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别让现在的坏习惯毁了未来的你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曾杰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在今天,除了某些极度要求精确与纪律的单位外,大部分人的工作环境相对宽松。做事拖拉会被处罚,但不至于动不动上升到负法律责任的高度。所以,人们很容易犯拖延症。

英国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提出了一个“帕金森定理”。这条定理又名“大企业病”。其中最著名的内容是:任何工作都会自动填满工作人员所有的工作时间。

同一件工作,如果要求用10天完工,人们就会真的花10天才完成;如果要求用8天完工,人们就会在第8天。

显然,按照人们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件工作根本用不了10天。工作效率还有不小的潜力可挖。但这种想法基本上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在实践中,人们不会紧张兮兮地不断追求更高效率与更快进度。只要时间比较充裕,大家会不由自主地选择放慢节奏,或者增加更多的工作内容来打发那些“充裕的时间”。

当一个企业以及其它组织膨胀到一定程度时,办事效率就会大大下降,扯皮、拖沓、懒惰、僵化,什么毛病都有。所以帕金森定理又叫“大企业病”。

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世界上不乏勤奋刻苦的拼命三郎,但只要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绝大部分人做事都会很拖拉。

明天就要交暑假作业了,今天熬夜拼命赶出来。

想写一部小说,但没空的时候无从下笔,时间富余时也迟迟不开工。

想去环游世界,终于等到钱和时间两不缺时,却并不急着去旅游。

想下决心要充电学习,可是捧起书本没几分钟,就去刷微博、微信,打游戏,看电视剧,一直拖到睡觉都没看几页。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道理你都懂,但就是勤快不起来。“今日事今日毕”是毋庸置疑的好习惯,“等明天再做”是毫无疑问的坏习惯。然而,拖延症这个敌人太顽强,总是让我们忍不住放任时间流逝。有趣的是,我们过后又悔恨当初为什么给此时的自己遗留那么多挤压的烂账,然后又一面把解决问题的希望继续托付给未来的自己。

克服拖延症的难度,大概不亚于老烟枪戒除对尼古丁的嗜好。但并非没有办法。我们如果能从以下方面着手,就有位摆脱拖延症患者的身份。

选择一件你想做并可以马上做的事

把你感兴趣并且一直没做的事情列出来,在认真比较之后,你觉得哪个对此刻的你最有吸引力?

拖延症在很大程度上是大脑做出的趋利避害本能。我们喜欢做轻松而让人快乐的事,讨厌困难而让人痛苦的事。所以,面对那些对我们有益却又充满艰辛苦累的事情时,大脑会给你释放出“未做先烦”的信号。这使得我们顿时对完成某件事感到索然无味,于是转而投向消遣娱乐的怀抱。

这种办法就是从“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角度,迫使你选择一个不那么“未做先烦”的任务来开工。只要踏出了第一步,拖延症的回旋余地就减少一半,犯懒之心也会随着任务的进展而减少。

切断干扰源

网上有个笑话:“断网是第一生产力。”发达的网络为我们查询信息带来了极大便利。这本来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效率。但也恰恰是网络让大家的拖延症恶化到了空前的水平。因为,你能很方便地去浏览新闻、追网剧、逛淘宝、争论热点话题。一不留神,时间就过去了。

可见,网络是个很强势的干扰源。当你拥有太多的选择权时,你就难以保持专注,让注意力碎得满地都是。只要切断了一切干扰源,你就没有了退路,只能迎着华山一条道老老实实把该做的事情做完。减少了因走神而产生的磨蹭行为,你的效率自己会大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想拖延都难。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用来心无挂碍地娱乐放松了。

严禁一心多用

人类的大脑具备一心多用功能,可以让你同时做好几件事。遗憾的是,这种方便的能力反而使得我们更容易分散注意力,以致于更容易出现拖延现象。好比是电脑同时开了太多操作窗口,会降低运行速度,甚至卡到死机。

所以,不要太相信自己多线作战的能力。不要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不相干的事情。如果你想提高效率、加快进度,那就尽量只打开一个操作窗口,将全身心都沉在一个任务上。这样大脑会运转得更快,更高效地解决问题。于是,你就没必要拖延了。

P98-101

后记

儒家宗圣曾子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帮人家办事是不是尽职尽责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很讲诚信呢?师尊传授的学问是不是经常复习呢?

其实,这三句话都遵循着同一个中心思想:有没有保持好习惯,有没有避免坏习惯?

