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画唐诗(附我的诗画本)》是身为设计师和专职作家的妈妈刘雨菡与现年九岁的女儿李怀殊共同创作的图文集,以五言及七言唐诗作为题材,在妈妈的引导下,孩子以其童心童想,画出有趣又出人意表的“唐诗画”,内容深富教育及启发意义。阅读此书的家长可以尝试找到孩子最有兴趣的方式,与孩子一起创造自己的家庭文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陪孩子画唐诗(附我的诗画本) |
分类 | |
作者 | 刘雨菡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陪孩子画唐诗(附我的诗画本)》是身为设计师和专职作家的妈妈刘雨菡与现年九岁的女儿李怀殊共同创作的图文集,以五言及七言唐诗作为题材,在妈妈的引导下,孩子以其童心童想,画出有趣又出人意表的“唐诗画”,内容深富教育及启发意义。阅读此书的家长可以尝试找到孩子最有兴趣的方式,与孩子一起创造自己的家庭文化。 内容推荐 《陪孩子画唐诗(附我的诗画本)》由海峡两岸联袂推荐!台湾妈妈的唐诗育儿经+孩子自己的诗画手工书;借由24首经典唐诗、24幅孩子创作的唐诗画、24个亲子共玩的手工,感受唐诗之韵、享受陪伴之乐。 《陪孩子画唐诗》——台湾妈妈的唐诗育儿经 在这本书里,台湾的一对母女刘雨菡和李怀殊在唐诗里想象畅谈着:从李白的月光谈到了梵·高所画的卧室;从王维绮窗前谈到毕加索的立体派;从《游子吟》谈到了缝纫机的历史……一次又一次拉近着古代唐诗与现代生活的距离。从中能看到一个母亲的文化趣味,示范着如何导引孩子读诗、画诗,以及对个人创意的坚持。阅读此书,能感受到台湾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也能从中学会陪伴孩子、读懂孩子的方法。 《我的诗画本》——孩子自己的诗画手工书 在这本作者和编辑用尽巧思的配套手工书里,将24首唐诗变成了24个好玩的艺术创作,可以让孩子尽情释放思考力、创造力、整合力和动手能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诗画本,也提供了亲子间更多的话题和互动内容,帮助更多家庭开启陪伴旅程、享受亲子之趣。 目录 第一辑 五言唐诗的童想世界 导言 登鹳雀楼——野兽派画风 相思——红豆不是相思豆 春晓——春之圆舞曲 静夜思——月光下的卧室 竹里馆——竹林中的钢琴 杂诗——意料之外的立体派 登乐游原——登猫空赏夕阳 新嫁娘——厨房里的快乐新娘 第二辑 五言唐诗的实景写生 导言 小松——家有小女初长成 咏鹅——白鹅写生记 池上——重温采莲谣 白鹭鸶——白不只是白 答人——蜡笔的涂改趣味 悯农——田野踏青识稻禾 游子吟——缝纫机密密缝 感遇——大自然中的色彩变化 第三辑 七言唐诗的情境创作 导言 种荔枝——爬上长颈鹿的脖子采荔枝 嫦娥——在月球上跳芭蕾舞 清平调——跳舞的公主姐妹 秋夕——化身织女会牛郎 江畔独步寻花——骑脚踏车赏花 渔歌子——西塞山与鳜鱼 乌衣巷——橙色的江南水乡 枫桥夜泊——夜泊日月潭 后记 说说怀殊和她的唐诗画 唐诗中的孩子 今人与古月 唐诗的创意立体世界 管管吹竽南郭记 遇见怀殊 试读章节 野兽派画风 这是怀殊画的第一首唐诗,诗文琅琅上口,并不难懂。要将文意内容转译成一幅图画,也颇为简单。我直接在白纸的上半部,用彩色铅笔简单勾勒出连绵的山峦,山凹间露出夕阳的六分之一张脸,中部画一条河,山与河之间,画一排小树,再于左下角画一座小山丘,山丘上矗立一栋塔楼。简图刚完成,怀殊就兴奋地说她也要画一张相似的图画。 未料,怀殊笔下的画面更加生动,笔下的连绵山峦,变成一块连接一块的馒头山,大胆用笔也大胆设色,颇有“野兽派”的趣味。 我为何以“野兽派”来形容怀殊这幅画的画风呢? 