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摩亚人居住的房舍别具一格,这种房子被叫作“法雷”。传统法雷没有墙壁,房顶由一系列木柱支撑,整个建筑没有铁钉,所有连接处都是用木榫和绳子固定的。法雷其实就是没有墙的茅屋,屋顶由椰子叶和甘蔗叶等编制而成,在支撑屋顶的木柱之间是可以卷起的草帘。屋内承受八面来风,非常凉爽舒适,风雨来时,将帘子放下遮风挡雨。现在,萨摩亚的房舍有了很大变化,既有欧式建筑,也有现代法雷。现代法雷已经不像传统法雷那样简陋,屋顶由铁板、地面由水泥取代,屋子里也多了一些供异国客人用的椅子。
文身是萨摩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萨摩亚人眼中,文身不仅是一种装饰,而且是美和力量的象征。文身是一种挑战,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忍受其苦。经受不了文身之苦半途而废者会感到羞耻,而文过身的人则备受人们的尊重。最初,只有男子才可文身,后来女性也加入了文身的行列。文身是一种神圣的艺术,不同的文身图案都有不同的内涵。据说,这些图案的组合将赋予人巨大的力量,使人进入更高的境界。文身费用很高,但渴望早日成为受人尊重的酋长的年轻人并不吝惜这些钱财。文身的工具很原始,有鱼刺制成的梳子、龟壳制成的刀片和公猪牙制成的骨锥。文墨是用水和一种木头灰烬研磨而成的。文身时皮开肉绽,疼痛不堪,少数人在文身过程中会因失血过多而昏厥。文身过程结束后,家人便大摆宴席,以示庆贺。等伤口痊愈后,酋长们也会举办舞会为其庆祝,文身者为自己终于闯过了神圣的难关而感到自豪。
萨摩亚有一种隆重的卡瓦仪式。卡瓦既可指一种热带植物,也可指用这种植物的根制成的饮料,俗称卡瓦酒。卡瓦酒并不含酒精,能活血化淤,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卡瓦仪式就是指以敬献卡瓦酒为特征的表示对客人尊敬的最高礼仪,是萨摩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重要客人来访、马他伊委员会开会、请人盖房或造船等场合都要举行卡瓦仪式,这种仪式在汤加和斐济也很流行。卡瓦仪式常常在宽敞的法雷里面举行,由高级马他伊主持。主客坐首席,主人坐在对面,两人身边都盘腿坐着代言马他伊。主客都穿拉瓦拉瓦(客人如果是外国人则例外),上身裸露,涂着椰油,手持标志着身份的拂尘。旁边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盘坐在一个卡瓦盆后,她是卡瓦仪式上的重要人物,负责制作卡瓦酒,有时为客人舞蹈。仪式在一声似唱似叫的呼叫声中开始。主客各自致辞。年轻姑娘在小伙子的帮助下将一束卡瓦根纤维放人盆内水中不断揉搓,水色发黄后捞出卡瓦根纤维即成卡瓦酒。姑娘将两手放在卡瓦盆的盆沿上等待敬献卡瓦。所有讲话完毕后,在代言马他伊的指示下,姑娘用椰壳制成的碗舀出卡瓦酒,由年轻小伙子依次向客人和主人敬献。第一碗敬献给主客,主客双手庄重地接过来,应先往地上倒几滴,以敬神灵,然后高声向大家表示祝福并随之一饮而尽。第二碗敬献给主人,第三碗敬献给第二位客人,就这样按照宾客地位的高低依次敬献。敬酒完毕,代言马他伊宣布卡瓦仪式结束,然后大家一边唱歌跳舞,一边吃饭交谈。非常热闹。
P10-11
太平洋岛国地处太平洋深处,主要指分布在大洋洲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外的20余个国家和地区。太平洋岛国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8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在近代西方入侵之前,太平洋岛国大多处于原始社会时期。随着西方殖民者不断入侵,太平洋岛国相继沦为殖民地。二战结束后,这一区域主要实行托管制,非殖民化运动在各国随即展开。从1962年萨摩亚独立至今,该地区已有14个国家获得独立,分别是萨摩亚、库克群岛、瑙鲁、汤加、斐济、纽埃、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基里巴斯、瓦努阿图、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和帕劳。
太平洋岛国所在区域战略位置重要。西北与东南亚相邻,西连澳大利亚,东靠美洲,向南越过新西兰与南极大陆相望。该区域还连接着太平洋和印度洋,扼守美洲至亚洲的太平洋运输线,占据北半球通往南半球乃至南极的国际海运航线,是东西、南北两大战略通道的交会处。不仅如此,太平洋岛国和地区还拥有20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专属区,海洋资源与矿产资源丰富,盛产铜、镍、金、铝矾土、铬等金属和稀土,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近年来,该区域已成为世界各大国和新兴国家战略博弈的竞技场。
太平洋岛国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和亚太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同太平洋岛国的传统友谊和文化交往源远流长,早在19世纪中期就有华人远涉重洋移居太平洋岛国,参与了这一地区的开发。近年来,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日渐加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都取得丰硕成果。目前,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拥有最大规模的外交使团。同时,中国在经济上也成为该地区继澳大利亚和美国之后的第三大援助国,并设立了“中国-太平洋岛国论坛”、“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等对话沟通平台。2014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斐济与太平洋建交岛国领导人举行集体会晤,与会领导人一致决定构建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携手共筑命运共同体,为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掀开历史新篇章。
由于太平洋岛国地小人稀,且长期远离国际冲突热点,处于世界事务的边缘,因而在相当长一段时期被视为“太平洋最偏僻的地区”。中国的地区国别研究长时期以来主要聚焦于近邻国家,加之资料有限,人才不足,信息沟通偏弱,对太平洋岛国关注度较低,因此国内学界对此区域总体上了解不多,研究成果比较匮乏。而美、英、澳、新等西方学者因涉足较早,涉猎较广,且有充足的资金与先进的手段作支撑,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但这些成果多出于西方国家的全球战略及本国利益的需要,其立场与观点均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难以完全为我所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在全球的利益分布日趋广泛。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交往并扩大互利合作,是日渐崛起的中国进一步参与全球化进程,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客观要求,也是包括太平洋岛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殷切期待。更全面更深入的地区研究,必将为中国进一步发挥国际影响力,大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2011年11月,教育部向各高校下发《关于培育区域和国别以及国际教育研究基地的通知》和《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希望建设一批既具有专业优势又能产生重要影响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也多次提及国别研究立项和“民间智库”问题,鼓励有条件的大学新设国别研究机构。
