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精)》是明末清初戏剧家、文学家李渔的代表作,既收录其一生戏曲理论的精华,又集中体现他在居室、器玩、种植、饮馔、颐养等方面的生活感悟。全书机趣新颖,言词浅明隽永,堪称中国古代生活美学之典范。 从词曲创作、戏剧演习、声容装扮到器物古玩、建筑、种植、饮食与养生等文艺生活的方方面面,字字句句皆是李渔毕生心血的总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闲情偶寄(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清)李渔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闲情偶寄(精)》是明末清初戏剧家、文学家李渔的代表作,既收录其一生戏曲理论的精华,又集中体现他在居室、器玩、种植、饮馔、颐养等方面的生活感悟。全书机趣新颖,言词浅明隽永,堪称中国古代生活美学之典范。 从词曲创作、戏剧演习、声容装扮到器物古玩、建筑、种植、饮食与养生等文艺生活的方方面面,字字句句皆是李渔毕生心血的总结。 内容推荐 《闲情偶寄(精)》是李渔的代表作,既收录其一生戏曲理论的精华,又集中体现他在居室、器玩、种植、饮馔、颐养等方面的生活感悟。全书观点机趣新颖,言词浅明隽永,堪称中国古代生活美学之典范.值得长久细读玩味。 目录 凡例七则 词曲部 结构第一 戒讽刺 立主脑 脱窠臼 密针线 减头绪 戒荒唐 审虚实 词采第二 贵显浅 重机趣 戒浮泛 忌填塞 音律第三 恪守词韵 凛遵曲谱 鱼模当分 廉监宜避 拗句难好 合韵易重 慎用上声 少填入韵 别解务头 宾白第四 声务铿锵 语求肖似 词别繁减 字分南北 文贵洁净 意取尖新 少用方言 时防漏孔 科诨第五 戒淫亵 忌恶俗 重关系 贵自然 格局第六 家门 冲场 出脚色 小收煞 大收煞 填词余论 演习部 选剧第一 别古今 剂冷热 变调第二 缩长为短 变旧成新 《琵琶记·寻夫》改本 《明珠记·煎茶》改本 授曲第三 解明曲意 调熟字音 字忌模糊 曲严分合 锣鼓忌杂 吹合宜低 教白第四 高低抑扬 缓急顿挫 脱套第五 衣冠恶习 声音恶习 语言恶习 科诨恶习 声容部 选姿第一 肌肤 眉眼 手足 态度 修容第二 盥栉 薰陶 点染 治服第三 首饰 衣衫 鞋袜 妇人鞋袜辨 习技第四 文艺 丝竹 歌舞 居室部 房舍第一 向背 途径 高下 出檐深浅 置顶格 甃地 洒扫 藏垢纳污 窗栏第二 制体宜坚 取景在借 墙壁第三 界墙 女墙 厅壁 书房壁 联匾第四 蕉叶联 此君联 碑文额 手卷额 册页匾 虚白匾 石光匾 秋叶匾 山石第五 大山 小山 石壁 石洞 零星小石 器玩部 制度第一 几案 椅杌 床帐 橱柜 箱笼 箧笥 骨董 炉瓶 屏轴 茶具 酒具 碗碟 灯烛 笺简 位置第二 忌排偶 贵活变 饮馔部 蔬食第一 笋 蕈 莼 菜 瓜 茄 瓠 芋 山药 葱 蒜 韭 萝卜 芥辣汁 谷食第二 饭粥 汤 糕饼 面 粉 肉食第三 猪 羊 牛 犬 鸡 鹅 鸭 野禽 野兽 鱼 虾 鳖 蟹 零星水族 不载果食茶酒说 种植部 木本第一 牡丹 梅 桃 李 杏 梨 海棠 玉兰 辛夷 山茶 紫薇 绣球 紫荆 栀子 杜鹃 樱桃 石榴 木槿 桂 合欢 木芙蓉 夹竹桃 瑞香 茉莉 藤本第二 蔷薇 木香 酴醿 月月红 姊妹花 玫瑰 素馨 凌霄 真珠兰 草本第三 芍药 兰 蕙 水仙 芙蕖 罂粟 葵 萱 鸡冠 玉簪 凤仙 金钱 蝴蝶花 菊 菜 众卉第四 芭蕉 翠云 虞美人 书带草 老少年 天竹 虎刺 苔 萍 竹木第五 竹 松 柏 梧桐 槐 榆 柳 黄杨 棕榈 枫 桕 冬青 颐养部 行乐第一 贵人行乐之法 富人行乐之法 贫贱行乐之法 家庭行乐之法 道途行乐之法 春季行乐之法 夏季行乐之法 秋季行乐之法 冬季行乐之法 随时即景就事行乐之法 止忧第二 止眼前可备之忧 止身外不测之忧 调饮啜第三 爱食者多食 怕食者少食 太饥勿饱 太饱勿饥 怒时哀时勿食 倦时闷时勿食 节色欲第四 节快乐过情之欲 节忧患伤情之欲 节饥饱方殷之欲 节劳苦初停之欲 节新婚乍御之欲 节隆冬盛暑之欲 却病第五 病未至而防之 病将至而止之 病已至而退之 疗病第六 本性酷好之药 其人急需之药 一心钟爱之药 一生未见之药 平时契慕之药 素常乐为之药 生平痛恶之药 试读章节 一期点缀太平 圣主当阳,力崇文教。