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亚·蒙台梭利著的《蒙台梭利养育4岁孩子(蒙台梭利早教经典分段育)》主要针对儿童早教,包括1~6岁六个年龄阶段,每个阶段的敏感期、学习的重点、教育的核心等皆不相同,据此,书中会给出蒙台梭利所倡导的不同教育策略和智慧。并且,在每本书的最后,我们还附上了根据蒙氏理论与中国儿童实际生活环境编写的早教游戏训练,旨在帮助读者将书中的理论更好地运用在实践当中。
读者既可以按照年龄阶段来进行阅读,也可按照问题进行阅读,这会减轻读者的阅读负担,节省时间和精力。但是,读者在阅读时需要注意,由于个体差异的关系,每个儿童的发展阶段并不能依年龄来强制划分。但前期的发展必为后期发展的基础,发展的过程是无法以跳跃的方式来进行的。这要求我们既需要有针对性的阅读,也需要对孩子和蒙氏教育有整体性的了解。
0-6岁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如何科学、适当地对孩子开展早期教育是父母们最关心的问题。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博士为我们揭开了儿童成长的神秘面纱。她一生致力于儿童早期教育的研究,并首次提出“儿童拥有一个特殊的敏感期 ”“婴儿要经历生理和精神两个胚胎期”“儿童的心灵具有吸收力”等理念。这些极富革命性的教育理念,在20世纪的欧洲、美国引发了一场幼儿教育革命。其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更是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儿童教育。
《蒙台梭利养育4岁孩子(蒙台梭利早教经典分段育)》首次提出“蒙台梭利分段育”的概念,以年龄为线索队蒙台梭利教育法进行重新解读,帮助父母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实际需要学习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更有针对性地指导自己的养育,同时,也让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完善地成长。
1 4岁是认知发展的关键期
在自然规律的影响下,4岁的儿童会努力在周围环境中寻找一些有益的经验。他们使用手,一方面是满足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获取知识。当把儿童安排在我们为他们布置的新环境中时,他们的表现十分出乎我们的意料。他们看起来更快乐,他们会兴致勃勃地去做事情。即使长时间做一件事,也不会感到疲惫。他们的头脑似乎变得灵活了,他们对知识也充满了更加强烈的渴望。这些变化一般出现在书写爆发期之后,给儿童带来了更多的乐趣。
强烈地渴求学习词汇
在我所创立的学校中,起初在这里工作的老师受到的教育不多。他们把很多写在不同卡片上的单词拿给孩子读。但没过多久,他们就觉得自己的词汇量不够了。他们只知道一些关于周围事物的词汇,可孩子还希望学到更多的词汇。所以我开始找一些相对专业的词汇,比如多边形、梯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名称。之后,我继续给他们写出温度计、气压计这种更专业的词汇。再后来,我还把一些植物学方面的词汇教给他们,比如花冠、花萼、雌蕊、雄蕊等。孩子们总是充满热情地去学习,之后又提出学习更多词汇的要求。有时候,我们带孩子到户外去,他们竟然会跟老师说出各种各样汽车的名字,甚至有些车连老师都不认识,这让老师非常尴尬。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强烈地渴求学习词汇,而且对学习完全不知疲倦。可是一旦进入下一个阶段,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儿童进入其他能力的关键期,吸收新词汇对于他们来说变得越来越困难。我们注意到,儿童在这段时期学习的词汇会让他们一生受用。从他们8~9岁开始上学起,他们就能够自如地使用这些词汇。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间段是3~6岁。
其实,书写爆发期并不是会爆发出什么东西,从表面上看它就像“火中的一缕轻烟”,但这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爆发发生于人们的内在个性。其实,人们的内在个性就像一座还未爆发的活火山。从表面上看,它很平静,没有变化,而它内部的岩浆总有一天会剧烈地迸发出火焰来。于是,专家可以通过火山喷发时的火焰形态和它喷发出的物质,去研究地球的内部形态。
然而,我们来认真地进行下一步思考:有意义的语言是以什么为基础的呢?不就是语法吗?成人和儿童说话都需要符合一定的语法规则。4岁的儿童正处于完善自身语言机制、扩大词汇量的过程中,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能给他们一些语法方面的帮助,对他们的语言发展是很有好处的。我们可以通过教授语法来帮助他们进一步熟练掌握自己正在学习和吸收的口语。从以往的经验中我们发现,语法能引起儿童兴趣的时候是最适合教儿童语法的时机。儿童在第一阶段(0~3岁)以无意识状态学习语法,而现在他们要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完善。另外,我们还发现,儿童可以在这个年龄段学习很多新词汇。他们对词汇具有的一种特殊敏感性能帮助他们自然而然地积累大量的词汇。
P2-4
玛丽亚·蒙台梭利博士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是20世纪享誉全世界的杰出幼儿教育家。1870年8月,玛丽亚·蒙台梭利在意大利安科纳地区的基亚拉瓦莱小镇出生。父亲是军人,母亲贤淑文静,博学多才。
蒙台梭利从小受到非常好的教育,虽然是独生女,但父母对她从不溺爱。幼年起她便自律自爱,独立,同情弱者。13岁时,蒙台梭利选择米开朗琪罗工科学校学习数学,这在当时的女孩子中是很少见的。而她从这所学校毕业时,是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后来她学习了现代语言与自然科学,此后对生物学产生兴趣,于1890年进入罗马大学学习生物学。在学习生物学期间,她又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学医。由于当时保守的欧洲社会是没有女子学医的,她的决定不仅遭到父亲的反对,而且不被当时的教育体制所允许。但蒙台梭利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不断的努力做到了,获准进入医学院。1896年,26岁的蒙台梭利获得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也许由于她自己的选择从来都遵从于兴趣,才有她后来的“教育要根据孩子兴趣捕捉孩子的‘敏感期’”的理论。
