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始终待在舒适区内,保持着原有的心态,这当然会让我们觉得很舒适、很安全。但是,目标永远在舒适区之外。如果我们想要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就必须不断地突破舒适区。同时,舒适区里的舒适度也和时间成反比,停留时间越长越不舒适;舒适区的大小也一样,时间拉得越长,舒适区的范围就会缩得越小。
如果我们能够主动地突破舒适区,积极地调整心态,我们同样会获得这样的心态张力,进而更加接近自己的目标。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心态学的角度来说,躲在舒适区里,就意味着对自己的负面情绪进行回避、隔离、压抑。我们为了回避、隔离、压抑这些负面情绪,就需要消耗很多心理能量,结果让自己的舒适区变得越来越小。
这就像是温水里的青蛙,因为总是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跳跃的能力慢慢退化。所以当水被烧热的时候,它们已经没法跳出来了。
正如《谁动了我的奶酪?》书中所讲的那样,舒适区就像你手中的奶酪,变化就像拿走你奶酪的人。很多人害怕变化,总是拼命维持现状,甚至当环境已经改变后,仍然不愿意去面对。但是,如果你不懂得主动地适应变化,你的奶酪一一舒适区只会变得越来越小。
如果有一天,你原来的奶酪不见了,你没有了舒适区,你会怎么办?是像两只小老鼠嗅嗅和匆匆那样,立刻开始寻找新的奶酪?还是像哼哼和唧唧那样,留在原地,被失去奶酪的痛苦感、挫折感和饥饿感困扰?
假如你选择立刻启程,你会像嗅嗅和匆匆那样,虽然重新经历了一番辛苦,但却找到了新的奶酪站,也就是新的舒适区。假如你像哼哼和唧唧那样自怨自艾,你不但不会拥有新的舒适区,原有的舒适区也会渐渐消失——因为奶酪在一天天减少,而饥饿感却在一天天增加。
越善变,越成功
也许有的人会说,那我尽量避免“变化”吧。但是变化常常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一只虫子在一棵树木上找到了一个很舒适的窝,于是就躺在里面美美地睡着了。
但它完全不知道,外面正在发生着多么巨大的变化:伐木工人锯倒了大树,工匠把树木加工成了餐桌。
当这只小蛀虫一觉醒来,好不容易探出头来时,它怎么也无法理解周围发生的一切……
日常生活也是这样的。我们必须面对像金融危机这样的全球灾难,我们同样无法避免亲朋好友的突然离世。甚至连公司的一次大规模裁员,我们都无处躲藏……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往往会有以下几种反应:
首先,就是像上面那只小蛀虫一样茫然无措——“是吗?真的吗?什么时候变得啊?”
第二种反应则是抗拒改变——“凭什么改?为什么要改变?”
再有就是依附原有的舒适区,拒绝采取新的行动——“不行!不行……还是我这一套管用。”
这些想法反映出我们面对变化时的心态:迷茫、不安、愤怒甚至是抗拒,因为变化打破了我们原本舒服的环境,让我们觉得生活变得无法控制了。
P11-P12
心态决定成败
纵览古今,人生之成败全在这个“心”字上,伟大的灵魂一定有一种健康、博大和坚强的心魄。宋代名将岳飞在总结自己的用兵经验时坦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可谓是抛开了战争过程中所有的纷繁芜杂的具体表象,把用兵之道提升到一个极高的形而上的艺术境界。何谓“存乎一心”?简单地说,就是要保持一种处乱不惧、宠辱不惊、空色怡然的稳健心态,对客观事物做出一种理性而智慧的判断和把握,真正是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来顺应历史,具有这种心态的人才是世间最强大的生命。
正因如此,守心则是中华文化关于人性修炼的至高境界。有一次,曾子向老师孔子问道,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点头说知道了。而其他弟子难达其意,便问曾子,老师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意思就是终生要守住“忠恕”二字。通过这番对话可以看出,孔子所讲的“一”就是“一心”,一生不被世俗的功名利禄所获,坚持仁爱之本,也正是这种德行,才成就了孔子万世之师的思想和学术地位,其核心思想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前行的重要精神力量和价值支撑。
老子在《道德经》中也特别强调守心的问题,并明确提出,“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这里的“一”其实讲的就是天地之大道,意指一个人在什么样情况下,都要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唯有如此,才能够不害于物,不囿于一时一地的得失,最终做出避害趋利的科学判断与选择。有人读了<道德经》之后,将老子冠之以“狡猾”二字,实属没有理解老子背后真正的智慧和处世法则。
但是,保持心的宁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天生是一种多情多欲的动物,所以,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通过努力走出一条人生大道,收获奋斗的硕果.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原因在哪里?就是我们心中都有一个看不见的“贼”,因为它的存在,让我们的目光不再远大,胸怀不再宽广,是非不再分明,德行不再高尚,最终偏离人生和时代的主线,背离初衷,搭上健康和生命,甚至祸害他人和社会,背上一世骂名。
历代的发展一再证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物质的不断丰富和多样化,人的一生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看清社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人类真正走到了一个“处处是机会,处处是陷阱”的时代,整个社会也往往处于躁动之中。作为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的个体生命,我们难免受其影响,怎么办?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提高驾驭复杂工作局面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内修,保持灵魂的宁静和心性的淡定。古人云,“凡是皆因忙中错,几人能向静中修”,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或许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的老朋友中源老师,才多年来站在企业管理、创新创业及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深入研究心态的问题,力争通过“心态教练”来提醒每一个创业者和管理者,重视心态问题,重视通过自我的认知来提升感召力和对未来的把握力。对于这种构思,我想其意义是非同寻常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中源老师深入研究西方学者,诸如彼得.德鲁克等人的观念,再结合中华文化的特质和国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心态教练”方法,并且针对企业管理者、国家公务人员、运动员、大学生、中小投资者等不同的群体制定了不同的培训路径,收效明显,广受好评,被业界人士称为“心态教练第一人”。他本人也因此成为中国企业教练师专家委员会顾问,并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一套《企业教练师)职业鉴定教材的编写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很荣幸能为此书再版作序,在肯定的同时,我也说几句鼓励的话。那就是,该书也有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诸如心态能量背后的理论支撑尚需发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应该在中西结合的问题上大做文章。以上谨是个人的一些小看法,不足为据,权以为序,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心态的能量》是一本能够让人平静与勇敢的书。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各种诱惑充斥。人们努力打拼,渴望成功,渴望拥有更多。可是,一番拼搏之后却发现,现状没有太大改善,自身的成长也很有限,对生活依然迷茫,人生依然没有方向。为什么会这样?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心态出了问题。性格领导力发起人之一中源老师,将多年总结的、行之有效的、曾经影响过万千心灵的心态理念汇集成书,希望以此帮助那些在心态上有问题的人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端正心态,引爆心态本有的能量,从而实现圆满的人生。
《心态的能量》作者中源为国内心态管理培训的权威人士、企业管理培训专家,并开创了国内心态培训的先河,擅长运用心态教练重塑心智模式,以培养高情商的成功习惯。在本书中,作者根据自己的培训心得,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给读者总结出5种调适心态的方法,简单实用。
本书中既有专业的心理学分析,又有生动鲜活的案例。阅读本书,就像有一个心态教练陪在你身边启发你,指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