庙堂既陈诗赋,草野合奏风谣,所谓上行而下效也。武士之戈矛,文人之笔墨,乃治乱均需之物:乱则以之削平反侧,治则以之点缀太平。方今海甸澄清,太平有象,正文人点缀之秋也,故于暇曰抽毫,以代康衢鼓腹。所言八事,无一事不新;所著万言,无一言稍故者,以鼎新之盛世,应有一二未睹之事、未闻之言以扩耳目,犹之美厦告成,非残朱剩碧所能涂饰榱楹者也。草莽微臣。敢辞粉藻之力! 一期崇尚俭朴 创立新制,最忌导人以奢。奢则贫者难行,而使富贵之家曰流于侈,是败坏风俗之书,非扶持名教之书也。是集惟《演习》《声容》二种为显者陶情之事,欲俭不能,然亦节去靡费之半;其余如《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诸部,皆寓节俭于制度之中,黜奢靡于绳墨之外。富有天下者可行,贫无卓锥者亦可行。盖缘身处极贫之地,知物力之最艰,谬谓天下之贫皆同于我,我所不欲,勿施于人,故不觉其言之似吝也。然靡荡世风,或反因之有裨。 一期规正风俗 风俗之靡,日甚一日。究其曰甚之故,则以喜新而尚异也。新异不诡于法,但须新之有道,异之有方。有道有方,总期不失情理之正。以索隐行怪之俗,而责其全返中庸,必不得之数也。不若以有道之新,易无道之新,以有方之异,变无方之异,庶彼乐于从事,而吾点缀太平之念为不虚矣。是集所载,皆极新极异之谈,然无一不轨于正道;其可告无罪于世者此耳。 一期警惕人心 风俗之靡,犹于人心之坏,正俗必先正心。然近日人情喜读闲书,畏听庄论。有心劝世者,正告则不足,旁引曲譬则有余。是集也,纯以劝惩为心,而又不标劝惩之目。名曰《闲情偶寄》者,虑人目为庄论而避之也。劝惩之语,下半居多,前数帙俱谈风雅。正论不载于始而丽于终者,冀人由雅及庄,渐入渐深,而不觉其可畏也。劝惩之意,绝不明言,或假草木昆虫之微,或借活命养生之大以寓之者,即所谓正告不足、旁引曲譬则有余也。实具婆心,非同客语,正人奇士,当共谅之。 一戒剽窃陈言 不佞半世操觚,不攘他人一字。空疏自愧者有之,诞妄贻讥者有之,至于剿窠袭臼,嚼前人唾余,而谬谓舌花新发者,则不特自信其无,而海内名贤亦尽知其不屑有也。然从前杂刻,新则新矣,犹是一岁一生之草,非百年一伐之木。草之青也可爱,枯则可焚;木即不堪为栋为粱,然欲刈而薪之,则人有不忍于心者矣。故知是集也者,其初出则为乍生之草,即其既陈既腐,犹可比于不忍为薪之木,以其可斫可雕而适于用也。以较邺架名编则不足,以角奚囊旧著则有余。阅是编者,请由始迄终验其是新是旧。如觅得一语为他书所现载,人口所既言者,则作者非他,即武库之穿窬、词场之大盗也。 一戒网罗旧集 数十年来,述作名家皆有著书捷径,以只字片言之少,可酿为连篇累牍之繁;如有连篇累牍之繁,即可变为汗牛充栋之富。何也?以其制作新言缀于简首,随集古今名论附而益之。如说天文,即纂天文所有诸往事及前人所作诸词赋以实之;地理亦然,人物、鸟兽、草木诸类尽然。作而兼之以述,有事半工倍之能,真良法也。 P2-4 序言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一群家无恒产,不事农商,专以某种文艺特长为士大夫服务的特殊文人,史称“清客”。擅长戏剧创作和戏曲演出的李渔,是这类清客团体中的佼佼者。 李渔,字笠鸿,号笠翁,人称“李十郎”,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一个富裕的药商家庭。