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京
2001年,我三十岁,第一次离开日本来到中国,那时候的我从未想过,这片广阔的土地会给我的生命带来如何巨大的影响。如今漫漫十五年已经过去,五千多个日夜,我在这片土地上已经生根发芽,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喜欢的事业,还拥有了很多关注着自己的朋友。对一个地道的日本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件神奇的事。但是刚踏上中国国土那一刻的心情,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那年春天,我接到日本演员事务所的一份工作,作为男主角,来北京进行电视剧《永恒恋人》的拍摄,当时的我对中国一无所知,而今说起这些,很多人都难以相信,但是当时的我对中国,或者对世界都无知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在当时的我心里,中国只是一个日本之外的国度,历史悠久,对日本的文化和历史产生过深远而巨大的影响,但是具体而微的事,却一点儿都不了解,甚至对中日之间两百年来的恩怨都一无所知,中国只是跟美国、法国、英国没什么区别的另外一个国度。一所以当时第一次听到有机会来中国拍戏的时候,我甚至还产生过一种奇妙的自豪感,想想看,很多人拍戏都是去美国,去好莱坞,但是来中国的凤毛麟角,我被历史推上了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道路。
带着这样与其说是单纯,不如说无知的觉悟,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去往中国北京的飞机。
刚走下机场,北京暮春沉闷的天气和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就将我包围了。
第一次来到北京机场,第一眼所见到的建筑比我想象的还要.宏大。机场设备、建筑物全是近代风格,飘荡着一股华丽的气息。
我脑海中的北京原本是个古旧的城市,但是看到这个和成田机场没什么区别的机场的样子后感到有些意外。可以确定的是,这已经不是在日本了。我生平第一次离开了日本,来到了这个大海彼端的国家。
广阔的机场内到处挂有“旅客注意”“厕所”等汉字标牌。擦身而过的人的口中飞快地说着带着奇妙回响的话语。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醒我,这里是异国,完全的异国之地了。
“终于来到中国了!”
我停下脚步,深吸了一口初次来到北京的空气。
机场大门四周,人群熙熙攘攘,有无数来接旅客的人。我孤独地站在大厅中间,不知该往哪边走,正东张西望的时候,突然有人拍了我的肩膀。
“是矢野先生吗?”
我回头一看,有两个男人站在那里。一个是身材不高的中年男性,另一个人却是体形如相扑选手一样高大的年轻人。
“你好。我是制片人,我姓苏,初次见面。”身材不高的中年男人一边用流利的日语介绍自己,一边来和我握手。 苏先生的事我在出发前就从经纪人那里听说了。他正是日本SunMusic的副社长及我此次中国之行介绍人的挚友,也是这次电视剧的制片人。
当时苏先生来日本寻找电视剧《永恒恋人》中川岛这个角色的日本演员,我当时所在的SunMusic公司的副社长便将旗下演员的资料都发到了苏先生的手中。好像就是因为我的形象与剧中川岛的形象十分吻合,我才被选中的。不用说我根本想不到这样的幸运会来眷顾我,真想表扬当时留着长发的自己啊。
“初次见面,我是矢野浩二。还请您多多指教!”我急忙跟他握手。
“欢迎来到中国。我是翻译,我姓徐。”大个子的年轻人,和苏先生一样,说着流利的日语。我想要和他对视就不得不仰头看着他,我再一次被这壮硕的身躯吓到了,他貌似身高超过了180cm,体重也得接近100kg了吧。
听到两个人流利的日语,我原本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了。在我原本的觉悟中,初到中国的日子里,我一定会拿着词典手舞足蹈地与对方交流。此时此刻,看到两个说着日语的中国人,感觉心里的重负一下子放下了。
“那,咱们就出发吧。”徐先生很轻松地抱起我的旅行箱,我看着他的背影,快速走向车子所在的停车场。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在北京东北角,那时候的北京还没有如今这么繁华,机场周边还算是郊外,没有太多的高楼,一眼望去,全是稀稀疏疏的低矮民居。那天还是沉闷的天空,好像目本暴雨初来的景象。
“这天阴得真厉害啊。”看着车窗外的景色,我不由得感叹了出来。
P26-33
认真、天真、诚真——这是我在浩二身上看到的“三真”,都是非常可贵的品质,他走到今天跟这些“真”是密不可分的。希望他以后继续带着这些美好的品质越走越好。
——何炅
我认识的浩二工作时非常努力认真,哪怕是做到及格就可以的事情,他也要尽力做到他心目中的满分。而且跟他相处起来很轻松,是一见面就很容易成为朋友的人。
——李湘
大家喜欢他,是喜欢他的灵魂,不管他演什么都像什么,简直是演员界的变色龙,想知道他是怎么一路走来的吗,想知道在日本到底发生了什么而让他过来的吗?老实说我也很好奇!!这本书也许可以解开矢野浩二的秘密!!
