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纬国口述自传》是上世纪80~90年代,台湾“中央研究院”《口述历史丛书》的计划项目之一,由刘凤翰先生以数年时间根据访问记录整理完成。
原稿尘封十年,这次是首次出版!这里蒋家的沉默人物,自述顿挫人生。可以说它是以窥视蒋氏父子和抗战史的另类视角来描述的一本完整的蒋纬国个人生活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蒋纬国口述自传/口述历史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蒋纬国口述自传》是上世纪80~90年代,台湾“中央研究院”《口述历史丛书》的计划项目之一,由刘凤翰先生以数年时间根据访问记录整理完成。 原稿尘封十年,这次是首次出版!这里蒋家的沉默人物,自述顿挫人生。可以说它是以窥视蒋氏父子和抗战史的另类视角来描述的一本完整的蒋纬国个人生活史。 内容推荐 蒋纬国是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他八十一年的一生,经历了中国现代史上大部分重要时期。他的身世与经历,他的婚姻与家庭,他与蒋介石、蒋经国的关系,他晚年的政治抉择,都曾经是主导社会新闻、影响政情发展或令社会高度关注的内容。他晚年曾说:“这辈子里,充满了挫折。”《蒋纬国口述自传》这部由他口述的自传,完整地记述了他一生的重要内容。 目录 谈纬国先生(代序) 第一章 父亲蒋中正 一、抗日战争 二、国共作战 三、台湾之建军备战 四、父子情深 五、几点答疑 第二章 家世与童年 一、身世之谜 二、童年琐忆 第三章 求学历程 一、小学、中学与大学 二、留学德国 三、赴美受训 四、学成归国 第四章 交友、婚姻、家庭 一、求学时代 二、先室静宜 三、吾妻爱伦 四、我儿孝刚 第五章 投身军旅 一、陆军第一师 二、赴印度受训 三、青年军二○六师 第六章 战地政务 一、构想与实务 二、情报战 三、情报人员善后 四、保密防谍 五、战地政务委员会 第七章 简述装甲兵 一、装甲兵之建立 二、进入装甲兵 三、国共战争 四、徐州会战 五、撤退经过 六、装甲兵在台.湾 七、装甲兵与后勤 八、装甲兵教育 九、装甲兵机动化 十、湖口事件 第八章 任职“国防部” 一、高参室 二、第三厅副厅长、代厅长 三、第五厅厅长 第九章 军事教育与训练 一、筹划战争学院 二、战略教育 三、山地战术训练 四、战略学会 第十章 外国顾问与军官训练 一、实践案 二、培德计划 三、心得与感想 第十一章 军事制度 一、军制学 二、学习德制与美制 三、人事编制 四、编写典令及统一军语 五、士官团与军官团 六、动员体制 七、战争论 八、战备支援 九、预备役 十、攻守一体制 第十二章 联合勤务总司令部 一、接任联勤总司令 二、行政改革 三、技术改良 四、武器制造 五、产销问题 六、战力支援 七、行政阻难 八、研究发展与进修训练 第十三章 “国防部”联合作战训练部 第十四章 “国家安全会议” 一、缘起 二、组织与功能 三、作业方式 四、设置情形 五、变质与现况 第十五章 退出政坛 一、对李登辉的看法 二、候选缘由 三、李焕的如意算盘 四、王升阵前倒戈 五、退出“总统”选举 第十六章 两次手术 一、肝胰手术 二、主动脉剥离症 第十七章 老夫人 一、老夫人在美情形 二、老夫人返台 第十八章 生活琐忆 一、游泳的经验 二、扶乩之奇 三、同名之累 四、翻译 五、升级 六、枪支风波 七、军人素质 八、化敌为友 九、吃闭门羹 十、公路遇袭 十一、解决义演纠纷 十二、不打不相识 第十九章 俄、美之旅 一、访俄缘起 二、旅俄见闻 三、与戈尔巴乔夫会面 四、台湾俄罗斯的合作 五、关于溥仪的小故事 六、访俄心得 七、应邀赴美 八、发表演说 第二十章 水的哲学 一、“国家统一纲领” 二、参谋业务 三、飞机生产 四、行政缺失 五、研究精神 六、革命实践研究院 七、陆军训练作战发展司令部 八、李宗仁当选副总统始末 九、水的哲学 十、空战战术 十一、土洋之争 十二、东北问题 余絮 一、郝柏村——从入阁到总辞 二、积极命运论——“知命善运”的运用 三、“新党”问题 四、两岸关系 五、新同盟会 六、蒋家没落了吗 七、发扬总理建国理论 八、泛东方论 九、《陈洁如回忆录》质疑 附录 蒋纬国上将兵籍表 编辑后记 试读章节 二、童年琐记 (一)死里逃生 民国六年前后,我生了一场重病。