因为野兽派画作的风格就是大胆上色、笔法豪放,不再讲究精准的远近透视比例与明暗技法,而采用平面化构图,且用色鲜明,物体都自成主体性,脱离对自然的摹仿。这些特点都近似儿童画的风格,在怀殊学龄前的绘画作品中也表现得很鲜明。 接着,天空出现了三只飞翔的鸟儿,黄河上还浮出两朵莲花。怀殊认为只要有水的地方,都应该长出美丽的莲花。她这么喜欢莲花,可能是受了关于释迦牟尼佛出生传说的影响吧。她清楚记得悉达多(俦陀的俗家名字)刚出生时,便能下地迈步前行,而且每走一步,走过的地方就会长出一朵莲花。这个神圣又美丽的故事一直深深烙印在她的心中。 山水佳作完成后,我照例让孩子在画纸上签上自己的中文名字及时间,这可是当画家的基本动作,并让她以刚学会的注音符号写上“登鹳雀楼”几个字j第一幅唐诗画便完成了,自此,我和她的“图画唐诗”作业也快乐地开展起来。 诗文赏析 傍晚时分,登上鹳雀楼欣赏美景,放眼望去,太阳正缓缓下山,黄河水势澎湃,朝大海方向奔流。尽管眼前景色已相当壮丽,但诗人仍不满足,他要再登上一层楼,让千里风光尽收眼底。 作者介绍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诗人,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出生和死亡日期都不详,根据后人的考证,大约是唐武后到玄宗年间(688至742年)。 他从小就很讲义气,喜欢帮助弱小,时常和豪侠之士交往,一边饮酒一边谈论剑术。历史上记载的许多侠客,都是他模仿的对象。但因为太入迷,整天和权贵子弟饮酒作乐,不务正业,直到中年仍一事无成,才悔悟先前的颓废无知,从此立志向学,专心于文章写作。他有两位写文章出色的哥哥——王之成和王之贲,在他们的指导下,王之涣不久就掌握了读书的方法,文章写作也不输两位兄长,令人刮目相看。 由于天性豪迈,王之涣对于参加科举考试一点兴趣也没有,只喜欢到处拜访名人,过着游山玩水的生活,且特别喜欢造访位于黄河南北两岸的名胜古迹。他还有一首关于黄河的名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P20-22 序言 本书缘起(自序) 女儿怀殊自幼就非常喜欢涂鸦、画画,且走到哪画到哪,作画的速度非常快,产量也相当惊人。她的绘画风格有阶段性:幼儿园小班及之前,画的是米罗的超现实图案;中班起写生能力突然长进,仅凭图像记忆,就能无师自通,画出栩栩如生的动物肖像;上了大班,竟在写实的人物肖像画里加入天外飞来的幽默感,譬如画出忧郁的超人、开心的明代谏臣“海瑞”等与他们在电影电视中性格完全相反的形象。 刚好,怀殊在上大班时受到同学的影响,沉迷于当时流行的卡通影片《珍珠美人鱼》,不但要求定时收看这部卡通影片,她笔下的人物画也受到片中女主角露亚公主及其他美少女画风的影响──画出了日本漫画家创造出来的蓬松又卷曲的长发及大而不真实的汪汪电眼。她甚至偶尔会提及同学中谁的露亚公主画得最像最漂亮,颇有竞争仿效之意。这时候我给予的反馈通常是一盆冷水:“那是没有创意的复制画,根本比不上你自己画的蒙娜丽莎。” 我以她画的超人、海瑞、蒙娜丽莎为例,一方面开导她不能执迷于漫画式的复制画;一方面也开始寻思如何提供新的题材,来满足她涂鸦创作的欲望,毕竟幼儿的生活经验、创意灵感都有局限,画多了终会出现瓶颈与重复,再不留心,他们就会一味沉迷于复制的便利性和即兴的满足了。 适巧,大班下学期起,我的时间较为充裕,正准备引导女儿学习唐诗,当时她已听熟了我买回来的唐诗唱诵CD,虽会唱诵却不解其意。某一天,我试着解释文意直白易懂的《登鹳雀楼》,一边解说,一边拿起色笔在纸上画出诗中提到的山、水、楼的造型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我画得很简单,也很写意,未料,竟因此勾起女儿“画唐诗”的兴致,这也令我如获至宝:流传千古的诗词,不正是挖取不尽的绘画题材吗? 