——欧弟
与浩二有过多次国家级的合作,我们虽然各自代表一方,但他工作中一生懸命的敬业让人赞叹;对历史的思考让人尊敬;萌萌达的可爱更让人倾心。民间交流的使者——浩二加油!
——朱迅
浩二,是我唯一的日本朋友。人好,戏好,酒品好。每次尽兴时他都高举着中日友好的酒杯,与我并肩唱着我们熟悉的歌曲。曾经我跟他分享过我上师的一句话,人在这个世界上只用完成两件事,一个是生,一个是死,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件事,还有一件急什么呢?浩二,我的朋友,我愿意和你慢慢的感受我们接下来的每一天!
——文章
几年前,我拍过一部叫作《养母》的反战电视剧。
这部电视剧,是通过描写战中、战后表现“母亲”这个主题的作品。我出演的是少年时期在中国生活的日本人“小野”。日中战争后,为了将战死的姐姐留在中国的孩子带回日本,故事中的我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徘徊在战后一片混乱的街道上的小野,终于找到了生活在狭小的孤儿院里的幼童。在那里,因战争而失去双亲的孩子们在一起生活着。小野遇到了经营着孤儿院的中国女性,并为成为战争牺牲者的孤儿悲伤,还被奉献自己一生成为孤儿们的母亲的她这种生存方式的伟大打动了内心。
这部剧通过小野和她的视角表现出战争真正的黑暗,并就日中两国应有的未来做出了探讨。
近年来的中国,像这样客观的以多方面视角的反战电视剧开始增多,我在文章里写到了。比起“日本兵=恶”这样单调的抗日剧,观众更加追求迫近战争的本质的人性电视剧的现在,能出演这样的作品作为日本人我非常高兴。
再加上,这部作品里,注入了我在其他作品里所没有过的特别的想法。那就是,我对在我二十三岁时离世的母亲的思念。 一
我的母亲,与她明快且不服输的强硬性格不相符,她的身子原来就很弱。在我上高中时她患了脑肿瘤,之后过了还没有5年,她又患上了白血病。严格来说,是一种被称为骨骼异形成症候群的,像是血液的癌症一样的病。
最后一次见母亲,是在她去世前的一个月左右。当时在做随从人员的我,向森田先生说明了情况取得了休假,回了老家,去了母亲所在的医院。躺在朴素的病床上,她的身上通着很多管子,已经基本是不能说话的状态了。看着意识都不很清醒的昏沉中的她,我回想起以前我考试成绩很差时她揍我的威势,心情就变得难以形容。
上东京以后,我开始对老家有些疏远。虽然也有随从人员的工作太忙的错,但是想远离因为母亲的病而被沉闷的气氛包围的老家的心情也很强烈吧。即便如此,偶尔回家来的时候,母亲比谁都高兴,比谁都热情地欢迎我。支撑着很明显变瘦弱了的身体站在灶台旁,说着“一个人生活,吃都吃不好吧”,往饭桌上端我最喜欢吃的东西。向她报告我当上森田先生的随从人员的时候,她虽然说着“这下,你就算当不成演员也饿不着了吧”这样招人讨厌的话,但却像自己的事一样高兴,从心底放下了心来。
然后,我返回东京的时候,她会在玄关站着,直到看不到我的身影。带着一脸寂寞的笑容挥着手的母亲的脸,现在还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会毫不畏惧地加油的。所以妈妈你也加油啊!” 伏在床边跟母亲说了这句话后,我就离开了病房。才过了一个月不到,她就停止了呼吸。在五十五岁时过早地离世了。
在日本,在中国,我能够没有畏惧地克服至今所有的困难,在我心里最深处母亲的存在是最大的原因。感觉快要不行了的时候, “别气馁,再加油试试看!”母亲的呵斥很自然地就在我的脑海里响起。去地方拍外景或旅行时,我至今都一定会带上母亲的照片,每天早上在床边拜一拜。这样一来,我就会感到现在的每个瞬间她也在什么地方看着我,为我加油。
母亲去世将近20年了,我作为一个演员,作为一个人的台基终于构筑了起来,我在想自己是不是已经过上了能让她挺胸的生活了。特别是去年,是我人生中非常特别的一年。一个是,通过执笔这本书回首这之前的人生,我被赋予了再一次对自己重新审视的机会。然后,再一个是,难以相信和我交往的女性为我生了个女儿,我们一起组建了新的家庭。
这之前,我一直对结婚这件事不那么关心。我甚至都感觉,难道自己会就这么独自过完一生吗。可是,这一次因为新生命的诞生办理了结婚手续后,我感觉自己的价值观有了很大的改变。也许这个说法很平庸,我的人生已经变得不只是我自己的东西了。我为有了要保护的人而心怀感激,我想将让她们感到幸福作为自己的责任生活下去。
还有,今年,也是我在中国生活的第15个年头7。为此,我接受了一家杂志的采访,过程中被记者问了一个让我一惊的问题。
“矢野先生,您有对日本想过‘有朝一日我要卷土重来’吗?”
