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明明编著的《中国农家收支问题研究(1949-1956)》研究对象是1949-1956年,即新中国成立后到集体化高潮这段时期的农家收支与农村经济体制变迁,研究对象的选择原因是,如果不带任何价值判断,纯粹从研究角度考虑,这段时期在新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农家收支问题研究(1949-1956)/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研究文库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常明明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常明明编著的《中国农家收支问题研究(1949-1956)》研究对象是1949-1956年,即新中国成立后到集体化高潮这段时期的农家收支与农村经济体制变迁,研究对象的选择原因是,如果不带任何价值判断,纯粹从研究角度考虑,这段时期在新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内容推荐 常明明编著的《中国农家收支问题研究(1949-1956)》介绍了,1949~1956年,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户收入水平趋于上升态势,随着收人水平的提高,支出也不断增加。在农户收入结构中,农副业是农户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家庭手工业在副业收入中占绝大比重,除此之外,农民还利用农闲时节通过货运、出雇等手段获取收入,以贴补家庭日常所需。农产品的出售收入是农户现金收入最大来源。在农户支出结构中,尽管生活性开支占了绝大比重,生产性消费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但生产性消费也呈逐步提高趋势。总体来看,当时农民消费具有较强的自给自足性质,小农经济与国家工业化大生产之间存在着矛盾。 国民经济恢复后,中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随着国民经济大规模建设的展开,工业与农业矛盾凸显,为了解决“农业拖工业后腿”问题,中共开始实施统购统销政策,此后,农业合作化运动不断加速。因此,农户收入水平低下、收支相抵剩余甚少也是导致中国农业合作化速度不断加快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因素。合作化后,在合作化前具有较高生产水平的富裕中农和富农阶层,由于高级社中取消了“土地分红”,实行按劳分配;同时,合作社实行集体劳作制度,对个人的自由发展限制较多,尤其是家庭副业在高级社没有得到相应重视,农户收人结构呈现单一化趋势。富裕中农和富农增收的比重不大,减收户数也相对较多,进而引起他们不满,动摇了他们合作化的信心,形成当时退社风潮重要原因之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变迁与促进农家收入增长的政策 第一节 土地改革与发展合作经济组织 一 土地改革 二 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组织 三 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组织 第二节 发展城乡物资交流、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及农业税政策 一 发展城乡物资交流,活跃农村市场 二 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 三 实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农业税政策 第三节 农业技术改进的措施及绩效 一 农业技术改进的主要措施 二 农业技术改进的绩效 第四节 金融支持政策 一 国家农贷 二 活跃农村私人借贷 第二章 农村经济体制变迁中农家收入变化趋势 第一节 土改前后农家收入变化趋势 一 土改前后农家收入变化情况 二 土改后农户经济地位的提升及原因 第二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与农家收入变化 一 合作化过程中农家收入变化趋势 二 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农家收入变化 第三节 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及其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一 粮食购销危机 二 统购统销政策 三 统购统销政策实施后对农家收入的影响 第三章 农村经济体制变迁中农家收支结构演变 第一节 农家收入结构 一 农家总体收入结构状况 二 农家现金收入结构状况 第二节 农家支出结构及其特点 一 农家总体支出情况 二 主要阶层农户支出状况及特点 第三节 农家收支对比分析 一 土改后至农业合作化完成前农家收支对比分析 二 合作化后农家收支对比分析 第四章 农家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解析 第一节 土改前后农家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 一 农业生产水平落后及天灾人祸的袭击 二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农户经济地位的被动保持 第二节 合作化后农家收入变化情况及“拉牛退社”风潮 一 合作化后各阶层农户收入变化情况 二 合作化后农户思想动态 三 合作化后“拉牛退社”风潮 结语 历史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