虽然比不上宗圣他老人家那么睿智,但反省意识还是有一点的。写这部书正是为了梳理那些足以影响我们未来前途的坏习惯,以引起大家的注意使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有意识地避免和纠正那些影响未来的坏习惯。

然而,随着一个个章节陆续被攻克,我忽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自黑”这个词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本书里提到的很多坏习惯,不是取材于亲友们对我的吐槽,就是来自我对亲友们的吐槽。可惜不巧的是,前一种情况往往比后一种情况更多。于是这本书写着写着,就不知不觉中由批判全人类常见的不良习惯,变成了对照自己的不良习惯。以反省为大旗,以“自黑”为动力,支撑着漫漫赶稿路。

所以,写下正文最后一个字时,我就不禁在想——自我批判的日子终于熬完啦!我激动得差点泪流满面,还好忍住了。毕竟,一个七尺七寸的大老爷们动不动就涕泪纵横,也不是什么光荣的事。

完成这本书的感觉就像亲手扒了自己一层皮。一个人“自黑”得这么忘我,也是醉了。写到坏习惯的部分,好比是左手啪啪啪抽自己的脸;写到好习惯的内容,仿佛右手温柔地给肿成包子的厚皮脸上药。五味杂陈,既有无地自容的苦涩,也有豁然开朗的甘甜,还有洗心革面的酸爽。

如果把一个人分解成两部分,左边一部分是坏习惯,右边一部分是好习惯。你们觉得哪一边的分量更重?

想必答案肯定因人而异。不过,那些优秀的人,大概都是好习惯远比坏习惯更有分量,才能保持不断螺旋上升的势头。平庸的我们,以及某些“兴也勃焉,亡也忽焉”的失败者,也许是让坏习惯吃得胖了点,才把天平牢牢压在了不利于发展进步的那一端。

不知是哪位思想家说过,想让一块空地不长野草,就用庄稼占满它。好习惯与坏习惯之间的关系大概也是这样吧。

两者此消彼长,此起彼伏,永远针锋相对着,必须以某种形式决出个胜负。我们不是裁判,只是好习惯与坏习惯的父母,负责把它们养大。真正的裁判是不相信眼泪的现实与不为你心软的规律。如果你用坏习惯去面对现实,不是马上被碰得头破血流,就是在未来的某一天支付更沉痛的代价。如果你用好习惯去顺应规律,迟早会获得丰收。何去何从,尽在你自己的手中。  道理我都懂,可为什么坏习惯还那么强大呢?

通过完成这部书稿,我才意识到自己之前并不是真的明白。坏习惯能给人们带来一时快感,让大家每每把坏习惯的副作用忘到九霄云外。嘴上说知道,却没听进心里。这也是一个很恶劣的坏习惯。假如没有注重未来发展的经营意识,可能我们很难下决心去当好习惯的保育员。因为好习惯带来的收益,不像股票上涨那么直观。当你真正意识到了它的价值时,才会下本投资。

笔者已经熬过了自我扒皮的曲折心路,正处于接受治疗的下一个阶段,看到这里的您呢?