刚开始,父母亲以为我得了急惊风(因为穿堂风骤然把门窗关上,引起惊吓,而哭闹不停),他们为我请了一位日本医生。这位医生在上海很有名,根据他的诊断,我得的是脑膜炎,可能是被蟑螂传染,但是他也没有治好我的病。果夫夫人看父母亲每天抱着我,便教训了他们一顿:“你们两个人究竟是来革命来的,还是来抱孩子来的?为了小孩,你们也不革命,成天躲在阁楼上,就晓得抱这个小孩,抱得活吗?你们又不懂抱孩子,现在又放弃了革命,你们成天在此地苦恼算什么呢!从明天起你们两个都出去做事,孩子交给我,这孩子保得住就保,保不住也就没办法,只好听天由命。”父母亲被果夫夫人这么一说,就出去工作了。当时是上海最乱的时候,党员人数不多,大家分配事情做,忙得很,总理本人虽然没有俏沉,但是也实在是一筹莫展。 那时我已经奄奄一息,果夫夫人就到隔壁中药房抓了一副“金老鼠屎”。这种药比普通“老鼠屎”重一份药量,而且用金纸包起来,所以称为“金老鼠屎”,样子跟米粒很像。通常这种药是有人吞鸦片烟自杀时用来解毒的。果夫夫人喂我吃成人份量的一倍,第二天,我就睁开眼睛,也不哭闹了,非常有效。果夫夫人又到中药店去抓了一副成人份量的“金老鼠屎”,吃了以后,我的病就好了。不过,那位日本医生还是继续来看我,让我服用西药,他特别交代了一句话:“这个孩子以后求学的时候,凡是与计算有关的,在初中以前,不能超过一个钟头,在高中以前,不能超过两个钟头,过了高中之后,脑子已经成长完成,就不必限制时间了。”我小时候一向听话守纪,所以年龄比较大之后,听母亲这么讲了医生的指示,就照着吩咐做,一直到高中毕业才停下。真是感谢老天,我的脑子没有因为这场病而受伤,病后的保护也一直很好。 有一年,果夫夫人在台北过八十岁寿诞,席开八十桌,那时我正在高雄大演习,特别搭飞机回来为她祝寿。在寿席间我把当年她的救命之恩告诉宾客,并敬了果夫夫人三杯酒,再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然后我又连夜搭火车回高雄继续演习。 在我的生活过程中有一段痛苦经过,那就是童年时光。 父亲在十六岁时(民前十一年)与毛氏夫人结婚,不过,父亲在出国之前(民前四年)就已经把毛氏夫人休掉了。从前的时代没有所谓的离婚。父亲是一个在农家出生的南方孩子,非常孝顺母亲,如果不是因为家中发生重大变故,怎会忍心抛家离井,到保定北洋陆军速成学校,再说祖母也不会让他离开家,因为对祖母来说,父亲是独子。我的大伯父是孙氏祖母所生,并且过继给另外一房,我的祖母自己所生的,除了父亲之外,还有一个小叔叔,可是他在四岁时就夭折了,因此,父亲在家里是独子。如果不是家里发生重大变故,祖母也不会让他离开,他也不会如此狠心离家。 民国九年,因为祖母有严重的气喘病,父亲要母亲回去侍候祖母,所以母亲就带着我回到溪口。毛氏夫人虽然被休掉,但是没有离开蒋家,祖母就让她住在后面的一个小房子里,因为祖母也需要一个人侍候她。母亲回去后,知道了这个隋形,为了侍候祖母方便,便与毛氏夫人轮流侍候祖母,因为祖母当时已经卧病在床,不能起身,于是母亲就把毛氏夫人接到家里来住。没想到她反而跋扈起来,把我们母子两人赶到柴房里去,在一个小小的房间内,一个犄角里养了几只猪,另一个犄角堆着稻草,我们就睡在草堆上。我们回去以后简直是受到很大的虐待。稻草里有很多跳蚤,我常常被咬得周身都是红点,母亲是大人,还能挡得住,我年纪小,没有多久就生病了。当时父亲把我们带回乡下时曾说过一句话:“你们不要搬到大伯那里去住。”从前的老规矩,小叔可以到嫂嫂房间去,但是大伯不能到弟妹房间去,所以母亲不到大伯那儿去,不过白天走动走动是有的。 溪口沿着苕溪边上有一条街,家境好一点的人家住在上街,上街就是溪的上游,我们住在下街,屋名为丰镐房。祖父过世时,父亲才九岁,虽然大伯父已经过继给另外一房,但终究是祖父所出,而且祖母厚道善良,所以分家时还是分给他一份。我们家的财产有玉泰盐店和山坡竹林,玉泰盐店在上街,除了制造酒品外,还卖盐与米,祖母不便抛头露面去看店,便把那家店分给我大伯父,由他去经营,所以大伯父的家境一直很好。竹林生产笋及竹子,竹子可以用来做竹筏,乡下称为竹,一年可以收入四十几元,我们家有一个老长工,一直跟着祖母,我们就保留竹山,由这位老长工看管。 回溪口那一年,我实在病得很严重了,大伯母非常疼我,就把我接回她家去住。