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琼的长篇小说《岁月有痕之流逝的青春记忆》以质朴的风格描述了一群临近高考的高三学子的校园生活。语言风趣幽默,故事真实诚挚。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有对前途的向往,有对学业的执着,有对爱情的困惑,有对友情的洒脱,有对未来的迷茫。不同的少年有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岁月有痕之流逝的青春记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董晓琼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董晓琼的长篇小说《岁月有痕之流逝的青春记忆》以质朴的风格描述了一群临近高考的高三学子的校园生活。语言风趣幽默,故事真实诚挚。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有对前途的向往,有对学业的执着,有对爱情的困惑,有对友情的洒脱,有对未来的迷茫。不同的少年有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内容推荐 董晓琼的长篇小说《岁月有痕之流逝的青春记忆》描写了90后高中生活的酸甜苦辣,有快乐有迷茫,有痛苦有欢笑,有失败有成功,不简简单单只是青春励志、懵懂的言情说事,更多的是折射出了这些年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展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画面。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开学第二周,学校要举办第九届校园文体艺术节。校领导办文体艺术节旨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对新生来说,那也许是一种期待,是一种享受,但对高三学生来说,那近似于一种折磨,除了浪费时间外,几乎再也找不出比这更现实的说法。 高三的时间经不起折腾,这是刚入高三最深的感受。两周下来,身心俱疲,总感觉时间像是打了折扣。 今年的文体艺术节和以往相比,项目多了不少,仔细数数,体育类的就占了三分之二。老师们除了上课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排练和训练上了。几个新来的女老师课间活动时在校园一角排练健美操,引得众多学生围观。“难怪要强调教师年轻化,跳得还真是活力四射,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她们是高一新生呢!”有同学回教室后这样说。 高二年级有几个男老师,身材挺魁梧的,篮球场上没跑几步,就已经累得龇牙咧嘴满头大汗了,双手撑膝,弯着腰直喘粗气。校领导见了健美操排练大加赞赏,说教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就应该是这样。只见那几个喘粗气的男老师直在校领导背后翻白眼,那目光像箭一样! 全校上下,就数高三各班级的动静小了,尤其是我们班,几乎没动静,隔壁班唱歌,我们班欣赏。有人还说人家隔壁班唱歌跑调跑得牛都拉不回来,这是糟蹋歌呢还是折磨人呢?不料这话被正要进教室的班主任高老师听到了,他慢悠悠地走进来,笑眯眯地说:“别管他们,咱们也唱唱,到时候不拿奖咱也不能倒数啊,好歹以前还拿过几张集体奖状,这最后一年倒数了,脸上挂不住。” 孙文海问:“除了学校定的那几首歌以外还能不能选别的?” 高老师笑眯眯地说:“这是校长跟团支部书记选出来的,我做不了主。” 没等问下旬,高老师已慢悠悠地出去了。 孙文海小声说:“老班都不急,我们瞎折腾什么,整个儿一个皇帝不急太监急。” 在同学们的笑声中,孙文海意识到自己的话出问题了,粗着嗓子说:“中国人嘴笨,说错了就改正。” 许波打断:“你小子都快把中国人的脸给丢尽了,还在这儿说改正,走吧!” “哎,干吗?” 孙文海没防住,问话期间已被许波勾着脖子拉出座位了。 许波强制性地把孙文海弄到了教室外,孙文海还在一个劲儿地问到哪儿了,最后隐约听到许波的声音,说是要孙文海陪他去“放水”。 田晓娜和刘雅芳她们几个班干部商量后说:“像什么篮球、跳绳、接力赛等等,这些体育生都能搞定,唯独担心的就是大合唱,虽然班里有几个学音乐的,但大合唱要求的毕竟是集体素质啊!” 晚自习上,田晓娜临时组织开了个班会,说:“我们要确定一下大合唱的曲目,选好后要尽快练,高三组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班还一点儿准备都没有。” 有女生看了学校发的那张歌名单子后说:“屠洪刚的《精忠报国》就不错,而且班里现在就有许多人能够完整地唱下来,唱这首歌应该可以。” 话音刚落,孙文海第一个举手反对,阴阳怪气地说:“这年头,谁还放狼烟呢!下一曲。” 同学们哄堂大笑。 “孙二,你小子能不能不起哄?” 见郑平峰不太像是开玩笑,孙文海收敛住没再说什么。 班会继续进行。(P1-P2) 序言 序言 唤醒我青春的记忆 杜学文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评论家) 为人作序,我以为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一是要对作者熟悉,起码要了解他的工作情况,当然,若知道他的生活习性、经历思想就更好了;二是要对书里所涉及的领域有相当的研究,至少应该知道这本书在这一领域有什么特点、创新、追求,以及作者创作这部作品时的思考、努力等;三是应该是这一领域的权威,说话别人相信,判断比较准确,效果才会好。这样看来,我就基本上不具备这些条件了。首先我并不认识这本书的作者,更谈不上了解。至于他的经历、创作追求什么的更是无从谈起。这样要说话,恐怕不得要领,南辕北辙;其次是我对长篇小说的创作趋势没有研究,很难从全局的层面来衡量这部作品的优劣,评价是否恰当就不好说了。