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窗户失灵之后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沈士钧
出版社 江苏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在上海黄浦江南的一处“河网”里,有个居住着十二三户庄稼人的小圩,人称沈家圩。我家就在这个圩中间。

我们这个圩,四周全是河,与外界的通道只有一座桥。大家把这桥叫作干家桥,因为它的位置靠近干家宅。

干家桥很短,只有两堍,也就是两块木板接起来那么长;干家桥很窄,桥面是由两块板拼成的,只容一个人单向行走;干家桥又很“娇”,中间的桥墩是由栽在河底的两根细细的木头托起的一块横木块,两边的桥板是由它连接的,来往的船只只要轻轻一撞这两根木头——桥脚,它就会不是折断,就是歪斜,桥板就会掉下水。

这样的桥只能供人行走,岂能让牛子桥上走?!

然而,我们这个圩中的土地不多,有不少人家的田地,或多或少在圩南。我家就有两块田在圩南。

这里的土很肥沃,都是黑黑的、油油的,种的不是棉花,就是水稻。如果种的是棉花,那就不用取水去浇灌,如若轮到种水稻,就不能少水。而取水灌溉,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不像如今那么方便,如今电钮一按,白花花的水就从水管里喷出来,经过水渠流向四面八方。那时取水,在我们那里,很少用风车,只能靠牛子拉着牛车打水,满足庄稼的需求。可牛子在圩里,如何过河?

河很宽,但桥南水浅,大概就因为这点,我们的祖先选中了这个桥址。河的南半截,不,还要超出一些,约有桥身长的三倍之多,可以堵上筑堰,将桥板架在埝头处,缩短了桥身的长度,省料又简便。就根据这南浅北深的特点,不知哪一位老祖宗,又在北端桥头不远处挖了一个槽槽,做成了一个斜坡,让牛子平平稳稳地走下水去;在桥南埝基的西侧浅水处,将坑坑洼洼填平,让牛子舒舒服服地行走。就这样,哪家的牛子需要过河,就从北坡下,游过深水处,到南浅水道上去,或者从南浅水道下,游过河去,到北坡上来。这就算完成了牛子过河的使命。

我们这些孩子常常在桥头玩耍,一看见牛子过河,就不约而同地欢呼雀跃起来,各自选择一个最佳角度,喊着,叫着,观赏牛子过河的壮观景象。

主人将牛子牵到下坡处,让牛子独自走下去,到了坡下,还未碰到河水的时候,主人将牛绳动动,嘴里喊一声“等一下”,那牛子就站在那里不动,如果觉得无事可做,又觉得口渴,就伸长了脖子到河里喝一口水。等主人到了桥上,将牛绳拉紧,喊一声“下去”,牛子就一步一步慢慢地走下去。牛子慢慢地往下走,水就慢慢地往上涨。到了水漫过膝盖时,牛子好像有点紧张,走得更加缓慢。这时,主人将手中的牛绳拉得更紧,牛子就继续往前走。当前脚脱离河底时,它就不由自主了,整个身子“扑通”一声,全到水里了。我们站在岸上可以看到,牛子的四条腿在水中拼命地甩动,鼻子露出水面,喷着粗气、溅出水珠,双眼鼓鼓地盯着前方,好像到了一生的最后关头,如若再不拼搏一下,就会对不起主人对它的关怀和恩泽,也有损于“老黄牛”这个人人赞誉的美称!牛子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拼命地往前游,终于游到了对岸,踩到了河底,松下了一口气。

我们看到这里,又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

“牛子过了河啦!牛子过了河啦!’’我们喊着离开了现场,又去玩耍了。

但我们这些孩子对牛子过河的场景,总是百看不厌,只要有牛子过河,我们从不轻易放过。

有一次,我家的牛子从圩外回来,我在看牛子过河的时候,突然发现河那边的浅滩上有两个人在水里,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大人在教他的孩子游泳。那大人拳头垫拳头,放在孩子的下巴底下,不让孩子沉下去;那孩子拍打着双脚、划着双手;那大人一边往后退,一边说着什么,倏然间,大人的拳头一放,那孩子吓得大叫起来,立即站住了……我看到这里,又回过头来看看我家的牛子,那牛子已经过河了,正在往坡上爬。这时,不知怎么的,我的脑子里闪过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想问,却被爸爸喊住了,要我回家去。

