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广湖乡思
分类
作者 童玄德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童玄德所著的《广湖乡思》在人物叙事和内心感受上却是交相融溶,读来就像在与你抵掌而谈,亲切得很。“散文随笔”与“剡城杂忆”述的是家乡事,发的是由衷情,现的是璞玉态,让你不喜欢也难。至于整本集子的细腻疏阔,灵动平板,一时半会也难道个清楚,好在读者自能明鉴。

他的作品是研究嵊州市民俗风情的绝好材料,也是了解嵊州市文化历史的精彩教材。他的文章如一幅幅嵊州人文习俗的风情画,一道道嵊州历史地理的风景线

内容推荐

童玄德所著的《广湖乡思》不展示宏图大论,也没有构思精巧的文学手段,而是反映本市本地的乡土人物、历史故事,传统美德、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等,可以说包罗万象,而且大多看得见、摸得着,灵活运用当地人人熟悉的嵊州方言土语,仿佛就在人们身边,提得起阅读兴趣。文风平实自然,直抒胸臆,娓娓道来,亲切感人,读之如沐春风,如食甘饴,如睹美景。

目录

散文·随笔

 幸福嵊州,幸福心愿

 剡溪,嵊州人的母亲河

 广利湖秋色

 家乡的燕子

 养蚕

 西桥溪江白鹭飞

 我的父亲是农民

 参加“双夏”的回忆

 家乡的樱桃

 逵溪是老人小孩的乐园

名人·乡贤

 东南豪杰王金发的一生

 壮丽青春永垂千秋——纪念夏白烈士诞辰九十周年

 他曾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记起义将领金声为建立人民海军效力

 财政经济专家——魏颂唐

 女侠秋瑾的得力助手——徐吟秋

 孙中山为童洁泉七十寿辰赋诗祝贺

 75年前,一位中学校长为救落水学生光荣殉职

 踏着烈士血迹迎来嵊县解放——怀念费洪标烈士

 永康铁匠留美名——吕家骥在嵊县创业的事迹

越乡杂记

 二戴小学记

 王金发被捕的前前后后

 金海师傅

 崇仁精神

 戴逵故里的老手艺

 赵马古村的由来

 做好农村“五水共治”的宣传工作

 治水要标本兼洽

童谣·民歌·谚语

 童谣

 民歌

 嵊州谚语

访谈录

 记三等功臣史行鱼

 访嵊籍爱心企业家童元明

 嵊州女婿孟关良勇创奥运“双连冠”

越乡美食

 嵊州小笼包

 崇仁三绝

 嵊州糟鸡糟肉

 稀世珍果——香榧

 康熙大帝与黄泽豆腐馒头

 豆腐炒年糕

 马头汤包

 糯米果

 千层酥

 甜酒酿

 荠菜煮鸡蛋

 家乡的霉苋菜梗

 越乡清明特色菜——螺蛳

 嵊州清明时令菜——春笋

 农家腌菜滋味长

 乾隆皇帝赞赏“青龙过海”——南瓜脑头

 草根美食——木莲豆腐

 择子嫩豆腐

 番薯胖与芝麻番薯片

 糖番薯

嵊州童氏后裔

 嵊州童氏根深枝茂

 嵊州童氏历代人士

 我家的家训——耕读传家

校后感

后记

试读章节

母亲河——剡溪,穿越山谷,迤逦而下,汇集了澄潭江、新昌江、长乐江和黄泽江四大主干河,以及无数的支流,密布于市内。她是一条秀逸的河,也是一条灵气的河,孕育了70多万剡溪儿女,生生不息,给他们带来了和谐幸福。

在我的记忆里,剡溪清清的水,流人各条渠道,润泽嵊州大地。勤劳的农民,在40多万亩沃土上,种植着各种作物,由于加强浇灌,农作物长得非常茂盛。你看啊,菜园蔬菜绿油油,桑园桑叶翠绿绿,果园枝头上挂满了硕大的果子,田禾孕育了饱满的稻穗。秋天,剡溪两岸的广阔田野,是一片金黄色的海洋,丰收的歌儿到处飞扬,剡溪,给农民带来了丰衣足食,家家老小都欢乐。