“卷土重来”,是指我在东京作为演员没有发展起来的事吧。的确,15年前刚来北京开始生活的年轻气盛的我,有想过“我不会就这么结束的!给我看好了!”并燃起斗志。那时的斗志和精神让我很怀念,也让我有些害羞,但以那种精神为原动力之一,一直努力到现在也是事实。
现在,我想做的事绝对不是“卷土重来”或是想出人头地。和卷土重来这种渺小的东西毫无关系,我想对支持我的人们“报恩”。在东京将小城的我培养起来的人们,注意到在中国什么都不知道的我,对我多方照顾的人们,众多工作上的伙伴还有支持我的粉丝们,还有我的家人。在电影或电视剧,还有娱乐节目等,在各种各样的舞台上活跃起来,我相信就是对他们的报答。
常怀感激之情进行工作,是现阶段我的任务。年轻的时候,人多少带有一点嚣张的气息也没什么不好。但是有了一定程度的年龄增长,我不想忘记的,是回归初衷的重要性。以诚实谦虚的姿态面对工作,怀有某种灵活的想法或价值观才能将工作继续下去。还有,配合经验培养广阔的视野,不论到了多大年龄都会有新的发现。将年轻时的追求和热情作为另一种对自己的支持,就能提高人生中的探求之心和活力。
成为“管道”。
这是我最近的新发现,也是我今后的目标。对将本书读到最后的读者们我表示由衷的感谢,我期待着自己能作为日中之间的“管道”在电视或网络、杂志等媒体上与大家见面,就此停笔。
和平
2014年和2015年,我作为嘉宾,出席了日本驻华大使馆主办的“中日友好成人式”活动。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多年的日本人,能参加这样的活动让我万分荣幸。
这样的活动,让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变得更为密切,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善莫大焉的好事。
因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和日本多数是友好多于争执。刚刚过去还不到一个世纪的战争,给现在的人留下了甩不脱的历史阴影,让很多人都有一种错觉,仿佛中日两国一直以来都在争执。
但是,我想说,这并不是真相。纵观我们两国的历史长河,有漫漫两千多年交流史。从伟大的大唐时就在全方位深入交流。日本的建筑、诗歌、文字,无一不印刻着中华文化的烙印。
而在中国现代社会的机械、物理、化学等文献中,也有着许多从日本输入的词。两国的文化如此水乳交融,不要说在东亚,就算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也是友好邻邦。
我们有不容置疑的友好传统,我们必将继承这种传统,必将发扬这种传统!
每当我有机会演讲,或者在发表看法时,我总会不厌其烦地传达以上信息,不管理解和支持我的人有多少,我都想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尽自己的全力。
产生这种思想,不仅源于我对历史和战争的审视,更源于我在中日两国生活四十多年的经历,源于我跟中日两国万千普通民众交流的感情。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日本人,来到中国,将中国作为自己的根基和梦想,这种行为在不少人看来多少都有点惊世骇俗。但是回首往事,我心中泛起的,绝对没有后悔,反而是满满的感激和满足。
中国这片广博的沃土给了我事业、爱情、家庭,让我懂得承担更大的责任,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使命。
当年接到来中国的工作机会时,我做梦都没想过这个决定会对我的生命造成如此深远的影响。
现在每每回想起来,那个早晨却更像是命中注定一般。
20年前的我,在日本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演员,出演的角色大多都是没有名字的龙套。但是内心却一直渴望着得到更大的舞台,得到更多的机会。
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在长时间的失意和默默无闻之后,我变得有点灰心丧气,对未来和前途充满了悲观。
1999年的12月,在那样的时期,我接到了自己所属的事务所的经纪人打来的电话。
“在中国有一部电视剧要拍,有兴趣参加吗?”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有兴趣。之后在2000年4月,我第一次来到北京,进行了为时3个月的电视剧拍摄。 拍摄工作结束时,我几乎是有些冲动地想:“我要在中国打拼!”
