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玲著的这本《程瑶田仪礼丧服文足征记再研究--以服叙问题为中心》通过文本精读、归纳经例等研究方法,分析探讨了《足徵记》一书的疑难、学界对《足徵记》的认同和批评情况及其实际地位和当代学术史定位的偏差,其学术专业性强、分析精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程瑶田仪礼丧服文足征记再研究--以服叙问题为中心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金玲 |
出版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金玲著的这本《程瑶田仪礼丧服文足征记再研究--以服叙问题为中心》通过文本精读、归纳经例等研究方法,分析探讨了《足徵记》一书的疑难、学界对《足徵记》的认同和批评情况及其实际地位和当代学术史定位的偏差,其学术专业性强、分析精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内容推荐 程瑶田是清代徽州礼学乃至于整个清代经学史上的重要礼学家,颇负精博之誉。其一生精力所萃,在《周礼》为《考工创物小记》等一系列著作;在《仪礼》方面则有《仪礼丧服文足征记》(以下简称《足征记》)。当代治清代经学史的学者,多称述程氏考三礼名物之文,鲜少论及其丧服之学,未免有所偏至,不能见其全貌。 丧服是礼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事件的基础。《仪礼丧服文足征记》一书分专题探讨《仪礼·丧服》问题中的众多疑难问题,为程氏中年以后精力所注之作。明此书则由书知人,实为发程氏学术一大关键所在;晚清治丧服问题之学者常据《足征记》而发挥议论,明此书则晚清丧服学得以通贯。 金玲著的这本《程瑶田仪礼丧服文足征记再研究--以服叙问题为中心》通过文本精读、归纳经例等研究方法,主要回答了四个大问题:一是《足征记》的成书经过、版本、内容、体例。二是对《足征记》讨论的具体疑难进行专题分析。三是清代其他学者对《足征记》的认同和批评情况。四是判定《足征记》在清代学术中的实际地位和当代学术史定位的偏差。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概述 一、关于《仪礼》学 二、选题动机 三、《足征记》简介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二章 《仪礼丧服文足征记》的文献学考察 第一节 成书考——从《宗法小记》到《足征记》 一、关于《宗法小记》 二、《足征记》的写作时间 第二节 版本考 第三章 《仪礼丧服文足征记》学术渊源 第一节 清代中期的礼学新变 一、《仪礼》学:“从敖”转向“遵郑” 二、礼学:体系礼学之告退,考证礼学之方兴 三、礼学与礼俗:回向元典 第二节 程瑶田的交游和治学 一、诸生时期:乾隆十三年(1748)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 二、举人时期:乾隆三十五年(1770)至乾隆五十三年(1788) 三、嘉定教谕时期:乾隆五十三年(1788)至乾隆五十六年(1791) 四、退养林泉时期:乾隆五十六年(1791)至嘉庆十九年(1814) 第四章 《仪礼丧服文足征记》问题个论(上) 第一节 《足征记》全书总纲:“《丧服》经文不逸,传文不讹”之说 一、何谓“丧服有逸文” 二、程氏所举支持“丧服无逸文”的例证 三、程氏如何证明“传文无失误” 四、“经文不逸传文不讹”说的反证 第二节 关于宗法之一:庶子不为长子三年 一、何谓“庶子不为长子三年” 二、程氏述“正体于上”义以补郑注 第三节 关于宗法之二:《丧服》不制高祖玄孙服 一、“《丧服》不制高祖玄孙服”问题的来历 二、程氏对旧说的看法 三、后代学者不同意程说的地方 第五章 《仪礼丧服文足征记》问题个论(下) 第一节 正服之变:报服 一、程氏释“报服”和经文中报服文例 二、“报”之为名与施有关 第二节 特殊身份之一:论为人后者若子、降等服例 一、为人后降等服的问题描述 二、程瑶田和段玉裁的往复议论 三、胡培晕、郑珍和曹元弼的反驳 第三节 特殊身份之二:殇服中从上中从下辨 一、“殇服中从上中从下”的争议从何而来 二、郑、程之异和金榜对程氏的遥相暗合 三、张锡恭驳论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仪礼丧服文足征记》的特点 一、推进了丧服学的深入 二、有比经推例的研究自觉 第二节 后代学者的强烈回应 附录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