目录

上篇 坏习惯怎样扯你的后腿

 第一章 为什么你事事不顺——坏习惯大检查

职场恶习:姿态不端,方向跑偏

人际恶习:四面楚歌都是自作自受

言谈恶习:错把恶语当犀利

心态恶习:负能量爆棚的你,根本没有看穿一切

做事恶习:徒劳无功只是因为坏运气吗

作风恶习:孔雀爱惜羽毛,你却丑化自己

思维恶习:你真的会独立思考吗

生活恶习:作息无节律,身心全退化

 第二章 怎么不知不觉犯了浑——坏习惯的养成式

坏习惯与好习惯都是“惯”出来的

一再破例的借口是深层次需求

 第三章 错把坏习惯当亲兄弟——积习难改的原因

对坏习惯缺乏危机感

积习深,甜头多,懒得吃苦

下篇 好习惯离我们只有一步远

 第四章 勤字诀——百事精于勤,积重也不难返

加强计划性,做时间的主人

专注的努力胜过散漫的游击

可以不紧不慢,但不能拖延不决

别把躁进与勤快混为一谈

 第五章 思字诀——陋习源于蠢,革面需先洗心醒脑

爱学习是世界第一等的好习惯

凡事举重若轻,但不可粗心大意

独立思考,从不盲从开始,到不固执结束

查找自己的思维盲区,给头脑解锁

关注非形式谬误,你的想法越来越靠谱

 第六章 圆字诀——妥言善行,好习惯塑造好形象

乱开玩笑很没品,让人舒服才真幽默

无谓的争论,能省就省

待人直而不肆,说话柔而不谄

轻诺寡信,做不到也别瞎吹

不揭人短是厚道,不吝赞美是豪迈

格局大一点,姿态低几分

 第七章 扫字诀——没有情绪垃圾,恶习自然难生

淡定一点,别为小事而抓狂

怎样从悲观的泥潭里抽出腿

发脾气不如振士气

郁闷情绪应该一天一清

减少完美主义心理,卸下自责的包袱

把恐惧驱逐出你的心境

 第八章 衡字诀——别透支自己,让生活保持平衡

拼命过头也是一种坏习惯

营养均衡仅仅是多吃蔬菜吗

节食减肥,小心饿出一身病

不好好睡觉,脸和命都不要

无须拼命锻炼,有效运动即可

生活有度,学几招照顾自己的小招数

后记 左手抽脸,右手擦药

序言

当你翻开这本书时,也许正在为自己不够优秀的地方感到烦恼。其实,一个人是否优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习惯决定的。

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那些成大功立大德的人,无不具备一些令大家称道的好习惯。

坏习惯则恰恰相反,它会让我们的一生不断贬值,降格为不良资产。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认为:“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经说过:“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就便是最差的主人。”这则格言的潜台词是:习惯是一把威力无穷的双刃剑。好习惯会像最好的仆人那样帮助你赢得人生,坏习惯则像最差劲的主人那样令你活得痛苦不堪。

好习惯与坏习惯的培养路径大体相同,无非是不断重复,直到你能不假思索地自然做出来为止。但令人失望的是,两者的养成速度与难易度有天壤之别。

养成坏习惯的周期通常比较短,难度也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几乎毫不费力就能实现。养成好习惯的周期往往比较漫长,而且要下更多苦功夫。

有位相声表演艺术家感慨道:“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师父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你是否把某个好习惯坚持到底,是否用坏习惯取代了好习惯,这骗不了别人,更骗不了自己。

正因为好习惯难以养成,我们常被坏习惯钻了空子。它让你变得懒惰、昏聩、畏缩、冒失、盲目、偏执、浮躁、拖泥带水,离成功越来越远,离失败越来越近。

当你觉得生活处处不如意时,别忙着怨天尤人怪社会。先冷静、仔细地回顾一下,让自己步履维艰的会不会是某个自己始终未察觉的坏习惯呢?

首先,我们需要对坏习惯的类型与成因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其次,克服坏习惯唯一的有效途径,就是在各方面开始培养良好的习惯来取代它。

本书将在上篇为大家揭示日常生活中种种屡见不鲜的坏习惯,并借助心理学等知识来解释坏习惯难以改正的症结所在。在下篇,我们会着重介绍一些养成好习惯的原理与办法,帮助大家学会逐步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习惯是一种欺软怕硬的东西。当你坚决站在好习惯这边时,你就能成为习惯的主人,“最好的仆人”将成为你开创美好未来的先锋;当你抱坏习惯的大腿不肯撒手时,你就是习惯的奴隶,那么,“最差的主人”将黯淡你的大好前程。

内容推荐

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就是能给你带来积极影响的习惯,坏习惯就是能给你带来负面影响的习惯。我们每养成一个好习惯,自身的综合素质就会提高一分,未来的竞争能力就会增强一分。坏习惯恰恰相反,会让我们的一生不断贬值,降格为不良资产。

曾杰著的《别让现在的坏习惯毁了未来的你》揭示日常生活中种种屡见不鲜的坏习惯,并借助心理学等知识来解释坏习惯难以改正的症结所在。此外,本书还着重介绍了一些养成好习惯的原理与办法,帮助大家学会逐步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成就一个值得期待的美好未来。

编辑推荐

习惯是一种欺软怕硬的东西。当你坚决站在好习惯这边时,你就能成为习惯的主人,曾杰著的《别让现在的坏习惯毁了未来的你》将在上篇为大家揭示日常生活中种种屡见不鲜的坏习惯,并借助心理学等知识来解释坏习惯难以改正的症结所在。在下篇,我们会着重介绍一些养成好习惯的原理与办法,帮助大家学会逐步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