大伯父有一子一女,他的儿子大我十二岁,也是属龙的,非常疼我;他的女儿小我一岁,从小就是我的玩伴,我们一起长大,感情非常好。母亲在家侍候祖母,只要一得空,就会来看我。 …… P51-53 序言 《蒋纬国口述自传》是上世纪80~90年代,台湾“中央研究院”《口述历史丛书》的计划项目之一,由刘凤翰先生以数年时间根据访问记录整理完成。但是原稿经蒋纬国亲自审定后,一直束之高阁;除刘凤翰先生的本书代序《谈纬国先生》曾在《近代人物》121期登载外,整部文稿始终没能正式出版。 蒋纬国是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他1916年出生于日本,1999年在台湾病逝,以八十三年的一生,经历了中国现代史上的所有重要时期。他的身世与经历,他的婚姻与家庭,他与蒋介石、蒋经国的关系,他晚年的政治抉择,都曾经是主导社会新闻、影响政情发展,使社会高度关注的内容。他晚年曾说:“我这一生,充满了挫折。”这部由他口述的自传,完整地记述了他一生的重要内容。 蒋纬国逝世后,台湾台独势力扩大,特别是民进党执政后,不断以篡改历史的方式“去中国化”,实施“法理台独”,制造两岸的分裂与对立,使中国近现代史的真实面貌,一再受到严重扭曲。蒋纬国的口述自传提供和保留了大量历史资料,对于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国共关系史和两岸关系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基于这个原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经与香港凤凰卫视合作,决定公开出版《蒋纬国口述自传》,并陆续整理出版其他重要历史人物的口述史料,跨越两岸之间的历史局限,保留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补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面貌,为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 由于政治背景和政治立场不同,《蒋纬国口述自传》中存在许多错误的历史见解和反共言论。经与刘凤翰先生协商,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对于一些诽谤性的词语,做了适当的处理。如“剿匪”改为“剿共”,“匪谍”改为“共党间谍”,“戡乱”改为“国共作战”等。至于其他错误的历史见解,为了尊重原作,同时也尊重读者,我们仍保留原貌,相信读者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上,自会做出正确识别和判断。 后记 编辑后记 《蒋纬国口述自传》的出版,经过整整一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刘凤翰先生被诊断为癌症晚期。他极希望看到书稿的出版,不但多次表达了这种心情,还多次对编校工作提供支持和意见。他希望这部书稿在大陆的出版,是他临终前对蒋纬国先生的最后一个交待。 蒋纬国在口述自传中说:“与其说这本访谈录是写我的一生,不如说是写父亲的一生,只是这件事与我有关,所以由我口述写出。虽然是我的自传,但也变成了父亲的别传。”这部书稿的主要内容,的确大都是围绕“父亲蒋中正”展开的。所以本书的第一章,即是概述蒋介石一生的功过。蒋纬国强调:1.蒋介石“是积极抗日的”。为了准备抗战,蒋介石在战前已经开始进行60个师的整军计划,以及云贵川的大后方建设;2.蒋介石采取以德报怨、化敌为友的方式,对消除军阀势力,完成国家统一是有功绩的;3.蒋介石的一贯反共,是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分歧使然。他认为,是苏联对中共的支持和美国对苏联的妥协,造成了国民党最后的失败。 不过这部口述自传,毕竟是蒋纬国自己的自传。自传的主要内容,是蒋纬国个人的生活和历史。 有关蒋纬国的身世,一向多有传闻。蒋纬国在自传里承认,自己并非蒋介石亲生。他出生在日本,生父是国民党元老戴季陶,生母是日本人重松金子。