评价不准就可能误导别人。既然这几个方面都不了解,权威性自然也就没有了。 不过李水合并不管这些。也许太熟悉的缘故,知道我的软肋在哪里。他打电话说,有个小孩,农村来的,一直坚持创作。现在,要出版一部长篇小说,想请你作序,你一定要写。一个年轻人,怀着对文学的憧憬与热爱,从农村一路走来,拜师学艺,坚持苦守,写过电影剧本,终于要出版一部长篇小说,希望我写个序,再有多忙,又有什么理由不能答应呢?这是一种道义,一种责任,是对一颗向善向美的心的呼应。在人生成长的路途上,是需要这样的鼓励、关心和支持的。在一个很多人都追求世俗功利的时刻,有这样执着的人对人类的精神世界充满向往,并企图用自己的努力丰富人们的心灵,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因为,我们更需要这样的追求。 但是我并不认识董晓琼,对他的了解接近于无。大概来说,他生活在晋北阳高县的农村,是古城大同一带的地方。热爱文学,作文水平比较高,应该是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高中期间,董晓琼已经写出了电影剧本。不知道他写了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先后与曾任山西电影制片厂厂长的李水合,以及广西、内蒙古等地的电影厂领导相识。他们对他的创作给予了热情的指导,使他感受到来自社会,特别是电影界的关心和支持。他的剧本应该是没有拍成电影。因为高中直接面临的就是高考。按他在《后记》中所言,这电影剧本也丢失了。于是,他在过去创作的基础上改写成现在的小说。 《岁月有痕之流逝的青春记忆》以热爱文学创作的余露为中心,描写了一群临近高考的高三学生的校园生活。对青年学子们来说,这是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也是人生抉择最关键的时刻。董晓琼为我们写出了这群乐观的、热爱生活的、珍惜情谊的、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学子群像。不过,与传统的小说结构模式不同,这部小说没有叙述的中心事件。说是小说,我倒以为更有散文的特点。因为它不追求小说的故事性。但是,就目前长篇小说的创作来看,故事性似乎也不是绝对的要求。人们正在创新着小说的模式。当然,我现在还不能说董晓琼的小说是一种创新。但可以说的是,他的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小说。没有中心事件,甚至也没有不中心的事件。他给我们呈现的只是一些生活的片段。不过,这些所谓的生活片段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并没有给阅读带来困难。其原因主要是董晓琼很好地把握并呈现了那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语言习惯,以及人际关系和情感状态。不同于成年人笔下的学生,董晓琼写的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学子群像。他的小说人物出现得过于随意,缺乏设计,也没有交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读者对小说人物、情节的了解。但在董晓琼的笔下,这些年轻人很自然地融合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小社会中,并表现出不同的生活状态、性格特色。最使我认可的是作者的语言描写能够非常自然、准确地呈现出高三学子的交流方式,以及由此而来的人物关系、情感性格等。董晓琼的小说还缺乏更加细致丰富的描写。比如对环境的描写、人物经历的描写、故事的描写,以及细节的描写等。但奇怪的是,《岁月有痕之流逝的青春记忆》主要依靠语言描写就具有了比较强的吸引力。这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这部作品有许多感人的地方,常使人落泪。同学们之间那种毫无功利感的难以重现的“兄弟”情让人感慨。特别是高考将至时,余露用电脑复制了因家庭变故而退学打工的张海涛的照片,使全班的合影实现了大团圆等情节都令人感动。但是,就作者而言,并不着意渲染这些情感点。作者是非常节制的、冷静的。他的长处就在于从看似平淡的叙述中让人受到感染。小说写到校刊主编朱老师陪老父亲到市里看病,他在逛书店时看到一套《山西文艺创作五十年精品选——电视剧(上下)卷》,就专程买了送给余露,并请他单独吃饭,希望能够在创作上帮助他。这使余露很感动。而我在为朱老师的这种情怀感动时,也得到了些许的安慰。新中国成立五十年的时候,我所在的单位决定要编一套二三十本的《山西文艺创作五十年精品选》。为编好这套书,还专门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动员了大量的专家参与工作。而我就是具体承担组织和选编工作的人。时过境迁,这些书现在都找不到了。但令人意外的是董晓琼竟然把它写到了自己的小说中,那位可敬的“朱老师”又把它买了回来。如果,这套书,尽管只是其中的一卷,能够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哪怕是微弱的启示,也是令人高兴的。 《岁月有痕之流逝的青春记忆》并不是单纯地表现这些即将高考的学子如何备考,或者恋爱等。在这些日常的生活中,作者表现了他们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追求。余露的课桌里放着一本《鲁迅精品选》。那是他初中的美女同学任姗送的毕业礼物。而这也正是任姗激励他坚持创作的一片心意。余露与任姗有了人生最初的恋情。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陷入情感的漩涡,而是在一种淡淡的、理性的表达中相互支持着。一个影视制作公司的副总想让余露写些“能够赚钱”的剧本。但这与余露的创作理念不符,他不能违背自己内心的坚守为钱而写,予以拒绝。