天南地北、中医西医,无所不及,有医患关系的探讨,也有心理分析的初试,只要与“历史和医学”有关,都尽收囊中,依题发挥。由河豚的中毒原理,触及一代文豪苏东坡;由“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久病厌世、投河自尽二事,对古代临终关怀机构和澳门镜湖医院的“康宁中心”进行了一番比较;从对扬州城隋炀帝墓葬的发掘,了解到仅剩的遗骸——两颗牙齿,进而由牙质的硬和软,联想到那些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陈廷焯在《云韶集》中评价辛弃疾的词作,说:“词至稼轩,纵横博大,痛快淋漓,风雨纷飞,鱼龙百变,真词坛飞将军也。”浙西词派论家吴衡照也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这也是我写作追求的境界啊!

年底,我给汤女士发去了一篇文章《隋炀帝的牙齿》。她读罢,回信曰:“好看!”这是长辈对晚辈的最高首肯了。可惜我们再次见面的时候,她对我说:“我退休了,我想享受以前没尝试过的生活。你放手继续写你的专栏吧。加油!”

怅然、惊愕之余,还有一丝忧伤,也许这就是喜欢写作的人内心特有的敏感吧?望着她远去的身影,我勉励自己要在探索中求变,提醒自己要随时注意摒弃貌似固有的习惯,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江郎才尽,或许还未到那一天,读者就已经把我们抛弃了,唯有在当下持续笔耕才是最踏实的。

默默地,我继续写着喜爱的专栏,每一期八百字,实在说不完心中酝酿已久的故事,道不尽那些早已发酵的念头。这八百字只是骨架,我努力把它们一再润色、打扮、添彩,使之骨肉丰满,起码把“颜值”分数拉高一些。

日子就这样在忙碌中来去,好像只有我女儿出生前后那个月,我才把手中的笔稍稍停了一停。感谢她的降生给我们带来新的喜悦,感谢这种喜悦为初涉文坛的我带来灵感上的点滴。

当我接近“完工”的时候,德高望重的心脏科邓医师从工作十九载的医院离职了,他要开一家诊所,打算重新开创一片属于他的天地。是啊,人生,没有什么一成不变,也没有什么值得墨守成规。祝贺他,也祝贺汤女士。

2015年8月15日 雨天于镜湖医院

内容推荐

当叱咤风云的帝王豪杰、名流富商遇到病魔,发生了哪些超乎想象的事呢?秦始皇焚书坑儒皆因佝偻症?为关公刮骨疗伤的其实是无名军医?美食家苏东坡嗜吃河豚,差点去见死神?女词人李清照因太瘦导致不孕?诗圣杜甫究竟为何夜不成眠?脚气病令柳宗元一蹶不振?北洋舰队将领流行用鸦片殉国?

由谭健锹所著的《他们都有病(中国历史大人物的身体隐情)》从大量史料典籍中,梳理出有别于一般历史研究的观察,并运用严谨的中西医学专业,论述中国历史上大人物们干奇百怪的疾病症状与光怪陆离的医疗现场。作者以丰沛的历史、文学和医学专业,对古往今来的医患关系、心理问题、疑难杂症等进行了探讨,以医学与科普的角度重现历史的吉光片羽。

大人物也有小毛病,他们的难言之隐也许改变了历史的轨迹。一代人物终会灰飞烟灭,但他们生存的痕迹却让我们嗅到历史中鲜活的气息。

编辑推荐

由谭健锹所著的《他们都有病(中国历史大人物的身体隐情)》在台湾一经上市,便受到学生们的喜爱,获台湾26位高中名校历史科老师联名推荐!成为台湾青少年必读课外书!大陆独家版权首次引进!本书以每篇文章为一个故事单元,其中有古文献典籍的记叙,医学理论和实践,还有历史上那些动人心魄的场景。每一个事件或案例都力图既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精彩内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5: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