但他是一出生就进了蒋家,蒋介石对他更视如己出。而且在整个幼年时代,蒋纬国与蒋介石的关系,甚至比蒋经国更为亲近。蒋纬国活泼聪慧的性格,深得蒋介石的怜爱和欢心。蒋介石对两个儿子“经天纬地”、一文一武的设计也是成功的:蒋经国在苏联学文,造就了坚忍的政治性格和刻苦奉行的作风;蒋纬国赴德国学军,培养出严谨的军人风范。 蒋纬国与蒋经国兄弟之间的关系,也最为人关注。刘凤翰在本书序中提到:“纬国感到最困扰的是:一些小人自愿(非经国先生授意)调查他的小事,提供给经国先生,再由经国先生转告他们的父亲。”他的这种困扰,在这本自传中经常可以得到证实和体会。他与蒋经国之间的间隙,也决定了他后来的政治命运。他与蒋介石父子关系的疏远,始于“湖口事件”。事件发生后,虽然俞大维、刘安祺都向蒋介石说明“此事不关纬国的事”,蒋纬国也曾亲自写过一份“政战改制报告”,呈陆军总司令部说明真相。但是,由于政工系统的变本加厉,特别是蒋经国的影响,使蒋介石对蒋纬国的态度,在长时间内大为改变,认为他“识人不明”,且与东北籍军官走得太近,不堪大用。 蒋纬国说,他一生有两个生活原则,一是“调皮不捣蛋”,一是“从军不从政”。即使在晚年作为国民党“第二代元老”,尝试着进入政界时,他也采取的是“候选而不竞选”的态度。蒋纬国自我解嘲地说,他的政治能力实在是“有限公司”,因为“政治手段我们是不屑用的,政治人物那种说了会错、错了会赖、赖了就火、火了就整人的做法,不是我从小走的教育路线”。 但是他晚年从政,却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比蒋经国更早认识到李登辉的台独立场和政治野心。为了阻止李登辉当选连任,使国民党免于被葬送的命运,他在与林洋港、李焕、郝柏村合作,“候选而不竞选”期间,宁愿处在被利用的地位上而毫无怨言,始终积极配合,公开表示“决不退选”。而在被迫退选的情势下,仍坚持要求李登辉放弃台独立场。可见刘凤翰序中所说的纬国“想做事,又不敢光明正大地去做,此种个性,误其终生”,说法并不公正。联系到近一年来,民进党借“转型正义”的名义,大搞“去蒋化”、“去中国化”,蒋纬国当年的忧虑,更让人感慨良多! 大陆改革开放以后,蒋纬国一贯的反共立场有所改变。他晚年明确表示:“我很诚恳地赞成邓老(邓小平)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认为,这句话是有双重意义:对大陆而言,是鼓励他们走总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对台湾而言,就是要打击那些否认自己是中国人的人,同时也让台独运动死心。他又提出一个近似幼稚的主张,即由“新党”和现在存留在大陆的第五代“旧党”整合成第七代国民党,使命不是谁统谁,“而是共同建设新的理想的中国”。这些言论当时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些台独分子甚至不准他从美国回到台湾,“就是回来了也要驱逐出境”。 从原稿问答部分可以推断,本书的最后一次访谈是在1994年12月28日,蒋纬国时年78岁。刘凤翰先生在序中说,当时蒋纬国已经重病缠身——“体内许多器官多已老化或破坏,完全以药物或洗肾维持,此后对外接触谈话较多,真真假假,无足凭信。”就是在这次访谈中,蒋纬国黯然地说,蒋家确实是没落了,因为“所托非人”(指李登辉上台)。至少这时的他还是清醒的。 因为是口述记录的原因,文稿的内容、观点和材料,经常有所重复。某些章节内还留有一些问答文字,属于未经蒋纬国审订的后来补访的内容。对于这些枝节,我们一仍原貌,未做整理。为了对自传中的一些内容做必要的核证,我在编校过程中,查阅了汪士淳的《千山独行——蒋纬国的人生之旅》、黄嘉瑜等人的《蒋纬国侧写——独立卓行的军事将领》、林朝和的《蒋纬国评传》以及翁元的《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四十三年》等。 最后,感谢凤凰卫视的张林主任,与我们一同工作,终于编好了全部文稿。 而让我们遗憾的是,就在本书将要付梓之际,刘凤翰先生于11月6日不幸辞世了——他念兹在兹的这份心愿,最终竟未能亲见。 郭银星缀记于 2007年11月20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