毕业后的蒙台梭利成为罗马大学附属医院的一名精神科临床医生。由于当时残疾和智障儿童的治疗是在精神病院进行的,蒙台梭利的工作就是治疗这些儿童。蒙台梭利对这些孩子发自内心地同情,认为他们不该被关在这里,他们所受到的粗暴对待是导致他们智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她对智障儿童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心去帮助他们。在长期的研究与实践中,蒙台梭利总结出:儿童的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这一认识使她能够从一位成功的医生最终转变成一代伟大的教育家。因为她发现,智障儿童虽然比同龄孩子差,但与更小的孩子在智力和行为能力上有许多共同点,自己为特殊弱势儿童设计的教育方法一定也适用于正常儿童。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圣罗伦斯区建立了第一个“儿童之家”,她特意选址在罗马最贫困的地区,招收3~6岁普通儿童,用自己独创的方法加以教育。结果是惊厶的:那些贫寒家庭的儿童,经过她几年的教育,全部成为聪明活泼、举止优雅、自信自强的孩子,心智较之前有了巨大改变。她这套教学方法立刻轰动了意大利甚至欧洲其他国家。到20世纪40年代时,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地,仅美国就有2000多所。
1952年5月6日,82岁的蒙台梭利在荷兰去世。她的传记被列入12位“帮助世界的人们”传记丛书。她曾3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英国教育家称赞她为“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科学家之一”。美国教育家称赞:“当前讨论学前教育问题,如果没有论及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便不能算完全。”德国教育家这样评论她:“在教育史上,能像蒙台梭利教育法如此举世瞩目的并不多见。”虽然经过了近百年,但她的名字和她革命性的教育观却延续下来,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蒙台梭利提出儿童发育“敏感期”的观念,认为无论是行走、语言、绘画,或是音乐、数学,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敏感期,孩子在这一时期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并且能轻松学会任何他们渴望学习的事情。捕捉到孩子的敏感期,对他们加以引导,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没有到达敏感期,任何逼迫的学习都是徒劳的,而延误了时机,则会对儿童的发展造成障碍。
从出生到3岁,儿童会积极、专注且自发地吸收外界的一切印象。这期间的吸收,完全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也就是说,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学习,他们吸收了周遭种种的习惯、风俗、生活习态等,并在他们的心中根深蒂固。这种特殊的精神状态,蒙台梭利称为“有吸收力的心灵”。
在3~6岁之间,儿童已发展出有意识的心智,可经由双手从外界环境中汲取经验。这时,儿童的感觉器官会变得十分敏感,透过感官所感觉到的事物,逐渐完成儿童的精神发展。因此,成人应该跟随孩子的兴趣去帮助他们学习,而不是强迫他们学习或是强行灌输知识。
到目前为止,蒙台梭利的著作已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中国也有多种对蒙台梭利著作进行翻译、简写或改编的作品,但是按照儿童阶段发展进行编译的比较少,尤其是对学龄前儿童按年龄阶段进行编译的则更少。为了传播蒙台梭利的经典早教理念,我们将蒙台梭利的经典学术名著按照年龄阶段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策划出版了本套“蒙台梭利早教经典分段育”系列丛书。我们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对内容、结构进行了梳理,按照不同年龄段进行编译,这样做的目的是:
◎帮助读者根据自身情况更直接地获取相关知识;
◎减少阅读障碍,使读者享受轻松的阅读:
◎基于不同年龄,掌握蒙氏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套丛书主要针对儿童早教,包括1~6岁六个年龄阶段,每个阶段的敏感期、学习的重点、教育的核心等皆不相同,据此,书中会给出蒙台梭利所倡导的不同教育策略和智慧。并且,在每本书的最后,我们还附上了根据蒙氏理论与中国儿童实际生活环境编写的早教游戏训练,旨在帮助读者将书中的理论更好地运用在实践当中。
读者既可以按照年龄阶段来进行阅读,也可按照问题进行阅读,这会减轻读者的阅读负担,节省时间和精力。但是,读者在阅读时需要注意,由于个体差异的关系,每个儿童的发展阶段并不能依年龄来强制划分。但前期的发展必为后期发展的基础,发展的过程是无法以跳跃的方式来进行的。这要求我们既需要有针对性的阅读,也需要对孩子和蒙氏教育有整体性的了解。
希望本书的内容可以对读者朋友的生活、学习或工作有所帮助,这将带给原作者及编译者最大的满足。在本书的编译过程中,得到了李好、李值、焦婷、刘斌、杨婷、刘绍勇、刘晨希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当然,本书肯定还会存在不少问题,再次恳请读者不吝赐教。
刘妍
2015年冬
在让儿童敏感于世界的美,以及唤醒对生命之谜的好奇方面,没有比蒙氏教育更好的方法。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百年孤独》作者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蒙台梭利教育描述出孩子每个阶段的敏感期,提供适合个性的教育,这正是孩子需要的。
——原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
我们的成功不应该归功于斯坦福大学,而应归功于蒙台梭利学校。
——Google(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
蒙台梭利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西方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