当时的我,可能只是抱着一种放手一搏的想法,毕竟在日本没有人注意到我。没想到就是这个决定,让我真正成长为了现在的模样。
人在自己人生的各个阶段上需要这样突然决断的魄力,这种魄力会引导自己,让自己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
变化
人的一生中,总会伴随着无数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左右你的方向,影响你的计划。让你迷茫,彷徨,不知所措。而我们要做的,是在面对变化的时候不忘初心,永远相信梦想,相信友情。
没有变化就不会有成长。这些变化可能来自于工作,或者生活,或者其他原因。但是永远不变的只有一点,你总会在这些变化中遇到更多的人和事。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最为奇妙的事物。每一个人都会给你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你能通过他,接触到更加广阔的领域,见到更加壮丽的风景。
没有朋友的人是清冷的。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中,都特别强调人脉。而我,作为一个漂泊在中国的日本人,没有朋友的帮助,也绝对不可能成长为现在的模样。
所以,认真地去相信他人,去帮助他人吧。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些友情的纽带就像是长城一样,为你抵御着无数未知的风波。
人和人之间需要善意,需要建立友谊。而国家和国家之间也一样。我一直希望通过我的历史类和战争类作品,传达和平的理念,虽然这可能是杯水车薪,但是我矢志不渝。
和平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至今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在发生战争,看着那些无助的难民,我们除了深切地同情,还能做什么呢?
我只能深切地祝愿我的两个故乡,日本和中国,永远和平下去。
我一直觉得,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的身体,在和平的时候感觉不到战争的恐惧,正如我们在健康的时候感觉不到疾病的痛苦一样。只有当战争和疾病真正降临,你才能感觉到深切的悔恨。
虽然已经年逾不惑,但是我依然想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对待遇见的所有人。我很喜欢跟孩子交流。
孩子的心灵是最干净纯洁的,他们总是会无条件地相信任何人。每次拍戏的时候,我都会主动跟当地来片场玩耍的孩子聊天。那是我最珍视的快乐时刻之一。
我记得在山东沂南拍《烽火双雄》的时候,我去当地一家饭店吃饭。在那里当服务员的是一个本地少年,他给我上茶的时候,忽然愣愣地盯着我的脸。
看着一瞬间哑然地盯着我的少年,我说道:“怎么了,你认识我?” 那个少年一脸目瞪口呆,迟疑地说道:“矢野浩二?”
我打趣地说:“不对不对!矢野浩二是谁啊?我可不认识。我名字叫高仓健啊,你去问问你父母就知道了!”
少年在迷茫中跟我合了影,我看着他,继续一本正经地说:“你父母看到这张照片一定很高兴的!能和高仓健合影是很值得骄傲的!”
少年似乎真的被我骗到了,满脸激动地点头。
点过餐后,少年往厨房走去时,我又再一次向他确认!
我说:“喂,我的名字是?”
服务员少年毫不犹豫地回答:“高仓健!”
我差点笑出来,说:“没错!”
这些淳朴的孩子总是这么容易相信人,在他们的世界里似乎没有欺骗,没有坏人。我喜欢这样的赤子之心。所以跟他们接触的时候,总是很容易就会开心起来。
如果人与人的交往能跟孩子们一样该多好,不需要戒备心,不需要揣测人心,每个人都用自己最真诚的一面面对他人。这样的话,我想世界上的纠纷会少很多。
而我,也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与中国的人们交往着。
虽然也受到过欺骗,可是与所得到的善意和帮助比起来,那些又算是什么呢?
关于演员
在中国的电视剧和电影中,日本人的角色有一些都是凶残的军人形象,初到中国那几年,我因种种原因,所出演的角色也以这种居多。
与很多人想的不同,我对这些角色并没有一味地反感和抵触,反而都在尽心尽力地演出,想尽我所能让中国观众对日本人产生不一样的看法。就算只改变一两个人的看法也好。在这些剧目中,有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在电视剧《战神》里,我饰演了充满正义感、对和平有深切希冀的日本间谍西里,他虽然是一个日本人,但是却加入了反战同盟,与日本军方为敌。
在电视剧的后半部分,他的身份暴露,被日本军队逮捕,日军队长问他:“你为什么,要做这种背叛祖国的行为?”
