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本全球畅销的领导力经典,丹尼斯·N·T·珀金斯、玛格丽特·P·霍尔特曼、吉利安·B·墨菲编著的《危机环境下的领导力》描述的沙克尔顿在极端艰难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下横跨南极大陆的探险故事是领导力学习中的经典案例,沙克尔顿带领探险队员,在极寒、缺少食物和水的极端恶劣条件下,保持队员士气、维系团队精神,成功返回。本书从领导力角度审视沙克尔顿团队能够成功的原因,总结出了“乐观和现实”“团队观念”“保存体力”“学会放松”"源源不断的创造力”等10条领导力战略,给当今企业领导者以借鉴。本书在回顾探险历程、总结领导力启示的同时,还引出了领导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对领导者提高领导力非常有益。
1914年12月,英国皇家跨南极探险队,在沙克尔顿的带领下,从南大洋的南佐治亚岛出发了。他们的目标是:首次经由大陆跨越南极洲。不久,他们便被困在坚硬冰层中,探险队开始了他们传奇般的奋斗之旅,与极寒天气、顽固冰层、食物短缺、孤独感进行抗争。面对这些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探险队始终保持团结、积极、乐观,与其说是幸运,不如说是沙克尔顿卓越的领导力带领团队最终走出了困境。
丹尼斯·N·T·珀金斯、玛格丽特·P·霍尔特曼、吉利安·B·墨菲编著的《危机环境下的领导力》在描述探险故事的同时,分析了其中包含的领导力启示,告诉当今的领导者,在艰难、不确定和变革环境中卓越领导力的惊人力量,帮助组织在危机环境下获取成功。
沙克尔顿的传奇探险故事
沙克尔顿横跨南极大陆的传奇探险故事人们耳熟能详。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大概是在15年前。当时,一个朋友知道我对劫后余生之类的故事感兴趣,就给了我一本阿尔弗雷德·兰辛的《坚韧号》(Endurance)一书。书中故事强烈地吸引了我,我爱不释手。它是非常强有力的示范,我可以利用它来帮助那些正带领组织走向卓越的领导者。
还有其他一些有关沙克尔顿的书籍。其中包括卡洛琳·亚历山大的配以精美图片的著作。撰写本书,我并非要重述此故事,而是要从领导力和团队协作两个不同视角来审视此故事。
后面的章节会重点说明此探险故事中的一些重要方面。每章都将阐明沙克尔顿和其他人是如何利用本书的十项领导力策略的。然而,如果结合整个探险故事来理解,这些阐述会更具影响力。因此,这部分将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探险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后面的章节将会更详细地叙述其中一些情况。
准备就绪
沙克尔顿非凡的探险故事是所有极地探险故事中最激动人心的故事之一。它是关于一位领导者和一群探险家忍受极端艰苦和挫折的故事。他们经历的艰难困苦甚至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还要艰难。