他天资聪颖,却屡试不第。后来,甲申国变,清军人关,江浙地区战火频仍,李渔家道中落,辗转迁徙于金华、杭州、金陵(今南京)等地。为了支撑起四五十口人庞大的家庭开支,他不得已走上了卖文为生的道路,并创作出如小说《连城璧》《肉蒲团》《十二楼》及传奇《风箏误》《怜香伴》等在当时脍炙人口的作品。 旅居金陵期间,他又自组家庭戏班,应文人官员邀请,携带姬妾家眷专程到各地游历演出,跋山涉水,足迹遍布全国j在当时以文会友、重视文艺切磋的社会风气下,官员们对李渔颇为照顾,不仅以士之礼相待,且馈赠丰厚,使得“李家班”规模越来越大,名声远扬,成为活跃于清初剧坛的重要戏班之一。在外漂泊十多年后,随着两位当家花旦乔姬与王姬的相继离世,加之李渔已近花甲,年老体迈,体力与精力都再也无法支撑这种舟车劳顿的生活,“李家班”逐渐销声匿迹。 1671年,六十岁的李渔回到金陵,决定将自己毕生总结的戏剧理论与生活经验编撰成书,于是就有了这本他最得意,也是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一一《闲情偶寄》。 林语堂说:“《闲情偶寄》是一部讨论生活艺术的书。李渔极富创作思想,对每件东西都有新颖的议论。他所创作的器具中,有许多至今为人所用。”周作人也认为《闲情偶寄》“有与自然与人事的巧妙观察,有平明而又新颖的表现”。 在这部作于三百年前的生活美学典范中,李渔论及古代的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和颐养,观点独到,别具匠心,言词浅明隽永,充满机趣哲理,值得长久细读玩味。 《饮馔部》中,他大谈吃食,把“清”“洁”“芳馥”“松脆”作为品鉴美食的重要标准。虽为地道南方人,因多年北上演出的经历,李渔对面食也颇为喜爱,并发明了一种将酱、醋、椒末、芝麻粉、鲜汁(一般为焯笋或煮菌、煮虾后的汤汁)和人面粉,揉切成极薄极细的面条,沸水煮熟后无需加佐料即可食用,读来不禁让人垂涎欲滴。 李渔其人性情率真,想法不拘一格。在《种植部.合欢》一文中,他教授种植合欢树之法: “勿太肥,常以男女同浴之水,隔一宿而浇其根,则花之芳妍,较常加倍。”据说这是他受“合欢”二字启发,无心偶试而得的法子,颇为惊艳有趣。 作为戏班主的他,对女子的穿衣打扮亦有自己的一套见解。他认为,天姿国色的女子应该有体香,体香虽然难得,但如果常用蔷薇花露拭体拍面、用江苏六合出产的香皂浴身、喝香茶或吃荔枝来润口,就可以去除所沾染的污秽之气,同时令身体留有馨香。 除此之外,《闲情偶寄》的《词曲部》《演习部》,以及《声容部》的部分内容,是对古代戏曲理论及舞台演出经验进行的系统化梳理,也是李渔一生戏剧创作与实践的全面总结,至今仍价值卓著,他本人也由此被称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 此次勘校首次采用最接近李渔成书时间的底本,即《续修四库全书》中收录的《闲情偶寄>>清康熙刻本(现珍藏于吉林大学图书馆)影印本,同时参校中国台北广文书局影印的清康熙十年翼圣堂刻本。又考以德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的清雍正八年芥子园刻《笠翁一家言全集》本,尽力修正了目前市面上流行各版本中的多处存疑,努力还读者一本美好而纯粹的《闲情偶寄》。舛漏之处,还请方家赐教。 书评(媒体评论) 《闲情偶寄》是一部讨论生活艺术的书。李渔极富创作思想,对每件东西都有新颖的议论。他所创作的器具中,有许多至今为人所用。 ——林语堂 《闲情偶寄》有与自然与人事的巧妙观察,有平明而又新颖的表现。 ——周作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