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著的《洋务自强(精)/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是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系列的第三册,主题为洋务运动,讲述了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等内忧外患的冲击下,终于有意识地开始向西方学习,并以军事技术和相关产业为主要学习方向。肯定了这一时期中国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同时深刻指出洋务运动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图文并茂,发人深省,能帮助启发广大读者从历史教训中探索真正有效的强国之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洋务自强(精)/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张鸣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鸣著的《洋务自强(精)/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是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系列的第三册,主题为洋务运动,讲述了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等内忧外患的冲击下,终于有意识地开始向西方学习,并以军事技术和相关产业为主要学习方向。肯定了这一时期中国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同时深刻指出洋务运动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图文并茂,发人深省,能帮助启发广大读者从历史教训中探索真正有效的强国之路。 内容推荐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事件,可以说,近代中国的外交、通讯、交通、海军以及企业经营等都由此而来。中国近代经济史因为洋务派的存在丰富了许多。若要详细记载,恐怕是一个艰巨又枯燥的工程。张鸣著的《洋务自强(精)/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以“书话”的形式归纳了洋务派在这个历史时期的进步和局限。 但有局限不是错误,敢于突破局限寻求出路就值得赞许。透过这本书,读者似乎可以看到近代中国拖着沉重的身子,在一群敢为天下先的义士的带领下艰难前行的样子。新时代的读者刷着微信、用着互联网、把一切“洋玩意儿”都当成生活必须品,也许应该想到早年一个“洋”字,包含了多少人的愁眉不展、血泪荣辱。 目录 逼出来的洋务 谁是洋务派? 唉,总理衙门 同文馆的风波与成绩 泥足的巨人 唉呀,海军 官督商办之谜 一个官办企业的样板——福州船政局 曾经挂美国旗的轮船招商局 同治大婚的铁路赠礼 玩具火车推动历史 上海铁马路的命运 骡马路与火车道 海军学校中等生:北洋海军 制度的变革:《北洋海军章程》 水师学堂 北洋海军是个花架子吗? 从海军衙门到贵族海校 电线攻防战 有线电报这玩意 张之洞的大手笔——汉阳铁厂 出使西方的风波 一场耐人寻味的争吵 买办们 命运多舛的留洋事业 难以转型的大兵 八旗洋枪队 袁世凯和新建陆军 张之洞和自强军 一个绵延几十年的话题 试读章节 逼出来的洋务 相对于前代,清朝是一个不喜欢变革的王朝。自打1644年入关以来,一直到太平天国出现,两百余年,我们找不到类似前朝变法、新政这样的事件。如果非要找的话,顶多也就是某项政策的变化,比如康熙朝的摊丁入亩,雍正朝的耗羡归公,另发养廉银之类。而且,这样的政策调整,也只能出于君主的主动。明朝尊崇理学,是摆样子,所以学者们很快就从理学变成了心学,进而随心所欲。但清朝皇帝尊崇理学,却是真刀实枪,严守程朱,不许逾矩半步。朝野上下,禁欲的味道很浓,官员和士大夫,都不许嫖娼。刻意建构一个严谨、有道学气的官场,这样的官场,跟一个立意保守的王朝,的确般配。 然而,这样一个保守的王朝,却碰上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人打上门来了,不到20年,两次入侵。打败了你,不要建立新朝,只要旧的王朝开放。而开放本身,则意味着伤筋动骨的变化。在这期间,还有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造反,差一点就掀翻了整个王朝。内忧外患,只有一个指向,那就是变。但是,这个王朝并不想变,应付内忧,只是不得已打了一个补丁,湘淮军加上厘金,就应付过去,而对付外患,开放是开放了,但机构的变革,也是打了个补丁,加上了一个临时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最先碰上洋人的道光皇帝,知道他家的房子已经破旧了,但却觉得,只要随时修缮一下,依旧是可以维持的。他的儿孙,一直在秉承他的旨意,修缮,抹一抹,补一补。其实,就是李鸿章说的,裱糊。砖木结构的房子破了,用漂亮的花纸,裱糊一下。 总理衙门的设置,是因为英法不肯同中国的礼部打交道,强按着头,逼着中国设置外交部。