后来在陪孩子画唐诗的过程中,我又发现如果以女儿能理解的现实生活情况来解释诗意,她就更能画出有创意的诗画来。譬如我曾这么引导她:《春晓》这首诗描写的正是她每天贪睡不起来,小鸟在窗边高歌吵闹,叫她起床的情景。我们住在山区,早晨也多半是在嘈杂的鸟叫声中起床的,所以女儿很快就明白了诗文的含意。 在陪孩子画唐诗的过程中,我找到的创意是“生活化”与“现代化”,女儿则因此学会了让自己化身为主角,去感受、经历唐诗所描写的各种情境。 有了全新的创意和灵感,我们一起创作出24幅别出心裁的唐诗画,完全跳脱“复制”的窠臼,呈现出与其他唐诗画不同的特色和面貌。是故,我也敢大言不惭地说:这24幅画,是艺术画而不是复制画,因为每一幅都独一无二,都经过推陈出新的咀嚼与安排。 无论女儿将来会不会成为一名画家,只希望她在绘画或其他经历中,都能将创意与巧思尽情施展、挥洒,而不要萧规曹随、人云亦云,那么,这三年来,陪孩子画唐诗所耗费的工夫也值得了! 后记 遇见怀殊 第一次见到怀殊,她还是一个4岁的小女孩,见到她的第一面便让我惊讶于她的美,并不是那种长相惊艳的美,而是一种更为打动人心的温婉、柔和、恬静、姣好的美,那份美丽是在小女孩身上极其难得的舒适。于是“怀殊”这个名字便不由自主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第二次见到怀殊,是在陶艺家杨正雍老师的家里,大人们在聊着关于艺术、人文的话题,小姑娘便安安静静地坐在一边捏陶土,全神贯注地创作她的艺术品。那份专注、那份用心是难得在一个孩子身上看到的。于是“怀殊”专注的样子又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今年春天,怀殊的妈妈告诉我,上海的一家出版社要出版母女俩共同创作的诗词插画书籍,听到这个消息我既喜出望外又在意料之中,欣喜于她的才情被有慧眼的出版社相中,使我能够在这里表达对她的喜爱。特别钦佩怀殊的妈妈,这些年来耐心地陪伴女儿成长,让天生丽质的怀殊更加秀外慧中。 当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除了会惊叹于小女孩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之外,更能感受到的是亲情的力量,如同涓涓细流沁人心脾,因此带来的感动不言而喻。 滕桓 天津电视台大型直播节目主持人 “淡水雅集”创办主持人 书评(媒体评论) 24首诗皆是千古绝唱,熟记这24首千古绝唱及妈妈雨菡所写的趣味“诗文赏析”、“作者介绍”、“小知识”,可以少翻很多书,少跑很多馆,不只穿越进了唐朝,也成了一个懂诗的人。 ——管管 台湾知名诗人、诗画家 古诗要与现代生活情调结合,让孩子融古人情怀于真实生活情境之中,画出现代情调的唐诗,雨菡母女做到了。 ——凌拂 台湾知名散文家、儿童文学家 这本书传统而现代,人文兼科学,中西文化勾连,涉及诸多方面,可读性极强,又一次拉近了唐诗与我们的距离。 ——聂焱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美术教师 细阅小品般细腻流畅的行文,处处可见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的默默关爱,同样身为母亲的我,被海峡对岸另一位用心的母亲所感动。 ——徐蓉 上海影视导演、制片人、策划人 当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除了会惊叹于小女孩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之外,更能感受到的是亲情的力量,如同涓涓细流沁人心脾,因此带来的感动不言而喻。 ——滕桓 天津电视台资深节目主持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