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文化之根,中华文字源远流长,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自源文字中,唯一沿用至今的文字。从最初的甲骨文到金文到大篆、小篆再到隶书、草书最后到楷书,汉字有其内在绵延不绝的演化规律。汉字的简化其实一直在不断演变。直到晚近,这种繁简之争日益凸显和剧烈。
大陆通行的简体字屡遭诟病,但真无可取之处吗?台湾保留的繁体字又真的无懈可击吗?两岸同根同源,文化的重建首先在文字的一致上。明白汉文字自身的历史发展沿革,才能明白简体并非凭空创造,繁体也不是白璧无瑕。繁简之间也并非完全无法对话,唯求其中道,才能开物成务,重建中华文化的自信自足。
《汉字沿革与文化重建--从情法理的角度看两岸简繁体字》改编自著名学者杜忠诰先生的一篇长篇学术论文。该书从汉字本身的文字流变解答,并对相持不下的繁简之争给出一个中道的解决方案。
著名学者南怀瑾、许嘉璐作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