剡溪两岸盛产蚕桑,如崇仁江和长乐江畔,创办崇仁锦源丝厂、开元丝厂。那些水灵灵的缫丝姑娘,用剡溪洁净的水,缫出一绞绞蚕丝,具有色泽明亮、手感柔软、清洁度高等特点,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并被纺织工业部评为梅花牌白厂丝的名牌产品,捧回了国家金质奖,缫丝姑娘们高兴得脸上绽开了笑靥,如剡溪冲击起来的一朵朵美丽的水花。

柔美的剡溪,孕育了百年越剧。1906年春,唱书艺人高炳火、李世泉等人,在甘霖东王村香火堂前,把“落地唱书”搬上了草台,从此越剧诞生了。此后男班演员,发扬剡溪奔腾百折不回的精神,“三闯”上海,终于站稳了脚跟。1923年春,金荣水师傅在施家岙创办第一个女子越剧科班,经过3个多月的训练得到成功。一时女子进科班学戏成为时尚,培养出大批新秀,很快替代了男班,开创了女子越剧的新时代。她们婀娜多姿的身段,飘逸飞舞的水袖,就是剡溪的神采;流畅多彩的曲调,清丽委婉的唱腔,句句是剡溪的流韵;精彩的演出,醉倒了多少观众。

女子越剧从早期“三花一娟”,到“越剧十姐妹”,再到“越剧小百花”,涌现了一大批越剧表演艺术家。经过一代代越剧艺人的改革创新,如今越剧流派纷呈,剧目精品,明星迭起,繁花似锦,成为全国第二大地方剧种。

剡溪,钟灵毓秀,民风淳朴,哺育了一代代剡溪儿女成长成才。剡溪像弄潮儿,把辛亥志士王金发、竺绍康、谢飞麟、张伯岐等人,推上了风口浪尖。为推翻封建皇朝,建立民国,他们机智勇敢、出生入死,表现了剡溪儿女特有的阳刚之气与浩然正气。

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马寅初,就有这股浩然正气。他在1957年发表的《新人口论》,主张节制生育,提高人口质量,以及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的经济理论,但遭到批判。马老坚持真理,毫不畏惧,使人们看到了剡溪掀起的壮阔波澜,声势多么浩大。

任光小时候,家里栽桑育蚕,常跟着母亲到剡溪两岸采桑。他看到姑嫂们边采桑,边唱着优美的山歌小调,听到剡溪“哗哗”的流水声,好像是音乐家在演奏弹唱,听得出神。任光幼小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又昕懂剡溪的韵律。后来,终于谱写了轰动国内外的《渔光曲》,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歌曲,激励全国人民爱国抗日,被誉为“民族的号手”。

马晓春领悟了剡溪的轻灵飘逸,在中国棋坛上博弈,成为国内外围棋高手,为故乡剡溪争了光。还有,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剡溪儿女,为实现中国梦作出了无私奉献,成绩显著,在他们身上都有动听的故事。亲爱的母亲河,有许多故事好歌,拾起来一串串,装起来一箩箩,讲也讲不完,听也听不够。

母亲河剡溪,你那宽阔的胸怀、无私奉献的精神,培育了剡溪儿女茁壮成长,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P5-P7

序言

正在欣赏百岁寿星马识途的大作《百岁拾忆——“文革”十年沧桑》,童玄德先生来了电话,说已将近几年来所写的文章整理就绪,准备付梓。欣喜中,我更觉感动。家乡嵊州,交往的朋友不少,而每逢佳节,总能听到祝福话语的,却是童玄德先生。诚然,因为高龄之故,他的听力有所下降,回他的电话,我都要放开喉咙,免得他只闻其一不闻其二,费心思量。

记得四年前,在市人大工作的向坚友介绍童玄德先生和我相识,要我帮他整理文稿,联系出版事宜。作为一名退休教师,一名耄耋老人,有此夙愿,实是好事,我自欣然应允。分手时童玄德先生还说,“今后仍不会停笔,仍要继续努力。”想不到他言出行随,继首集《崞山远思》出版后,作为姐妹集的《广湖乡思》又将问世,真让人动容。

