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个炎夏之夜,我带家人去一家快餐店就餐。这是一家特许经营的快餐店,以冰激凌闻名。但是这家店很脏,服务效率也低,导致有一堆顾客挤在我们身后。我们好不容易才等到了服务员的招呼,却不得不再苦等一番才找到一张空餐桌,而餐桌又好像有段时间没擦了。那些服务员对我们和其他顾客的等待视而不见,我们甚至可以听到他们在后面的什么地方说笑。一些顾客实在没了耐心,等不及就走了。当我们最终得以用餐的时候,我们完全是狼吞虎咽状地吃完了,没得到享受,反而变成了倒胃口。几个月后,市政部门在交叉路口施工,这虽然给周围商业机构的正常营业带来了不便,但只是暂时的,唯独这家快餐店关门了。店主在当地的报纸上抱怨说,是“这个城市”逼他关门的。我记得自己当时想,他之所以关门,是因为他的餐厅最没吸引力,服务最差。
这样的教训在零售业屡见不鲜——这是零售品牌的承诺与兑现之间的脱节。服务不尽如人意,餐桌又无人擦拭,怎么能使顾客心情舒畅呢?有时,发生这种脱节是偶然的或不可预见的。可能是那家快餐店部分服务员请了病假,其他在岗的服务员因在换班时间无人接班而显得异常疲劳。(然而,他们难道就不能给我们一个哪怕是疲惫的笑脸吗?)经营状况差的更常见的原因或者是对品牌一知半解,或者是想法不切实际,或者就是“懒”。没有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热情,就无法保证服务质量,并持之以恒。我不禁这样想,那家快餐店的老板,那个对这个城市如此愤慨的人,他究竟抽时间视察了他的餐厅几次,在销售额出现下滑时是否对经营状况真正进行过认真的检查?我怀疑在耶条道路施工之前,那个餐厅的经营状况就已经开始恶化了。
作为顾客,我们觉得在那家快餐店度过的那个夜晚很扫兴;这是餐厅品牌的失败。每当有品牌失败发生时,究其原因或者是公司没有价值观,或者是有价值观而不去认真落实。本章开篇对品牌进行简短的讨论,而后将品牌与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讨论,接着探讨核心价值观如何帮助零售商构想出吸引顾客的经营理念,开发有意义的企业使命书,并创造令顾客满意的顾客体验。
“品牌”问题错综复杂。对零售商来说,“品牌”由两个部分组成:所售商品的品牌形象和商店自身的品牌展示。对于只销售自家品牌的商品或以此为主的零售企业,“品牌”的内涵更简单,例如对阿玛尼服装(Armani)、星巴克咖啡和固特异橡胶轮胎(Goodyear)来说就是如此。但一般说来,零售品牌包括两个要素:商品质量和包装,激烈竞争中的商品宣传和销售。对品牌的很多讨论只关注商品本身,而不关注以何种方式向大众宣传商品。甚至在本书中,关于品牌的内容也常常只能停留在品牌的表层或暂时性的方面,例如有创意的标志、别致的包装和宣传促销活动的策划等。这就使得建立商品品牌的基础显得琐碎,在零售业中似乎并不与品牌理念相关。
基于这些原因,当把品牌与商品和零售相联系及讨论影响商品和零售的问题时,就有必要对品牌进行简单地定义。
对于商品和零售公司,“品牌”分别是商品形象和公司形象,是在各种营销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定位,由商品质量、客户服务和整体经营行为支撑。零售品牌都以这些要素为基础,从商品质量和特色、包装及营销活动中受益。零售商的整体经营行为形成顾客对其品牌的理解。但是,零售品牌的内涵远比任何一个要素的内涵要丰富得多。品牌可以指:商店建筑的设计和布置;零售商能否坚持及时供货;公司在回报和交易方面的政策(包括使顾客在交易时能轻松愉快地和员工交流);商店是否有停车场,是否免费供顾客停车;顾客购物时的舒适程度;员工及其工作态度;员工穿着是否得体,是否面带微笑;员工是否知道何时去帮助顾客购物,何时应当让顾客自己挑选;员工对商品的了解程度;当顾客离店时,员工是否说“谢谢光临”,而让顾客有上帝的感觉;等等。商品品牌可以归纳为顾客对商品质量和商品价值的信任。零售品牌可以归纳为顾客的整个购物体验,商品质量和商品价值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若要做到长期成功,就必须将商品品牌所有的特色结合为一个整体。但是,如果能为商品创造出亲和力强的形象,就能使商品在一定时期内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一家零售公司销售的商品即使与竞争对手的一样,如果公司形象好,也能在一定时期内得到顾客认可。而当公司形象并不完美时,商品质量亦能使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得到顾客认可。原因在于零售品牌建立在顾客亲身购物体验的基础上,顾客把购物体验作为一个整体去看待,任何一个方面均不足以“承载”这种整体性。而潜在的购物者则是同时面对品牌的各个方面。商店设计和外观、商品质量、商品宣传和顾客服务将消除顾客之前对品牌业已形成的任何看法。对零售商来说,顾客的购物体验就是品牌,因为顾客就在店里品牌特色的任何一点消失,顾客都会迅速做出反应。上面提到的那家冰激凌快餐店在外观和服务方面都失败了,所以即使其商品质量尚佳,顾客仅光顾一次就会对其品牌失去信心。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