要对故事形成大概印象,先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你曾受过寒挨过冻吗?我是指经历过极寒天气吗?试着回忆自己一生中经受的最寒冷、最痛苦的时刻。也许是一次野外露营,你被大雨所困,不得不在湿漉漉的睡袋中过夜。也许是某次汽车电瓶没电了,你在等待拖车来为你解困。
现在,停留在这种感受中,并想象有人对你说:“在接下来的634天里你要一直这样生活。你与世隔绝,而家人全然不知你是死是活。你会挨饿,几乎濒临死亡。”
如果脑海中呈现出极寒和孤寂的情景,那么你就可以想象欧内斯特·沙克尔顿和横跨南极探险队员所面临的境况了。
此次探险始于伦敦报纸上的一则有些令人生疑的广告:
诚聘男性船员参与危险旅程。报酬低,天气寒冷,数月不见天日,危险不断,不确定能否安全返回。如若成功,则将获得荣誉和赞誉。 究竟谁会自告奋勇加入危险之旅?读到此处,有人可能觉得这好似自己的工作情况,而自己已经干上了。令人吃惊的是,‘数以千计的勇士前来应聘,每个人都想要加入沙克尔顿的探险之旅。
可是,他们到底图什么?沙克尔顿的探险宗旨是成为第一批徒步横跨南极洲的人。他愿景清晰,而且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沙克尔顿计划从伦敦出发,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然后前往南乔治亚岛。从南乔治亚岛,探险队进入威德尔海,穿越南极大陆,然后到达地球另一边,那儿会有一条船迎接他们。在对时间和距离进行计算之后,沙克尔顿相信,完成横跨南极大陆的旅程需要120天。要了解他所旅行的距离,一种方法是,想象一下徒步从爱达荷州到得克萨斯州的距离,只是沙克尔顿要横跨的地带的地理状况与之有天壤之别。
斯蒂芬·派恩所著《冰》(The Ice)一书中的一段话对南极地形进行了很好的描述:
冰构成南极大陆的地球物理和地理概况……巨大的冰块、冰岩及冰结构层层叠叠,均由水晶般的冰构成。这些靠近地表的冰一起构成了整个南极大陆。冰山类:平顶冰山、冰河冰山、冰岛、冰山碎片、小冰山、碎冰、白冰、蓝冰、绿冰、脏冰;海上浮冰类:积冰、大浮冰、冰皮、冰丘;岸冰类:固冰、冰川冰舌、山麓冰坡;山冰类:流动冰、山谷冰川、冰斗冰川;底冰类:冰楔、冰脉、永久冻土;极地高原冰类:冰席、冰帽、冰屋;大气冰类:冰粒、冰晶、冰尘、铅笔冰、盘冰、子弹冰。P1-3
我和沙克尔顿的几次“相识”
行知探索元领导力发展中心创始人曲向东
2009年1月15日,我第一次沿着沙克尔顿的足迹前往南极,当时通过船上的海事卫星发了一条微博。我印象很深,当时说“一定要写下这几句话”:
“2009年1月15日。今天从南乔治亚岛横渡西风带和德雷克海峡的东端,奔向南奥克尼群岛,之后转向沙克尔顿和他的同伴们登陆待援的大象岛。严重晕船,卧床不起,越发感慨沙克尔顿创造的奇迹,一定要写下这几句。这一段路,我们13000吨的现代化巨轮,开足马力日夜兼程,至少要3天;而沙克尔顿和他的两个同伴,生生用双手划桨(也许有简易自制的帆?),用小小的救生船,16天时间,横渡了1400公里!我们现在是1月,南极的夏天,外面天气晴好的时候零上几度,阴天会降到二人零下七八度;-而沙克尔顿横渡这里是5月上旬,南极的初冬,海面温度始终在零下十几度到零下二三十度。他们要绕过数不清的冰山……我相信,沙克尔顿出发时,与其说抱着必胜的信心,不如说抱着必死的勇气。
但我更感佩沙克尔顿的同伴们对他的极度信任。至少我不相信,有人能在这样的冰海之中,用小小的木船和赤裸的双手,横渡1400公里,并且还能活着回来解救他们。
这样的信念和信任来自哪里呢?”