第二天中午,我缠住爸爸要他教我学游泳。我说:“牛子过河,我也要过河。”爸爸被我缠得没法脱身,只好答应,他说:“好,好,好,人从妈妈肚子里来到世上,就是要有点精神。走,我带你去学游泳。”我高兴地挥舞着小手臂,向小桥那儿飞快地跑去。

P5-7

目录

故乡的回忆

 海滩上

 牛子过河

 学摇船

 张蟹

 枣树

 “1”的认识

 故乡的河

 家乡的路

 登山有感

“窗户”失灵之后

 “窗户”失灵了

 一大把眼镜

 三个放大镜

 一根尺一支英雄笔

 疏忽无言

 车子的响声

附录

 几近失明仍写作

 “两个夹子,一把尺子”——80岁

 将至的沈士钧出书近百万字

 我市盲人作家沈士钧新书

 《青蛇新传》面世

 沪郊金山籍盲人作家沈士钧二十

 年出书百万字

序言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我就将自己的眼睛比作“窗户”了。可是我的“窗户”失灵了!那时我觉得天塌下来了,心里直叫:“完了,完了,这下全完了!”之后我心里很乱,不知如何是好。我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更谈不上追求前途了,那是我最最痛苦的一段时间。好在,不久我就振作了起来,对自己说:“不能这样等死!”我鼓起勇气,振作精神,面对现实,我要让“窗户”失灵后的人生尽可能地光亮一些。于是,我拿起了手中的笔来书写我“窗户”失灵之后的人生。

在以后的二十多年里,除了正式出版了几部著作之外,我还写了一些散文,把心里想说的话用散文的形式写了出来。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热爱故乡、想念故乡,我一闭上眼睛,故乡的水,故乡的路,故乡的桥,那熟悉的人和事就浮现在眼前。“窗户”失灵之后,这种乡思、乡愁就更加地强烈,于是我写了一些回忆故乡的文章,篇数不多,却都被收入正式出版的文集中,有的还获了奖。

其次,我想将“窗户”失灵的真正原因告诉我的读者。在我写的一篇名为《疏忽无言》的文章中,我提到:“疏忽,使明亮的眼睛变得模糊;疏忽,使幸福的家庭蒙上阴影……”列举了疏忽带来的九大危险,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疏忽,是一种犯罪;疏忽,比故意更危险,因为故意可以权衡轻重利弊,而疏忽却在不知不觉中犯下了罪!”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起个警示作用,希望大家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不要疏忽。这就是我的心里话。

最后,还有一点要说明,《京江晚报》的记者采访了我,并在《京江晚报》上刊登了关于我的情况的文章,还发到了镇江金山网上。在我的故乡,有记者采访我的侄子沈重远,把介绍我的情况的文章发表在上海《金山报·新漕泾》上,并发到人民网之上海频道上。这些文章作为“附录”也被收在这个集子里。在此我向有关同志表示谢意。

以上的文字,就作为这个集子的“前言”吧。

内容推荐

沈士钧编著的《窗户失灵之后》是作者对儿时故乡生活的回忆,以及作者失明的前因后果及失明后的写作状态。

编辑推荐

出生于1934年的沈士钧,退休前是大港中学语文教师,1990年即因晚期青光眼双目失明。一直迷恋于文学的他,并未就此消沉,而是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他说,“如果把眼睛比喻成窗户,那我希望在我的窗户被关闭后,我的人生还能有光亮。”因而,每当看到自己的新书出版,他都感觉非常高兴,“因为自己的人生没有因为失明而变成一片黑暗”。沈士钧编著的《窗户失灵之后》就是作者把心里想说的话用散文的形式写了出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