这种灵魂的纯粹性表现出新一代青年精神上的高贵。小说还写了许多同学之间的互助、情谊,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帮助,以及余露所接触到的影视界前辈对他的关怀。总之,董晓琼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净洁的、透明的情感世界。那是一个我们已经在现实中淡漠了的青春世界,是一个应该常常回忆并激励我们保持纯粹性的世界。他的小说唤醒了我青春的记忆,并追念这生命中不可再遇的美好时光。 到目前为止,董晓琼已经出版了一部散文集,还获得了这样那样的奖励。这是生活对他坚持文学创作的回馈。随着岁月的流逝,单纯的、透明的青春将离我们而去。但是,文学,以及我们内心的热爱和追求并不会因为岁月的改变而消失。即将走出青春时代的董晓琼,你还能继续保持内心的那种执着吗?文学或者就在这样的坚持、孤独,甚至曲折和不如意中生长。才华和坚守不仅属于你的青春时代,也将是你存在的证明。当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早已消逝时,更多的人正风华正茂着,展开青春的翅膀,飞向辽阔美好的未来。 我,还有更多的人,正在远方深深地祝福着! 2014年5月20日 后记 后记 这部小说是在我之前一个电影剧本的基础上改写出来的,一般都是小说改编剧本,而这次却成了剧本改编小说,感觉有点儿逆向。不过准确地说,也不能算作是改编,因为写小说时剧本的初稿已经丢失了。记得当时已是高三下学期,我写完电影剧本后给一位电影厂长看过,厂长跟我进行了思想交流,并提出了很多好的修改建议。我当时挺兴奋的,接受了厂长的建议,当时就想改,可高考临近,迫于诸多压力,暂时放下了。高中毕业前我在校刊上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题目是《一路走来电影梦》,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是妥协,但绝不是放弃!”有同学看过文章后问我写作背景,我当时没说,其实写作背景就是因为剧本那事儿。本想着高考之后修改剧本,但高考之后许多事交织在一起了,忙完那些事回过头来再改剧本时,当初的稿子已经找不到了。难过了很长时间,也沉寂了很长时间,回眸自己写作路上的点点滴滴,坎坎坷坷的事太多了……不过每受一次挫折,自己在无形中也成长一次。记得苏轼那句名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我不敢说自己能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对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我想至少都应该尽心尽力去做,善始善终对待,不管结果如何,但至少自己全力以赴过,这样,就已经足够了。剧本丢失后,我隐约回想着剧本里的情节,于是便写起了长篇小说。 有人说,缘分是本书,翻得不经意时会错过,读得太认真时会流泪。我觉得青春或是说青春记忆,也应该如此吧,这本书,永远写不尽,但似乎也永远读不懂。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成长在很多时候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失去的过程,我们走着走着,有些人就散了,有些事就忘了,有些情居然就悄无声息地没了,甚至连回忆都变淡了。青春的我们,被爱和不爱折磨着,为失而复得又继续失去而憔悴着,为看到希望却永远到达不了希望的终点而迷茫,就像一个疯子一样横冲直撞。但那时候,我们是幸福的。”看完之后,感触挺深的。也许吧,青春,回忆时,总感觉是幸福的,记录时,却总感觉是悲伤的!但无论幸福还是悲伤,时光的洪流中,我们都被席卷着向前。我们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因为有种痛叫作成长! 文学这条路不好走。这是许多人给过我的忠告。我深知,这是事实,但既然选择了,我觉得就应该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回眸自己走过的路时留下的是一片空白,岁月的长河中,我们或许只是一滴小水珠而已,总有一天,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但当我们真正要离开这个世界时,回眸自己走过的路,无论喜与悲、苦与乐,只要充实,我觉得就应该没什么遗憾了! 一路走来,要感谢的人太多了,有时候觉得,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那是一种幸福。 特别感谢原山西电影制片厂厂长、现北京九州同映国产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李水合总经理,这也是我最敬重的一位长辈,那些人生与事业上的教诲,就如同我成长道路上的一面旗帜,我终生受益;感谢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西省作家协会杜学文主席拔冗作序;感谢广西电影制片厂李华荣厂长对于我电影创作上的指引;感谢著名导演、原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宁才厂长给予我电影文学剧本创作上的指点;感谢阳高县文联余跃海主席在写作上给予我的鼓励与支持;感谢曾经的几位校刊编辑朱凯老师、董卓平老师、孙安世老师,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奠定了我文学路的基础;感谢阳高县农委陆万山主任和在工作上给予我帮助与关怀的所有人;感谢父母以及所有亲朋一直以来的关心;感谢自己的坚持。 以后的路会怎样,我不得而知,但我想,人生路上怀着一颗虔诚与感恩的心走下去,至少不会孤单! 董晓琼 2014年5月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