年届九秩的童玄德是个性情豁达身骨结实的老先生,交谈费力,作文却如行云,常言于所当言,止于所当止,且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所谓“名人·乡贤”和“童氏后裔”范畴虽有圹琅与褊小之分,然在人物叙事和内心感受上却是交相融溶,读来就像在与你抵掌而谈,亲切得很。“散文随笔”与“剡城杂忆”述的是家乡事,发的是由衷情,现的是璞玉态,让你不喜欢也难。至于整本集子的细腻疏阔,灵动平板,一时半会也难道个清楚,好在读者自能明鉴。

嵊州古名剡县,乃钟灵毓秀之地,文化综汇之域。万年小黄山,千年唐诗路,百年越剧地孕育了丰盈瑰伟的剡中文化,深受熏陶的童玄德先生若不写出些直抒胸臆、畅诉情怀的文字来,那倒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我在这里还祈盼他当仁不让,待到马老识途的年岁,也能写出犹似《百岁拾忆》般的作品来,那可是锦上添花的关事了。感动之余,是为序。

后记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这句至理名言,使人警醒,催人奋进!

耄耋老人,坐享清福,是情理之中。但我觉得一个人健在,总要做点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事,哪怕是细小芝麻般的小事。因此,2011年冬《雩山远思》问世后,我并未搁笔歇息,而是适应新常态,仍与书报作伴,与笔墨结缘,继续搜集资料写作,自得其乐,并促进健康长寿。经过这3年来的不懈努力,已有几十篇文稿散见于各种报刊,约计10余万字。今年的第20个“世界读书日”活动中,我又想到了结集出书,其意义深远,好处甚多。一是,可以发挥“资政、教育、存史”的作用,有益于社会和人民。二是,作为一种精神文明财富,传承子孙后代,让家庭充满书香,阅读成为爱好,弘扬向上向善的文明道德风尚。三是,出书也是一种文化消费,扩大内需,促进文化发展和经济繁荣。四是,为正在创建“森林嵊州”“文明嵊州”添砖加瓦,岂不是更好!

广利是我的家乡,北有巍峨雩山,西南有浩淼广湖(即广利湖),是崇仁镇广利地区特有的标识,著名的地理标志。故上次出书命名为《崞山远思》,这次文集以《广湖乡思》作书名,正好珠联璧合成为姐妹篇。也是表达了本人对故乡的浓厚感情和无限眷恋!

这本集子,由嵊州政协原主席梁跃锋、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工委副主任徐玉红、嵊州新闻传媒中心编辑部副主任尹畅晨等3位同志作顾问,他们认真地看了书稿,提出意见。尹畅晨同志还对书稿作了细致的校正修改,大大提高著书的质量。童洪炎、童建军2位领导出谋策划,解决了出书的经费问题。中国散文学会、省作家协会会员邢增尧同志,继任这次文集编辑。他对书稿作了精心的编辑修改,又撰写了出色的序言。族人童向坚、童红英、童剑超3位同志,积极为书稿策划和校对,并分别书写《校后感》《祝九十寿诗词》佳作,以及图片拍摄制作等,费尽了心思。山水画家张法汀、花鸟画家周颖泼墨作画,提供了最佳的封面、封底等作品。书法家周雅娟老师题写书名。摄影家汪爱源和钱露同志去越剧博物馆、广利拍摄照片,他们都为集子增色添彩,给人以艺术享受。负责编辑《剡溪副刊》《越乡文化》《人文嵊州》《嵊州春秋》的尹畅晨、卢琴娟、楼珍仙、施钰兴、钱徐良等同志,给老人写作搭建了平台和热心指导,使我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平和踏实,更加丰富多彩!嵊州下王童氏企业家一童元明,关心家族,资助出书,他的爱心精神,必将与书共存,永远传承!

在文集即将付印时,深感这些领导、同事、同学、族人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还有子女孙辈、亲戚朋友无微不至的关怀与鼓励,在此,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本人文化水平有限,加以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一些错漏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朋友们指教,谢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6: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