这个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从字面上讲,也勉强可以算是外交部,同时,让自己也有面子,假装总理了人家的事务。这个部,在咸丰皇帝来看,就是一个临时应付洋人、办理对外交涉的办公室。所以,这个衙门的所有成员,都是临时从各个部门抽调的,一个编制都没有。而整个机构,在大清会典上也没有反应。从咸丰到恭亲王奕的如意算盘,一旦外面的压力减小,就可以将之裁撤。原本不过用花纸做的裱糊补丁,当然没有人对此有长久的期待。 对于由于对付太平军形成的军政异变,以湘淮军为代表的勇营纵横下台,各地的督抚专权的局面。在刚刚打下南京,太平军余部和捻军尚在之时,这边朝廷就迫不及待要恢复旧观,裁撤勇营,收回地方权力。曾系湘军裁掉了还不过瘾,要把李鸿章的淮军也裁了。厘金的征收,中央政府舍不得停止开征,但也要求各地把此项税收上缴。朝廷的算盘打得很好,战争期间,军政结构发生的变化,汉重满轻,外重内轻,这回都要颠倒回来。 可惜,太平天国完了,但是天下并没有真的太平。就算剿灭了太平军余部,扫荡了捻军,打平了回民造反,天下依旧不太平。不仅边疆有事,洋人生乱、刁民闹事,也没完没了。八旗兵和绿营兵,别说对付少数民族骚乱与洋人的威胁,就连内地的乱民也对付不了。朝廷再霸道,你总得让地方督抚维持治安吧。已经散在地方的权力,硬收是收不回来的。非要弄强,闹出再一次大乱,朝廷首先经受不起。至于满汉的权力份额,本质上因为满人的无能,这种无能,不是靠嘉奖一个搭便车的满大人官文就能改变的。勇营裁不掉,因为绿营没用。但整顿绿营为练军,也只有曾国藩和李鸿章主掌的直隶有点效果,结果不过是把绿营整成了湘淮军那样的勇营。 至于临时机构总理衙门,能否真的临时,不取决于皇室的一厢情愿。只要开放,只要洋人进来,对外交涉,涉外事务就只能是越来越多。不仅外交官会来,洋兵会来,洋商回来,传教士也会成批地涌进,涉外事务,越来越事关朝廷的存废兴衰,没法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应付。财政税收本是户部之事,但管理海关的总税务司,是总理衙门的附属机构,海关及其收入,只能由总理衙门管;教案本是刑政,但由于涉及外国人,也得总理衙门管;购买洋枪洋炮,本是兵部的事,但涉及对外,还是得总理衙门管。总理衙门管的事,涉及各个部门,各部的长官,都被拉来监管总理衙门之事,结果是必须上面架一个王大臣,统为协调。这个临时机构,越办,分量越重,机构越庞大。 在开放的大前提下,上有总理衙门,下有督抚专权,变革,必然要发生。变革只能指向两个字:洋务。 崛起的汉人士大夫,帮助满人的皇帝保住了天下,当然不可能缩回去做低眉顺眼的顺民,已经激发出来的修齐治平的雄心,不仅驱使他们保住了这个王朝,而且要使这个王朝自强,或者说,让中国自强。胡林翼在攻克安庆之后,看见长江上风驰电掣的外国轮船而当场晕倒的传说,昭示着这些中兴名臣的下一个目标:学习西方,图谋自强。(P1-4) 序言 中国晚近的历史,是段痛史,悲惨的事儿多。我最初接触这段历史时,还是个孩子,读着读着,每每掩卷扼腕,咬牙切齿之声,经常令边上的同学害怕。近代史给我的印象是,我们中国和中国人,总是无缘无故地挨打,挨欺负,打了又打,欺负了又欺负。 写历史,总是要寻出过去人类经历的因果和逻辑,如果没有逻辑,也没有因果,那么历史事件,就变成了无厘头的闹剧,或者说悲剧。世界之大,这样的事情不能说完全没有,但绝对是超小概率事件。事情的发生,大多还是有脉络可寻的。对于研究者来说,若要不被湮没在众说纷纭的史料中,就是得找出其中的脉络,除非,你成心想骗人。 过去的事情,也许一个人做过的某些事情,是可能被永远掩埋的,但也很可能是没有人费这个心思去查。而一个民族的历史,要想被刻意编排成某个样子,短时间段也许是可以奏效的,但时间长了,真相还是会出来。所有掩盖、歪曲、编造,最终都会真相大白。 全球化互联网的时代,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中国的崛起,不能带着一腔仇怨,满腹牢骚,应该和平相处,互利共赢,不能背着历史的包袱。我们要明白,我们前辈们,除了曾有刻意向后转的趋向,更有融入世界的努力。而这个努力,才是我们这个民族近代奏鸣曲的主旋律。 再过二十几年,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就要200年了。从19世纪,20世纪,走到了21世纪,横跨三个世纪,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并没有过时,只是挨打变成了受欺负。不管有多少的曲折,走了多少的弯路,我们毕竟是个上进的民族,总是会向前走。 历史让人长智慧,因为可以以史为鉴。但以史为鉴的前提,是历史写的比较认真,写作者在努力逼近真相。以错误的历史为鉴,就会有错误的现实行为。这一点,所有人都应该明白。历史是无用之用,不能当饭吃,但从长远看,跟人们的吃饭穿衣,还是有点干系。不接受历史教训,有时候真的会让很多的人吃不好饭,甚至饿肚子。 这些年,写史的人多了,写近代史的人也多。但把历史写成八卦的,也越来越多。历史当然有八卦,但如果把历史当八卦来看,就又跑偏了。 写一套通俗的,图文并茂的中国近代史,是我多年的心愿,但我没有想到,这个大活儿,最后居然得我一个人干。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个中甘苦,天知地知我知。读者诸公赞我,罪我,在此一体全收,预先谢了。 张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