西里回答说:“热爱和平的日本人会理解我的所作所为的。”这句台词是我自己灵机一动加进去的。当时我感觉我深刻理解了西里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他虽然选择了一条跟日本为敌的路,可是他自己知道,爱好和平的日本人一定会理解他,一定会跟他站在一起。
这句话至今适用。
在电视剧《少帅》中,我饰演了张作霖的日本顾问:菊池。他作为一个日本人,却自始至终都在想办法阻止日本军部进攻中国。但是这无异于螳臂当车,最后日本军队还是入侵了中国。
菊池痛心地说:“人类如果不结束战争,战争将会毁灭人类,我们现在要意识到,还来得及……”
这句话也是我与《少帅》的导演张黎导演商量以后,自己加进去的台词。
而我之所以屡次在角色中加入这种充满感情的台词,就是想表现出他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他对战争的反感,对正义的渴望。
我相信,这是所有善良的人共同的愿望。
西里和菊池都是生活在绝望和逆境中的日本人。他们抱着痛苦和疑问活在那个时代,但是为了和平,他们毅然走上了跟自己祖国为敌的道路。这种大无畏的勇气,这种对和平和希望永无止境的追求,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我经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听到这样的问题,“饰演日本人和饰演中国人有什么不同?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不同之处当然是有的,中日两个民族虽然有很多相同点,但是在很多细节的地方也有不少差异。不过,在表演的时候,我自己却并没有思考过这方面的事,没有在一个角色的国籍定位上有所拘泥。
因为,不管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他们首先都是一个人,作为人类的感情和精神世界是相通的,都会有恐惧,有迷茫,也有善良。
只要抓住了这一点,那么不管饰演什么角色,都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我曾经背过一句中文的诗,特别有感触,一直记在心里。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次艰难的跋涉,每一次选择,都是面临一条崭新的前路。但是不同的是,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选择看起来更加平坦的路。很少有人会主动迎难而上,朝着荆棘前行,纵然那条荆棘之路的风景更加壮观。
没有挑战的路途虽然轻松,但是一定会错过更多风景和成长。有时候,挑战一下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坚韧。
表演也是如此,如果每次都只饰演同一种角色,那么这个角色就会限定你,让你无法去寻求突破。
对于我来说,面临的选择更加艰难。
作为一个日本人,在中国的演艺圈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因为中国每年都会拍摄大量拥有日本角色的电视剧,可是日本艺人却少之又少。所以说,日本演员在中国演艺圈,似乎并不缺少工作机会。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种形式却严重限制了演员的戏路和选择。有的跟我一样的日本演员,在中国很难找到饰演其他角色的机会。除了日本军人,还是日本军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选择?环境在逼迫我们只能选择一条路去走,而我们看起来却并没有破局的力量。
我曾经也被这种环境深深苦恼着,可是有一天我想明白了,其实选择一直握在自己手中。日本人的性格也千差万别,只要自己保持对梦想的敬畏,对工作的敬业,努力去把接到的所有角色都打上自己的烙印,那么你终究会为自己开创出一条崭新的路。
经过十多年的历练,我接到的角色早已不限于日本军人,甚至连八路军战士都曾挑战过。虽然很多人觉得我的经历不可思议,可是对我来说,这只是日积月累、顺理成章的结果。
……
战争我不想多说,那是历史的悲剧。但是现在,我们两个国家再次迎来了和平,已经和平了快一百年。这里面离不开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努力。
我只是一个演员,但是也在努力地为两国人民的交流尽着自己的一份力。而跟我一样在努力的人又何止千万。
我的朋友关口知宏先生,他以中国的铁路为主题,做过很多极高质量的纪录片,向日本人全面介绍着中国的发展和风土人情。
后来他更是带着一些日本小学生开展了这样的活动。在那次活动中,有一个画面让我记忆犹新。
参加节目的小朋友都是从日本大城市遴选而来,关口知宏带着他们在中国西南的偏僻村落中考察。这些小朋友当然会不适应,其中有一个小女孩突然说暂住人家的卫生不好,很脏。
这句话可能只是无心之言,但是我清楚地看到了关口知宏先生眼中的严肃。他马上喊过那个小女孩,告诉她,这家人为了招待他们一行,已经拿出了自己家中最好的东西。相比起这些情义,这些被自然条件所限而导致的居住环境又算什么呢?
小女孩最终理解了关口知宏先生,并很快融入了当地的生活,愉快地生活了好几天。后来跟当地的中国小朋友们打成了一片。
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活动,但是我却从中看出了让人动容的力量。
人和人的隔阂,大多都是由误解和歧视而起。如果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感激,很多让人冷漠的言行就不会发生,那么这个世界会少很多纠纷吧。
我希望总有一天,日本吸引中国人的地方不仅仅是樱花和景点,还有和平的人民。中国人想到日本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鬼子,不是战争,而是友好睦邻。
我希望总有一天,日本人想起中国的时候,不再是畏惧担忧,而是友谊善良。我希望总有一天,日本人来到中国的时候,问候他们的第一句话不是“看那个鬼子”,而是“你好,来自日本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