这是我第一次认识沙克尔顿。在去南极之前,沙克尔顿对于我而言,仅仅是一个名字而已。但是就在这短短的两三天里,这名字瞬间变得鲜活,但又那么难以置信。
第二次遇到这个名字,是2010年12月。我在南极大陆俄罗斯的科考站等着飞往南极极点的飞机,看到了一本关于南极探险家的英文书,其中有一段对斯科特和沙克尔顿的评论,让我印象深刻。书中大意是,斯科特在南极极点遇难之后,迅速成为英国的英雄,他的画像,很快就被悬挂在英国名人堂里——通常情况下,著名人士只有去世二三十年之后,才会享有这样的地位。但是沙克尔顿,他带着探险队从南极大陆成功脱险返回的时候,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整个世界在一片混乱中几乎忘记了这位总是“失败”的探险勋爵。在那个年代,为使命和目标献身的斯科特是民族英雄,而始终没有到达南极极点,也没能如愿以偿地穿越南极大陆的沙克尔顿,则只能默默地被遗忘。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50年代开始,似乎一切慢慢在转变,斯科特的光环在逐渐淡化,而沙克尔顿,则以“探险史上最伟大的领队”的身份,出现在英国名人堂。我隐约记得书中的一段评论:“以人为本的英雄时代到来了。”
第三次,是在2011年,那时候我们已经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专业的极地旅行机构——极之美(2010年成立)。极之美最经典的南极旅行,就是“沙克尔顿之路”。我们研究了大量关于沙克尔顿的资料,这一次,沙克尔顿已经越来越鲜活了。
“只有156公里了,他就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征服南极极点的英雄,但为了队友的生命,他放弃了。如果以是否抵达极点来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的话,沙克尔顿几乎所有的探险都是不成功的。然而,作为一个领导者,沙克尔顿无疑又是最出色的。他两度创造了人类探险史上最伟大又最感人的生命奇迹。他的队友们在几十年后依然会带着孩子们远赴南极去朝拜他的墓地。他们毫不夸张地称呼他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队!’。
3年后,挪威探险家阿蒙森,沿着沙克尔顿的足迹,完成了他未竟的156公里,成为第一个抵达南极极点的英雄。但谈到沙克尔顿,他总会低下自己骄傲的头颅:‘勇气和毅力能够创造奇迹。那个人(沙克尔顿)实现了我所见过的最伟大的奇迹。”’
这是我在项目介绍中充满敬意地写下的一段话。那时候沙克尔顿已经成为我所创立的行知探索元领导力实践中心和极之关极地旅行机构的双料案例。“元领导力”这个新的领导力概念,很大程度上也是来自沙克尔顿的故事。
为什么?
通常我们介绍领导力的时候,都会引用基辛格博士的那个著名的定义:“领导力就是带领人们从他们现在的地方,到他们从未去过的地方的能力。”但是,带领者、领导者本人呢?一个领导者自己也从未去过的地方.他又如何“带领”自己呢?
如同行知探索策划实施的颇具影响力的“玄奘之路”的英雄主角玄奘大师那样,沙克尔顿也有自己的“十里回头路”。他在日记和后来的回忆录中大量披露了自己在那段时间的恐惧和担忧。
“(4月11日)这一天,让人觉得已经时日不多了。我以前从未这么强烈地感觉到那种属于领导者的焦虑。”沙克尔顿在回忆录《南方》中写道。就在两天前,1916年4月9日,坚忍号的队员们栖身一年多的海冰破碎了,他们扔掉一切可以扔掉的东西,划着3艘救生艇,冲向茫茫冰海,向着传说中的“象岛”挣扎前进。其间遇到了令人窒息的暴风雪,甚至被一群杀人鲸包围,它们发出的声音和气息“让人的血都凝固了”。数百个小时的挣扎和无眠,让队员们几近疯狂。4月13日,沙克尔顿告诉队员们第二天就要到达陆地,导航专家沃斯利船长回答说“这是不可能的”,沙克尔顿第一次喝斥了他。沙克尔顿知道,此时此刻,信心就是唯一的希望,但是没有人知道,沙克尔顿的内心,其实也几近崩溃。
“(5月8日)多可惜,我们用小船进行了一次了不起的航行,可是不会有人知道这一切了。”这时他正驾驶着用救生艇改造的简易小舢板,从象岛奔赴1400公里之外的南乔治亚岛求援。5月8日他们遇到了遮天蔽日的飓风,整整两天,他们始终徘徊在死神的门槛上。 还有多处细节,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伟大领导者焦虑的内心。但是为什么在绝境之中,沙克尔顿依然能有如此强悍的领导力?我经常会提到以下这个细节:
1916年4月24日,沙克尔顿带领5名队员驾驶着“凯尔德号”救生艇离开象岛到1400公里外的南乔治亚岛寻求救援。出发前摄影师赫利拍了一张著名的照片:队员们的背影,站在孤独的岛上,向着逐渐远去的小船挥手。因为前景是队员的背影,远景是小船,初看起来似乎是救援的那一刻拍摄的,队员们正在向希望挥手,但事实上,这是一次谁都不知道结果的诀别。沙克尔顿回忆录中描述了这个令人心碎的场面:“留下的队员站在海滩上,组成可怜的一个小队,他们背后是岛上可怕的高山,脚下是奔腾的大海,但是他们向我们挥手,发自内心地欢呼。他们心中存有希望,他们相信我们会带回他们需要的帮助。”
秘诀在这里:“他们心中存有希望,他们相信我们会带回他们需要的帮助。”在沙克尔顿看来,作为领导者,他存在的意义就是让队员们永远充满希望,这已经成为他的信仰。在这个命题之下,他自己的任何恐惧和焦虑都是第二位的,都可以被自己的信仰深深地隐藏在内心。
当然并不仅仅如此,如同珀金斯在本书中所总结的10条,它们都是沙克尔顿能让团队充满希望的无数个闪光点中的一部分。正是在深入了解沙克尔顿、玄奘这些“最伟大的领队”的过程中,我才深深地感悟到,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时代,领导者通过信念、信仰来“领导自我”并进而“领导团队”的能力,才是真正重要的领导力,我们把它命名为“元领导力”。
这期间我在极之美赴南、北极的破冰船上、在元领导力中心的课堂上,不知道讲了多少次沙克尔顿。我每次都会提到他从未显露的绝望和悲伤.也都会提到他的信念甚至信仰,因为越是深入贴近沙克尔顿,你越会觉得,这个温暖有力的生命,似乎就在你的身边。
第四次,2012年,第七届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我们正式推出了一个以沙克尔顿命名的奖项“沙克尔顿奖”,在奖杯的底座上,刻着这样的说明:
“沙克尔顿爵士(Sir Ernest Shackleton,1874—1922),杰出的极地探险家,被称为‘最伟大的领队’。他不仅创造了南极探险史上的辉煌业绩,更是以‘不抛弃、不放弃’、在任何情况下都把团队生命放在第一位的人本主义探险精神蜚声探险界和企业界。百年后的今天,他的队员们的后代,依然会去南极朝拜他的墓地,称呼他‘The Boss’。他始终坚守他们家族的格言:‘坚毅必胜!’(By endurance we conquer)”
很快,这个奖项就成为商学院戈壁挑战赛q-各院校最珍视的奖项,沙克尔顿已经成为团队信念的标志。
第五次,则是一次快乐的“老友重逢”。2014年12月2日,我刚从南极归来,去电影院看正在热映的《星际穿越》。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出现在作为主角的飞船的尾部,“Endurance”,这不就是沙克尔顿的南极探险船号么?他用他们家族的格言“By endurance we conquer”来命名。在当天的微信朋友圈,我仿佛老友重逢一般发了一条信息:
“《星际穿越》的导演诺兰,一定是个南极探险迷。片中作为主角的飞船永恒号——英文名字Endurance,就是著名的南极探险家沙克尔顿被海冰挤碎的探险船的名字,我们翻译成‘坚忍号’——在沙克尔顿的南极探险中,无论是男主角,还是这艘船,承载的都是和片中同样的使命。而那个冰雪星球上的营地,活脱脱就是南极探险家斯科特的小木屋,它也是为科学而‘献身’的。片中的这两个细节,让刚从南极回来的我兴奋不已。刚在南极船上还讲过,我们收获的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越多,这些知识点就越会相互碰撞并产生裂变,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发现,这是个很快乐的事情。幸福的行知探索之旅!”
一说起沙克尔顿,就会有说不完的话。从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旅行,到一个能令你想起来就会微笑的老友,这其中充满了人性的温暖和魅力。本书是最早介绍沙克尔顿和他的领导力的译著,诚挚向您推荐。
让我们记住沙克尔顿的座右铭:“By endurance we conquer.”我们用坚忍征服一切!
2016年4月28日
于敦煌中国经营者戈壁远征点将台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