在这种形势下,聊城大学审时度势,结合国家战略急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自身条件,在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南太平洋岛国研究所”的基础上,整合世界史、外国语、国际政治等全校相关学科资源,于2012年9月成立了“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中心聘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电视台国际问题顾问、博士生导师李绍先研究员等为兼职教授。著名世界史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王玮教授担任中心首席专家。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驻华大使苏赛亚等多位太平洋岛国驻华外交官被聘为中心荣誉学术顾问。在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以太平洋岛国历史与社会形态、对外关系、政情政制、经贸旅游等为研究重点,致力于打造太平洋岛国研究领域具有专业优势和重要影响的国家智库,力图为加强国家和地方与太平洋岛国进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增进中国和太平洋岛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提供智力支撑和学术支持,为国内的太平洋岛国研究提供学术交流与互动的平台。
中心建立以来,已取得一系列可喜成绩。目前中心已建成国内最齐全、数量达3000余册的太平洋岛国研究资料中心和数据库,并创建国内首个以太平洋岛国研究为主题的学术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定期编印《太平洋岛国研究通讯》,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研究报告;在研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2014年,中心成功举办了国内首届“太平洋岛国研究高层论坛”,该论坛被评为“山东社科论坛十佳研讨会”,与会学者提交的20余篇优秀论文被辑为《太平洋岛国的历史与现实》,由山东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12月正式出版。《太平洋学报》2014年第11期刊载了中心研究人员的12篇学术论文,澳大利亚《太平洋历史杂志》(TheJournalofPacificHistory)对中心学者及其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这表明,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的研究开始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中心成立伊始,负责人陈德正教授就提出了编撰太平洋岛国丛书的设想,并组织了编撰队伍,由吕桂霞教授拟定了编撰体例,李增洪教授、王作成博士等也做了不少编务工作。在丛书编撰过程中,适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担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新版《列国志》编撰出版工作启动。考虑到《列国志》丛书所拥有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研究中心积极申请参与新版《列国志》编撰出版工作。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寿光社长、人文分社宋月华社长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人员编撰的太平洋岛国诸卷得以列入新版《列国志》丛书,这给中心以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为了使中心人员编撰的太平洋岛国诸卷更加符合新版《列国志》的编撰要求,人文分社总编辑张晓莉女士在编撰体例调整方面给予了诸多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因其特殊的地缘特征,太平洋岛国战略价值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同时,在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作为中国大周边外交格局一分子的太平洋岛国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新版《列国志》太平洋岛国诸卷的出版,不仅可填补国内在太平洋岛国研究领域的空白,同时也为我国涉外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出境旅行人员提供一套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普及性兼顾的有关太平洋岛国的图书。一书在手,即可明了对国人而言充满神秘色彩的太平洋诸岛国的历史、民族、宗教、政治、经济以及外交等基本情况。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也将以新版《列国志》太平洋岛国诸卷的出版为契机,将太平洋岛国研究逐步推向深入。
在浩瀚的南太平洋上,萨摩亚群岛不仅以其气象万千的海洋风光吸引着游客,而且因其在国际交通线上的重要地位而引人关注。东萨摩亚是美国的海外属地,西萨摩亚于1962年独立,即今天的萨摩亚独立国,简称“萨摩亚”。倪学德编著的这本《萨摩亚(新版)》介绍了西萨摩亚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政治制度、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华人华侨在当地的创业历程等内容,同时兼及东萨摩亚的概况。
萨摩亚群岛按地理位置分为东西两大岛群,分别简称为“东萨摩亚”和“西萨摩亚”。东萨摩亚是美国的海外属地,即美属萨摩亚。西萨摩亚于1962年宣布独立,成立西萨摩亚独立国,从而成为南太地区第一个独立的国家。1997年经议会批准,西萨摩亚独立国更名为萨摩亚独立国,简称萨摩亚。倪学德编著的这本《萨摩亚(新版)》以西萨也就是通常所指的萨摩亚的历史为主线,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的角度,介绍了西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政治制度、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华人华侨在当地的创业历程等,同时兼及东萨的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